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一
语文教学要追求综合效应,口语交际课属于语文课的一种,也应追求综合效应。口语交际训练要立足课堂,注重示范引路,为学生搭建平台,强化实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这节课围绕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注重双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与人交际中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能在口语交际课的训练中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二
在口语交际课中,不断会出现老师在备课时意想不到的情况,这需要老师有高度的灵活性,很多情况下不能单纯用“好”或“不好”来判断,这时最好用模糊评价。比如:课堂上拼完图后,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图是如何拼成的。赵卓航拼的小猪实在不好,可以说比较难看,但是他表现的欲望很强,一定要上台来介绍他的拼图。为保护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就让他上台来介绍。听了他的介绍后,我发现他介绍得很有顺序,而且说得很清楚,但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做事太潦草是不好的,我就请了一个想举手发言评价的学生对帅他的拼图提出看法,那个学生说:“为什么你拼的小猪两只耳朵颜色不一样?为什么小猪只有一个鼻孔?你拼得不好看。”赵卓航半天不做声,接着来一句:“我拼的小猪是神猪!”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我只表扬他说清了自己的拼图,而不去说他拼得怎么样,也不说评价的同学评得怎么样。这时我采取的就是模糊评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明白做事应该认真些,效果很好。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三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是《话说寒假生活》,在听了学生们的发言后,我觉得存在好多问题:
学生在说起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转达不清楚的情况。这就说明孩子的词语掌握及在词意理解的知识上掌握不好,需要训练加强。
学生讲的内容多数是随心所欲,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时在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都会忽略。
因为平时练习的不够,所以学生不敢在全班学生面前讲,怕说不好,怕受嘲笑,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平台供他们交流,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他们自然能做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教学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四
上个星期,听了同年级的一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课上得井然有序,孩子们的表现中规中矩,几个句式的也在课堂中得到了训练和落实。看了课,总觉得少了什么?就我自己看,仿佛少了表达的热情畅然,少了应对的碰撞快乐。
课下,西师版教材编者周光旋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所谓口语,就是生活交际的语言,没有书面表达的那么多套路和框框。因此,孩子们能在口语交际课上自由说,乐于说,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在课中能进行应对发掘,达到思维深度的扩展,应答能力的提高。就是口语交际课设立的目的所在。”
对周老师的话进行自我解读和吸纳以后,在进行我们一年级第一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我感觉收获颇多。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爱吃的蔬菜”。刚刚学习了课文“粮食蔬菜”,孩子们应该感到有话可说。如何让孩子乐于说,自由说,体会表达的乐趣和应对的快乐呢?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预设:
在课中,我进行了2个情景的创设。其一,考虑到孩子们向往大人当家作主的特点。便创设了一个“今天我当家”的环节。让孩子作主给家里买蔬菜。提示孩子:你会买些什么蔬菜?为什么要买这些蔬菜呢?实施下来发现,孩子们在这种情景中,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还说了家人喜欢的蔬菜,有的从营养的角度,有的从滋味的角度。精彩纷呈。其二,设立了一个“美食介绍会”的环节。让孩子们买菜以后,介绍根据这种蔬菜做出来的菜肴有多美味。孩子们便从颜色滋味上进行介绍,个性表达很有意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提供应对的平台.在“今天我当家”的环节中,让小朋友对于汇报的孩子进行采访和追问:你为什么要买这种蔬菜?于是汇报的小朋友会侃侃而谈。有的从营养角度考虑,有的从味道的角度出发,还有很多的小朋友从家人的角度思考……精彩纷呈。在“美食介绍会”中,我也让孩子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发表看法。比如,有的孩子说到自己的介绍的菜很好吃。不少孩子就纷纷提问:到底有多好吃呢?于是讲述的孩子就会用上一些形容词,打一些比方,让自己的话语变得更加具体有趣。这样自然比老师的提问显得更加水到渠成。全班小朋友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善的感召,在应对中碰撞,成长。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脸,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富有趣味的话,我似乎感觉触摸到了口语交际的灵魂。更是体会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快乐。我想,我和孩子们都爱上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五
学生发言了,首先出炉的是“和平委员”,原因是开学这段时间课间疯打的不良风气又悄然抬头了。说实话,作为老师我也发现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管理者,但还在酝酿。但学生早想到我前头了,我甚是欣慰,他们更加有责任心了。学生随后的发言更是让我一直沉浸在感动、愉悦之中。“安慰委员、新闻主播、开心委员、开创者”这些我在以往任何一次班委推选上都不曾出现的职位在我们班闪亮登场了!说到设置新闻主播的缘由,孩子们侃侃而谈,“现在老师不是每天都让我们记录几条有价值的新闻吗,我建议让陈奕源当我们班的新闻主播。他既严肃而又不死板,还知道很多趣闻,语言活泼能将枯燥的新闻播得有滋有味!“这让我想起在湖南卫视看到的晚间新闻主播,确实与中央台的新闻相比,看了后让人轻松。”而“开创者”其实就是负责开门的同学的美称,原本我已安排了一个学生,而学生们这次多人推荐了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孩子。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各方面表现一般,我曾多次寻找机会表扬锻炼他,希望他能变得大方自信一些,但效果却不明显。学生说到选他的原因自然是他每天都来得最早,说到这我不觉一阵脸红,有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由于我的'高高在上没看到长期以来他的这一表现,也许长期以来他的自信也就总是差这么一点点的肯定。我当即采纳了学生的提议,并给了这名新增的“开创者”一个微笑,大家发言时他低垂的头此刻终于抬起来了!
一堂课下来,我想“以人为本”不就是这样吗?尊重学生的意愿其实更多的不是也尊重了自己吗?我感谢我真诚的学生们。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六
一、口语交际课要重视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
胡老师的整节课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首先,老师呈现了情境把学生放入接待同学小客人的形象情境中,接着呈现的是接待奶奶、阿姨的情景。带着孩子们围绕共同的话题,回忆在真实生活中如何接待客人。除此,都对这两种情境进行了评价,评口语交际中的互动,评互动中的方法、状态、表现,又以此创设了一种情境,使课堂在几十分钟之中都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中进行。
其次,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说套话。如这节课所创设的情境,接待同学、接待奶奶、招待阿姨、转述话题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所引出的话题都是学生急于了解和解决的。
再次从创造人际交流的情境中,教师只是提出话题,把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孩子,去想象、去发展、去思维,使课堂生成出很多问题。如奶奶刚从老家来,年纪大了,就生成出了很多问题,如何接待?如何让奶奶觉得自然而亲切?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话题“应该怎么做?”使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同伴、选小组,进行交流。
二、口语交际应重视培养孩子们在交际中的角色意识。
实际生活中,角色是不确定的,学生在课堂、教室中的角色不同于生活中的角色。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能力真正得到锻炼,能力和素养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此时的角色。如胡老师在让学生上台汇报时,在介绍谁是奶奶、谁是孙子时,教师马上强调:“看,奶奶年纪大了,眼力不好了!”老师此时就是在强调他们的角色意识,说明教师这个意识很强烈,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把角色定位好,学生才能完成好对角色的演练。在此,强调对低年级角色的转换,主要靠点拨,另外,评价也应从角色这个方面给予定位。
三、在口语交际课中,特别要注意发挥典型典例、原形的启发。
孩子们学语言在模仿中起很大的作用,我们让孩子们有典范,如何处理、解决问题,就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有启发。如胡老师,首先让学生再现情景,让孩子们在评价中得以启发,获得借鉴。让学生们说各自的观点时,孩子们不说,这时胡老师发挥教学机智,根据情境自己说,起了引路、示范的作用,冷场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得到启发后,主动参与。
四、口语交际要重视对交流活动的组织和活动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有异于说话课。听说课训练侧重于单向信息的交流,而口语交际课更强调对话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交流,身份是有变化的。不仅听、不仅说,还要关注对方,重视对方的自我反应,还必须根据听者的反应强调说话内容,说话态度,口语交际听者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思考,表述思考,再参与讨论,从而变成说者,这就是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倾听、说话、应答、商讨等能力。听和说是互相转换的,互动的,因此教师就不应满足于学生说大段话的要求。今天这两节课,学生对答精彩,我想这种能力不仅只在课堂上训练,而应在生活中互相交往形成,这些孩子的表现,是平时训练和教师设计巧妙的结果。
对这节课稍感遗憾之处:
这节课,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而口语交际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顺应学生而教。在反思中,教师也谈到对自己的课不够满意,如果他们非常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层次,就可能留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话交际,就有可能让学生角色把握更到位。另外口语交际要注意强调学生,不但要自己说,还要注意听别人说,从别人的发言中,强化、丰富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重复小组的话。如果老师熟悉学生的话,就会加以引导,就会让不同观点的学生交流,使课堂呈现出辨论的状态,若再放开,学生最后不一定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就会生成一种新的观点,新的状态。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七
怀着几分忐忑,带着几许遗憾,执教了口语交际《未来的桥》,课后感触颇多,下面就这节课谈一谈自身在教学中的感悟。
《未来的桥》是第二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本节课目的是为了发挥同学的想象,培养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整节课围绕着创情境、重互动、促交际展开口语交际教学。
一、创情境引导同学口语交际愿望
整节课,都是由同学喜闻乐见的“蓝猫”贯穿始终。“蓝猫”给同学们的信,绘声绘色地讲解自身设计的“未来的桥”等等,都使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创设了轻松、自然、富于发明性、激励性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小朋友们在他们的天地里说话,使用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充沛展示他们想象力,鼓励他们的发明热情,体验创新、感受胜利。
二、重互动培养同学口语交际欲望
课上通过展示同学自身收集的天津桥的图片,欣赏老师收集的世界各地桥的图片,这些超文本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小朋友们提供了充沛的语言源。点燃了同学心中富有发明性和描绘想象性的火花。同学的构思新颖,有的想出“彩虹桥、双翅桥、宇宙桥等等”令人惊叹不已。教师在教学中对同学诸如:“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这样的鼓励和肯定让同学对学习充溢了好奇与自信,对口语交际充溢了欲望。
三、促交际激发同学口语交际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刚刚接触口语交际训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尤为重要,引导同学说什么和怎么说,让同学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通过创设两个问题情境,分小组人人交流自身心目中的未来之桥。通过小组评价,全班质疑等形式尊重同学的独特感悟与想法,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同学,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评选自身认为讲得好的同学,评选自身最喜爱的未来之桥。充沛展开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让小朋友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纠正,利用同伴的力量,使能力不时得到锻炼,使知识不时得到深化。激发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静静回眸与反思,这节课还有许多遗憾和差强人意的地方,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时努力和历练的。
1、在交流活动中,我重在关注的是那些“大胆聪明、表达好”的同学,让他们表示的机会更多而忽略了那些“胆子小、语言表达不够好”的同学,没有很好的让他们有更多展示的机会。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同学”的理念是南辕北辙。
2、在课堂中只重视了教师对同学的评价,虽然摒弃了“你真棒!”“你真好!”等模式的评价,也尝试激励性评价,但是却忽视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失去了一次绝好的交际机会。
3、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如同学在小组评的基础上,全班汇报与交流,然后互相补充纠正这一环节,当时已经意识到同学生成的问题较多,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悬崖勒马”,以至最后精彩的预设没有演绎,留下了许多遗憾……过后想想,其实只要稍微变通一下,由逐组补充质疑改为上到台前的同学全都汇报后,再全班补充质疑,效果就会好得多了。
虽然今天的课上的不是很胜利,但也锻练了自身。今天它将成为我工作中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时探索与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