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琪的初恋读后感篇一
今天在蜗牛读书时,看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也看到了众多名人推荐与书评,于是也带着疑惑走进了这本书。
起初看的时候,并未觉得有什么惊艳之处。第一章只是平平淡淡以刘怡婷为视角讲述了与两个好朋友之间的趣事。一个是“灵魂双胞胎”,还有一个是年纪大一些的姐姐伊纹。第二章从“失乐园”开始,开始描述主线房思琪--一个未成年、喜爱文学的妙龄少女被五十多岁的秃头补课老师李国华诱奸,姐姐伊纹被丈夫家暴却又隐忍的故事。
文章看到一半,犹如一颗巨石压在心底,让人喘不过气来。真的想钻进书里去,枪毙了那些道貌岸然、禽兽不如的“老师们”。他们以文学为幌子,诱骗她们,让她们去崇拜他,甚至还将这些龌龊之事当成炫耀的资本。导致了这些花季少女错误的认识了爱情,丢掉了信仰,毁了一生。
理解了作者在这五年时间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也就明白了作者为何要自杀,自杀才能真正的解脱,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看完之后,想起来去年因老师猥亵而得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庆阳姑娘。
她们曾有机会自救,比如伊纹在遭受家暴的时候能够勇敢一点,离婚或报警,比如房思琪给父母说“为什么家里里什么教育都有,唯独没有性教育”的时候,父母能够问她原因,又或者自己敢对父母坦白此事,法律能给她们应给的答复,给坏人应得的惩罚,也许悲剧就会少点发生。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这种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警醒的不光是教会女孩对侵犯行为说no,要对那些亵渎教育的下流无耻之徒做出严厉的惩罚,还要更早的进行性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身体。
思琪的初恋读后感篇二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
它写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是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却又讳莫如深的事情。用最没有感情最客观的几句话好像可以把整本书描述完,补习班国学老师利用自身职权诱奸,强暴,性虐待女学生长达几年的故事。
但我真的不想用上面的简短的几句话去描述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以后内心是挣扎的。王小波说:“我活在这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儿有趣的事儿。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儿也不让你遇到。”
但如果遇到或听到的是这样的事儿呢?
作者在书中用精美的工笔或者记者访谈中极力强调这几年是有爱的。是女学生爱上国学老师诱奸犯的故事。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明明就是老师的谎言,用最美丽的文学语言掩盖他最惨暴的兽性行为。
只是,我们有为房思琪或者林奕含想过吗?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过着怎样生无可恋的生活,只有当事人知道。那种无力感和羞耻感,也迫使女性闭上了自己的嘴,就像文中一句扎心的话:并不是你的错,痛苦却要你余生承担。
在她的书中或者她的访谈中都能感受到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用譬喻,她用修辞,她用无比美好的文字去描述这样一件事情,她真的想要挣扎地走出阴影。但这种痛苦,这种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东西,却需要自己认为这就是爱,假如这种错误的感觉一直存在也行呀,但现实总是更加残忍地纰漏事实。正如书中另外一位人物小琪,她好不容易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接受丑恶,到最后连丑恶都要把她抛弃。
在房思琪看来,李国华老师即是她所向往的文学的集大成者,又是诱奸少女的强奸犯。当两种极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时,导致李国华的形象对于房思琪来说,一直是两极撕裂的。所以便有了因为爱,所以可以忍受甚至原谅。甚至哪怕房思琪可能想到李国华对自己就是玩弄不恭,就是用文学来作为施暴的借口,可能她自己出于对文学的信仰,外加自己高度敏感的自尊心,把自己的愚行看作为了文学而殉节献身,而这种殉节或献身维护的是她构建的、高度文艺化的“李国华”的形象。一旦房思琪承受的痛苦超过了阈值,或者干脆是领悟到其实一切都是自己贫乏无力的自我欺骗,那么等待她的,要么是崩溃,要么是幻灭。
林奕含写: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讨厌公主和王子在一起,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
所以伊纹姐姐还对依婷说:
你也可以选择经历所有思琪曾经感受过的痛楚,学习所有她为了抵御这些痛楚付出的努力,从你们出生相处的时光,到你从日记里读来的时光。你要替思琪上大学,念研究所,谈恋爱,结婚,生小孩,也许会被退学,也许会离婚,也许会死胎。但是,思琪连那种最庸俗、呆钝、刻板的人生都没有办法经历。你懂吗?你要经历并牢牢记住她所有的思想、思绪、感情、感觉、记忆与幻想,她的爱、讨厌、恐惧、失重、荒芜、柔情和欲望,你要紧紧拥抱着思琪的痛苦,你可以变成思琪,然后,替她活下去,连思琪的份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书中房思琪,刘依婷,和伊纹姐姐应该都是林奕含内在思想的体现,她真的有抗争过。
真正的悲剧,不是林奕含被诱奸后选择了自杀,而在于在她被诱奸后的里,依然没人能帮助她走出阴影,她想要努力活着,她和内心的自卑感抗争了13年,却还是失败了。
她的这本书好像古代的“死谏”,希望这本书真的可以帮助到一些人吧。
思琪的初恋读后感篇三
书里的伊文姐姐说:“看法国电影要吃马卡龙,看英国电影要吃司康,看纳粹电影什么都不能吃。”
那我看这本书都时候呢,我该搭配的是什么?是被褪下的简单款的亵裤,是少女处女膜破裂的血吗,我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本书呢,感觉以什么心情读,都像是对这群不幸的女孩的消费,没法真诚的去对她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创伤就是创伤,这种事是没法欺骗的。
“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那些被性侵的女孩最后都怎么样了?”“死了。”
被性侵不是三流情色小说里的欲拒还迎,师生恋也不是禁忌之下的快乐果实。爱情是应该两方平等的,不该是一方的强制,另一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那是病,爱情不是那样的。那些被性侵的男孩女孩怎么样了?
他们坏了,他们曾经也哀求了:“别弄坏我”。可是坏人没有听,我们也充耳不闻。
思琪的初恋读后感篇四
我们这个社会上或许不缺少谴责受害者的人,却缺少真正理解受害者、为他们奔走呼告的人。每当发生一起悲剧,在那些沉痛的声音里,总是会夹杂着不和谐音。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便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和书名相符的、童话般的青春故事。五十岁的已婚名师李国华学术水平不低,却没有师德和基本的做人品德,他精通于狩猎学生,把女学生当成婚外情的工具。优秀的女中学生房思琪有一位情同双胞胎的好朋友刘怡婷,后者过着优等生的生活,前者却因为长期遭到老师的侵犯而神智不清,成为一个疯子。她们的“知心姐姐”,嫁入钱家的伊纹,长年承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却碍于压力没有反抗。
房思琪的遭遇令人心寒,而社会上看待受害者的目光更令人齿冷。“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像力的。”作者这样写道。当漂亮单纯的郭晓奇在被伤害以后鼓起勇气将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以自己的血泪经历揭发李国华的时候,网络上大部分不是声援的回应,而是冷嘲热讽、人身攻击。作者没有直接写出社会对房思琪的看法,而是从郭晓奇这里含蓄地类比出来了她遭到的冷眼和鄙夷。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成为更好的人。”那些被毁掉了一生的女孩子,那些或许来不及发光就已经陨落的千千万万个房思琪们,会把“蚌病成珠”“百炼成钢”的病态思想敲得粉碎。不要轻视别人的痛苦,更不要假装世界有多么美好。
思琪的初恋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本台湾出版的书。刚翻开第一章就看到那些太过直白的语言,有点震惊,思考着是不是发达点儿的地区性教育都是这么普遍。然而看完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至少那时的台湾跟几年前的大陆没什么两样。
整个故事分了两条线,一条家暴,一条性侵。很多人评价这本书都说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可能是我太过冷漠,看书过程虽极其压抑,但也觉得事情走到最后她们自己也有责任,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这两个女生都长得很漂亮,大概因而也有一种别样的虚荣心和自尊心。
家暴线的女生(伊纹)已经是个大人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人结婚前后的反差如此巨大,谈恋爱的时候却什么都不去了解,罢了,这段暂且不提。男人每天抱着你说爱你,喝了酒就拳打脚踢,还打掉了自己的孩子。直到这时被伊纹才幡然醒悟早就应该离开。
无知的女生在爱情里的付出都是沉没成本,这是我对恋爱最深的感悟。自己付出时间精力爱情,得到一点甜头就会立刻自我催眠,他爱我。即便被冷热暴力相向,第二天男人痛哭流涕道歉,无知女生百分之八九十还是会原谅,这也是中国有这么多悲剧婚姻的原因。
所以家暴线走到这一步,我无法不说是她自己太懦弱太愚蠢。
性侵线是一场自我约束道德的博弈。人坏就要坏到极致,最怕不好不坏,每天用世俗那些道理折磨自己。这个原则放在这个故事也一样成立。被性侵的女生(房思琪)是被迫的,但是学着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已经这样的自己很重要。接受才能反抗,不接受只会一味的自我否定。
他插进来,而她为此道歉。
后期,思琪的道德感越来越强,知道自己跟老师李国华的关系不正常,她总认为她应该爱上李国华才能逃脱内心的指责,这种自我催眠,自我拷问,自我厌恶,自我洗脑最终导致她被自己的道德感和无法自我反抗的性爱逼疯了。
很多人看这本书都在替受害者惋惜,谴责社会环境和那些连狗都不如的牲畜。而我关注的点却在,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但若真的发生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出来。可能这一席话太过天真,但若本已伤痕累累,我绝不愿再给爱自己的人平添更多伤口,死了疯了是解脱,好好活着是另一种解脱。
作者已于自杀身亡,在她去世后,她的父母发表声明证实书中所写即是女儿13岁时遭补习班名师诱奸的真实记录。
希望她安息,希望她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