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我的欣赏课《溜冰圆舞曲》是这样设计的: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绘怎样的情境,并随着音乐模仿;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然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
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从前敏捷;自信心也增强。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圆舞曲流连贯、转动的旋律的特点,创作符合圆舞曲特点的旋律,并合作表演, 巩固音乐知识。
2、说、演等多种感官的体验,自主总结出圆舞曲的旋律特点,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创作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猫的头饰、小狗的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带学生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进入课室按坐位依次坐下。(音 乐:《小狗圆舞曲》 a 段)。
二、
1、导入:
师:嘘,你们听,谁来了!(师生在学生中开始上课)
老师有个要求,请你静静的听,如果谁猜出来千万不要说出来,等音乐完了之后告诉 大家。
生:初听乐曲,并做抢答。
师:原来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狗,你平时观察的小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复听乐曲:
师:这只小狗,美这还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狗,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当你听到乐曲有变化的时候,想象小狗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也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
复听乐曲,老师用图谱法诱发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欣赏了一遍,我还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看看哪幅图能表现乐曲中小狗的形象,说一说为什么。
3、感受乐曲
师:想一想:这只可爱又活泼的小狗伴随着乐曲的情绪变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老师演奏时用表情、语言提示)
三、小结下课。(随着音乐,学生结伴律动出教室。)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本单元教学的主体活动是“舞起来”。“舞起来”并非要逢曲即舞,听舞想象与跳舞体验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听觉、心象及形体在不同程度上分别或一起投入,与音乐共“舞”。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能体验中外不同民族风格的舞曲,在参与舞蹈活动中,感受音乐与舞蹈表达的情绪、形象、内容,感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花之圆舞曲》,是本单元中的欣赏曲目,欣赏这首舞曲要抓住音乐的气氛,体验音乐的形象和情境;随音乐段落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初赏后,我先让学生了解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以及《花之圆舞曲》表现的场景,并展开联想。听第二遍时,我又对照音乐主题的乐谱,边听音乐,边学走三拍子的舞步,感受圆舞曲的韵律。最后,我又让学生欣赏《花之圆舞曲》的舞剧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绚丽华美。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下的环节,一是听:让学生初步聆听乐曲,随音乐用动作或身体表现所听到的感受,二是看: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由听觉转向视觉,体会乐曲所营造的意境,通过观察花仙子的舞步,感受圆舞曲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听赏兴趣;三是动:在介绍乐曲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乐曲的段落及节奏特点。通过听、看、动三个环节,进一步熟悉了音乐作品的旋律及风格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结合本单元“花之歌”营造了花的意境,自然地引入歌曲教学。
在我的引导下,欣赏不再那么枯燥,学生边动边听,感受乐曲的结构和情感,效果不错。但不足之处也存在,比如在“舞”时,少数学生没有跟上节奏,以致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偏差;又如欣赏视频时少数学生不能静心观看等,这些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设计情景。(出示溜冰场面、播放《溜冰圆舞曲》
2、初听乐曲。
听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a:你听到了什么
b:有哪些很有规律的声音
3、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
生:听到了。有。很有规律的声音。
师:在多媒体中依次播放出有规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
师启发: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来表达它们的心情的。
生:活泼欢快的。
师:溜冰时的愉快心情,乐曲中是用哪一种风格的音乐来表现的
生:活泼富于动感。
4、欣赏主旋律。
5、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用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6、小组创作,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如: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
7、复听乐曲,集体表演。
a:电子琴表演。
b:听到特殊的声音拍打桌子。
c:活泼的轻轻跺脚。
d:抒情的轻轻晃动身体。
三,总结
1、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带有叙述性的语言,强调感情的构造,让学生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音乐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走进音乐;游戏激趣,解决难点:审美体验,表现音乐;情感的延伸,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激励下自主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手拉手地球村》教学反思
在《手拉手,地球村》教学中,由于课前存在“轻敌”思想,教学重难点不够明确,特别是没有回想一下以前上一课时出现过的问题,就贸然走上了讲台,结果出现了原本可以避免的老问题,这首歌曲由二个乐段构成,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两拍和三拍的长音频频出现,其中歌词第一遍“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的,而第二遍出现的“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组成的,但在演唱中并不象以往的歌曲学起来那么容易学唱。本来是让学生完整聆听后跟唱全曲,我觉得应该很快就能学会,可是到跟伴奏演唱时,还是有许多学生误将出现的两个“手拉手”的地方,竟唱出这样的效果。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节奏较快、旋律的流畅性强,音符基本相同,学生们也都感觉到歌曲太容易了,但往往在容易中会出现更不容易演唱的乐句。促使他们也忽略了这句歌词的演唱,而导致他们一开唱就出现了错误语句。
在教唱过程中,我反复弹琴让他们演唱,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我无奈的情况下,忽然想到我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耳朵来共同辨别正确与错误呢?我就针对这两句进行准确地、反复地范唱,学生通过听辨和对比说出并唱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学生对正确与错误的印象),最后在完整地跟唱全曲即可大功告成。想想如果在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把此句纳入重难点来进行,就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错误问题,一旦出错再纠错这样的难度就太大而且也浪费时间,因为有些学生很难摆脱流畅性和稳定感的束缚。
总之,在音乐课上如不出现类似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去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回我知道在有类似的情况就必须在课前预设问题和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而“课前预设”又需要前一次的“课后反思”作参考。由此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因为体会到了“课后反思”的甜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勤于反思,精于反思,让课后反思成为我课堂教学的一个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