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阅读笔记读后感四年级篇一
《周国平论阅读》
-------做大师的学生有感
叶素盈
读经典就是进入人类精神生活系统,从而使自己过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周国平
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它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一些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优秀,正像培根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因此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求,读什么倒无所谓;但要让阅读成为获得精神粮食的途径,就必须慎于选择。很多人都很苦恼,怎么选择呢?这个“专家”推荐了一个书单,那个“名人”推荐了一个书单,又一个“大师”列了一个书单,这样的书单太多太多,但一家之言不能成为选择的标准。放下所谓的专家标准,放下所谓的名人标准,放下所谓的教科书标准,“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金子”。只有经历了时间洪流检验的书籍才能成为永恒,我们又将之称为“经典”。
什么是经典?在不同的人的眼睛里,对经典有不同的解释。我们有一种常见的看法,认为经典就是文学名著,什么曹雪芹,什么雨果,什么列夫托尔斯……但是作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和专业成长,单靠文学名著是远远不够的。汪涌豪教授说:“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了解了什么是经典,那怎么读经典呢?人们普遍认为经典一定要好好读,读的深刻、读的透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看到这些要求,人们读经典的欲望瞬间下降了,因为压力太大,怎一个“累”字了得。
周国平却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别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当作“闲书”读就好。由此不由得想起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她的一生都在读《人鱼公主》。有人在心里偷偷地笑话:“五十岁的人去读童话《人鱼公主》。”可是你看,十岁读不出三十岁的感悟,五十读不出二十岁的张扬,只要读了,有点浸染与熏陶就够了,谁一次可以读尽一生呢。《周国平论阅读》第三辑至第九辑就记录了周国平的阅读经历,在他的阅读体会中,我发现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本经典的阅读,千万别当教科书去读,而要不感兴趣的就跳读、喜欢的就精读,读不懂的就放弃,读懂的地方就享受。就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你看,陶渊明就是在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有一本书能让你的心静下来,能给你思考人生的机遇,就是一种愉悦,一种幸福。
当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绝不属于大众,所以,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谈读书的人很多,谈读书方法的也很多,但给人以启发的并不多,给人以误导的也不在少许,如何择取,就又要我们回到读书中去体会,去感悟了。
阅读笔记读后感四年级篇二
简括文章内容:
作者法布尔一生致力于对昆虫研究的结晶——《昆虫记》,拟人化、详细、细腻的描写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以独特的笔风为不同的昆虫留下真实的写照。
摘抄优美句段: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腿上有着粉红色的环,背上镶着深红的花纹,有时候在胸的左边或右边还有一条淡绿色的带子,这身打扮虽然不像条纹蛛那么富丽,但是由于它的肚子不那么松驰,花纹又细致,色彩鲜艳又搭配协调,所以,看起来倒反而比条纹蛛的衣服典雅、高贵。
仿写优美句段: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脖子上有着一圈洁白无瑕的绒毛,背上铺着没有一丝杂色的毛发。
归纳文章中心:《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写出读后体会和感受: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昆虫的小说,还是一部关于昆虫的百科全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昆虫的习性、模样,同时也以轻松幽默的手法来描写,将昆虫人性化,为我们揭开心中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
阅读笔记读后感四年级篇三
对于暴打自己的人,堂吉诃德恶狠狠地说:“不过,我不管他魔法多高,等病好起来了,非让他尝尝我的厉害不可。”堂吉诃德明明已经被打却还相信自己有能力对付打自己的人,并称之为“魔鬼”,这时的堂吉诃德不再想当初刚开始出游时那样仍然对自己有所怀疑和不自信,而已经昏昏噩噩地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与认知力,无法分辨真实的自我地位,完完全全掉入了一个自己幻想的骑士的世界。“此人是个著名的巫术师,是我不共戴天的敌人。他同我积怨甚深。他法术高强,预先知道有个他所庇护的骑士将同我交战,尽管他自己会咒语,但是我只需同那个骑士一战便可将其消灭。因此,他拼条命也要让我遭殃。不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他,他这是逆流而动,再有法力也无法与命运注定的事情作对的。”堂吉诃德幻想别人因他是骑士而要置他于死地,他荒谬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了。
堂吉诃德在家养病的日子也并不安分,而是相像小说中真正的骑士那样也为自己找一个仆人。他看上了自己老实巴交的农民邻居桑丘。“这个人该是一个好心的老实人。他是个穷人,钱袋空,脑袋也恐。”可以看出,堂吉诃德选择随从的标准根本没有什么原则,只是需要这个人不会独立思想才能完全听命于他,而且没有人会为了堂吉诃德这样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的人工作,他也只能找到憨厚的桑丘了。
堂吉诃德用利益引诱桑丘跟他一起出行,说服了桑丘之后,“堂吉诃德便忙着筹钱,他卖掉了一座房子,又抵押了另一间,后来干脆把房屋统统卖掉了。”堂吉诃德为了那不可实现的理想,为了追求自己的正义信念,为了社会不计代价,甚至变卖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安身立命之处,这足以表明他要继续寻找他的骑士梦想决心之大。而桑丘听信堂吉诃德的许诺,以为他会按照答应的那样给自己一座海岛,因此对堂吉诃德的吩咐言听计从,贯穿了文章始末,串联起来。
“要是真能这样,由于某种奇迹,我便成了国王了,正如阁下所说的那样,有快乐有幸运。我的老伴至少也就成了王后,我的孩子们就是公主或者王子了。”听到堂吉诃德对自己信誓旦旦的承诺,未来美好的图景在桑丘的脑海中一一展现开来,然而他不知道这终究只是幻想,他与堂吉诃德一样都活在了自己的臆想世界之中,让人觉得这对主仆既可笑又可悲,怪不得能成为主仆关系。
总结:不安分的堂吉诃德又要出游了。这次,堂吉诃德带上了自己用馈赠海岛游说的仆从,于是堂吉诃德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出游。在本章中,作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介绍了桑丘的形象以及性格特点。主仆二人的形象既对立又统一,互相陪衬烘托,相得益彰。一个沉于虚幻,一个讲求实际,念念不忘身家温饱。但是,因为讲求实际,反而是桑丘陷入了美丽的空想之中,极具讽刺意味。至此,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已经正式登场,这样的组合更让人期待接下来的旅途中还会发生怎样令人惊骇捧腹的轶事。
阅读笔记读后感四年级篇四
佳句欣赏:
“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一件小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简析: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阅读笔记读后感四年级篇五
观察幼儿:小班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5月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帮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观察实录: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每天饭后的自由阅读时间。但我发现,最近孩子们在阅读时出现了一种不太好的行为。
评价分析
孩子们出于对一些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喜爱,会借助其它东西对其进行模拟再现。但由于孩子们自身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所以导致阅读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成人,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使孩子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育措施:
1、教给孩子正确的读书习惯。我们老师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孩子要爱护图书,告诉他们撕书是不对的。
2、如果说教效果不好,可以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比如:屡次撕书的小朋友,就罚他一天不能看书。
3、让孩子互相监督。如果一个小朋友撕书了,就让他当小老师,监督其他小朋友。小老师抓到另一个撕书的小朋友,那两个人互换身份。
效果反思:经过几天的试行,现在撕书的现象已经变的越来越少,对个别比较调皮的孩子第二种和第三种教育措施效果很好。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一些道理有时不能理解,如果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自己错误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