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部编版白鹅教学设计篇一
“我手写我心——雨的遐思”
山东省临沂市21中刘畅
【课题类型】《听听那冷雨》《西溪的晴雨》《雨的抒情》《秋雨》读写联动课
【学习目标】
1.浏览四篇写雨的文章,感受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雨”。
2.学会把情感寄予“雨”中,展开遐想,构思文章。
3.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自然之趣。
【学习重点、难点】
1.写出具有自我特色的“雨”。
2.以“雨”为线索展开文章。
【课内探究】
课堂导入: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
活动一:雨落无声,落笔有情。
1.浏览四篇文章,勾画关键语句,快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2.谈谈你更喜欢哪篇文章里的雨,可以是刚才读到的“雨”,也可以是你平时读到的“雨”。
活动二:听雨悟雨,书写自我。
1.方法指导
(1)围绕“雨”展开,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有描写有抒情,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文章要想打动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2.学生练笔
学生根据方法指导,围绕“雨”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3.课堂交流
小组内交流组员的练笔,推荐优秀的练笔,教师当堂点评。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版白鹅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理清说明的顺序。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言。
【课内探究】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1.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说说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先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提炼关键词语。
2.讨论充实《落日的幻觉》一文的表格。
活动二:条分缕析,理清顺序
2.读下面一首诗:
玉兰和红杏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活动三: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两篇文章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提示: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对于关键词语可以用删减或替换的方式体会其作用。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中“约”删去,体会一下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从运用词语的角度,也可从修辞的角度等。)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段落或句子,高声朗读,细细品味,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无不”双重否定,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版白鹅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类型】文体导读课
【学习篇目】
《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3.领悟两篇文章中人物所蕴含的精神,提高自身修养。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文体特点,培养自读能力,领悟人物精神。
【课内探究】
活动一:了解文体特点。
(一)认识寓言
(二)了解《史记》
活动二: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述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愚公苦于北山的阻挡,率领儿孙挖山,其壮举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之子背走了两座山的故事。
《周亚夫军细柳》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描写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特点。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气及说话背后的心理。
《愚公移山》:愚公(坚定)、愚公之妻(献疑)、众人(献计)、智叟(嘲讽)
《周亚夫军细柳》文帝(赞叹)、文帝随从(倨傲)、军门都尉(严整)、文帝使节(请求)、壁门士吏(告诫)、周亚夫(忠于职守)
活动三:认识人物形象。
(一)问题设计:
(二)快速浏览课文后,小组交流。
【拓展延伸】
阅读丛书《周亚夫严明军纪》《汉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马迁的目光》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版白鹅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以《红星照耀中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以读序言、读目录为切入点,充分了解序言目录的内容,探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的产生经过,初步感知作品中采访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并制定读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宝安县二十世纪70年代照片和深圳市照片。
(二)解题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书名给出的答案,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预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先读这部书的序言。
(三)问苍茫大地——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1.方法指导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
2.学生活动一
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
作者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想
3.互动交流
展示学生答案,可引导学生读两篇序言重合片段,找出答案。深入前线,追寻真相;由点到面,人物访谈;追溯过去,探询未来。
4.小结
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的结论。那么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焦点集中到他笔下那一群“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身上。
(四)谁主浮沉——探询预言产生的过程
1.方法指导
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需要的部分。
2.学生活动二
借助目录找出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准备以《原来你是这样的_________》为题,做一个人物的口头介绍。
3.学生分组交流5分钟,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讲述。
4.小结:《红星照耀中国》这些著名人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得作者确信他们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者?这个问题,要留给同学们在自主的阅读中去解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从序言和目录入手,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进行了初步探究,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也学习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即,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六)布置读书计划
课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以3—5人为单位自组研究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按照下面计划,反馈探究结果:
1.小组选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
2.小组成员围绕所提出问题,开展阅读,用便利贴回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点评质疑,回帖答疑。
3.小组成员收集所有跟帖,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做成ppt文件。
4.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报告。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版白鹅教学设计篇五
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
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4.了解时间的印记是生命留下的情态
【学习重点、难点】
1.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了解时间的印记是生命留下的情态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内探究】
导入:
孔夫子曾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南唐后主曾叹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感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是什么?它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在无垠的时空下,时间会留下怎样的脚印?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本单元的精彩阅读吧!
活动一通读课文,筛选信息
设计意图:在有限时间内大量文章阅读理清文章并快速筛选整合有用信息,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活动二跳读课文,品析语言
1.这些说明文知识性很强,但作者却把时间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
2.本组文章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把时间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
设计意图:作为科普性的作品,兼具说明文准确严谨而又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此活动鉴赏语言来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活动三阅读思考,运思成文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请以“时间、生命”为题,创作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
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岁月,留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确凿证据,或许唯有写作。写作就是给自己留张精神照片,让生命的时光永恒而有意义。通过小练笔,体味科普文中的诗意。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