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做好文明队员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学院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为更好地优化学习生活环境,向乱扔垃圾、堵塞管道、违规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宣战,我院团委、学工处向全院发出倡议:
——倡导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刻苦学习,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尊重师长,关爱同学,明礼诚信;提倡文明用语,不讲脏话;在校园内穿校服、戴校卡;文明就餐;维护好个人卫生;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观看和传播反动和制品。
——倡导自觉维护好的校园环境。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违规踩踏草坪、攀折花草,不随意在桌椅、墙体上乱涂乱画。杜绝不文明行为,优化校园环境。
——倡导自觉维护好的公寓环境。不在公寓内就餐;不在公寓内乱跑乱撞,大声喧哗;不将违禁物品带入公寓,卫生间不乱丢杂物,保证下水道畅通,维护公共卫生。
亲爱的同学们,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校园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谐的校园需要同学们共同创造。在这里,向全院同学发出倡议: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以实际行动向家长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学生工作处
团委
做好文明队员篇二
在我小的时候,看到哥哥戴着红领巾回到家里,那时候的我格外的羡慕。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立志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终于我步入了小学,那个时候的我就幻想着有一天我可以带着红领巾。做上中国少先队员。于是,从小学开始我就上课认真听讲,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且我也做到了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同学。终于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被评为了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员。
当老师带领着我们在红旗下面宣誓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庄严。也感受到了作为少先队员应该做到的责任和表率。之后,到老师将那个红领巾发到我们的手上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到无比的'激动。我终于可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了。我终于可以像哥哥一样了。
当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同学们羡慕的眼光,那个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因为我觉得自己比同龄人都优秀,我可以给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我为我的脖子上面的红领巾而骄傲。它是我光荣的象征。
我爱做少先队员,我会努力的做好一个少先队员,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做好文明队员篇三
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纪念日,我们可以建队日手抄报来庆祝这个日子的到来,那么手抄报写什么文字内容好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建队日少先队员手抄报文字内容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又称少先队建队纪念日。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领导建立了劳动童子军、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等少年儿童革命组织。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吸收7至14岁的少年儿童参加。1978年10月,共青团决定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并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
爱祖国,爱人民,
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少先队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指大、中队旗。队旗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队旗指大、中队旗。队旗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大队旗长120厘米、高90厘米。旗中心是五角星和火炬,五角星为黄色,火炬由黄色线条勾勒出轮廓。
中队旗长80厘米、高60厘米。右端剪去高20厘米、底宽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形缺口,五角星及火炬在以60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采用该标志。
规格和材质
红领巾分为小号、大号两个规格,分别是:
小号:底边长100厘米、腰边长60厘米。
大号:底边长120厘米、腰边长72厘米。
红领巾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佩戴和使用
1.少先队组织要教育队员爱护红领巾,保持红领巾干净、平整,佩戴时服装规整。
2.小学低、中年级队员佩戴小号红领巾,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队员佩戴大号红领巾。小学低、中年级身高较高的队员,可佩戴大号红领巾。少先队员离队时应珍藏红领巾和队徽徽章。
3.少先队员参加校内外少先队集会、活动,参加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活动,须佩戴红领巾。参加体育活动、生产劳动或在家里休息时,可以不佩戴红领巾。天气炎热时可暂不佩戴红领巾,但应佩戴队徽徽章。
4.少先队辅导员在参加少先队集会、活动时,应佩戴大号红领巾。少先队活动邀请有关领导、来宾等成年人参加时,领导、来宾佩戴大号红领巾。
5.红领巾及其名义不得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以及商业活动。
6.各级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不得购买使用不合规定的红领巾。
佩戴方法
1.将红领巾披在肩上,钝角对准脊椎骨,右角放在左角下面,两角交叉;
2.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
3.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绕过左角一圈;
4.将右角从此圈中拉出,抽紧。
做好文明队员篇四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看见家里的哥哥姐姐胸前佩戴三角形的什么东西,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每天都戴在胸前,而我却没有。妈妈笑着说:“这是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等你上小学就知道了。”
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大姐姐给我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对我说要好好学习,我很羡慕我自己。
我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又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它。
红领巾成了我的好朋友,好伙伴,我每天上学都戴着它。戴上它觉得很自豪,很骄傲,很幸福,很漂亮。我比以前懂事多了,学习也更加努力了。红领巾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家成为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成为一个好学生。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街上玩,我手里玩着一个漂亮的陀螺。一个小弟弟凑过来一定要抢我的陀螺,他妈妈就严厉地骂他,小弟弟大声地哭了。这时,我仿佛听见胸前的红领巾对我说:“你就送给他吧。”我赶紧把漂亮的陀螺送到小弟弟手里,小弟弟不哭了,还高兴地对我说谢谢。我和妈妈都笑了,妈妈表扬我做得对,胸前的红领巾也变得更鲜艳了。虽然我心爱的陀螺没有了,但是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以后我还会去做,做更多帮助别人的事,给红领巾添光彩。
红领巾是我的骄傲,我为红领巾自豪。
今天是10月13日,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周年的一天,我们学校又有一批小同学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了这个大集体里光荣的一员。同时,还给他们带上了红领巾,赋予了他们“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今天,我也有幸参加了这个入队仪式。
蓝天白云做背景,一群孩子在蓝天白云下宣誓呼号,嘹亮的队歌又在耳边响起。今天,我又见到星星火炬图案的队旗。一名大队长举着队旗,我们大家敬着队礼,再伴上一首响亮的音乐,我们不禁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骄傲。再加上大队辅导员老师和学校领导的讲话,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入队时的情景。
我入队那年只有6岁,又有幸当上我们班的护旗手。我站在操上东瞧瞧,西望望感到无比的新奇。我还见到了从末见过的带着星星火炬图案旗子,和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为我们佩带红领巾,让我正式加入了少先队。如今,我已经入队4年了,现在该由我们给将要入队的小朋友带红领巾了,我感到无比自豪。
我现在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好好学习,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子,经过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培育,我们变成了一位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祖国和社会对我们的无限关爱。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为自己的这个称号感到自豪!
做好文明队员篇五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少先队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指大、中队旗。队旗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队旗指大、中队旗。队旗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大队旗长120厘米、高90厘米。旗中心是五角星和火炬,五角星为黄色,火炬由黄色线条勾勒出轮廓。
中队旗长80厘米、高60厘米。右端剪去高20厘米、底宽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形缺口,五角星及火炬在以60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
做好文明队员篇六
(一)礼的含义
据考证,礼仪在我国古代是敬奉神明的。“礼”字在甲骨文中就有。“礼”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穿了鞋子才好走路。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合适。后来“礼”字的含义越来越多。到了周朝,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把“礼”与“德”结合起来。随之等级制度的出现,“礼”成了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位于其他社会观念之上。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字指的是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
(二)仪的含义
根据考证“仪”字的含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同时也包括了道德品质的含义;2.礼节;3.礼貌;4.礼宾;5.礼俗;6.礼制。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
(二)礼仪的特点
1. 礼仪具有普遍认同性特点
所谓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但我们也看到不少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是世界通用的。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经济的共同性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比如现代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务实方向发展。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的礼仪。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2. 礼仪具有规范性特点
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 礼仪具有广泛性特点
所谓广泛性特点,主要是指礼仪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被人们广泛认同。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无时不在。
4. 礼仪具有沿习性特点
所谓礼仪的沿习性特点,是指礼仪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在这种发展变化中,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发展。礼仪一旦形成,就有一种相对独立性。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就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有不少优秀的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而那些封建糟粕,则会逐渐被抛弃。所以交际礼仪的沿习和继承是个不断扬弃的社会进步的过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社会交往的扩大,各国民族的礼仪文化都会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
(一)礼仪的基本原则
1. 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2. 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敬人就是尊敬他人,包括尊敬自己,维护个人乃至组织的形象。不可损人利己,这也是人的品格问题。
3. 自律的原则
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查。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 遵守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质的基本体现。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5. 适度的原则
应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适度就是把握分寸。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礼仪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热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度”,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
6. 真诚的原则
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交际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
7. 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引起障碍和麻烦。
8. 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
(二)礼仪的作用
礼仪的作用概括地说,是表示人们不同地位的相互关系和调整、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礼仪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的作用
尊重的作用即向对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时对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有礼仪的交往行为,蕴含着彼此的尊敬。
2. 约束的作用
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标志,不接受礼仪约束的人,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来强迫。
3. 教化的作用
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4. 调节的作用
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可见礼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发展健康良好人际关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做好文明队员篇七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采用该标志。
规格和材质
红领巾分为小号、大号两个规格,分别是:
小号:底边长100厘米、腰边长60厘米。
大号:底边长120厘米、腰边长72厘米。
红领巾颜色采用国旗红,可用布、绸、缎等材料按照标准制作。
佩戴和使用
1.少先队组织要教育队员爱护红领巾,保持红领巾干净、平整,佩戴时服装规整。
2.小学低、中年级队员佩戴小号红领巾,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队员佩戴大号红领巾。小学低、中年级身高较高的队员,可佩戴大号红领巾。少先队员离队时应珍藏红领巾和队徽徽章。
3.少先队员参加校内外少先队集会、活动,参加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活动,须佩戴红领巾。参加体育活动、生产劳动或在家里休息时,可以不佩戴红领巾。天气炎热时可暂不佩戴红领巾,但应佩戴队徽徽章。
4.少先队辅导员在参加少先队集会、活动时,应佩戴大号红领巾。少先队活动邀请有关领导、来宾等成年人参加时,领导、来宾佩戴大号红领巾。
5.红领巾及其名义不得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以及商业活动。
6.各级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不得购买使用不合规定的红领巾。
佩戴方法
1.将红领巾披在肩上,钝角对准脊椎骨,右角放在左角下面,两角交叉;
2.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
3.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绕过左角一圈;
4.将右角从此圈中拉出,抽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