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写生报告篇一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周润发《卧虎藏龙》里走过的小桥,这是进入宏村里面的主要地点,每个导游都会把这里好好的介绍一番。然后就是半月潭,里面有很多红色的大鱼,天气好的时候它们会浮上来,可以看到一片红色。宏村,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美。美中之极。。当然这次来宏村,也是参杂了一些个人感情的。以前总是听人讲它有多美。。这次总算亲身感受了。走在宏村里的每条路上,想着这路以前是她走过的。看到某个景点,会想这是在她照片里出现过的。去找她说的那家煎饼店去找她遗憾没买的银饰去那家大角苗买吉祥的东西,只是还是没有她的姓氏。。一直在宏村里不停的走啊走。希望走过每条她走过的路。。幻想她在我身边,给我讲以前她来的时候怎样怎样。。这次宏村写生让我领略到了优美的古村落风光;了解的徽派建筑的特点;见识了丰富的古村落人文。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看着一张张在宏村留下的作品,心里很满足。我不知道你去宏村的心情和感觉到底如何。我是今年4月份,去写生的。去了还有西递,南屏,关麓,芦山,竹海。
安徽写生报告篇二
二、实习地点:安徽宏村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水彩写生
四、实习过程:十多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7月7号早上,我们踏上了去往安徽的列车,心中无比的喜悦,大家在车上也不时地响起清脆爽朗的笑声,经过7、8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宏村。当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下车后,我们环顾四周,落日的余辉打在村口古桥上,给古桥晕上了淡淡的一抹胭脂。看着这个我们陌生的村落,脸上洋溢着微笑,这个神秘的村落会带给我们怎样神秘的十天呢!我们很是期待!
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处蓬莱仙境之中。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8号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画桥,我们继续往前走,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同时这里是画家梦想的天堂,寻找绘画素材的渊源地。山、水、树、石,人文风情都是画家笔下描绘的对象,这里最具有艺术特色的明清徽派建筑,马头墙、四合院、水渠等,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基本都一致,为什么宏村要比其它几个民居景区发展好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村有水。从附近几个村子来对比看,如关鹿和南屏村子里缺少水的流通,相对宏村来讲要缺少几分生气,可以看出水是非常重要的,有水感觉就有灵气,在画家笔下就有感而发了。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此趟写生之旅,我们主要是在宏村,但我们还花了一天的时间浏览了西递南屏,我想是想我们更好地了解安徽徽派建筑的特色吧。我们第一站到的是西递,西递村四面环山,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与宏村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有各自的特色。下一站南屏,到达南屏,我们第一眼看的就是南屏是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给人的感觉非常好。好像是个脱离尘世的仙境。映入眼睑的全是绿色,在进入南屏之前,首先要经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林荫中的小桥,所谓小桥流水就是如此。超美的风景,画一般的景致。这雨中的南屏,恬静幽深的氛围,更增添了其神秘的色彩。
宏村那斑驳陈旧的围墙边,在红扬树的树干上,你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理。都说树洞是树干里有虫子以后,啄木鸟为树治疗后所留下的痕迹,这也是大树的伤疤。可是不论伤的有多深,伤口也终有愈合的一天。所以,树洞的寓意就是:“没有什么伤口是愈合不了的”。我们用画笔,用心来描绘试图把最美好的一刻留下来,用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之心,让时间定格在宏村最绚丽的季节,速写是我们训练的主要目的。
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还有就是要提高我们对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色彩的掌握能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在那里七点半老师都会来检查作品和指导,同学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大家都认真听讲,在那里我们会得到许多画画的知识,对画画技能很有帮助,第二天我们画画时就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因此,我们每次作画都有不小的提高。有时一个不经意的指点却会让我们受益颇深的,所以一定不能不专心。这就是所谓的茅塞顿开吧。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几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写生实习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内心的眷恋是如此强烈,现实终究还是将回归现实。现在的我依然只是一名过客,匆匆的来,也将匆匆的离开。离开这里,就好似从一场美梦中逐渐清醒一般,返回千里之外的学校,学会平静面对。经历所经历的,面对所要面对的,做所要做的。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安徽写生报告篇三
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会涉及到外出写生,这次是要出远门,去的是安徽的西递宏村,早早和寝室的小姐妹们收拾自己的行李,带上吃的,带上穿的,把手机充满电,把能想到的,都做了充足准备。出发是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校园里停了好几辆的大巴车,由于我们这边班级人数都不是很多,两个班级一辆车,我们把行李安置好,两人一组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我和我的好姐妹坐在了一起。途中的我们,都是高兴的谈天说地,前后交头接耳,老师带领着我们唱着轻快的歌曲,大巴车上还有个挂式的电视机,看着有意思的电影,吃吃喝喝,惬意的很。
夜晚降临,大巴车司机还在兢兢业业的开着车,路上车辆很少,速度也都放慢,我们有同学已经入睡了,有的还在追着剧看,我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黑夜让我看到的只能是黑夜,看看过往的车辆和那偶尔出现的路灯。早上我们在车上草草的吃着零食,垫吧肚子,路途中每开几小时就下车在服务站休息片刻,9、10点左右,我们进入了安徽的境界,在大山中间环环绕绕的开着,转的人都有些眼晕。那一层层的梯田,种着粮食作物,看得我好生新奇,看着不同于北方建筑的房子,有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下午1、2点,我们到达了我们居住和写生的地方—西递宏村,卸下行李,老师带领我们到了居住的小旅馆,那是一个简单的二层小楼,我们住在二楼,房东住在一楼,我们是上下铺,躺的是木板床,好多同学都睡不惯,我觉得还蛮好的,对颈椎也不错。连着几天的阴雨绵绵,环境不错,空气清新,下的小雨都是细细的,让人很是享受,我们在宏村的各个街道写生,撑着伞,画着附近的街道小巷。宏村的建筑,属于徽式建筑,装饰很多,房上用瓦片一片片叠加着,两头是尖尖的翘起,我们每次画起来都会稍微有些麻烦的说。
我们去过传统的老房子,小一点户型的,明明外面是大白天,里面却很黑咕隆咚,像我这种胆子小的不敢进去。大户人家的大户型房子,照明这块就好很多,古桌古椅,墙上的字画和历代人物画像,一切都很有讲究。有次,我自己在写生很少人的大户人家坐着,下着小雨,听到的只有雨水顺着房檐落下的叮咚、叮咚清脆的响声,安静而肃穆。
宏村的街道很有规划,边上留出几寸的水道,方便下雨大的时候雨水的排出,环保意识也不错,在河两边,摆放着拦住垃圾的栅栏,古人是聪明的,环保意识有时也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汗颜。河里的大红鲤鱼,养的那叫个不错,不仅多,尺寸大的我都没有见过,真是开了眼了。我把能画下的都画下,因为这是宏村带给我的感受,带给我的视觉冲击。商店、山水中还有一颗老树被保护了起来,围了一圈的保护措施,有几百年了,我还保留下了和它的合影。
宏村依山傍水是块不错的风水宝地,这里除了风景好,各项跟随旅游一起发展的产业也是红红火火。在一块离着山水不远的凹下去的平地上,好多生意人摆起了小摊,热情的招呼着来这里旅游的游客,进店小酌一杯,品尝品尝当地的特色茶业—猴魁、毛峰等。我们写生累了总是爱来这里逛两圈,这里的人很淳朴,很热情,我也被拉进去喝过几杯,给我老爸也买了些毛峰茶,又买了些纪念品才心满意足的往回走。
旅馆中的房东和当地的一些农妇给我们准备一日三餐,这里的肉吃起来香的很特别,同北方吃肉是不同的感觉,这边家家吃的大多是米饭,馒头很少有人吃,而且这里的馒头也是发甜的,怪好吃的。晚上,吃完饭的我们,三五人成群,去夜市上玩耍。夜市上卖着很多当地的特色工艺,有的老匠人现场制作手工艺,边上围了一圈的年轻人,目不转睛的才盯着呢。我和同学,是一路走一路买,唱了歌,吃着小吃,好不快活。哦,对了,我同学还买了马奶酒,不会喝酒的我也尝了尝,嘻嘻的直笑。幸福时光总是快的,不知不觉已经待了一个星期,我们和这里有了感情,不想离开,不舍,带着对它的留恋登上了回程的大巴车。我想我有生之年还是要再去的吧,因为它带给了我美好,想念那里的山水,想念那里的建筑,想念和同学们一起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想念。
安徽写生报告篇四
听说要去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写生,同学们都高兴极了,一是半个月不用上课,二是可以趁写生的机会好好游玩了,毕竟大学四年就这么一次机会,一次班级同学可以聚在一起的写生之旅,作为一个安徽合肥人,有名的黄山还从来没去过,心里一直想去,这次正好圆梦啦。同学早早就准备好了行李,就等着出发。车子先停在西递这个村子。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
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会从瓦上滴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由于天气不好,雨不停地下了几天,同学们的心情都比较躁动,老师们额外的安排了去打鼓岭游玩一天,打鼓岭位于安徽省黟县美溪、宏潭、洪星三乡交界处,总面积820公顷,它是黄山山脉自东向西延伸的余脉,与棠棣岭、殷溪岭、方家岭等同为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打鼓河便是由此汇入青弋江的源流之一,清溪河,其最高处海拔近1200米。这里山峦重叠,林木繁茂,涧流飞泻;空气湿润,土壤肥厚,植物资源颇丰。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散落于山坞谷边,因岭而得名,属美溪乡。其地以出产茶叶、香菇、木耳及各种优质杂木而闻名。在峦峰姐妹间,它更以幽远的传说和别致的风景而独树一帜。打鼓三瀑,就隐泻于这狭谷之中,四季飞悬,经年不绝。如若缘藤攀岩钻洞,便仿佛进入一个笙鼓齐鸣的仙境:自上而下,一瀑一潭。一瀑好似少女粉颊上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声若柳琴轻拨;二瀑恰如仙女甩袖,款款情深,声若箜篌慢捻;而三瀑则若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冲穴响若惊雷。瀑下三潭,冬暖夏凉,各具风情:一潭明净微荡,最宜掬饮,亦可煮茗爽心;二潭幽柔深邃,最宜静观,任凭神思飞越;三潭清亮平阔,最宜畅游,抑或伴鼓放歌,让山音袅袅。
山水的灵气也滋润着勤劳的人们。这儿几十户人家尽管被人谑称为美溪的高山族,可一点儿也不闭塞滞后,卫星电视和电话早已让他们走向了广阔世界!封山育林,兴建绿色银行;引进优良菌种,用杂木种植香菇木耳;利用高山气候,培植天然绿茶和苦丁茶。这不?每年春上,打鼓岭上总有一支摩托车队载着茶市上很抢手的一袋袋茶叶呼啸而来……以致于,“打鼓岭”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品牌。更可贵的是,这儿的人富而思源:老党员吴金茂,独自捐资修建打鼓桥,带头维护这儿的生态。在他的感召下,渐渐地,滥砍乱伐,违法捕猎已不再重现。于是,阔叶林广了,不知名儿的飞禽走兽也多了;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明朗,更有信心了。打鼓岭人正踩着铿锵鼓点,走向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通衢。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美丽的西递待了四天,我们90多人的大部队来到了不远的宏村。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际联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业,乔石、朱鎔基等先后来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先后来宏村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数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长,其中又以港台及海外游客为多。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
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这次写生我们的主要景点就是古村落,宏村观光后,我们又来到了江西婺源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婺源的村子和黄山的很相似,毕竟是从安徽划分到江西的,但是婺源却又有它独特的风格魅力,让人沉迷于这里的风景。
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景德镇的陶瓷真的很多很便宜很漂亮,一路上没怎么买东西的我都忍不住买了一套茶具和两个别致的花瓶,还有很多陶瓷小玩意,觉得收货颇丰啊。
不长不短的半个月写生之旅很快结束了,虽然吃住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是算一次体验生活吧,虽然一路都是雨,从未见过那里的太阳,但是心情却是愉悦的,因为雨中的风景一样令人流连忘返。这次写生还收获了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友情,迷人的古镇风情,当然还有绘画的技能。
安徽写生报告篇五
上午我又再次来到了宏村。
必须承认,宏村的风景让人百看不厌。南湖雨后荷叶使其颜色更为鲜艳,所有的植物都显出勃勃生机。远处的山和天自动连成一体,真可谓世外桃源。之后,我又画了有关荷叶的速写。
下午我们辗转到南屏。南屏素有“中国影视村”之称,众多名导演在这里创作出享誉国内外的影片。当年拍摄时的花絮剧照及搭制的场景和道具都留在了这里,成了南屏诱人的另一景。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南屏至今还保留着八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两百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是一座占地两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大门上端悬挂着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厅内张贴着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剧照,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整个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