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名著读后感篇一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真的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枪.
而《孔乙己》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满口〝之乎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去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么走下去.〝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是啊,他的债谁帮他来还呢?封建社会欠下的债,又有谁帮它去还呢?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传》,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性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愤慨.
《呐喊》所包含的,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小说,他们都引人深思.鲁迅就是怀着〝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章,描写出一段段社会风貌,塑造出一个个人物,展现出一种性格.
鲁迅名著读后感篇二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史则不能不提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上看,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峰巅之上的领军人物便是鲁迅。
上述话语没有一丝半点的夸张,鲁迅先生的确是一位伟人。从小学就开始阅读他的文章,我认为《呐喊》中有更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知的镜头和实例,其中有几个令我“刻骨铭心”。一个是自己整天光幻想别人要生吃自己、甚至大哥也不“放过”自己的“狂人”。另一个是客店老板华老栓,为了救自己的.宝贝儿子小栓而让其吃沾了人血的馒头,还要在火上烤,直至烤焦!文中对烤焦的人血馒头有这样一句描述“一碟乌黑的东西。”光想想就让人感觉反胃,而小栓却“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而且来他家店里吃饭的人都说:“有了‘人血馒头’,什么病都能治好。你们家小栓真有福。”我看完以后感觉到当时人们受封建影响太严重了,科学知识没有普及,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人们的思维和想法几乎成了迷信,这实在是太可怕、太恐怖了。
还有那可怜的孔乙己。一介书生,却沦落到被人打死的地步,仅仅是因为“窃”了别人家的书来看!“读书人窃书不为偷”,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有多少人被这样杀害了,给一个个原本美好又幸福的家庭带来多少伤痛,这样给社会带来了多少不可挽回的损失!当时的人们是自私自利的,现在的人们呢?距离我们所盼望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远着呢。“墨写的谎言掩盖不来血的事实。”就像是小栓的死,无论是什么灵丹妙药,都比不上相信科学靠谱。
还有可爱又可悲的阿q,一个高傲自大、还有点傻兮兮的人。就因为他相对来说比较“无知”,就处处被人欺负最终当了替罪羊,被别人判了刑还替别人吃了枪子儿。这的确让我感到有些吃惊。他是那么的老实安分,这真的让我感到有些无话可说了。“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正如阿q那样。
鲁迅先生的《呐喊》让我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尽是他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热爱。他的语言犀利,他的作品尖锐,犀利与尖锐的背后是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鲁迅是我们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必须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拼搏,学会努力。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名著读后感篇三
在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家著作精选集——《故乡》。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鲁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作者用纯朴的语句、不多的笔墨深刻的刻画了自己难以忘却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第二部分讲鲁迅的著名小说,其中便有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更有妇孺皆知的《孔乙己》。
我花了约一个星期时间来阅读这本书,读完以后,最大的收获便是学到了写文章要写得真实,要写得感人。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优美的修饰,华丽的词藻,但也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名家的味道,而且能够让人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细细品味这文章。
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无一不想拥有象鲁迅先生那样绝佳的文采,所以我们必须要写出真情实感。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需要时间来证明,需要行动来实现。书的封面上说:“这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源自文学大师的心灵深处,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所以,要想写触动人心灵深处的文章,不是用万般华而不实的美丽词藻或修饰得不成样子的句子,而是要出自内心深处的“宝石般”的文字。
另外一个令我十分佩服鲁迅先生的一点是,他写得大部分的文字带有一种批判的味道,而且柔中带钢。看似是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倘若给被讽刺者看,他们便会觉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而与鲁迅“统一战线”的人看了便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用笔杆子与敌人奋斗一生的革命作家的原因。同样,现在社会也正需要这样的一股力量,以一支支钢笔,结合一篇篇言辞犀利的文章向官场上的恶势力予重重一击。
鲁迅先生之所以在文坛被人尊为大师的原因,是因为他源自内心的语言和革命无形的批判,而我们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惧怕写作,就同样需要这样的法宝。
鲁迅名著读后感篇四
我第一次听说《呐喊》这本书是在很小的时候,当时经常听家人讲孔乙己的故事,但是当时忠于看寓言之类的书籍,几年后这本书就淡除了我的脑海......一直到初中学习了《故乡》《社戏》才又一次回忆起了这本书,学了《呐喊》自序后决定认真读一遍,可是直到现在才找到了机会,同学们好多都读过不只一遍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孔乙己》与《药》。
孔乙己,一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小人物,明明处在社会的最下层但是却一心向往着贵族人的生活的专职骗子,被打断了腿,最终离开了大家。作者借写孔乙己这一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的人物形象,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作了揭露和批判。书中描写众人嘲笑可怜的.孔乙己的场面写的也是有滋有味,用众人的哄笑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课文不仅写出了孔乙己一个人痛苦的生活经历,也表现出了社会同仁的不同情,相反的却是取笑,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
《故乡》中的人们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药》中被表现的完美无缺。《药》,我认为是这本小说集中最能令读者悲愤,同情的课文。什么“人血馒头”......听来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来可笑的事物在当时却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药,华老栓他有医不求信“馒头”,千方百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残害的时候,众人看热闹......都是因为长期在封建重压下生活的结果,他们一代人是这样,但是受残酷的封建制度的影响的国人可不只一代。
鲁迅先生写这些都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愤怒而又激励着当时中国人,向被深深蒙在鼓里的国人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而此时,中国摆脱了封建社会的影响,正在健康的,正确的朝者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进。我们要站起来,继续努力,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鲁迅名著读后感篇五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这里面有许多鲁迅有名的小说。
《阿q正传》是《呐喊》中比较有名的一篇小说了。阿q是以为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以为雇农。他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人们都叫他阿q。这足以看出阿q地位的低下。他经常被人凌辱,但他却自暴自弃。他的精神胜利法只能自欺欺人,获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罢了。他这种行为解释了中华民族底层人民的一种普遍现象。作者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说明了当时人的生活。
《孔乙己》也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鲁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被抛弃在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最终惨死的悲惨形象。这也反应了当时中国底层人民的情况。
《故乡》也是《呐喊》当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我们还学过。写出了闰土和鲁迅因为生活地点的不同而过上了一穷一富的生活。鲁迅为这种现象而打抱不平,而呐喊。
《呐喊》这部小说集就是写关于社会底层的一些经历,然后为这些不公平而打抱不平,而呐喊。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要从精神层面,用文章来唤醒人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够想办法改变。
读鲁迅的`小说,我们要看时代北京。那时候的中国,政府腐败,又有列强入侵,中国底层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鲁迅,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不可能一点作为也没有。所以他要为中华民族呐喊!
看完这部小说集,我认为他给我的触动很深,它首先使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其次还觉得,现在的生活真是十分幸福,各种条件都十分齐全。
我们读完小说之后,首先要学习鲁迅的敢于呐喊的精神,因为在那种条件下,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容易。还有,就是要吸取文中人物的教训,万万不可像那些人一样,自暴自弃。
让我们一起呐喊吧,学习鲁迅的呐喊精神,把国家变得更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