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袁隆平读后感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的意境不一。有的人的梦想朴实简单;有的人的梦想浪漫飘逸;有的人梦想丰富多彩;有的人的梦想,是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连在一起。他们大气磅礴的圆梦历程总是引起中国和世界的关注,而袁隆平爷爷就是拥有这种梦想的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杂交水稻专家。
翻开《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我一步步走近袁隆平爷爷。从书中,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是驰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他那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力
20世纪60年代初年,袁隆平爷爷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1973年,以袁隆平爷爷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6年他提出了“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观念,经过整整六年的艰难公关,袁隆平爷爷与研究人员成功的突破了的关键技术,并获得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7年袁隆平爷爷在国际“超级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袁隆平爷爷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大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的基础,瞧瞧,多么触不可及的数字啊!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他心怀天下的情怀
如果你想问我究竟要说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人类摆脱饥荒做出巨大贡献,他在高产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帮助亚非大部分地区缓解了饥饿和贫困。也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是我们共同的民族英雄。
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句中,有一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美丽的夏天,把我们带到了秋日丰收的憧憬中。如今,袁隆平爷爷和无数科技人员追逐超级稻亩产新目标的影响。正在万里田畴中化为浪漫清波,这在外国专家眼中形成的是“ricewaterfull”的美景,如果古人们能看到,定会写出更加迷人美丽的诗词!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淡泊于名利,真实自我的情怀
看完书的我也懂了什么叫袁隆平精神,很简单,就是朴实厚道、务实求真,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我同时也在想,我无法向袁隆平爷爷那样做出伟大的贡献,那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吃饭不挑食,又比如在学习上不怕困难与失败,并脚踏实地往前走。也许往日没有,那便从今天开始吧!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价。他把自己,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一介农夫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这一个民族崛起最古老的密码。
或许是上帝见识到他的才华,邀请他到天堂,让他展示一番,又或许上帝见了他的才华,想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占为己有,便不将他归还于我们。
袁隆平读后感篇二
《袁隆平传》以极富情感的笔调,充沛的第一手资料,生动记录了袁隆平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其艰辛,其曲折,其求索,其百折不挠,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袁隆平传》通过全面描写了袁隆平自出生以来的人生经历,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其精神,其追求,其亲情,其所遭受的人生磨砺,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读《袁隆平传》,不仅让你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更感觉到人格的力量。
我们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袁隆平读后感篇三
他说,不能再让中国人饿肚子。
他说,我们要摆脱饥饿的日子。
他,是书本上我们敬仰和佩服的偶像;他,是千户万户中华儿女的成长力量,他就是中国伟大人物——袁隆平,袁爷爷一生致力于研究水稻,一片片良田,一亩亩收获的种子,是爷爷一辈子的心血。
在书中写道:粮食限量供应,肉类食品更是少见,学校食堂在米饭里加了苏打,经过两次蒸煮,米饭的体积增大了,刚吃完饭会感到肚子被撑饱了,可是很容易就消化了。袁爷爷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哀痛也是无奈,是决心奉献也是信心满满,他知道,饿着肚子是什么感觉,他也知道,未来的生活中,只有靠中国人自己,才能真的救国救民,所以,他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将中国的国土情况结合起来,在中国土地上,努力开拓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地,最终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杂交水稻。
从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教育我,不可以浪费粮食,吃饭的时候不能剩饭,因为只有自己真的经历过贫穷的日子,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感觉,才能真的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伟大人物的一生都是在奉献的,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事业,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国家。杂交水稻的问世,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我们再也没有粮食紧缺,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那种黑暗的日子过去了,迎接而来的是一片光明。没有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但却一直享受着前人赠予我们的美好生活,我想,我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因为我不能替先辈们忘却黑暗。
袁隆平爷爷的一生是光明的,他用自己的力量去照亮了中国的大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在不久前,与世长辞,留给我们的是稻香与丰收,带走的是我们的牵挂与惦念,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我们中国的稻米,是一位敬爱的爷爷用一生的心血研究出来的。
袁隆平读后感篇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或许你会说这是很普通的田间场景,但这是袁隆平爷爷一生的梦想,袁隆平爷爷不辞辛劳的种出了杂交水稻,创作了一个神话,将沙漠里种水稻这种幻想也变成了现实,他用几十年来种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带出了国门,人又有多少个几十年,而袁隆平爷爷将一生都贡献在了杂交水稻上,是多么伟大啊!
袁隆平爷爷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啊,我们书里也学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将自己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了大地上,曾经有人是这么形容袁隆平爷爷的:人间起伏九十载,而今驾鹤不复返。不言神农何功绩,稻浪依旧人心存。多么贴切的形容啊,袁隆平爷爷养活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他不仅造福了我们十几亿的中国人,也造福了全世界几十亿的人口。
袁隆平爷爷不畏艰险、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让我十分敬佩,但是最让我敬佩的还是袁隆平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袁隆平遇到过不少困难:他受到了舆乐的压力,甚至有人砸掉了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阻止袁隆平的研究,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打击后,袁隆平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激动吗?怎么会不激动呢,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了,全世界的人们都不会再饿肚子了,怎么可能不激动。
袁隆平的执着与坚韧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件事,记得那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爬山,不知道爬了多久,我气喘吁吁,手脚酸痛,额头上全部都是汗,腿就像灌了铁似的,酸的抬不起来,抬头一望,连山顶都没有看到,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完全没有当初的活力了,我不停的抱怨着:“哎呀,好累呀,什么时候走完啊!”恍惚间我想到了袁隆平在40度高温下寻找杂交水稻的身影,是啊,40度的高温他还是那么的执着,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杂交水稻,既然他可以坚持住,那么我也可以,于是我调整了呼吸,打开水喝了几口。就继续爬山了。爬了好久好久,我终于到了山顶,我不由得欣赏起来,天空呈蔚蓝色,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在上面奔跑着,低的仿佛要压下来似的,几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蜻蜓与蝴蝶嬉戏着,草坪上的花朵散发出芬芳幽雅的清香,为人扫清了所有的疲惫。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感叹着:“我这也算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吧……”
回想书的内容,这本书很长,内容很多也很全,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袁伟大在哪里,知道了他一生都在经历些什么,并且感受到了科研之苦,研究科学最避免不了的就是流言蜚语,想想吧,你不仅要攻克科学上的难题,还要忍着谩骂和舆论压力,可以想象袁当时是多么的辛苦。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那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哪怕他去世了,但是他也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里!
读了《袁隆平自传》,我打心底敬佩这位坚持不懈投身于研究杂交水稻的爷爷,但哪怕他名声越来越大,他也没有居功自傲,还是大方的分享了杂交水稻的种子,《袁隆平传》告诉了我们:只要持之以恒,不放弃,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袁隆平读后感篇五
暑假里我读了《袁隆平》这本书,我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一位科学家。
袁隆平爷爷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被称为东方“稻神”。当他是青年教师时,他具有挑战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年过八旬,名满天下时,他依然淡泊名利,在田野里苦心钻研。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这本书我很喜欢,有篇文章的题目叫《试验遇到了阻碍》讲述的是:有一次袁隆平爷爷在试验园边的空地上摆放着十几个钵盆。有个年轻人经常出现在那里,只要桶里没水了,他就会去打水。他叫尹华奇,后面开始给老师当助手了。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了李必湖的注意,随后袁隆平就有了两个小助手。第二天早晨,袁隆平爷爷来到试验园的时候,结果有一件事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种的禾苗不见了,一点不剩。当袁隆平爷爷找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那些禾苗在井底下,而且非常深。后来捞出来了一些,但已经全部沤烂掉了,但是他依然没放弃实验。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
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我曾听老一辈的人讲述过以前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袁隆平他不怕苦,不怕累,因为他知道我们中国最缺的是粮食,所以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在解决粮食这个问题上。他成功了,他解决了中国的粮食,也解决了世界的粮食难题,他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一光荣的称号!
袁隆平爷爷,您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