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的儿歌教案篇一
一个暑假过后,我们喝的饮料瓶子、各种瓶有许多,开学了我们全收集过来。许多孩子用这些瓶子在地上滚、当栏杆跳、还有的说瓶子的形状真有趣。瓶子圆筒的外形、奇妙的形状,单一的色彩,光滑的表面,是孩子进行彩绘、粘贴等创作的好主材,可摆,可挂,装饰性极强。在收集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瓶子后(大的有透明的色拉油瓶、小的有白色的娃哈哈瓶,有蓝色、银色、灰色的酒瓶,有塑料瓶,有玻璃瓶等)我就这一材料进行彩绘设想:如果他们直接在瓶子上立体彩绘是否有难度?彩绘出的图案是否更具审美效果?图案的选择是否需要一些主题?带着这些思考,我设计了大班彩绘活动《美丽的瓶子》。
1、感知瓶子的外形特征,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的彩绘的创作。
2、感受色彩冷暖对比带来的美感,在活动中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1、感受色彩对比的美感,选择冷暖色:在蓝色的瓶子上选择橙红黄等暖色,色彩会更美;在黄色、紫色等瓶子上选择什么颜色会突出自己画的东西。
2、怎样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的创作,把瓶子画饱满。
这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创意瓶子》。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线的儿歌教案篇二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线的儿歌教案篇三
我所带的幼儿已经进入了大班,孩子们与两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变得乖巧、懂事、能干、聪明,师生之情变得越来越浓。在诗歌《我最爱祖国》教学之后,孩子们更意识到自己从小班,经过中班到大班的一些变化。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孩子们先寻找发现变化,接着感知理解变化,再表演体验变化,最后想象操作变化。
1、能够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习惯。
1、大小照片对照图
2、化学试剂
3、幼儿操作材料(毛线、剪纸、粘贴图片)
4、磁带一盒
过程:一、寻找发现变化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
师: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的照片
(1)找个好朋友,把你的变化说给小朋友听。
(2)再看看同伴有哪些变化。
教师小结:什么是变化呢?就是现在的样子和原来不一样,比如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等。
二、感知理解变化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白纸,我想让它发生变化,可以怎样做呢?
教师示范,剪、折、卷、贴等方法
师:这朵花美吗?
师:我要将这朵花变得更美丽,注意了,将要有神奇的变化。
教师做化学实验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用白纸,折、剪、卷等方法让纸变成了一朵花,是一种物理变化,然后,老师用无色的溶液把白花变成了红花,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老师在这张白纸上已经洒过一些化学药水。
三、表演、体验变化
师:是谁让这些事物发生变化呢?
师:我们人可聪明了。你会动脑筋,想一想、变一变吗?我们来玩游戏《我会变》
1、我们来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我们再来玩身体变变变的游戏。
四、想象操作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毛线、纸、各种图形,我们先想一想,然后用我们灵巧的小手让他们变得更美丽。
幼儿自选进行小组操作活动。
线的儿歌教案篇四
(一)在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关注自己与他人身体的异同。
(二)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数字大小与高矮轻重的关系。
(三)快速积极思考,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获胜。
木制长桌子2张、ppt、称、尺子三、活动过程:
还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说是重和……?
你们已经把今天比赛的项目都猜出来了,我们今天一共有四项比赛,分别是高矮重轻。
(二)比赛规则:
规则一,每一项比赛每一组只能派一名选手来参赛。
(三)身体的比较
1.出示ppt(高)比谁高
师:商量一下,看谁上来比高?你们商量一下!为什么派他?告诉我该怎么比高?
(幼儿背靠背比高,选出最高者)
3.测量高度师:请一个工具我们判断谁获胜了。(出示卷尺)
4.关于长短,尺子能告诉我们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谁更矮
师: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们选谁,怎么样能变得比别更矮。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幼儿尝试并进行比赛)
6.出示ppt(重)谁更重师:该怎么比重呢?
(第一遍尝试,幼儿站上去比赛)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重呢?
(第二遍可以带上物品去称重)
7.秤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具体有多重。
8.谁更轻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秤上"变轻"呢?
9.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来让秤上的数字变小。
(三)还能怎么比
线的儿歌教案篇五
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带领同伴了解当地的著名风景及特色
2.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广阔.间接地感受国家的雄伟
1. 他们去的地方你认识吗?
2.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3. 你是从照片上的哪个部分看出来的?
4. 我们请这位旅行家来公布正确的答案
5. 我们的小脚印走遍了祖国大地
6. 你们觉得每个地方都一样吗?
7. 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
8. 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9. 他一共有几个城市呢?
1. 你最想去哪里?
2. 为什么?
3. 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它的位置。
中国地图——我最想去的地方
线的儿歌教案篇六
游戏一:美丽的纽扣
1、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纽扣的外形特点及其功能。(可以从纽扣颜色、形状等进行描述)
2、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1、各种纽扣、投影仪
2、幼儿事先和家长收集并认识纽扣。
1、幼儿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纽扣。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纽扣的外形特征及其功能。
3、老师出示和幼儿不同的纽扣,向幼儿介绍。
4、对纽扣进一步认识。
线的儿歌教案篇七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sol、la,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商定规则,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配合,幼儿自由游戏 。
线的儿歌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能共同为进行的表演布置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道具。
2、能大胆讲述,用动作和语态表现动物的特征
3、能大胆讲评、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头饰。
2、娃娃家的小桌椅、糖果、果酱等。
3、医生用的医用工具。
4、录音机、不同性质的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
你最喜欢表演什么游戏?为什么?
二、提出表演要求
1、最近我们表演的《小熊拔牙》你觉得小伙伴哪里表演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2、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场景与制作道具。
(1)新增设了爸爸的公文包。
(2)桌椅上都盖上台布、桌布等,在桌上添放花瓶等。
(3)为了拔牙时更形象,幼儿说要做颗假牙,用线系住这样就更逼真了。
3、幼儿以组为单位商量角色的分配。
三、幼儿表演。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表演。
1、 熊爸爸和小熊对话。
2、 小熊夸张地吃蜂蜜、牙痛时满地打滚大声地求救。
3、 小兔为小熊拔牙,小动物们齐心帮助。
4、 小熊和小朋友们快乐开心地舞蹈。
四、讲评。
1、 幼儿提出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没有从头至尾地绘声绘色。
2、 幼儿提出要是有音乐就更好了。
3、 动作还可以丰富些。
4、 教师总结。
五、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1、 选择合适的音乐。
2、 对动作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要求能向他们学习。
线的儿歌教案篇九
1.难度适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2.包含了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方面。
1.活动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如: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玩具或图形后,光形状的变化。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观看幻灯片,进一步感受光透在生活中的运用。
4.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1.活动准备的材料具有探索性和变化性。如:光透过不同形状的图案能发出不同形状的光。
2.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1.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如:光有穿透颜色的本领,光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请小朋友们再去试试,光跟不同的形状玩具一起玩玩,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索。
2.教师的语言流畅,提出的要求比较明确。
3.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这个水蒸气是怎么来的吗?
4.幼儿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享受科学活动中的乐趣。
线的儿歌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情绪稳定,对幼儿园新环境有兴趣。
2、愿意与同伴交往并参与本班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熟悉园内、班内环境,认识老师。
2、家访:带班教师及保育员一起家访,初步熟悉每一位幼儿。
3、家长学校议题: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4、园内及班内环境布置呈现热烈欢迎的气氛,准备长毛绒玩具、电动玩具等幼儿喜欢
的玩具及爱吃的小零食。
活动过程:
1、木偶表演:《乖宝宝上幼儿园》。主要介绍本班老师、同伴,介绍幼儿园的环境和本
班的位置。幼儿知道园名和班名,知道本班老师的姓。
2、介绍幼儿园每一天的主要活动:游戏、进餐、午睡等。
3、学习歌曲:《我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