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是一种突破固定模式的表达方式,它让我们能够更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在即兴绘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想法和情感。下面是一些即兴表演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一同感受创作的激情和能量。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一
葛生——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2.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追悼词
3.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悼亡诗——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二
爱没有对与错。哪怕是一场感情游戏,也要记住游戏曾给你带来的快乐。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拓展阅读: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芎《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有爱千斤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四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年代:明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五
沈约(南北朝)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曾公亮(宋)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徐陵(南北朝)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杨亿(宋)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柳开(宋)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苏舜钦(宋)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六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一天晚上,寺宇长老前去拜访金圣叹,出对子难他:
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找侩子手要了纸笔墨,写出了下联:
中秋八月中。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纪晓岚
此联版本教多。一种版本说苏东坡出上联,其三子对出。一种版本是说,纪晓岚的侄子的老师出上联:“中秋八月中”,要学生对。纪晓岚的侄子想了好久对不上,半夜去找叔叔问。站在门外说明原委后,纪晓岚说,半夜啦。侄子还不明白,纪晓岚又说,二更半啦,回去吧。其侄还不明白,第二天到纪晓岚那儿再问才明白,可见其侄智商问题大大的。
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小妹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描写出来了。
王安石与苏东坡虽然政见不同,却是文友。这年恰逢闰八月,且正月和腊月在立春时令内。中秋相会时,王出上联: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沉思后,用甲子重逢应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相传被嘉靖成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见景生情拟出下联: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农历每月的十五这一天称为月半,这一天正好是天上月亮复圆的'时候,历法上称为“月望”。年尾:年终,每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清洪诗:“新年头耳旧年尾,明日四兮今日三。”
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还有记载,下联为金圣叹对出。传说本联是他苦思几个月后才作出来的。据说某年中秋之夜,金圣叹对酒赏月,忽然心有所动,得出了“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这一上联,可是苦思良久,仍然无法对出下联来。直到数月之后的大年之夜,有人来问他日子,他猛然想起,今夜已是年尾、明日该是一年的开头了,从中得到启示,终于对出了下联。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
资料
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还有一对联也是他父子的杰作: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3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他对出下句: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出:
月如无恨月常圆。
可谓天衣无缝。
清代作家李渔,一年中秋节到扬州桃花庵览胜,方丈陪他登讲经台赏月,二人你来我往,妙联不绝。请看:
有月即登台,无论秋冬春夏;
是风皆入座,何分南北西冬。
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把平平常常的月色山水,尽融入联语之中。
相传,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某年中秋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名字中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扬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岛上,有清代初年建的供人月夜赏景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郑板桥游于此,手书一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形象贴切,读来妙趣横生。后人把它刻在抱柱上,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的风景。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
水底月为天上月;
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
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七
中华五千年文明,诞生了无数的文人骚客,给我们留下大量作品,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而今我们翻阅这些优美篇章,仍会惊叹不已。单单一个中秋节,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诗人,让他们为之畅想,为之忧愁,为之癫狂……从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至今尚能一窥古代中秋佳节的风俗,还有他们当时的心境。
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很多,但广为传诵、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唐玄宗时,当过中书侍郎等大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一生写下不少诗歌,但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就是这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另一首家喻户晓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节之夜,思念一个名叫“子由”的人而写的。那天他喝醉了,不能自已,感怀身世,狂放问天,想及亲友,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因为在这个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想及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成为诗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中,不仅仅只是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也还有很多关于中秋风俗、地域风情、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描述。苏东坡在《八月十五日观潮》一诗中,记录了宋代在中秋到来的时候,杭州人携家带口前往钱塘江口观潮的风俗和盛况。古时湖北、湖南洞庭湖一带,中秋节期间,渔民还有月夜对歌的习惯。诗人查慎行在《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一诗中,描写了中秋渔民对歌的景况:“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清代诗人钱沣,还详尽记录了湖南长沙民间过中秋的热闹情景:“五十二年秋八月,十五夕月升湘江。长沙万户设庶品,礼夜明神伸厚虹。瓜鲜藕洁枣栗实,就中饼味尤无双。造作古籍未传法,后来递上谁能降。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洁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铁炉扬炭时铮从。和酥馅果更奇绝,列肆错杂鱼豆桩。是夕人家无老少,邀神福惠同纷咙。已号中庭净扫地,旋呼动舍高拓墙……”民间过节之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有趣的.是,还有个叫袁景澜的诗人,专门为中秋的月饼写了一首《咏月饼诗》。诗中道:“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这应该是对制作月饼最为详细的诗歌了。
宋代著名书法大家米芾,也写过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中秋登楼望月》:“目穷准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也曾写过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他在《天竺中秋》中这样写道:“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可以这样说,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古代的诗词歌赋指的篇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