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冬夜读后感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退位减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3-8=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二、三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并相应板书得数.
提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的?
指出: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它的前一位上退出。
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指名两人板演,再说一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井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第(1)题。
(2)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
(3)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先拨多少?(335)按笔算方法,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5减5得几?这个。能不能不写,为什么?(板书:在竖式个位上写。)
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边拨珠边讲解:十位不够就从百位退l,(在百位上拨起一颗珠,并划去竖式百位上的3,在上面写2。)百位退l(把拨起的一粒珠拨去。)
是10个十,在十位上拨上10,(在十位上拨10粒珠。)。现在十位上就是多少?(竖式上划去3,写上13)减去几还得几?(竖式十位上的得数写5),百位上退1后还得几,为什么?百位上几减几得几?提问:刚才计数器的十位上减8是怎样减的?(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
(3)提问:竖式中从哪一位减起?谁能按刚刚拨珠的过程,说说竖式上怎样减?
说明:计算时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并示范列出竖式,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一般不写出退位过程。
指名完整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l?
2.教学例题第(2)题。
(1)出示第(2)个问题,请学生们自己解决。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为什么差的.百位上没有得数?
(3)要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
3.归纳总结。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千内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
(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你能用原来的竖式验算一遍吗?(指导学生验算。)
请学生们自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第二、三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们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第三题呢?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被减数减减数。
3t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们独立解答。
(2)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1乍业
课本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冬夜读后感篇二
《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山即艮,泽即兑。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诗经・坑忻贰菲中“坑忻罚顷筐i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男女因相互吸引而交往,然如何交往,如何相处,易家在其咸卦中有详尽的描述,对其始终末都有详尽的交代。下面我将就我之理解与见解和大家一同分享,仅供参考。
首先,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在恋爱中,到底是不是一定得男求女呢?在如今,女求男之现象俯拾即是,然而咸卦卦象为山上有泽,山为阳,为男,泽为阴,为女,此寓意为阳下求阴,也可以说是男下求女,而且还是“下”求,此处之“下”我觉得可解释为放下面子、低下身子、隐起阳刚、显出温柔、献殷勤示好,那这样到底有没有道理,对于今天的男女交往有没有参考价值呢?我说两点:其一,男女天性相异,男天性阳刚、好动、感之速、情之切、欲之重,女天性阴柔、处静、感之慢、情之缓、欲之轻。故男求女,是天性,下求,是情之真切使然,正如“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所寓。其二,男求女,成之缓,缓则相感深,感深则情深,情深则亨顺,亨顺则宜,则久远;女求男,成之速,速则相感浅,浅则情少欲多,欲多则速成速离,故无果而有悔。此处有必要说明,我所言之男女并非仅指性别之男女,应当理解为具有男性特质的人和具有女性特质的人,有些男性天生阴柔处静,而有些女性天生阳刚好动,若如此,女求男亦不背于男女天性。故准确的回答应该是阳求阴也,即具有阳性特质的.人求具有阴性特质的人。
咸卦卦辞有云“咸,亨、利、贞,取女吉”,此为咸卦之总纲领,开篇即言男女交往之关键――贞也,即目的纯真,这三个字我觉得应该将其顺序调整为“贞、亨、利”来理解,这三个字为一个循环因果,贞为男女交往之本始,只有目的纯真,才有可能发展亨通顺利,亨通顺利才有可能相互获宜。曾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贪恋爱都是耍流氓”,即此处之贞,经过贞、亨,终将会利,此处之利,可用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解释,最为妥当。说娶女而非嫁夫,是言男下求女也。
以上所言为咸之卦辞也,卦辞是用来解释整个卦的总论,除卦辞外,还有爻辞,爻辞是对卦象中事物发展的每个阶段的解释,易经每卦自下而上六爻,每爻皆有爻辞,每爻有阴阳、有时、有位、有数,可以看做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那么,我下面将从咸卦对男女交往过程的六个阶段的阐述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仅供参考。
第一阶段:生好感,试探往。有交往的意向,是有好感也,然情始生,所感未深,情之所及,感之所通在外。好感何生,试探维何?感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好感者,众也,或外表之美,或言之所诱,或才之所引,或气之所通。试探者,性情也,性是否贞,情是否诚,然此阶段大凡生感之男女皆自相蒙蔽也,正如阿格西劳斯所言“爱情与理智不能并行不悖”。初交往,懵懂如孩童,甜乐如食甘饴,易满足,觉幸福,然果不知。
第二阶段:情始深,欲渐长。所感由外及内,情渐深,两人行迹始亲密,情欲渐生,心生妄动之机。在此阶段,美德在于“善止”,即克制,情动而止于礼,不乖于性。自宜守贞不失,不急于求合,居当位,当时,守正道。不忘所守,顺时应变,顺情而不执性,情动而不越礼。男女以礼自防,虽两情爱悦而不足害其贞,虽行迹亲近而不足害其性。行止所宜,随情止性。
第三阶段:情交孚,志随人。志意渐近,行迹渐亲,两情交孚,愈见其密。阳什好动,且喜近阴,男慕女,男乐随女动,愿卑下听命,故言志随人。此阶段,最缠绵悱恻,如诗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故情深而易堕志,情深而察之微感之深,人之贪嗔痴皆现,用一“粘”字最形象。因为贪,故易不满;因为嗔,故易生怒;因为痴,故易脆弱。此时,当自我节制情感,不然,情害性也。粘是粘也,各不安生矣。性乃人之本真、本性,如儒家所言之“仁”、“中和”,理学家所言之“理”,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不偏不倚,持中守位,即中和之道;命乃性之显现,随时随势而动,情出于性,动与心,现于行。性能生情亦能克情,情随性动,为智,为礼之情;性随情动,为昏,为情之奴隶。男多欲、多贪,女多嗔、多痴,如若随情而忘性,前行则多悔多憾。用情守性,情顺势随时而动,则不害性也。易家讲究时和位,居当时当位行当事,则吉无不利。此阶段关键在于“克情返性”。克情不是压制,而是有节制的用情,返性不是心若止水复归中和而是以性劝情。
第四阶段:情至深,心相印。相感由外而内,自下而上,直至中心,此时情亦至深,心心相印。男女相悦,心已相印而礼未备,此礼即夫妇之礼,情已相协而行迹犹疏,此疏为名不正而伪装也。此时,心思易纷扰变幻,如走马灯之往来不定,皆以未光大未正名,徒从诸心,未见于事,故而心思纷扰,男女之欲憧憧往来不息,然心所思为正为邪,当辨于心,定于志意,上兑则行,下艮则止,上下之间,往来不已。当情动而制之以道,心爱而准之以德。然于当下,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情未深而行迹至近,心不印而礼仪全无。男女之事尽见而常,情礼相约稀有而怪。情害性则欲猖獗,欲长则性隐,性隐则昏则乱,昏乱则不安不宁。不安不宁则事何以清明,人何以安生。如今普世之恋爱观是否恰当,今人皆当深思之,慎辨之。男女交往何为贞,何为亨,何为利,何为宜,当自辨于心中。
第五阶段:情转亲,礼彬彬。夫妻乃家之根本,家乃国之根本。举案齐眉,想扶相依,情渐淡而亲始深,感由内而外,行迹从粘渐疏,两情复归于性,夫妻相合万事兴。亲为“中诚内充”,即心诚意真,踏实无鬼。礼为各尽夫妇之分,相互扶持、理解、关怀、爱护。各尽己之心,各尽己之德。
第六阶段:生口舌,明吉凶。咸卦之感,至第五阶段已用尽,即感、情化为亲。此阶段为最后一阶段,为咸卦之末,此多为言说、口舌之事,咸已穷而达其用。此阶段可谓是各阶段共同之果,初未知,末易知,虽卦爻之辞未言吉凶,而吉凶已明。有初至五之因,必有末之果,读者当自思自辨之。口舌即言说也,男女交往,少不了甜言蜜语,然若言不由衷,即便巧言如簧,也不过是成其奸私而已,如诗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言需先发于心,后达于语,有本有守,而后可用可为。咸卦,其象上兑下艮,兑为泽,艮为山,兑即悦,即说,艮为定,为止。言语为情志之载体,话语为开心之钥匙,不言不足以明心志,不说不足以达情义。言者,交流、沟通、对话也,男女交往过程中,随时进行交流对话可释疑云,可促其情其性健康成长发展,则无咎矣。
以上所言,多为笔者对卦辞爻辞之理解及感悟,亦有拾人牙慧之处,笔者对《易经》研读尚很浅,在此言卦,诚惶诚恐。言有尽而意无穷,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冬夜读后感篇三
五年之后再读《铁皮鼓》,轻易地从乱世背景中抽离出来,着迷于现实与魔幻交融的一生。奥斯卡的回忆逐渐变成倾诉:不曾远离过任何一个死去的灵魂,也不曾远离过具体的同时也是心灵的故乡。就这样无视风云变幻地敲击铁皮鼓,承受世界的厄运。当我开始构思时,心里现出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在生活中需要选择,需要选择一个十字架,背着它进入世界。奥斯卡选择的十字架,无疑便是渴望与成人世界保持距离的侏儒身份,而又能有所介入的铁皮鼓。
这个生来的天才在降生一刻便深感不安,60瓦的灯光将他推向刺眼一端,还好,三岁时的自残使他如愿自主决定了生活方向。奥斯卡经历的历史事件真多啊,诸如纳粹之前的短暂轻松,纳粹时期及残害犹太人的黑暗,德国入侵波兰,苏军炮轰但泽,币制改革带来的艰难,战后精神压抑的浓雾。
以致他虽然生来拥有生活的热情,却无法抵御现实的残酷,所以主动选择在疯人院里回顾往事,重新审视生活。让我试图在他沉思的间隙简单陈列那些往事,它们既然是由鼓点引来并由之平复的,我便期望在呈现给诸君时有一种微暗的节奏感。
圣婴耶稣是我,撒旦是我
外祖母肥大的裙子由始至终是我向往的避难所
基于母亲的子宫,在一瞬间失去庇护
可怜的妈妈,习惯于忏悔、幽会、玩三人牌
死于产前忧郁或罪恶感
我将不再长个,仅蓝色的深邃眼睛显露智慧
父亲们给我新鼓、食物并掀过日历,他们换上不同的面目
我则在鼓点和玻璃之间观察世道,走在荆棘路上
即使演讲台下破坏军乐的秩序
也自知乃无济于事的反抗
赫伯特多了一道伤痕,死于尼俄柏这可怕的雕像
犹太人马库斯的玩具商店永远关闭了
波兰邮局里我像犹大一样出卖了他,或许是生父
这一生,葬礼之后将遇上更多的葬礼
我不能不意识到体内的呼喊
玛丽亚香草味的身体,被汽水粉在夜里滋滋燃亮
她怀着我假想的儿子嫁给我假想的父亲
我拥有情欲,却不能赋予其爱的内涵
而格雷夫死时计算出最终的平衡:肉身+(灵魂)=75公斤重土豆
如梦如幻,前线剧团是否这个时代的荒诞之举
尽管我暂时离开痛苦之地,在巴黎铁塔下看鸽子轻盈飞过
迫于思念,在假想儿子三岁生日前一天返乡
故乡还没有丧失,教堂的钟声既宁静又喧嚣
亲人们都活着,却可能意味着将惩罚我目睹死亡
撒灰者组织不值一提,我只是化名耶稣罢了
不能阻止空袭,也不能阻止苏军走下我们容身的.地窖
我假想的父亲、热爱烹饪的父亲更多地死于恐惧
但泽已成了别人的家,我的儿子六岁了第一次乘火车远行
作为负责任的成年男子我谋得手艺活
而非依靠假想情人和儿子的黑市交易白吃白喝
凿石刻字,以替代我不再敲鼓的手瘾
总有人死,而且更多,感谢上帝,我养活自己并供给家里
币制改革来了,我失业,恢复一个侏儒和沉思者的身份
当一个模特如何?做回圣婴,抱起心酸的铁皮鼓啊
当一个爵士鼓手如何?灵魂又苏醒了
睁于双眼,把童年、故乡、亡灵都召到鼓点里
洋葱地窖的空虚人群哭了
因为他们一刀刀切开洋葱,而非切开内心啊
他们没有勇气,像一个侏儒抱住罗泰娅姆姆
躺在刺人的椰子纤维地毯上,却被永远抛弃放逐了啊
我已经三十岁,清白的奥斯卡能去哪里
“她从前坐在我的背后,之后又吻我的驼背”
往事脱离了身体,我更加单薄了
只有胖胖的黑厨娘,在身后古怪地走、古怪地叹息
冬夜读后感篇四
曾经见到过杜拉斯年老时的一张照片。这个女人由于受到过度的酒精刺激而变得形容枯萎。
但她的眼睛澄澈清亮。像每一个年轻女子一样。令人着迷。
她的文字就像她漂亮的眼睛,没有随着时间的老去而黯淡。
而是成为了永恒。
……
杜拉斯的作品在半个世纪之前,可以说是一种异类。
她仅仅是要将自己内心复杂的世界叙述出来。完整的,不会用多余的话语来解释。
理性。情欲。绝望。
也许她的世界是别人永远无法抵达的。但她也不需要别人过多的理解与探究。
她一直是自由的。
她的文字,是一朵孤独的花,安静而诡异地绽放着。
比如《广岛之恋》。
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
一个法国女子。为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来到这里。
这里,广岛。她生命中一段过眼云烟的爱。
他,一个日本男人。和她一样没有名字。
他们的相遇没有原因。只是相遇了。
在旅馆里。他们疯狂地彼此需要。
他们也谈论广岛。战争。灾难。
他说,你在广岛什么也不曾看见。一无所见。
她说,我都看见了。毫无遗漏。
性欲、爱情、不幸,这些都在广岛发生。无法抹杀。
他们还在对话着,有关自己,有关广岛,历史和现实相错。
在内韦尔。她的家乡。她告诉他,有一天她曾发疯。
但她没有说明原因……
然后她走了。决定不再见这个日本男人。
但是,宿命并非到此为止。
下午四点,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他们再次相遇。
我觉得,我爱上了你。他说。
然后把她带回家。
他们又开始彼此强烈地需要。
之后,她还是离开了。她必须离开。
打算翌晨搭乘班机离开广岛。
但他一直跟她。他对她的爱无法自拔。
她也一样。
他们去了一家临水而立的咖啡馆来度过最后的时间。
她告诉了他自己曾在内韦尔发疯的原因。
一九四四年,她二十岁。在内韦尔,她被剃成光头。
她初恋的情人是德国人。在法国将解放时被杀死。
她受到如此大的侮辱,只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国家的法定敌人。
这样深深的爱恋,结果只是无力挽回。
她没有自杀。但她疯了。
一件可悲的'事。
……
她又离开了咖啡馆,想回旅馆稳定一下情绪。
但她无法做到。
再次回到那个日本男人的面前。
她不停地回忆着。爱情。内韦尔。广岛。眼前这个男人。
他们彼此交换着爱的绝望的目光。
但内心都很清楚。
这场短命的爱情就像内韦尔的爱情那样,也会死去。
痛苦地死去。
……
遗忘。
只有遗忘能拯救他们。
但遗忘也是痛苦。
他希望她能留在广岛。
但宿命的大局已定。
他们沉默。良久地沉默。再也没有任何举动。
她最后告诉他,广岛。这是你的名字。
他说,这是我的名字。是的。你的名字是内韦尔。法国的内韦尔。
……
故事就此结束。
或许并未结束。
但那个法国女子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他留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杜拉斯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法国女子的内心世界的改变。
在初恋情人被无情地杀死后,她便不再是她了。
这并没有使她在内韦尔徇情。
但这一切完完全全改变了她的个性。她疯了。开始超脱自我。
只剩下委身于人的想法。
于是遇见了这个刚认识的日本男人,在广岛。
但是,杜拉斯说,那个法国女子把她仅剩的最宝贵的东西,在表达激情中蕴涵的内韦尔的爱情夭折后幸存的爱,给了他。
……
第一次看《广岛之恋》的时候,不能明白所发生的一切。
多年后,明白了。却又不想说得太多。
爱,或者失去。以及人世间一切情感。都会在适合的场合出现。
内心所承载的伤痛、沉默、放纵、孤独、分裂和深深的绝望使我们清醒。
杜拉斯写尽了爱情的本质。
冬夜读后感篇五
相对于很多混乱的,碎片式的后现代小说,卡尔维诺已经算得上很仁慈了。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卡尔维诺这一篇《寒冬夜行人》只能称其为写本,而非读本。读本是清澈的、明确的,带有强迫性的。而写本则是邀请读者加入合作。并且让他们自行探索门径。
我们大多数人谈到这部小说都会从结构方面来探讨,并置的结构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卡尔维诺有一个小说集叫做《时间零》,在吕同六和吴哓东教授那里都能看到关于《时间零》的剖析。正是其中表达的“绝对时间”的概念,贯穿了卡尔维诺许多篇作品。
所谓的绝对时间概念,有一个著名的阐述是这样的:
猎手去森林狩猎。突然,一头雄狮张牙舞爪,向猎手扑来。猎手急忙弯弓搭箭,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张开血盆大口,咬断猎手的喉管;也可能羽箭射个正着,狮子挣扎一番,一命呜呼。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也就是说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至于狮子跃起与箭射出以前,那时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任何小说都存在于叙述当中,也就是说一本书从前往后翻,本来就具备一种时间性的顺序。但从诗学意义上来说,时间成了某种形式,能够被我们感知。在这个角度上,绝对的时间就出现了。卡尔维诺刻画了十个时间零。他把十个小说放在十个瞬间的、绝对的时间里。每一个小说是悬浮的'状态,从这里开始,读者和作者都可以展开无穷的想象,把小说延伸到各个地方。
在后现代主义中,整个世界都是无序的,混乱的,自然,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在卡尔维诺这里,时间一时间二并不重要,负的时间段也不重要,因为它们不确定。只有时间0,在一个瞬间,在某一个点上,存在着绝对性。所以,作家所做的,不是给自己的小说创作一条发展的线,而是为小说创作绝对的0度。另一个方面,卡尔维诺自己说,很多小说第一章开头的魅力,在以后的叙述中很快的消失了,因为开端不过是一种许诺。对后面的故事及其可能的种种展开方式的一种许诺。”所以他决定只创作开头,至于说小说的生长过程,这种无限的可能,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传统的叙述者,通常着力描写线性的故事,故事会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下去,也就是女读者所说的――看到一棵书的生长,它的枝繁叶茂。卡尔维诺却把写作热情聚焦在故事的时间零上。
对于绝对时间,我肤浅的理解的是影像被固定在照片,电影被定格。但放在小说中,当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时间的0度到底有多久,负的时间是在那里结束的,0的界限又在哪里?我觉得这可能是小说比视觉艺术更难把握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或者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如何控制那个瞬间,不至于让她划向时间一、时间二。
寻找十部小说的过程,看似一场追踪游戏,其实却是智力题。小说在每一个读者那里都拥有向正极滑去的无数种可能,这一点,已经完全超出作者的控制范围了。所以,卡尔维诺说,“凡是阴谋最后都会摆脱首领的控制。”当阅读者的想象开始蔓延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
卡尔维诺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让我们对他的每个绝对0度的故事展开想象,他更多的是站在探讨的意义上去引领我们关注小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