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个名叫《我讨厌小草》的故事。我看了之后心中波澜起伏,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对我受益匪浅,我久久不能忘怀她给我的那深刻的哲理。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草,常被人称颂,很多诗人还写了很多诗去赞美它,用来赞美它旺盛的生命力。但自己却不喜欢草。说草会让那些庄稼地里的庄稼抬不起头来!农民就会把这些草给全部铲除,但是,草又留下了自己的后代――草根和草籽,和人们作对。草还会能掩护害人的东西,一些毒蛇、毒虫等躲在草丛里,伺机害人。草中也有专门拍马屁的,狗尾草就是这样的。它的上司――――风,一吹过来,狗尾草就点头哈腰的。风一走,它就活灵活现的,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多像人类中那些欺软怕硬的人啊!最后写了他自己非常非常的讨厌草,他认为草,它的生命力旺盛,只不过会使它的危害性更大罢了!!
我看了这个在另一方面的对草的见解,心里很是波澜起伏,思绪联翩,我心里想道:每件事情都会有两面性,你看这就是一个典型,别人都说要学草的精神,把它夸得似乎没有缺点,但作者却推翻了它,大胆的列举出了几个草的坏处,又把草说的无恶不赦。人也是这样的,善良的人背后也会有邪恶的一面、纯洁的人也会有肮脏的一面、活泼的人也会有文静的一面,开朗的人也会有忧郁的一面,坏的人也会友好的一面,恶的人也会有善的一面……一样,我们要在交友时多看别人的优点,看别人的好的一面,在学习别人时,要学别人好的一面,而不学别人坏的一面!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二
妈妈好小气,因为她买衣服花多少钱都愿意,让她给我报个游泳课就不愿意了。
妈妈老是拿我和别人比学习,比如小王同学。她会这样说:“他这次考试又比你高,你是怎么回事儿?”
妈妈老是出去吃串串,不带我。有一次她趁我睡着的时候自己跑出去玩儿了。我很生气,等她回来,我说:“你得补偿我一顿大餐!”没想到妈妈居然同意了。
妈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还是很爱她,因为她的优点比缺点多,而且她也很爱我呀!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三
她非常非常地麻烦,每次写完作业还要再给我布置套卷子。
我讨厌妈妈,光要求我写字好看点,但自己写的字却歪七扭八的。
最可恶的是,妈妈每次都说:“少看点电视,快去写作业。”但每次我写作业时,她就在那儿看电视,眼睛都不眨。
但只要我听话,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妈妈就会给我买好多玩具,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妈妈。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四
“哼,她呀,就喜欢睡懒觉!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不让我看动画片”
——妈妈哪有不让你看?妈妈是不让你看太多,电视看多了眼睛会坏掉的嘛!
“说生气就生气……”
——干嘛不说是自己不听话,搞得一屋子水呀娃儿?
“快点、快点,就知道催我快点、快点,可自己却慢吞吞的”
——那……妈妈催你,也是怕你上幼儿园迟到呀?
“还有,来幼儿园接我总是迟到,还忘记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袜子,就是昨天穿过的那双,还有——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好吧好吧,迟到是妈妈不对,忘记洗衣服也是妈妈不对,多大点儿事儿呀,也至于这么“还有——还有——”的,真小心眼儿!
“还说,不能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大了,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得再大、再大、再大,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可是我只想跟妈妈结婚呀”
继续看,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小兔子甩门而去的时候,妈妈睡醒了,看看妈妈枕头下的小闹钟:不得了,这小兔子可是整整抱怨了20多分钟,讨厌妈妈还真不只是一点点儿呢!
就在妈妈倍感失落的时候,门被轻轻推开了一条缝,小兔子说:“忘了拿球,我要带走的”,然后问妈妈:“又见到我,妈妈高兴吗?”得到肯定答复时高兴地扑进妈妈怀里……哈哈,好聪明的小兔子!“小题大做”这么久,原来是为了表达对妈妈深深的依赖和确认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而妈妈呢?何尝不是被小兔子的抱怨吵醒的?看看最后洗好挂成一排的连裤袜就知道啦!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五
高晓松在《奇葩说》中提到一个说法,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不能在要自由的时候就拿出西方的价值观,要钱的时候就拿出东方的价值观。用一个高级的说法就是逻辑自洽,自己说的话,所遵守的原则不能互相矛盾。简单的说法就是你相信的得是绝对的。
自由是最高的道德。
在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中,权利是一个关于与他人外在关系的概念。每个人的权利都是有限度的,必须要承认他人的自由并能与之并存,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符合普遍法则,是一种通用的道德律令。
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字面上包括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红灯禁止通行,孝敬长辈等等,是立法的一个依据。那么自由为何是最高的道德呢,康德看来自由就是不以他人意志和个人欲求的驱使而去做一件事,是无目的的,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东西,是自由意志的产物。是不受任何欲求,不管是出于他人的欲求还是自己的欲求的行为。简单来说,这件事不是我应该做或者被期许这样做而去做,而是我去做了。
那么自由就是被讨厌是否等于被讨厌的就是自由,阿德勒否定了这一点,这就像前面自由的定义一样,无目的地做事,为了被讨厌来追求自由,本身就不是自由。那么自由就是被讨厌,其实应该是,自由就是不怕被讨厌,在社会中,我们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会有人反对,讨厌我们的做法,原因是个人期许的不同,然而做这件事是我们的课题,被别人讨厌是别人的课题,这个就是阿德勒哲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课题分离,为什么要进行课题分离呢,因为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能够分离课题,就是在自己和世界之间画了一条线,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课题,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课题。
建筑学家贝聿铭说过,我一直沉浸在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之中。我想老先生是自由的,所以他的建筑也是自由的。
我讨厌书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书,名字叫《我讨厌妈妈》。书中的'兔妈妈非常懒,早上一直睡懒觉,睡也睡不醒。兔妈妈自己看电视剧,却不让兔宝宝看动画片,整天催兔宝宝动作快点,自己却慢吞吞,接兔宝宝放学总是迟到,很多事情都忘记做了。兔宝宝埋怨妈妈不好,不关心自己,想离家出走,但是最后它又回来了,舍不得离开妈妈。
我觉得书中的兔妈妈有很多地方跟我妈妈很像,我妈妈也很懒,整天都躺在那边玩手机,总是催我快一点,让我自己做作业,不坐在边上陪我,也不听我说的话。很多事情一会会她就忘记了,还总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我也开始讨厌我的妈妈。自从有了弟弟之后,感觉妈妈对我的关心也少了,陪我的时间也少了,很多时候还让我帮她做事情,让我来帮忙看着弟弟。我有时会觉得要是没有弟弟,妈妈可能会更喜欢我,对我更我好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跟我说,她并没有因为有了弟弟而不喜欢我了,只是有了弟弟之后要把时间分配到弟弟的身上。因为弟弟还小,需要更多的时间照顾。妈妈说我已经是大姐姐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也能帮妈妈看好弟弟。妈妈还说她跟书中的兔妈妈一样,因为生宝宝累了,需要照顾孩子,休息少了,所以会睡懒觉。要做的事情多了所以会忘记,有时候接放学会迟到,希望我也能谅解妈妈。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妈还是爱我的,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让妈妈多点时间休息,我要成为妈妈的好帮手,帮她一起照顾弟弟。等弟弟长大了,我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让他也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