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一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年我有幸成为了少儿艺校的一名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经历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新教师、班主任的转变。在此期间,我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由于校领导的信任,进入学校后,我被安排担任一(4)班的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既惊又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十分匮乏。所以在闲暇之余,我翻阅了《可以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这是一本以案例形式记载的书籍,里面主要写了各学校一些默默无闻的班主任老师的艰辛付出、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方法。
整本书没有意义深刻的大道理,没有怎么惊天动地的事例,有的只是一个个真实场景的呈现。从一则则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里,我清晰地看到,这些班主任老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着自己的学生,用诚挚的关爱滋养着他们,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塑造着他们,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中,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老师们也从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体会到自己人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他们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对班级管理也有了更新的感悟。这些案例和讲座,有的深刻,有的睿智,有的沉稳,有的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时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曾经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并让我学到了许多可以用于实践的方法,让我对自己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信心。它就像一盏指路灯,给初出茅庐的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二
《我这样做班主任》。顾名思义,书名是本文的中心主旨——整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集萃。由此至终爱心贯穿其中,对学生一种发自内心如父般的爱,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蕴含着对学生的爱意。
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真挚的师爱之心为学生真诚付出,从而赢得了每个学生的心。学生们也喜欢他、爱他,师生之间心灵互通、心心相印,教育的成功亦自水到渠成。
李镇西老师是一位真正爱学生的良师。非常羡慕他的学生们,能够遇上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老师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不曾碰见过这样的良师益友,祈愿我的女儿,在她漫长的求学生涯当中,有朝一日能够遇上不少这样的良师,这将是我与女儿的幸运与福气。
李镇西老师作为班主任的奋斗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因为在自己的班上学习而感到成长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这是一个这样可敬,这样值得让人尊敬的老师!要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禀赋都不同,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亦作为一个凡人——一个如你我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厌恶的凡人,面对各个差异不同的孩子,能够秉持一颗无私师爱之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不管“好生”还是“差生”,这本身就是对老师师德的一种考验。
我敬佩李镇西老师这样为师之道。总是呵护儿童的天性,努力不让自己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用爱心、用儿童般的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使得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学习不再是“你讲我听,容不得半点质疑,也不敢质疑”,而是在一种民主,活跃而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当中,学习是这样充满了无限的意趣,每个人都喜欢上这样的课,每个人都喜欢这样一个可亲可爱的师长。在老师充满技巧性的教学当中,孩子们习得的不单是考试的分数同时也习得了一种直面现实,迎接困难的勇气和胆识。
李镇西老师同时指出:教育需要充满韧性和耐性。体会到这点,我是如此震撼和惭愧!我自己,即使只教育自己一个孩子,都不能做到充满韧性和耐性。也许与性格有关,很多时候动辄便对女儿大吼大叫,让女儿刹那有了一种委屈与瑟缩。而老师,面对几十名性格禀赋各不相同的孩子,要对这么多孩子充满韧性和耐性,首先得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还需具备良好的师德,这对于每个老师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由此也理解了做老师的难处!由是便有了全力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行动!
感谢每一位老师!作为老师,您们辛苦了!
“教育是人学”,“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三
他让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他使班级管理工作充满科学精神与民主气息……他就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让我们听他讲述《我这样做班主任》。
《我这样做班主任》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集萃。全书共分六辑,从为什么要当班主任起笔,到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再到民主教育,以人为本等等,最后落笔于做教师的四种态度,从六个方面,告诉你怎样做最好的班主任。
书中三方面内容引起我的兴趣:一是喜欢李老师将作文课搬到农贸市场,让学生观察集市上人们的言谈举止;将学生带到江边上语文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用笔描绘大自然在春天里的每一点细微变化,这种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领悟能力,可谓一举三得;二是对爱的理解,不仅仅是一起玩,而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三是要善于倾听,多提建议,避免训斥等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读着这些内容,静心想想,这才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再用学习成绩考核孩子,而是用各个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独特性。读着这本书,结合自身情况,慢慢理解家长要孩子上名校的原因,师资力量不一样,老师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样,回想起孩子的教育路程,自己也很欣慰,自己遇到了两位好老师,正是老师的点醒,让我对孩子的教育重新认识,不再做物质上的保姆,而要做思想就顿时寒毛乍起,充满警惕的,所以把这句话贴在上头当标题,提醒自己与李老师的观点有不少差异,以防把李老师当成太阳,自己牙痛似的的呻吟崇拜。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如此,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孤独。孤独到可能随时都会不能再忍受拒绝向恶俗的主流投降的程度。
尽管李老师引用了这样一句话,然而我多少还是把归结为呆在x个位置上不得不说x些话的难处。否则我很难想象一位完全拜倒在x种主义脚下的人居然还能写出诸如《沉重的思考》这样具有洞见的文章来。包括很多对于德育的观点,我也于李老师不谋而合,比如教师找学生谈话,比如费尽心思的想把一位“差生”拉到好的轨道上来等等,以及该如何对班干进行培养,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定,德育能不能进行量化考评的问题,意见都是如此的一致,让我时不时的充满了欣喜。
讲到德育,就不得不提到班主任工作,的确,除了大学之外,班主任基本上本身也是该班级的授课教师,再当班主任压力颇大,遑论三十年前李老师刚从教的那段时间班主任是没有任何津贴的。
我代理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而且而是对不同的班级,每天从早晨走进学校开始到下午放学,即便我们这样的职高学校,没有玩自己下午也是基本上要忙到五六点钟的,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允许班主任不到场的,没有外人的提醒,我们自己也会不放心。
尤其是对于女教师来说,你还无形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由于x项掺杂阴谋的国策,学校现在与街道社区在争相视已达到育龄的女生为仇雠,不管放学早晚,孩子出了校门后的行踪是我们所无法掌握的,而大多数职高生的父母在自己放弃孩子后,其中的一些无耻之徒竟然还因为孩子偷食禁果想从学校这里狠狠的讹诈上一笔。
我没有使用妄图这个词,因为他们屡屡得逞,这种人不配为人,更不配为父母。这是我们职高教师所专门要面对的。这是我们的无奈,当然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欠缺的也有很多,不仅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李老师也很坦率的指出,我们很多老师好高骛远,喜欢扯一些大而空的东西,不懂蹲下来好好的听听孩子们需要些什么;或是生搬硬套名师的例子,比如一位特级教师田丽霞老师年轻的时候也曾没有好好分析学生的特点,就轻率使用“借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再三再四的犯错就有些令人无法忍受了,很多教师从踏上教育岗位到离开讲台的那一刻,始终都不明白,德育,不单单不是班主任的工作,德育,也不仅是扯空洞的政治理论,德育,完全可以化入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去,寓教于乐,而非苦大仇深的一言堂,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认真的学习李镇西老师的经验,当然,这与共产主义无关,而是整个人类的追求。
看完我写的是什么再狂吠,x些人不要跟狗似的看见x个词就觉得自己品质高贵,智慧无边,负有教化世界的责任。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四
看完《我这样做班主任》,心中有诸多的感触,我妈就是位小学班主任,还是教语文的,所以俺从小就对班主任有些认识——很累、很忙、需要担一些只讲专业课的.老师所不需要承担的责任。妈是个很好强的人,每次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对得起每个学生。不过终其一生都没能与自己达成和解,虽然有学生的爱,但她过得不快乐。
本书作者李镇西讲述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如何当个合格的班主任。读完全书之后,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除了对孩子深深的爱,作者还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快乐地继续从事班主任的工作——这是很难得的。
在书中我们不会看到一个神或者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普通人的成长路程。也许这才是真正对我们有所启发的地方。作者谈到也打过学生,后来反思之后感觉这样不对,找出方法来改正;也曾让学生为自己的教学提意见,如果拖堂也要有罚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点难能可贵。
人人都不完美,这是事实,但是能不断追求完美,有自我检讨意识的人也许能走得更远。李镇西就是这种人。也正因如此无论是教学还是当班主任,他都能做得很出色。大家开始也许都差不多,但是那些不断自醒的人能在后半段超越别人,更主要的是超越以前的自己,从而走得更远。
“众生平等”在学校里最是不适用,原因很简单“老师知道的多”,如此就把自己放在了半神或者全神的位置上。不管怎样,众生仍然是平等的。作者能以平视角与学生沟通,体现出平等不只是说说,还能做到。其实能不断进步,这也是个基础。
书里特别提到学生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要用人的观点看问题,要对学生有爱。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在学生不听话的时候,李老师开始也是hold不住哈!自己成长之,他更能体悟学生的感受,也有更多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由些从内而外的表现出来,赢得很多学生的钦佩。也正因如此,他的学生之中很多人会取得好的社会成绩。
要知道基础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作者的怨毒可以传递给学生,让后者走上社会之后充满抱怨;老师的爱也可以传递给学生,让后者带着爱走向社会,从而温暖更多的人!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五
假期悄然而至,匆匆忙忙,一个学期的班主任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虽然不圆满,但这句号中蕴含着我成长的每一步,记录着我每一瞬间的感动,铭刻着我与孩子们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喜怒哀乐。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压力与动力并行,辛苦与感动交织,个中百感交集滋味自己深深体会,但也正是这样,我收获了高于个人幸福的幸福,成长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感谢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
一直在忙于前进,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应对新事物上,有时来不及反思经历过的事情,下一件事就接踵而至了,常常是一件事情没有思考完善就开始行动,没有反思就开始下一项任务。而现在终于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而心中的想法铺天盖地席卷恶来,又都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团乱麻,正在剪不清理还乱之时,我从书架上拿起了早就摆上却一直没有翻阅的这本李镇西先生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不断的审视与自我提升,用真知与真爱对待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坚持不懈的钻研。
拿起这本书的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顾虑,李镇西老师带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班级,做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班主任,他的办法对于我所处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适用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的同时,也放下了我的顾虑,因为纵使教育对象不同,但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却是想通的,于是我便继续读了下去。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师爱之源;以及做教师的四种态度。这其中讲述的是李镇西先生作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决了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童心是师爱之源”中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泪水、感动跃然纸上;最让我受益的是“做教师的四种态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许多精彩的故事!美国2009年的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故事”并不是指“事件”或者“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一个比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为一个高明的编辑,教师必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读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
说到这里,我要先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阅读面很宽、动手能力很强,善于思考与解决问题,但是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大,每次伤心的时候就忍不住大声哭,不发一言。这样的情景使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但我就是感觉我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大人们不仅不理解反而会批评,这样想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所以,在这个小男孩情绪激动地时候我把他带到了班级的储物间里,我摸摸他的头抱抱他轻轻拍他的后背,他哭的更伤心了,我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孙老师现在不是老师,是你的大朋友,我们在这里说的话我保证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他哭的更凶了,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这样,他开始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的说,我刚才催他做事快一点,在家里的时候他妈妈也总是这样催他,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去快一点了,但还是在催,希望我们给他时间去成长。断断续续的说完这些话之后,他慢慢平静了,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我理解你,我们应该给你时间去改正错误,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他带着眼泪,笑了。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妈妈,让她不要经常催我吗?我说,我会和妈妈好好沟通,你也进步,我们也进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用力的点头,还抱了我一下。之后,每当他有一些小想法就会和我分享,我说的话他会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或许就是这次倾听,让他产生了对我的信任。
其实,没看李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不明白这个转变是怎么产生的,而今,我懂了其中的原委,不知不觉得我作为班主任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引导,而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没让他去发泄、一吐为快,表达出内心中的愤懑、焦虑、困惑、悲伤等情绪,求得心理平衡。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阵阵孤寂之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之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无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梆梆的正确的框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
我的内心中也曾发出这样的呼喊“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
这期待是给予我们的师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受教育的“机器”,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我也经历过“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这个人生阶段。班主任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因此,所谓“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里的“服务”,首先是心灵的服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需要请教生活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的长者,并获得有效的辅导;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他们也有许多成长的快乐需要更多的人分享……而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理应成为孩子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和分享者,理应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李镇西先生寥寥数字说中出我的心里话,她说“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的体现除了工作的繁忙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灵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比起一般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的心理负荷要大的多:此,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其实我一度想给自己减压,因为心里轻松面对孩子们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轻松,尝试了几个办法自己去做出改变,但有时也收效甚微。李老师在这里总结的非常到位,他主要说了四点。班主任自己能够尽可能解除的心理重负,就是正确对待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和学生的意见。
常说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教师本身心理素质的自我优化,却还未能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正是优良心理品质的体现。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放!法国作家雨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拥有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
读后感只选择了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几个部分来写,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对教师现状的探讨与思考,自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并未写出读后感。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