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一
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初步尝试记录。
1、已玩过落体游戏。
2、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3、五张记录表。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2、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3、落体的方法记录。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使用玩沙工具装沙游戏。
2.用不同工具装沙子。
3.感知沙子的特性。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玩沙桶若干,玩沙工具(铲子、勺子),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桶,装满沙子。
装沙注意事项:不要把沙子弄到小朋友身上;不要用手揉眼睛。
二、探索活动
1.认识工具。
观察幼儿工具使用情况,适时指导。
2.相互交流。
请幼儿坐下来,请装满的孩子说说用什么装的,再请没装满的孩子说说用的什么,比较两种工具的大小。
3.选择合适的工具再次装沙。
三、创造活动
师幼一起律动,边做动作边说:“桶宝宝,吃饱饱,高高兴兴蹦又跳。”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三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乐趣。
认识数字1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认识数字“1”的字形特征。
3、知道“1”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一只兔子、一根萝卜图片,数字卡片1,与幼儿数量相等的数字卡片1及不同数量的萝卜白菜图片若干。
认识数字1的字形特征
数字1所能表示的物体数量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出示小兔)它是谁?有几只小兔?
(引导幼儿正确并快速感知数量)
1、引出数字1。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只小兔子,那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一只小兔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1)那一根萝卜呢?(数字1)
2、引导幼儿用数字1来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只小兔子,数字1可以表示一根萝卜。那数字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你们可以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呢?(请幼儿有秩序的描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熟记数字的样子。
师:数字1可以表示那么多的东西,本领真大!那数字1的样子你知道吗?你觉得数字1像什么呢?(铅笔、木棍……)
(引导大胆想象,可以用身体学做1的样子,让幼儿更加能够熟记数字1的样子)
4、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
给幼儿分发操作材料(数字卡片1和不同数量的萝卜、白菜图片),引导幼儿将数量是1的图片贴在数字卡片上。
1、数字宝宝1想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想玩吗?数字宝宝1就藏在我们的活动室,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吧。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数量是1的物体并说出可以用数字1表示。
本次活动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描述,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数字1所表示的是一个物体。但是本次活动缺少与幼儿互动、幼儿自主探索的环节,使幼儿没有更好的理解数字1的实际意义。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四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面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盘子、筷子、面团一个、记录表、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动手制作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
教师小结:
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
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
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五
1、了解鸡蛋和鸭蛋的主要外部特征,学习仔细观察。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鸡蛋、鸭蛋每人一个,鸡蛋、鸭蛋头饰;
经验准备:认识了基本形状并能说出。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拣蛋。
师:这是什么?(出示蛋)那边是蛋宝宝的家,我们去拣一个你喜欢的蛋,好吗?
二、观察自己拣的蛋。
1、看看自己的蛋是什么形状?
2、摸摸是什么感觉?
3、看看是什么颜色?
小朋友们你们的蛋长什么样子?让幼儿用现有的经验说一说,“小朋友,看看你拣的蛋是什么形状的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圆的、椭圆的等。
”“有点白”。
三、比较两种蛋的不同。
引出重要的提问:“孩子们,猜猜他们是同一个妈妈生的吗?”幼儿随意猜测。有的说:不是。有的说:我知道一个是鸡蛋,接着出示鸡和鸭的图片,出示蛋宝宝哭的声音,“是谁在哭呀?听。”让幼儿说说并猜一猜蛋宝宝们为什么会哭?猜猜,然后揭示出“原来蛋宝宝要找妈妈”。
四、游戏:找妈妈
老师模仿鸡妈妈叫:“呀!我的宝宝不见了!”模仿鸭妈妈叫:“呀!我的宝宝也不见了!”让幼儿猜,并请幼儿分类:“请小朋友们帮鸡妈妈和鸭妈妈找宝宝,好吗?”发挥小班幼儿的爱心,来帮助鸡妈妈鸭妈妈来找他们的宝宝。
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鸡蛋和鸭蛋拿上分类。过程中老师给与提示:模仿鸡妈妈说:“我的蛋宝宝是小点的,有点红的!大家帮我看看对吗?”请幼儿帮忙检查。
老师模仿鸭妈妈说:“我的宝宝大点的,有点白!小朋友帮我看看对吗?”请幼儿检查。幼儿区分了鸡蛋和鸭蛋后,请他们继续找。鸡妈妈和鸭妈妈一起说:“我还有的宝宝在哪里呀?”引导幼儿们把鸡蛋和鸭蛋都分别分类分好。
最后教师总结:鸡蛋和鸭蛋不一样,他们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鸡蛋是小一点的,蛋壳有点红红的,鸭蛋是大一些的,蛋壳是白白的。
五、吃蛋(学会剥,观察蛋里有什么?)
小朋友可真聪明,鸡妈妈和鸭妈妈都很开心,你们帮他们找到了它们的宝宝,他们请你们吃鸡蛋和鸭蛋。
老师顺便教会有正确地剥蛋的方法:敲一敲,滚一滚,拨一拨。你们把蛋宝宝的“衣服”剥开,像老师一样。教给幼儿剥鸡蛋的方法,剥完后,看看发现是什么颜色?再咬开,又发现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告诉我:“里面是白色的,咬开后是黄色的。”“哦,哪位小朋友知道白色的是什么?里面黄色的又是什么呢?”引导幼儿接触“蛋黄和蛋白”两个名词。吃完让幼儿交流分享品尝鸡蛋和鸭蛋的感受。
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都学会了如何分辨鸡蛋宝宝和鸭蛋宝宝,那回家后就请小朋友跟爸爸妈妈说一说鸡蛋和鸭蛋有什么不同吧。
【评价与反思】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有意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过程,学会分析思考,自主积累经验。活动由浅入深,幼儿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成了学习的主人。因此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幼儿,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再探索的欲望。对于一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幼儿,也鼓励点燃他们的自信心。这跟幼儿平常的生活中经验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课中知识的培养,在平时也要多讲,多让他们观察、分析,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掌握任何本领。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六
1.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
2.通过讨论面对的具体问题,发展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户外进行玩沙、玩泥的活动,或是在室内进行颜色游戏。
2.将活动室的水闸关闭。
活动过程
1.要洗手,却没有水怎么办?在幼儿等待、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让幼儿体会没有水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进而引发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讨论。
2.洗手后,与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样,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用途,老师总结: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没有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引导幼儿懂得要珍惜用水。
4.老师利用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
如果吃午点前没有水洗手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洗衣服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浇花怎么办?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评价
1.能说出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2.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建议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讨论节约用水的问题上,一定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要具体。如:洗手不玩水、关紧水龙头等。
与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在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七
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3.让大班、学前班幼儿充分了解妈妈,真正从内心感到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献花
3月8日,早送园期间由幼儿代表向女家长献花并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活动二:谈话活动
a:介绍三八妇女节:
1:介绍妇女节的由来(附后)
2:3月8日是什么节日?(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
3:妇女节是谁的节日?妇女,第一要是女的,第二要是大人,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就叫妇女。
3月8日是妇女节,是妈妈、老师、阿姨、奶奶、外婆的节日。
4:你身边有哪些人可以过妇女节?(妈、姥、奶、姑、姨)
5: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6:妈妈的工作或爱好?
7:妈妈在家都做哪些家务?为我做了什么?
8:妈妈爱我们,我们用什么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给妈妈捶背、拿拖鞋、为妈妈洗脚。
帮妈妈做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
b:教授幼儿为妈妈洗脚的方法。
(大、学前)
1:打水:水温安全(先接凉后接热水)、水量、平端水不摔倒。
2:洗脚:脱袜、浸泡、揉搓到每个部位、擦脚。
3:倒水:安全平端水。
*教授幼儿为妈妈捶背、捶腿的方法。
(中小班)
c:在妈妈的节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练习说:妈妈我爱你
活动三:教育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
学前班:绘画《我的妈妈》
大班:绘画《我的妈妈》
中班:制作《我的妈妈》
小班:粘贴画《妈妈的项链》
托班:纸团粘画《花花衣》
活动四:
1:离园:和妈妈拥抱,对妈妈说一声“我爱妈妈”,送给妈妈礼物。
2:晚上:大班以上:为妈妈洗脚。
中班以下:为妈妈捶背、捶腿或按摩五分钟。
3:帮助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大班以上);
活动五:大班以上幼儿3月7日调查活动:
1:了解妈妈的生日;
2:了解妈妈的工作或爱好;
3:妈妈的家务活;
活动六:照片展《我帮妈妈做事情》(家长提供电子版照片)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伙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小碟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2、口袋1个,若干橘子。
活动过程:
一、 摸口袋。
1、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些什么呢?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让你来摸摸)-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是橘子吗?我们来看一看。(一边说 ,一边从口袋里把橘子拿出来。)二、 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2、看一看:提问:(1)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三、 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2、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3、师:"我们先从哪一面开始剥呢4、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剥开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幼:"花。"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老师:恩,橘子剥开来,里面的瓤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 游戏剥橘子。
师:"今天啊桌子上来了许多的橘子宝宝,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来开始剥吧(师:"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盘子里哦!"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小班科学玩纸船教案反思篇九
故事生动地介绍了五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欣赏有趣故事的同时,初步接触到颜色混合的概念,产生探索颜色的兴趣。故事中所用的句式简单重复,为以记忆,模仿学习为主的幼儿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同时不断出现的问句,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行为活动,它是幼儿当前认知机能与他当前所处的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运用提供操作材料、创设语言情境等方法为幼儿提供大胆想象与表达的条件,以此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倾听故事,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2.认识并大胆想象几种常见颜色及相关事物。
【重难点】
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内容ppt,环境创设(各种颜色的物品),红、黄、绿、蓝、紫色小老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小老鼠音乐入场
一、情境导入,为想象与表达积累经验。
--可爱的小老鼠们,刚刚你们在外面看到了什么?。
二、欣赏故事,大胆想象与表达相关颜色的事物。
1.认识几种常见颜色,乐于用短句进行表达--小猴宝宝家也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小老鼠,有一天,这些小老鼠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把自己变成五颜六色啦,他们会把自己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吧。
(1)小猴家一共有几只小老鼠?5只小老鼠分别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颜色?
(2)小老鼠们画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呢,可是,他们都不记得自己画了什么了,大家快来帮忙他们吧。
--第一只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
--第两只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
--第三只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
--第四只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
--第五只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
2.自由想象与表达相关颜色的事物。
--小老鼠们想画更多的东西呢,可是,他们还能画什么呢?
(尝试用”小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桶里?变成了什么?”的短句来表述。)三、欣赏故事结尾,激发探索颜色混合后变化的兴趣。
--小老鼠在你们的帮助下画得可开心啦!可是为什么画呀画,最后都变成黑色了呢?我们也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