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一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九月,同事看完感叹说非常好看,夸得非常动人,经不起诱惑,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借阅了下。捧到手里认真读了几页,被作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随后自己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
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的思想。
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黑头发女生茱莉亚。
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
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
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
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
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足,这本书还有很多别的观点没认真读到、体会到,给书一个好评,给自己一个差评。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二
今天要讨论的是《1984》里说的自由,翻开《1984》这本书,没读几页,你就会发现,在那个叫做真理部的地方,墙上写着一个党的口号: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你可以先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稍后我再做解读。
这是一篇反乌托邦的代表作,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之下,将极权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以老大哥为核心,核心党员,普通党员,无产者(即平民百姓)组成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老大哥为信仰,核心党员为既得利益者,是国家的头脑;普通党员是维护利益者,也可以说是核心党员的手;而无产者就是被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准确的来说,除了核心党员,都是被剥削的对象,而普通党员是被党感化,愿意为党服务的人。
大洋国政府有四个部门,分别是真理部,和平部,仁爱部和富裕部。真理部负责编造谎言,和平部负责战争,仁爱部负责严刑拷打,富裕部负责制造饥饿。
在大街小巷,不论公共场所还是在个人公寓都安装着监视党员的电幕,哪怕你在睡梦中的喃喃细语,都能够被监视到。在这个社会里,到处都游离着思想警察,观察党员的言行举止,你必须对老大哥保持忠诚与信任。只要你有一句对老大哥的不满,即便是梦话,都可能会被思想警察,或者电幕,又或者你的孩子发现,然后被捕。大洋国的人民,可以背叛和出卖任何人,包括父母妻儿,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但唯独不能背叛老大哥,需要时刻保持对老大哥的忠诚,思想上的忠诚,否则,你就是有罪的。
小说的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一名普通党员,工作就是按照党的需要,修改或者伪造历史文献。他在表面上一直服从着党的安排,在内心深处已经与党渐行渐远。他开始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给记录下来。他深深地担忧儿时以前的历史已经被党从历史中抹去,为了寻找答案,他曾多次冒险,寻找那个年代的老人交谈往事,寻找那些旧时代的物件。他不愿意屈服于党,他想要获得自由,他清楚自己势单力薄,他深知凭借一己之力去推翻党的统治无异于痴人说梦,他期盼着身边有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
全文从始至终都弥漫着紧张和压抑的氛围,温斯顿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从刚开始偷偷的记日记,偷偷的购买旧时代的小物件,偷偷的与裘莉亚私会,他渐渐地大胆起来,租下了杂货铺用来私会,决心想要加入兄弟会,成为隐藏在人群中,一股时刻与党做斗争的力量。
但他从未想过,他所做的一切全部在党的监视之下。在那个与裘莉亚私会的杂货铺里,房东就是监视他们的思想警察,在他们被抓后才知道,隐藏在一幅画后的电幕,监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谈话,老大哥在看这你。
他们被带到了仁爱部,这个严刑拷打,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从言语上,到思想上,再到情感上,让你彻底热爱老大哥。在那个101房间,是所有囚犯的噩梦,里面不仅有一到一百级的疼痛,还有为每个人准备的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东西,例如温斯顿最恐惧的老鼠。经过漫长的酷刑折磨,温斯顿屈服了,他背叛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已所有的一切,他热爱老大哥!
再次回到真理部墙上党的口号:
战争即和平。世界被一分为三,分别是大洋国、欧亚过、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通常是拉一个打一个,与这个结盟,与那个交战,在常年的战争中,谁也奈何不了谁。在党的领导下,大洋国总是在与敌国打仗,要么打欧亚国,要么打东亚国。
战争的基本行为就是毁灭,不一定是毁灭人的生命,而是毁灭人类的劳动产品。充足的物资会使得群众生活的太舒服,就长期而言,会使得他们变得聪明,战争就是要将这些物资打的粉碎。战争武器的制作,在一方面会消耗劳动力,在另一方面又不会生产消费品。总而言之,战争总是在满足了本国人最低需要后将可能剩余的物资消耗殆尽。同时因为常年战争,普通群众需要维持生存,把权力交给少数人阶层就不可避免。而党员需要寻找一个外部的仇恨对象,转移内部矛盾,让他们继续保持对党的狂热追求。
因此,按照以前的战争标准来看,现在的战争完全是假的,纯粹变成了内政,目的是保持社会结构不受破坏。
控制思想和情感,普通民众只要他们继续工作和繁殖,让他们自生自长,开心的玩乐,不宜有强烈的政治见解,只需要单纯的爱国心,可以随意的剥削与压迫,即使有时会感到不满,也只能小处着眼,他们只会不满于某件具体的事情,对于那些抽象的、那些大的弊端往往意识不到;对于党员,时刻有电幕和思想警察监督,一旦发现有说党的坏话或行为,但会被立马带走,没有人能逃过,不允许他们有私人感情,也不允许他们对党的热情减退,他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外敌内奸的仇恨、对胜利感到得意,对党的力量和英明刚到五体投地。党需要篡改历史,需要让历史更加符合当下。过去并不客观存在,它只存于文字记录和人的记忆中。既然党要完全控制记录,同样也要完全控制党员的思想,既然要改变一个人的记忆或者篡改文字记录,那么就有必要然你忘掉你曾经游标要这样做过,于是就有了双重思想,即一个人的脑海中同时保持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能力。党内的知识分子知道他在篡改历史,但由于运用了双重思想,他也使自己相信现实并没有遭到侵犯。
自由即奴役。对于这个国家的无产者来说,根本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在各个层面都牢牢地被控制着。通过这一理念,将他们束缚在条条框框中行事,给他们紧箍咒,实现了他们口中的“自由”。
读完《1984》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个充满黑暗,压迫,肮脏的社会,难怪会有人说:多一个人读《1984》,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奥威尔描述的这个极权社会,有些极端,现实世界不可能演变成这样,但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好的警示作用。
我希望将来的社会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或许做不到像陶渊明笔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战乱,人人生而平等的大同社会。但只要社会在进步,每一天都在朝着更好的地方发展,那也是值得欣慰的。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三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四
书里的一九八四年,是一个极权主义达到顶峰的状态。表面上三个国家为了保持相对意义上的独立安全,连天战火永远无休无止。然而实际情况是,谁也不知道战争是否存在,谁都不清楚今天的盟友是谁,敌人又是谁。只是街道上每间隔一段时间总会落下一颗威力不小的火箭弹,让人相信战争的存在。新闻一直在报道胜利的战况,让人相信胜利的存在。一切都是真相,一切都是假象。
在这里,思想自由是死罪,独立自主的个人不复存在,每一个人的思想均受到全天候严密的监控,每一个个体都犹如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机械麻木,没有自我意识,如同行尸走肉。
等级分明的社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们在属于自己的圈子和环境中生活,不论发生什么,似乎都是理所当然。掌握着权力的人们,终极目标便是无上的权力,掌握一切的权力,并对其顶礼膜拜。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英社的三句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与老大哥的画像一样,无处不在,到哪里都有它们在盯着你。人们习惯了隐藏自己的表情和思想,效果或许比戴面具还要好上几分。你永远无法猜透对面那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连自己的思维也无法看透。因为就连自己都不自知自由的思维是否还存在于脑海中。
双重思想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历史和真相究竟为何,已无从知晓,也无人去探究。“很有可能,历史书中的几乎每一句话,甚至人们毫无置疑地相信的事情,都完全出之于虚构。一切都消失在迷雾之中了。过去给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遗忘了,谎言便成了真话。”读后感.温斯顿以为自己和裘莉亚是有着自由思想的人,却没料到最后的结局,与其他人并无二致。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落入了这个巨大的圈套,一个忍耐蛰伏多年才显出真实面目的圈套。所谓的自由,不过是他们的错觉,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刻意为他们营造的一种错觉。
失去自我意识自由思维的人,已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人。二加二可以等于五,也可以等于一二三四。所有个人,皆成为了牵线木偶。
一九八四已经过去,我们当然知道书中描写的种.种并没有成为事实。然而这样的极权主义思想,并没有彻底消灭。在我们看不见的某些地方,同样的事情极有可能正在发生。对于这些,或许我们感到鞭长莫及,但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只要你想,便有可能。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
为自由致敬。希望这样的一九八四永远不会存在。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五
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这是1984给王小波留下的印象。对于一个经历过,在每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句里都散发着对思维自由与快乐的渴望的人来说,这本书在1980年给予他的感受想必是震惊与彷徨中又带点唏嘘。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1984以及动物农场的评价,注意其中的一个词,自由,到底什么是自由,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又在于何处。至少我认为,在1984中,这种自由是思想及言论在不直接触犯他人利益前提下异于他人的许可,及思想的自由,追求自认为正确的真理的自由,不管它客观上是否正确,但是你不得反对人家去思考,去发表。也就像其中所说的,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毫无疑问1984中的世界是对这种自由抹杀的极端反例,政府利用各种方法,近乎于残酷的把人的思想方式彻底扭转,只会接受和彻底认同,个体的思维不复存在,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统治阶级的脑海中。
不得不说,1984是集权统治的完美典范,把整个社会完美控制在对于对统治阶级最有利的状态之下,极端稳定且易于控制,并且这种稳定在统治者不改变自己做法维护这种秩序的情况下我认为它几乎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因为作者在书中总结了推翻统治阶级的几种状况,首先他把社会分成了三个阶层,上,中,下,上即为统治阶级,而中则以认为是满足了温饱问题还有余力的人,而下,则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而被推翻统治,作者认为有四种状况,一种是出现一个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对其进行推翻,一种是自身失去统治意志,一种是残酷的统治让下等人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生存从而进行反抗,一种是社会外部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强力的侵略导致权力的丧失。
而我对自身失去统治意志的理解是统治阶级自身的内部斗争,对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出现的理解是当民众在物质上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民众将会去思考当权者存在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像曾经一样向野兽一般蒙昧的只顾工作,而当他发现统治者的存在对他的生存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带来一些束缚之后将会反抗,而这种反抗将基于思维上的自由,因为他们不是无产阶级,他们在已经有了自己资产的情况下而冒着更大的风险区革命,为的必定是更加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制度的改革,活者自由而不是像物质条件供给不足时为生存而斗争,也就是下等人的反抗,这反而更加恐怖。因为纵观世界历史,下等人起来反抗,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农民起义,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所谓革命,实质上仅仅是权力的又一次更替,因为他们反抗的理由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他们被别人压迫,现在他们受不了起来造反了,一开始是为了自由,为了改变黑暗,但最后他们又会去压迫别人,这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只是权力更替,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所以我不认同书中那句“如果有希望,希望只存在在无产者的手中”。
但是1984的世界彻底根绝了除统治阶级自身发生问题之外的其它导致权力丧失的所有情况,首先他控制了所有东西的产量,即不会让太多人很好的解决温饱问题而有精力去思考统治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和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导致太多中等人的出现,也不会让太多人饿死导致下等人的反抗。接着,他控制了所有人的思维,即让所有人都不会思考除了政府要你思考的以外的东西,甚至用了消除自由上帝等词汇的存在导致这些思想无法传播(这是我见过最牛的办法),也就是更根绝了强大中等人集团起来反抗的可能性,接着,那个社会只存在三个国家,每一个都处在这样相同而又诡异的社会状态下,各自明白大范围战争对统治的不利,但战争又是存在且必须的,因为他们把战争看成了一种控制资源的方式,也就是当粮食等必须品产量过剩将会导致很多人摆脱整天为了满足温饱问题而奔波而无暇顾及其它的情况时,政府将会用战争来解决这些“过多”的资源,从而达到国内的稳定,这也就是所谓的战争即和平。所以,统治权只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而极端的个人崇拜也间接消除了统治阶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极端稳定的社会。
可以说这是或者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最终进化版本,而在这种极端稳定的情况下,为了继续发展科学,而不导致科学的一些客观理论和统治阶级的理论,如11=3产生冲突,统治者又发明了一种很牛的东西,双想,即在思想里存在两套思维模式,在平常情况下用那个极端政府所需要的思维模式,而在做一些科学研究的时候用客观的思维模式,起初我根本不相信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的种.种事例,或者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存在证实其实双想的大规模存在时很有可能性的。
比如当你刚想发表一个不同意见但却发现所有人说的话都和你相反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附和他们,虽然最初的想法还存在,但是它却被你压在了心底,并且当你想起它的时候你还会不由自主的去排斥它,且潜意识还会告诉你甚至强迫你去相信大多数人的想法,而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既是的时期,在那样一个屋子匮乏腐败黑暗的时代,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这个时候面临的压迫不仅仅是大多数人意见的不合,甚至是肉体精神上极端的摧残,所以在表面上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毛主席始终都是中国的红太阳,所以双想作为政治制度方法的存在是具有可行性的。
所以,一个社会,它解决了温饱,科技发展,社会稳定问题的时候,它看起来实在是很完美,但是它被全世界人所唾弃,它的存在更是西方世界极力阻止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定义不应该是科技,物质上发展的稳定,因为社会的发展其实基于每个个体发展,而个体的发展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将再不局限于物质而是思维。
做一个比喻,古代社会的一辆马车,这几乎是贵族才能拥有的,而对于现在机械横行的社会来说,一辆马车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罢了,但客观来说这同样是一辆马车,所以,科技在发展,但人类主观上来说,科技带给人类的乐趣,并没有向客观上那样在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亦或者说物质的发展绝对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活着本质标准。但是我们是否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孔子的论语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始终能让我们体会到这其中所蕴含的思,维的乐趣,这种乐趣绝不会因为时光变迁而有任何改变,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本性,所以社会的进步在于使人们在思想上能享有趋向于有平等的权利,能有发现与获得任何乐趣的权利,让这个社会变得参差多态(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而对这种人类本性所蕴含的幸福进行彻底抹杀的极端,就是1984中的世界,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人对此进行抵触,它违背了人存在的客观规律,它违背了本性。
所以真正发达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拥有无尽的资源,而是人人享受思维的乐趣并进行分享与探讨,这样的个体才是伟大的,而这样的种群,将是永远也不会消亡的,因为富有好奇且对乐趣充满兴趣的精神是永恒且不会改变的。这,才是科技的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这也才是评定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而1984这本书所存在的意义,相信是希望这个社会,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