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下是三年级语文教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师生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等。
2、我懂得词语的意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 我知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生:美丽、神奇、让人惊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3)生: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它不可思议……)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四、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教学反思: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文、谈感受。课堂上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位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在学习方式上,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上着重引领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渗透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2,从阅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师准备:
珠穆朗玛峰的图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在这个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给大家看。介绍:高峰与深谷相隔很近,综们的高度有近万米的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用记号标在书上。
(4)回忆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各方面写具体的。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2,"我需要你帮我!"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争取让同学帮助解答。
3,"我要补充!"
倾听同学发言,及时补充,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
1,丰富的词语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六,拓展练习
小组讨论。
凭借书中的描述和图片,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七,课外作业
读"资料袋"中内容,说说你的感受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和同桌交流。
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03年8月20日15:00深圳晚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3、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歌曲激趣: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录像带,由学生介绍展示青藏高原的相关内容,激起下一步学习的欲望。
2、指导自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梳理脉络、品味语言。
3、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资料袋,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4、拓展思维:讲述课文内容,讨论峡谷发现的重大意义,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
1、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词。搜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跟随歌曲去领略一下青藏高原那神奇的风光。
2、学生观看录像。
3、师: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对青藏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通过歌曲录像、图片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1、学生自读后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大峡谷的,找出相关句子。
3、讨论:
(1)“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
(2)“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
(3)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带有引号,为什么?
(4)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句式,它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猛烈地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设疑,给出学习目标,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远好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1、师:让学生看资料袋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
2、师:请大家齐读资料袋,了解科学家对大峡谷的探索过程。
3、鼓励学生据资料袋的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加以说明。
4、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心中的感想?
设计意图:“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感受和学习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1、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述一下文中所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组织发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3、讨论: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这是华语网会员整理资料,请在使用中删除本信息。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段落1、2、3幻灯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读写结合
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说流程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自己收集的有关马的一个小故事。
学生聆听。
2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幻灯展示)
师:你有什么享受的话吗?
(学生评价美丽的景致)
师:我们在哪里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呢?然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精读细品,深感其“美”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一段最美。
生自由读。
2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一段最美?能简单说明一下原因吗?
你们赞同吗?为什么?
3,师:是啊,太美了,你能把优美的语句美美的读给你的同桌吗?
同桌互读。
指名读自己所画的优美语句。
4幻灯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博物馆)优美风光。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谷底,山坡,峡谷高处分别是什么风光?
生自由发言。
5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什么?(自然博物馆)
讲授打比方的写作方法。
6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优美风光和自己的感受。
7欣赏两段描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优美风光。
8师:你能用课文上的一个词来评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优美风光?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大”
1师:谁能美美的把课题读一下?
他读得怎么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2师:课文那一段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
生:略。
3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教师点拨。
4讲授说明方法。
8师:你能用课文上的一个词来评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
四、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认真默读课文,体会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2思考:课文用了一个传说来给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外形,这个传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这样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使雅鲁藏布大峡谷更加神奇,神秘)
五、精读细品,深感其“最”
师:“最“能不能换成非常?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去感受这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景色。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六、作业(作业设计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张扬个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用语文的空间。)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七、说板书
以提纲式为主,展现课文主旨,简洁,明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199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罗马字母拼为yarlungzangbodaxiagu。大峡谷奇特的大拐弯及其拥有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构成了世界最珍奇的自然景观,成为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她雄伟壮观,洁净秀美;她原始自然,无与伦比。大峡谷是“世界最高的绿州”,它以绿色为底色,映衬着雪山冰川;金灿灿的油菜地,绿油油的青稞田,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加上清溪、急流、瀑布以及门巴族、珞巴族独特风情、齐全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这些对旅游者具有多么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字词。
2、情感目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让学生尽量收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壮丽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说来说一说?”(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资料)
(出示图片)师:“大家做得很好,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着作者来游览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5分钟)
3、分组讨论,
1、让同学们说说议论的结果。老师总结同学们意见,作者从大峡谷的海拔、深度、形状、地理位置,峡谷的山水、生物等方面进行描写,“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也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教师放一段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它的雄伟壮观,直观地感受为什么被成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尝试抒发心中的情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向我们介绍一下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你课后做一下小导游,向你的伙伴们介绍一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3、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歌曲激趣: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录像带,由学生介绍展示青藏高原的相关内容,激起下一步学习的欲望。
2、指导自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梳理脉络、品味语言。
3、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资料袋,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4、拓展思维:讲述课文内容,讨论峡谷发现的重大意义,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
1、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词。搜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跟随歌曲去领略一下青藏高原那神奇的风光。
2、学生观看录像。
3、师: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对青藏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通过歌曲录像、图片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二)指导读文,理解语句
1、学生自读后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大峡谷的,找出相关句子。
3、讨论:
(1)“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
(2)“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
(3)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带有引号,为什么?
(4)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句式,它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猛烈地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设疑,给出学习目标,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远好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学习资料袋
1、师:让学生看资料袋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
2、师:请大家齐读资料袋,了解科学家对大峡谷的探索过程。
3、鼓励学生据资料袋的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加以说明。
4、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心中的感想?
设计意图:“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感受和学习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维,口语训练
1、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述一下文中所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组织发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3、讨论: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