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篇一
田清珍
课前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同样,教学反思则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因此,结合本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对备课作出如下初浅的分析,。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需要”,注重“激趣”。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口语交际从未缺席。但是要想让学生说得好,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先学会“听”。例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有益动物”这一训练内容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训练。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即在上课的时候,多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说,我还设计了教师示范的环节,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示范。并要求学生听完以后根据要求提出自己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听,养成听的习惯。因为只有认真听了以后,才能提出与要求相关的问题。
(二)、让学生在说的时候学会“听”。也就是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完的时候,其他学生提出听到的错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因为学生在说的时候,不仅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做到“耳到”。听到的信息马上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就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还锻炼了“听”的能力。要给足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要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总之,要上好每一堂课,其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并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之以灵活的符合本班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语文科成功的教育教学更加辉煌。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篇二
《弟子规》阅读指导课
活动目的
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弟子规》
1、师问:同学们,我们班的口号是什么?学生回答:“读经典美文,做正人君子!”师:还记得我们读了哪些书吗?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师: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学期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弟子规》这部经典。那关于《弟子规》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
2、简介《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同学们养成遵纪守法习惯的最佳读物。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弟子规》。
百事孝为先,今天我们先看看《弟子规》中“入则孝”
二、学习“入则孝”
出示: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一)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
1、教师:读了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
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4、创设语言情境: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名字,我们应——“父母呼,应勿缓”
(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当父母有事向我们交代,我们应——“父母命,行勿懒”
(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当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时,我们应——“父母教,须敬听”
(应该恭敬的聆听);
当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应——“父母责,须顺承”
(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5、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过渡:那么,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一)学生自读自悟
(二)反馈
1、指名读,知道停顿
2、指名说说四句话意思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三、多种方式背诵
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4、其实,这几句句话是《弟子规》“入则孝”中节选的,其他内容我们可在“早读课”上诵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弟子规》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弟子规》真是“千古一奇书”,可以说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篇三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3)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检验识字效果:通过“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的方式进行。
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我们来个读书比赛,看谁通过读书知道得最多,体会得最深,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拿出笔来写写画画。
3.汇报交流。
四、作业超市
1.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抄写你认为难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流程
一、渲染过渡
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
3.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演员上台试演。
2.评议表演。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
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说的?
3.配乐表演第二次掌声。(出示第3段课文)
(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4.朗读课文第3段。
5.理解两次掌声。
(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6.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2.分角色小组试读,你们认为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小组比赛读。
4.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2.和妈妈比赛读一读这篇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梗概及作者,并知道同一种书有不同的版本。
2、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指导学生归纳“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书?(在学生发言时与学生交流,从而感受读书是要经过选择的)(师板书:阅读要有选择)
2、同学们的阅读面可真广,正是这些书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
二、初步了解书籍。
1、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不少同学已对它有了一些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介绍自己对书籍的了解时,教师穿插讲解本书的作者、书中记录的朝代、版本、目录)
2、小结: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我们看到祖国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灿烂。
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同读一个故事,分享读书方法。
1、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这本书里。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打开书一看究竟了。
2、正如卖考莱说的:“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推荐一个故事《屈原沉江》,(板书:读书要讲方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方法。)
3、教师总结读好一个故事的读书方法:
4、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些读书方法来阅读这个故事吧,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读书心得,看看从中能有哪些收获。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读懂这篇文章:
1)文章讲了谁?讲了什么事?(2)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3)你掌握了那些历史知识?(4)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启发?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古人云“读史可以明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天空,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里,了解历史,拓展见识。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生自读,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结合所做的积累卡汇报读书所得。
四、拓展全书阅读
2进一步引导归纳总结读好整本书的读书方法:
五、小结延伸:
1、老师希望同学们让读书成为习惯,(板书:读书要成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潜心阅读《上下五千年》,让我们一起把书里蕴含的故事读得更深,更精,更细。
2、今天的课外阅读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启迪呢?
3、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在读中悟理,读中增知。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板书)
4、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希望同学们爱上阅读
附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学会阅读读书要讲方法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读书要成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篇五
活动目的:
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弟子规》
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学期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弟子规》这部经典.那关于《弟子规》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 (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
2,简介《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同学们养成遵纪守法习惯的最佳读物.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弟子规》. 百事孝为先,今天我们先看看《弟子规》中“入则孝” 二,学习“入则孝”
1,教师:读了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思考) 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师:与我们平时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有什么联系呢 4,创设语言情境:
当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应——“父母责,须顺承” (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1,指名读,知道停顿 2,指名说说四句话意思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三,多种方式背诵
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弟子规》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弟子规》真是“千古一奇书”,可以说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