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与王介甫书原文及翻译篇一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明妃指王昭君,汉元帝时,天下美女被选入宫,都请画家画美人画像给皇上看,皇帝就凭图像的美丑选人。王昭君的画像不美,未被选上。后来元帝许昭君与单于和亲,要出发时,元帝召见,才知被骗,昭君是后宫中最美的,心中颇后悔把她许给单于,又不敢换人,遂大怒追查经过,大杀京城的画家。最后王昭君还是远嫁单于落得老死沙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欧阳修这诗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众的女人的命运大多薄命不好。此句和东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一样。
与王介甫书原文及翻译篇二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作者:欧阳修朝代:北宋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与王介甫书原文及翻译篇三
14.间以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向西行进(2)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一方面写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与王介甫书原文及翻译篇四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与王介甫书原文及翻译篇五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注释:
1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晋人避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或称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汉元帝的宫女。竟宁元年(前33),汉室与匈奴和亲,元帝以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王介甫:即王安石(字介甫)。王安石于嘉祐四年(1059)提点江西刑狱时,作《明妃曲》二首,梅尧臣、司马光、刘敞等人纷纷和作。欧阳修也和了两首,即本篇和《再和明妃曲》。
2“胡人”四句:写匈奴人所过的狩猎游牧生活,点出胡、汉习俗之异。《汉书·晁错传》:“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廿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所记为这四句所本。胡人,指匈奴。
3中国人:指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上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认为地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称周边少数民族为“四夷”。
4“马上”句:是说当年明妃(昭君)出塞时曾在马上作琵琶曲以寄托哀怨。按,汉以后流传的王昭君琵琶怨曲,都是伪托,并非昭君所作。
5“推手”句:推手、却手,是弹琵琶时手指前后拨弦的动作。推手往前拨弦叫琵,引手往后拨弦叫琶。此句泛指弹奏。
6咨嗟:叹息。
7纤纤:妇女手指细弱柔美的样子。洞房:宫禁中幽深的内室。
赏析:
本篇与下一篇《再和明妃曲》,都是欧阳修的.名作。据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记载,欧阳修曾对其子欧阳棐说:“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惟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可见本篇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作品。本篇小中见大,从国家大事着眼来写昭君出塞的历史悲剧,见识高超。其中描绘昭君出塞之苦,思归之切,尤为生动传神,又能巧借琵琶新声以发议论,也颇有诗意。后人对此诗的构思及章法布置十分赞赏,如清人方东树评论说,此诗“思深,无一处是恒人胸臆中所有”。“以后一层作起。‘谁将’句逆入明妃。”“‘玉颜’二句逆入琵琶。收四句又用他人逆衬。一层一层不犹人,所以为思深笔折也”(《昭昧詹言》卷十二)。
【[宋]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