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的滋养读后感篇一
上学期我听了十几节的数学课,感觉仍是以“说数学”为主,即很多教师都热衷于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这种“说数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面窄,表面上看秩序井然,实际上缺乏一种内在的活力,学生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观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做数学”更加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一、要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特点,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就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之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二、要在“做”字上狠下功夫
[1][2]
生命的滋养读后感篇二
数学故事: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
一、开堂引入故事,激发兴趣。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尝试着用一些儿童故事来导入新课。
这样导入,学生的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帮助小熊解决难题,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难点引入故事,促进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迫切需求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内容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的讲解,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难点处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六位大臣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在这一别开生面的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产生探究欲望,在深入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质数和奇数的定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练习引入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于数学故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情绪高涨,为民除害这样的好事谁不愿干呢?
四、结尾引入故事,扩展空间。
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前5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而这5分钟恰恰是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以务必要使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把课的结尾推向新的高潮。
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0.900、0.90和0.9是孪生三兄弟。一天,三兄弟吵开了,0.900轻蔑的对0.90说:“瞧你这么一点儿,那有我壮实”。0.90不服气的说:“我虽然没你壮实,但我比0.9壮实吧”,0.9也不甘示弱:“虽然你们的小数位数比我多,但我的计数单位比你们大”。这时1妈妈走过来说:“孩子们,别争了,其实你们都是一家人,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0.900去掉一个0就是0.90,去掉两个0不就是0.9了吗?这时你们不就一样了吗?”0.900、0.90和0.9听了,就在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果然大小没有变化,它们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差点儿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在丰富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迫切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合理演绎数学故事,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数学故事,无疑是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数学教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年4月,我校参加省总课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的开题会后,确定了子课题《如何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并实施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引入数学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愉快轻松的获得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高。生命的滋养读后感篇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谁愿意告诉老师,平时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喜欢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生:喜欢跑跑抓。
……
生:一元硬币。
师:玩过吗?怎么玩?
生2:猜正面、反面。
师:怎么规定正面、反面?
生:印有1元的为正面,另一面是反面。
师:注意看,老师把硬币向上抛,落下后,猜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师抛后,生猜正反面)
师:谁上来把结果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正面。(部分学生高兴地叫起来。)
师:再来一次。这次大家先猜,然后我再抛。
生:正面。
生:反面。
教师抛后,生验证是反面。
师:想不想自己玩?
生(齐):想!
师:现在老师满足你们。游戏之前请先听游戏规则:一会儿,小组长拿出硬币来抛,等硬币落下后,组长用小手把硬币盖住,让其他同学来猜。每个小组玩两次。开始!
(生非常投入地玩游戏)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抛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第一次抛是正面朝上,第二次是反面朝上。
生2:我们小组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生3:我们小组第一次上反面朝上,第二次是正面朝上。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们发现硬币落下后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生1:会转。
生2:会响。
生3: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
师:也就是说,硬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
教师板书:可能性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师:还想做游戏吗?猜一猜,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生:鞋子。
生:乒乓球。
……
师(打开):空的,什么也没有。看,老师把什么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从纸盒里摸出一个球,大家来猜,他会摸到什么球?
生(齐):白球
师:真聪明,都猜对了。为什么大家能很快地判断出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1:因为老师刚才放进去的都是白球,摸出的当然是白球了。
生2:因为老师放进了3个白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用一个词……
生(齐):一定
师:说的真好。
板书“一定”。
师(拿出另一个盒子):老师这还有一个盒子,里面也装了一些球,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我们3人合作,你来摇,你来摸,老师来猜好吗?其他同学为老师鼓鼓劲。
教师猜3次黄球。
师:你们说,老师为什么每次都猜对了呢?
生:老师知道里面装的是黄球,所以猜每次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生:不可能。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为什么?
生: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
师:说的真棒!这盒子里装的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板书“不可能”。
师:看,老师把什么都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你来摇盒子,老师摸,你们来猜,好吗?
生:黄球
生:白球。
出示答案:白球
师:再来一次。
生:白球。
生:黄球。
师:请问大家从这盒子里能摸出白球吗?一定是白球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生:因为盒子里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的真好。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通过游戏,你们发现,在什么情况下从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盒子里只有白球的时候,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师:如果盒子里有白球、黄球,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音乐响起。
师:现在我想听结论了,你们选一个喜欢的例子来解决,哪个小组先来?
生1:我们小组想解决第六个问题,“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我们小组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十几亿人,但不可能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十几亿人,每天可能有人出生。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
师:老师这有个小资料,你们看完后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
生:“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这是一定的。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2个问题,“月亮绕着地球转”,我们认为这是一定的。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哪个小组接着来?
生1:我们小组想解决第3个问题,“三天后下雨”,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天后不可能下雨。
生2:我们小组认为是可能的,三天后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师:对,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下一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5个问题,“人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很少人用左手。
生2:我反对。刚才他说很少人用,很少人用,也就说明有人用左手拿筷子。所以这个事件是可能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
师:说的真好。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1个问题,“太阳从东边落下,”我们小组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说的真棒。最后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来?
生:那个小组一直都没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让他们回答。
师:好,就让你们小组回答。你们组哪个同学来?
生:“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是错的,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没吃东西,就不可能长大。
生1:我认为小猫一定得第一名,因为他说得第一名了。
生2:小狗可能得第二名。
生3:狐狸也可能得第二名。
生4:小狗一定得第一名,因为小狗很会跑。
师:你们同意吗?
……
师:你们看,谁说自己得第一名了?小狗有说他得第一名吗?
生:没有。
师:第一名是小猫。所以小狗不可能得第一名。
生:狐狸也不可能得第一名。
生2:狐狸和小狗都可能得第二名。因为他们可能并列得第二名。
生:会。
师:请你们拿出答题卡,按要求涂一涂,并把自己为什么这样涂的理由告诉你的同桌。
生涂,小组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涂的结果告诉全班同学?
实物展示学生作业。
生:第一题,要求摸出的一定是红正方体,所以我把正方体全部涂成红色。
生2:第2题,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所以我涂的是黄色。
生3:我涂的是红色。
生:只要不涂蓝色就可行了。
师:第三题呢?谁来?
生1: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角形,所以我涂了3个黄色的,两个红色的。
生2:我涂的是4个黄色的,1个蓝色的,这样摸出黄色三角形的可能性更大。
生:……
师: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角形,涂上的一定要有黄色的,但又不能全部是黄色的。
四、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身边的事件。其实,在生活中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了解到更多的数学奥秘,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回去后,大家去作个小调查,收集身边的可能性事件,下节课,我们开个交流会,比一比,看谁收集的多。
生命的滋养读后感篇四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董文华老师编著的《滋养生命的数学》这本书。第一次接触董老师,是我在鹿鸣山庄有幸听了董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她那亲切的笑容,镇定的神情,深厚的教学功底一下子吸引了我。下面我结合读书和听课来谈谈我的一点感受,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我们要用丰富的语言来赞美学生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努力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然后适时地去夸夸他们,但是说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写的字真工整!”“读书的声音好响亮!”之类的话。而董老师在学生专心地参与数学活动时对孩子们说:“你们对学习很专注,会观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她还说:“夸人不一定用掌声,我们把大拇指伸向他,用赞许的眼神看向他,也是很不错的方式。”当学生在认真思考时,她会说:“董老师最喜欢大家认真思考的眼神了!”当教室里响起嘹亮的读书声时,董老师会说:“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每当听到董老师赞美孩子的话语,我就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太单一了,真的是要多学习。
二、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恋上数学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一提到数学,人们可能不由自主地想到没完没了的演算,既枯燥又乏味,于是数学成了一些学生最怕的学科之一。怎样才能让学生恋上数学呢?董老师引导我们看清数学的本来面目:数学应是鲜活的,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她说:“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重构数学教学的新秩序,使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智慧,走向人文,赋予数学更丰满、更多元的意义。”
1、要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从开学第一课开始,董老师便引导孩子们寻找身边藏着哪些数,孩子们细心的观察和精彩的发言至今令我难以忘怀;课前和课后,董老师都会挖掘生活中的资源,设计与每节课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画一画,写一写,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认识周长”后,她带领学生开展了“我是测量小能手”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测量,根据选择的实物确定测量工具,有些测量活动需要找人合作,于是邀请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亲子关系。如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头围、脚长的过程中,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体验到了快乐成长的美妙。
2、利用不同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董老师说:“阅读,不是语文的专利,学习数学也需要阅读。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就会出现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困难、对数学有恐惧心理等问题。因此,数学学科也要重视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她经常在数学课上“见缝插针”地和学生一起欣赏美文,阅读就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温暖着学生的生命。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上,在巩固练习的环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出示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到这首诗,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眼前一亮。董老师先让学生诵读了这首诗,然后问学生:“你们对哪个字最感兴趣?”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结合这节课内容回答出“数”字,然后董老师就追问:数枝是什么意思?自然而然地和本节课所学的字母联系了起来。
3、充分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利用故事来引入新课是我们经常用的方法,但是董老师对故事的利用还不止于此,她在学完新知识后还让学生根据算式去编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她为学生设计了“利用10÷4=2……2”这个算式编故事的练习。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有的学生编水果店装苹果的问题,有的学生编拿棒棒糖招待同学的问题,有的学生编联欢会上扎捆气球的问题,有的学生编发奖品的问题。孩子们的作业图文并茂,思路清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读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董老师的教学还没有到此为止,在接下来的交流分享中,学生不仅借助情境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同是“10÷4=2……2”这个算式,每个人编的故事却不同,不同的情境中所带的单位名称也不同,算式真是太神奇了!枯燥的算式在学生手中变得趣味无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三、借助数学日记学习数学
董老师说:“写日记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为了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我们经常采用练习题的形式,但有时从题的答案中看不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层次。通过数学日记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思维的差异性,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情感变化,我们就能及时捕捉这些信息,有针对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从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中,我看到了董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关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探索,对教材资源的取舍和整合,真正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智慧,走向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变成了一方滋养生命的沃土。
新的学期,我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打造滋养生命的课堂。
生命的滋养读后感篇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谁愿意告诉老师,平时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喜欢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生:喜欢跑跑抓。
……
生:一元硬币。
师:玩过吗?怎么玩?
生2:猜正面、反面。
师:怎么规定正面、反面?
生:印有1元的为正面,另一面是反面。
师:注意看,老师把硬币向上抛,落下后,猜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师抛后,生猜正反面)
师:谁上来把结果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正面。(部分学生高兴地叫起来。)
师:再来一次。这次大家先猜,然后我再抛。
生:正面。
生:反面。
教师抛后,生验证是反面。
师:想不想自己玩?
生(齐):想!
师:现在老师满足你们。游戏之前请先听游戏规则:一会儿,小组长拿出硬币来抛,等硬币落下后,组长用小手把硬币盖住,让其他同学来猜。每个小组玩两次。开始!
(生非常投入地玩游戏)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抛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第一次抛是正面朝上,第二次是反面朝上。
生2:我们小组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生3:我们小组第一次上反面朝上,第二次是正面朝上。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们发现硬币落下后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生1:会转。
生2:会响。
生3: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
师:也就是说,硬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
教师板书:可能性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师:还想做游戏吗?猜一猜,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生:鞋子。
生:乒乓球。
……
师(打开):空的,什么也没有。看,老师把什么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从纸盒里摸出一个球,大家来猜,他会摸到什么球?
生(齐):白球
师:真聪明,都猜对了。为什么大家能很快地判断出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1:因为老师刚才放进去的都是白球,摸出的当然是白球了。
生2:因为老师放进了3个白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用一个词……
生(齐):一定
师:说的真好。
板书“一定”。
师(拿出另一个盒子):老师这还有一个盒子,里面也装了一些球,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我们3人合作,你来摇,你来摸,老师来猜好吗?其他同学为老师鼓鼓劲。
教师猜3次黄球。
师:你们说,老师为什么每次都猜对了呢?
生:老师知道里面装的是黄球,所以猜每次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生:不可能。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为什么?
生: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
师:说的真棒!这盒子里装的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板书“不可能”。
师:看,老师把什么都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你来摇盒子,老师摸,你们来猜,好吗?
生:黄球
生:白球。
出示答案:白球
师:再来一次。
生:白球。
生:黄球。
师:请问大家从这盒子里能摸出白球吗?一定是白球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生:因为盒子里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的真好。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通过游戏,你们发现,在什么情况下从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盒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