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有哪些篇一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一些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控制矿产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环境问题影响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
1“三废”污染
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
(1)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碎石一项约有30亿吨,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
(2)废液污染。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碎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3)气体污染。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斯逸散于大气,井下抽排放高浓度瓦斯6亿m3,其中3亿m3放空不能利用(瓦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co2的20―60倍,因其作用强烈,具有致灾快的特点);煤炭全行业3万余台工业锅炉、窖炉,年燃煤4450万吨,年排二氧化硫57万吨;矿区粉尘排放,污染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损害矿区矿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2对地形的影响
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
3矿产资源开发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
全国因采矿而破坏的森林面积已达106万公顷。据调查,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最多的四个省区依次为黑龙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9%,在200多个国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136位。矿山开发占用、破坏林地不容忽视。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认清形势,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我国明确提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应进一步认清形势,树立矿产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全面认识、理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法律手段构建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环保法制宣传效果与行政首长问责制相挂钩的行政制度,确保环境法制意识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2强化矿山“三废”灾害认识,变废为宝
矿山“三废”灾害应强化。矿山废弃物的致灾作用从根本上说一般并不复杂,有时甚至对外行人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有的灾害却是有一定隐蔽性,人们对其防治意识淡薄。比如尾矿坝溃决、矸石山滑坡。我国煤矿、铁矿等矸石、尾矿的治理工作经多年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因此,说到低“三废”灾害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是国家政策、法规、决策者、行政长官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学问题而非单纯技术问题。矿山“三废”的防治对策是辅助的,但并不是次要的,因此矿山“三废”治理应强化,变害为利,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根据我国矿山“三废”特点,逐步实行尾矿、矸石、矿坑排水及排气资源化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应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战略。
3引进市场机制,摆正治污主体,构建环保治理公司
引进市场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良性循环的正确之路。我国环保工作存有明显的“主体错位”现象。虽然说环境成本理应内部化,本着“谁破环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理解为企业是环保主体就等同于治理主体,这样理解就有失偏颇。“环保”对企业来讲不是主业,先天性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因。而对于中小企业,更由于资金、技术上相对较弱,经营灵活性大,而约束性差,复垦、生态环境的恢复等由其执行几成为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污主体”与“治污主体”应该分离,这才更符合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矿产资源的开发者承担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责任,作为恢复与治理的致污投资者应与治理者分权经营。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环保公司,独立职能。在生产企业与环境治理公司间建立起市场供需关系,这样更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有利于专业化经营。通过致污主体与治污主体的分离,达到了治污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同时又推动了环保市场机制的动作,从根本上校正环保“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1]张兴,王凌云。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6)。
[2]杨志云。浅谈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j]。科技咨询,2009,(2)。
[3]任卓隽,伍伟。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j]。2009,(8)。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有哪些篇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粗放式的方式,使得环境问题愈加的突出,沙尘暴、雾霾等天气状况对于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也造成了影响。因此,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以及社会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我国的环境现状得到了明显好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协调,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是仍旧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发展中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使得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工业生产中造成的废弃物、有毒气体以及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于建设用地愈加的需求,使得森林数量大幅度减少,植被的覆盖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加剧了荒漠化、盐碱化的现象,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这也与环境保护理念相违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增,然而由于工业生产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得我国的水资源逐渐呈现出短缺的趋势,甚至一部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入到饮用水当中,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是当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背景之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仍旧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当中,经济粗放式的增长,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导致大量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局势,国家以及社会等都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环境保护质量的提升,构建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氛围,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的策略
2.1源头治理
现阶段要想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到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逐渐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产业由资源消耗逐渐实现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由污染密集向着清洁生产的转变,构建出生态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式,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能耗,或采用其他产品进行替代,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节约产业生产中的资源,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时,加强对产业生产中废弃物的处理力度,使得废弃物无害化的排放,并加强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的优化发展。最为典型的循环经济案例就是“桑基鱼塘”这一发展模式在于,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实现养蚕、桑树种植以及养鱼等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操作中利用桑叶进行养蚕,蚕的粪便又能够为鱼提供相应的养料,而鱼塘中淤泥还可以为桑树提供生长的土壤环境,从而使得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既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又能够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2.2加强过程控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得环境受到污染,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在确保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当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质量。例如,在制浆造纸行业,淘汰落后的漂白技术,引入无氯、低氯漂白工艺,减少aox等污染的产生;在火电行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采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
2.3加强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主要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以及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造成环境破坏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阶段,末端治理能够有效的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的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大对污染治理投资,提升污染物处理的效果,从而加强对环境保护。例如,在对土壤进行质量的过程当中,生物堆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生物堆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强化的方式,有效的对石油烃等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分解,使得污染物发生降解。
2.4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想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体制;其次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将环保体制当中所含有的.监督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充分的落实到实践当中,从而构建出高效合理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并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做好环境保护网络监管平台的构建,提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效率;再次,还需要促进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落实配置专门专业的人员,并向容易引起环境问题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加强公众参与,逐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使得全社会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而还需要对环境保护队伍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在实践工作当中的环保技能;最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采用法律及相应的科学等手段相结合,加强对影响环境保护质量企业的治理工作,科学控制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总量,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利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的严重,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之下,社会经济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快产业机构的转型,构建环境保护的制度以及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使得环境保护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从而为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有哪些篇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使用的能源和资源也日益增多,并出现煤炭大量开采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环保问题也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从强化环境地质,以及加强水文地质方面来探讨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环境问题也长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多,当前亟需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环境问题。一般情况下,环境被污染后,当地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从而给当地造成经济损失,并阻碍其正常发展,这时往往需要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其中多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环境保护时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从而使水资源能进行循环利用。现阶段,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通过相关宣传,号召群众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节约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国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水资源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受环境污染影响,导致水质变差,或受过度开采影响,地下水严重短缺等,这些水资源问题将会引起各种地质灾害,并且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开发森林资源的现象较多,这也使这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荒漠化,这也是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主要措施
(1)干旱地区的地质环境。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干旱地区,因此要重视对干旱地区地质环境的研究,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可实施治水或控水的措施,并可建立相关的水文监测点,从而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例如:重庆市的水资源保护。
重庆位于我国的川东地区,该地区属于旱区,而且长期受南亚高压的影响,一旦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出现异常,位于重庆北部的冷空气就会侵入四川盆地,与此同时,南方的暖湿气流却无法进入,更无法输送水汽,这将会引发汛期,或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地的水文监测站要加强对汛期水资源情况的监测,尤其是对河道的水流量以及枯水期的水位监测,从而实时掌握汛期或干旱时期的水资源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对土壤的墒情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土壤的旱情情况,从而建立相关的监测站点,实时掌控水资源的情况,进而减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2)研究煤矿水文地质。煤炭能源开采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勘探到生产,再到闭坑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加强研究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煤炭的勘探时期,主要是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技术工艺,而在其生产阶段,也需要根据其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而制定相关措施。当煤炭开采进入闭坑时期,在制定水环境的治理措施时,也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不难看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研究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保证煤矿能安全生产。
(3)化学定时炸弹。人类在进行活动的同时也在改变地球环境,只有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进行煤炭开采等活动时,经常会使用化学定时炸弹,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定律,并且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如今,许多的人类疾病都和微量元素有关系,部分疑难杂症都是因人体微量元素不均衡而引起的,而且这些微量元素一般都需要在人体的体外汲取。
(4)城市废物地质。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废物的排放量也在随之增大,但却对其缺少妥善的处理,导致大气和水资源被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利用相应技术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保证能安全处置城市废物的地质。
(5)工程建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在工程建设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以及水资源,而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也在不断建设,这也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破坏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现象出现,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详细分析各地区的地质问题,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使社会和环境两者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宁,王硕,王红.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创新,2014(15)
[2]祖秀兰.试论地质研究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10)
[3]李佳奇.谈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15)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有哪些篇四
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破坏植被、地形地貌
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破坏地下水均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如在全省的煤矿、磷矿、铅锌矿、铝土矿、汞矿等矿山开采区,尤其以煤矿开采区较为严重,如毕节市纳雍、织金等各县煤矿区和铅锌矿区;遵义市桐梓,仁怀市的'煤矿区。这些矿区的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导致泉井干枯,水田变成旱地。
2.1.3诱发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贵州多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环境脆弱,由于采矿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多而频繁。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些地区乱采滥挖以及落后的采矿方式,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改变了地质结构,从而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诱发各类地质灾害。如前所述,贵州矿山地质灾害在煤矿山分布最多,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其次是地裂缝、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遵义市等地。矿山开采活动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生态环境平衡和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策略
2.2.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一些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矿业形势。法律滞后致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确保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根据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环境保护问题,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2.2.2依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监管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监管。(1)严格规划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转变全省的矿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矿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矿山规模和集中度;(2)加强对矿产开采过程的监管,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严格勘查、开采审批登记、进行地质环境评估、矿山企业资质条件审查、监督企业进行环保设施建设等。
2.2.3综合利用资源、减少三废排放
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和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1)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数字矿山开发技术、天井掘进新方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等先进的技术进行矿产开采。(2)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提升主要矿产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3)采用一定的回收技术,对“三废”进行回收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弃物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4)合理引进部分矿产资源,减少劣势矿产资源和对本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矿产资源开采,保护本土的生态环境。
3.结语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资源大省,在发展中面临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资源与环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有哪些篇五
摘要: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发展理念,就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迹,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污染场地环境对水文情况的影响。鉴于以上问题,文中在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概况进行分析之后,探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对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局面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污染场地环境;
污染场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污染问题长时间存在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使附近的水资源受到影响,致使大量水资源无法再次利用,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我国的水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仍然不足,这也体现出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概况
污染场地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特定区域的污染程度、污染原因以及污染类型进行确认,之后可以根据勘查结果制定出真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我们将污染场地勘查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污染识别阶段,即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污染场地的面积和范围进行测定之后,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污染场地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为污染采样分析阶段,即相关人员需要对污染场地的水资源、土壤以及污染物进行分别采样,为了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污染场地内不同区域进行采样,综合分析场地污染的状况;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估阶段,即在对前两个工作阶段中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对地质勘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洞悉勘查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
2。1、勘查内容
实际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根据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步勘查,确定基础的勘查数据,具体工作内容为对污染类型的确定、对污染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危害程度的确认;其次,对污染场地水资源的分布类型来确定最终的勘查工作内容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水资源的分布类型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循环水等,其中针对地下水源地质勘查工作对勘查技术的要求较高;第三,在实际勘查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勘查数据和勘查结果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其中还需要提出改进污染场地水文环境的有效建议,为后续的水文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2。2、勘查技术要点
(1)、水文地质勘查点。
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与勘查点的确定具有直接关联,要想保证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对勘查点的合理确认:第一,在污染场地明确的情况下,在设定勘查点时需要注意,在同一范围内进行勘查点设置时,需要将勘查点的数量保持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勘查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在同一范围内设置三个以上的勘查点可以保证勘查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无效勘查现象。第二,合理配置监测井,为了实现对地下水上下游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的有效监测,需要将监测井设置在地下水体的上游或者下游;第三,对于勘查点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通常来讲,将勘查点的深度确定在五米作用为宜。
(2)、水文地质采样要求。
在进行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采样工作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需要对不同土层的样品进行选择,对于表层土进行采样时,一般会选择1。5以内的土壤作为样品,而对于进行过回填操作的区域来说则需要对表层土进行确认之后再进行采样。另外,进行表层土采样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层变化进行采样调整,也就是对于土层分布不同的区域,需要增加采集的样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最终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需要对水文样品进行合理选择。通常在对水文样品进行选取时只需要选择第一含水层作为样品,实际的水文样品采集工作需要根据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确定是否对第二含水层进行样品采集。
(3)、污染场地检测与试验。
污染场地检测和实验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土壤试验和污染物分析两种。其中土壤实验是指在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采集之后与原有的土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做出针对污染场地实际污染情况的评估报告。最主要的对比内容为土壤的有机物含量、颗粒以及土壤单位重量的变化值等。而污染物分析指的是根据污染区域的污染指标,对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对于污染指标而言,不同的区域所设定的污染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实际开展勘查工作时需要对当地的污染指标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方能保证后续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4)、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样品采集。
首先,用于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样品应该满足颗粒物分析要求,因此,在采样过程中,取土器顶部应该略高于虚土,防止虚土进入取土器造成样品检测数据的不真实性,另外,当取土器无法进行表层土取样时,应该使用锤击方式进行破土作业,保证样品采集。其次,用于分析污染物的土壤样品应该满足样品密闭性。因此,采集到样品时应该保证样品当中杂质数量的最少化,而且应该采用瓶装作为样品保存主要方式,防止杂质与污染物发生反应造成污染物检测效果数据的偏差。
3、结语
科学技术最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直接关联,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勘查结果的准确程度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文中的阐述可以发现,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进行展开深入研究,提升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娟。探讨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研,、(27)、。
[2]邓云。污染场地环境工程水文勘察施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