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
关键处处理: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质疑问难。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丑公主“相亲”一事,歌颂了丑公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诉我们: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戏剧的特点,学习编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评价公主和王子的美好心灵。
教学构想: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的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试编课本剧。聘选优秀表演者,在全班表演,并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
米尔恩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外国作家写的儿童作品?请同学们交流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米尔恩的《丑公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2、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本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
(2)你认为卡米拉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3)你认为西蒙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3、学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4、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戏剧的特点?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三、课外活动
1、分小组试编课本剧。
2、动手制作道具,辅助表演。
3、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评选优秀表演者,在全班表演。
作业设计
把表演的剧本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丑公主
公主--诚实、善良、勇敢
王子--勇敢、机智、谦逊、诚实、不以貌取人
[丑公主(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解说词)
3.品读黄河
a.读:发给学生两篇文章,找同学诵读
b.品: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听后的感受
c.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小结过渡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必待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背诵,抽查。
六、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1、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数学好玩
1、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用“数对”确定位置: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例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2、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上(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学情
分析1、对基础知识技能及新知的掌握情况如何?
学生对“线与角”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从直观上很容易判断出各种线、角的名称与意义,说出其联系与区别来。
2、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说出各种线、角的名称、意义及区别,可在小组内通过列表、交流等方法自己解决这部分知识。
教材
分析补充内容:指导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画法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过某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
方案
构建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包括课题教学策略,材料呈现方式)
复习一、导入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出示蝴蝶风筝图片,
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再出示风筝框架图,看到这个框架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由学生看图来说说风筝框架的结构,(由许多木线条钉扎在一起形成了许多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有关“线与角”的知识。
二、知识归纳整理一、回顾交流
2、出示板书中内容,指生读要求。
3、结合板书内容在小组内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各小组可参照提示表格完成学习内容)
线
名称意义特点相同点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角
角定义
分类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4、各小组汇报并展示学习内容。
5、全体师生订正,取长补短。
二、巩固应用
1、请用量角器到黑板画一个50°的角。
2、请用三角板画一个135°的角。
3、画一条长5.5厘米的线段,并画出它的平行线与垂线。
4、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
三、巩固练习一、判断并说出理由
1、直线、线段与射线三条线比较,直线最长。()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一条射线长80厘米。()
5、小于90°的角叫作锐角。()
二、填空
1、90°的角叫作()角,()度的角叫作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作()。
2、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
4、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6、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
四、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线与角
1、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角?
2、说说它们的名称,概念、相同与不同之处。
3、画出学过的角,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4、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线?
5、说说这些线的名称、意义、联系与区别。
6、画出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课后
反思1、事先设计的进程与实际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
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紧凑、涉及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大多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完不成本节教学内容或对知识整理不完整不全面的情况。
2、在教学中有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本节课情境导入的设计是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