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一
算法你比较喜欢?”在试一试中,也是用三步来解决。所不同的是,例题是求两积之和,这里是求两积之差。但思考的策略不相同,教师在学生解答例题的基础上,独立列表整理条件,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独立解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仍然说不出思考过程来的,这时老师带领导已经过关的学生来帮组强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达到以好带差的效果。
在想想做做的时候,先指导学生认真看图,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根据问题将各种条件整理成表格,并分析问题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解答。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学会跟着老师思路想问题,又能养成独立的解题方法。
第二题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导解答。最后启发学生根据图中情况再提出些问题并解。第三题虽然与例题和试一试的不同,但学生也能通过列表整理的方法,独立地,认真地用自己的能力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在第环节中:教师以“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新课环节:教师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这里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在这环节中,老师的一句:“你准备从哪想起。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做到了认真细致。在这题里,学生可以有两种想法,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桃树、梨树一共的棵数。这里老师能让学生独立的回答每步的思考过程。在第二课时里,学生的小组交流不够多,在教案中我们设计了让小组活动交流的时间,但在实际的课程中,这样的活动只有一次,而且质量不高。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二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选编本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是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灌的形式。课前,我要求孩子们去找爬山虎,仔细观察爬山虎爬在墙上的样子。并叫学生采集爬山虎的标本。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出爬山虎,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学生带着标本上课,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好些学生上课只顾玩自己手头上的爬山虎,有的还仔细观察实物的叶子,蔓的颜色样子等,没有注意听同学们的交流,影响了收效,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提高。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三
师:猜想一下,他会怎么围?
生:用6根栅栏作长,3根栅栏作宽。
生:用8根栅栏作长,1根栅栏作宽。
生:用7根栅栏作长,2根栅栏作宽。
……
师:但现在李叔叔思考的问题却是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有争论。
生:我觉得应该把周长为18米的各种情况的长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种围法面积最大了。
通过列表发现: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师:现在大家再次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结论:当长方形的长越长、宽越小时,围成的长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积就越小。如果长为9米,宽为0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为零了。
反思: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四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一下。
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予了提示,并且收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题方法。
师:好,老师选了几个学生的作业,我们来听听听他们的想法。第一位同学在解题时时有困难的,所以,老师给她了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表格。
生1:30是第一天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所以是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所以是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所以是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所以是50个。
师:很好,这种方法正确吗?
齐答:正确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检验一下对不对。
师与生一起读:第二天35、第三天40、第四天45、第五天50。
师:是不是都多5个?求出答案后,我们应该回过来检验一下。
师出示列算式的方法。
生2:第一天是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30+5=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35+5=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40+5=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45+5=50个。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齐答:可以。
齐答:第三天是40个,第五天是50个。
师出示生3的作业,请生3来介绍。
生3:我发现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两天,也就多了两个5,所以2x5=10,再把第一天的加上多的就是第三天的40个。
师:根据他的思路,我们来想想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
学生回答:4个。
师:可以怎样列式?
生:4x5=20,30+20=50个。
师:求出最后的答案正确吗?
生:正确。
出示错例
师:这位同学对吗?
全班同学一起来看,学生举手发现:第五天5x5+30=55是错误的。
分析:
整个板块老师收集了三种正确的方法和一种错例来进行展示,这三种正确的解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都是学生在理解了题意和数量关系后写出的,错例的展示提醒了学生从条件出发的重要性。对于第三种方法展示是,老师问了全班“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这是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不是每道题都一定要一步一步的解决,这是对于学习的提升。
建议:
从坐在边上的同学情况看,有一个错误,两个不会做,只有一个会做。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对于这题的解决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是不是可以准备一些表格纸,装进信封放在小组长那边,如果谁有困难,可以到组长那边的信封里拿提示,适当降低点难度,我想这样全班就都会解答这些题了,从而也告诉学生所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有很多种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五
2.1主客我平等反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探讨自我的内在结构时,首次将自我分成主体自我(i)和客体自我(me)。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主体的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自己的精神、意识和灵魂;客体的我则是个体在与教学环境的接触中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做出的一切及其后果。我们要搁置先入为主的判断,腾出思维的空间,集中精神,摈弃杂念,怀着中立、超脱的态度平等地看待客体自我,思考哪些是我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不能做到的,哪些可以做到更好。这样,洞察力随着思维大门的开启而悄悄来临,反思的魅力就会随着闪光。
2.2寻找合适的路径。
首先要解决反思什么,其次是怎样反思。反思的对象可分为:
(1)教学思想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符合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是否与普遍的教育规律相一致,是否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是否与学校的总体工作布局同步,是否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相符合。
(2)教学内容反思。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有无拔高或降低标准,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3)教学方式方法反思。反思课程是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否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思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得宜,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教学效果反思。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加以调整;从作业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从考试检测中反思所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补救;从教学调查中获取信息,及时加以整改;重视家长的评价和要求,因为家长往往是学生意见的间接转达者。
(5)师生关系反思。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主体间平等的关系。要把反思与良心或责任感结合起来,觉得不反思便难以充分履行责任。()反思行为的习惯性使教师“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不仅“有能力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而且有勇气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通常能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遇事总是讲道理善解人意,将心比心。反思的方法则包含课后小结、听课与集体备课、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
3加强反思能力素养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参照性知识,才能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其次,必须科学地掌握教学反思的技能,在研究小组的群体作用下,才能保证反思的合理性。这些技能主要有经验技能、分析技能、评价技能、策略技能、实践技能、交往技能等。再次,在实施中必须艺术地运用反思方法,才能在反思中获得创造性的效果。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记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四种反思的方法。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还可改造后再用。反思主体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技能与方法,才有了完成教学反思任务的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了这些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作用,才能保证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合理性、创造性。
4注重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要在行动中反思,以行促思,而不是凭空想像。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也可以对自己反思的结论在实践中进行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取得成效,这个反思才算有效。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不如理论性知识显而易见,但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过滤的作用,并在教师解释和运用此类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缺乏明确的意识,但它实际上影响着教师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所以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水平,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和坚持,还要不时对教学反思进行再反思,反对假反思,提倡真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2]汤文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32).
[3]余国良.教学反思素养的系统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8).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六
这一课时最关键的是在例一,因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所以在掌握程度上必须把握得当,让学生明确使用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然后再大规模地开展策略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优点!
对于例二,学生对于这里含有的找规律的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容易上手,可以让学生明确掌握用表格的方法来实现一一列举的策略,后来证明这是对的,用表格的方法,可以将一一列举的策略的优点发挥到最好,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三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二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二次接触“策略”。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评课老师的建议,我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这课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认识。
第一、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心理,事先准备领孩子们购物,并说这是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奖品,在孩子们都选错的情况下,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他们发现问题很重要,从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让他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又能很好的揭示这节课的主题。
第二、适当的教材重组能提高教学质量
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想想做做内容量较大,所以我也进行了重组,原先的五道题我只用了三道,并对最后一题进行了提高。想想做做第一题由于比较难理解,我将知识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三、课堂是孩子的“课堂”
要孩子们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做为老师就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各抒己见,学生无暇率真声音的课堂应该是最“动听”的课堂吧!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八
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广东河源51710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教学自提出就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追捧,在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的今天,我们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再反思就会发现,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大量的无效的假反思。
1假教学反思的表现
之所以称之为“假反思”,是因为这些教师或没动力或没能力真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1随意性反思。有的教师以为教学反思就是对已结束的教学进行回顾,自由而散漫地思考,这种不带有特定目的的教学反思经常是无效的,想来想去也就那么一些优点和缺点,没有提高,有时候甚至陷入胡思乱想之中。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与其他师生合作进行,有一定的目标和路径。
1.2装饰性反思。装饰性反思表现为教师确实做了一些反思活动,例如向学生发放评教问卷、向同行咨询等,但是这些意见收集起来后并不认真对待,要么放到一边,要么简单否定,要么内心有一1.种天然的排斥、抗拒,或者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就是不去试验,满足于纸上谈兵,实践教学依然如故,年年课改我自“岿然不动”,反思成了一个“装饰品”。
1.3择优性反思。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倾向,在教学反思时也会出现,在公开课后表现尤为明显,拣好的优点说,对缺点和不足不是回避就是一句带过,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思整个教学活动。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可以分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1.4理想性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我要是有什么什么就好了。”“我要是那样做就好了。”总是拿着完美的理论和别处最优的条件作为参照对象,以致于怨天尤人或总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候外界条件是一时无法更改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而不是理想性的追求。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九
一、解决问题(一)
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二、解决问题(二)——用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本课内容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他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课。
为使其意义突显,我在课上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进一法”与“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为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我让学生直接写出近似数,而把计算放在练习本上。当务之急,还是加强笔算除法能力的训练。
列表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十
周五,我借班上了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一节课下来,感受颇多,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预设要精心。
是……用符号列举等。设计这样的环节是想告诉学生列举的方式并不重要,关键要一一列举。可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列举时,恰恰没有出现预想的方式,清一色地在设计表格,打“”,且能完成的极少。等了一会,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不同的列举方式。无奈!只好改变预案,带着学生完成列表列举便草草收场。其实,备课时曾经在脑子里闪过“如果学生不出现多样的列举方式,怎么办”的疑虑,可总自信的认为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预设的不够精心,导致了教学出现意外后,没有很好的应急处理方法,教学期望无法达成。试想,如果能未雨绸缪,当学生都在苦苦设计表格时,顺势引导:表格容易设计吗?不用表格,你能想出别的列举方式吗?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摆脱表格的影响。之后,指出列举的方式不重要。并把表格列举留作自学,集体完成……我想就不会出现教学时的窘境。
二、备“学生”要落到实处。
教学中,处理在表格中画“”表示订阅方法这一环节时,觉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容易,便放手让学生尝试。结果,多数学生不知所措,几乎没有学生能不遗漏、不重复地完成。其实,在集体备课时,盛校长就曾专门分析了这张表格:指出它是个复式表格,学生很难看懂,要注意变通。可我却想当然!如果能实际地调查一下,课堂上也许就不会出现盲目的尝试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备课要做到“心中有书、手中有法、目中有人”,真的是缺一不可呀!
可能是因为借班的原因,也可能是比较紧张,学生在发言时稍微有点偏离我心中的答案时,便急忙打断,包办代替。比如:在回答长与宽的和是为什么是9?学生李说:因为周长是18,减去…….听到用“减”我马上打断了他的话,又请了另外一位学生。下课和他聊天时,才弄明白他的`想法:周长是18米,包含两组对边,减一次,再减一次。也就是18-9-9=0。所以长与宽的和是9米……一个正确的想法就这样被我一口否定了!如果当时再给些时间,或许这样的遗憾就不会发生。相信回答问题的学生,更要相信其他倾听的学生。课堂中出现错误时,我就像一个权威的裁判,忙着判断是非。设想一下,如果通过学生的评价或学生之间的辩论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做到善于挑动“群众斗群众”还需平时多磨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