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致辞致谢,演讲者可以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听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诚意。在致辞致谢中,可以适当回应被感谢人或机构的鼓励和支持,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感激。在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场合的致辞风格和技巧的运用。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一
记忆是美妙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记忆和忘却中生活。失去记忆,人就难以正常生活下去,就像植物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和忘却是一对难解难舍的矛盾,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没有记忆,就无所谓忘却;没有忘却,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记忆。人们总是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得住,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记不住,容易忘却。有人说,一个人是否聪明,记忆力是重要因素。据说著名作家王蒙记忆力持别强,少年时代就能背诵许多古诗,年轻时候甚至能背诵自己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有位女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红楼梦》全书。真是望尘莫及,难以置信。
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笨人,记忆力比较差。青少年时代上学读书时因为记忆力差,对靠死记硬背的外语历史地理等功课特别头疼,不感兴趣。而对语文理化等功课比较有兴趣,爱学爱钻,成绩也相对好些。
工作后无论当新闻干事还是当记者,跑了不少地方,采写了大量人物和事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大多数巳经淡忘了。偶尔在路上遇见多少年以前的采访对象,人家热情地主动跟我打招呼:“王记者,你好。”见我一副茫然的样子,他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某,当年你曾经采访过我,怎么记不得了?弄得我十分尴尬。
有时翻阅四十年来自已采写的新闻作品剪报资料,许多文章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一点也记不得了。感谢记者这个职业,给我留下了大量文字资料,忠实地记录了我几十年来走过的足迹。经常翻阅这些旧剪报,也许能帮我打开记忆的大门,重温旧人往事。
不知为什么,我对数字毫无兴趣,除了自己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所有亲友同事的电话号都记不住,就连两个女儿家的电话也记不清,一打电话就得翻电话本。大慨出于会计的职业习惯,老伴对于数字记得特别清楚,不管谁的电话,只要打过几次,就能牢牢记住。打起电话,随手拨号,方便快捷,真令人羡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差。一些书报杂志上的文章,往往看过就忘,怎么也记不住。写作一篇千字短文,有些过去常用的熟悉的字,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必须翻词典才行。放在一个地方的东西,过几天就忘了,想用时怎么也找不到。有时老伴让我去买什么菜,必须写在纸条上。否则,一到菜市场就忘了。看来,老年人对新近发生的事容易忘记,而几十年前的人生经历反而记忆犹新,久久难忘。难怪我和一些老年人一样,爱怀旧,常常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二
风渐渐的冷了,清晨的声音在轻柔了,我站在庭院里,一片树叶儿从眼前飘落,半黄的叶儿,第二片叶儿,第三片叶儿,,,黄了,落下,随着清晨的风,凉凉的,挨着我的脸颊,飞舞着,如蝴蝶,不肯离开那哺乳它一年的母亲。我终于意识到,秋天真的来了,不以人意志转移的,坚决的,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来了,来了。
中国自古文人悲秋,我喜欢秋天,也厌倦着秋天。
因为秋天,意味着成熟,万物成熟是美丽的,你看看。万里稻花金黄金黄,枫叶红了,果实熟了,沉甸甸的,张开了热情的臂膀,迎接着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又是一年好光景,老人笑裂着缺牙的嘴巴,孩子们欢笑着在地里跳跃,多美,多好的秋天,连牛羊也笑了。
但秋天,也意味着凋零,万物成熟后就要回归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一点点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归去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在繁华过后归于寂寥,在生命的灿烂过后归于平静,这是世界,也是人生的规律,当你看着,那一片片叶儿凋落的时候,当你看着脸上的皱纹如菊花的时候,你就该知道,是秋天到了,要迎接冬那万物静谧的美。
繁华过后是沧桑。这是秋天的规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从人生的巅峰数着你得白发的时候,当你细细的皱纹开始一点点给你画上年轮的时候。你应该已经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繁华到落幕也是种美,秋天的之所以自古被文人不断的翻写着。因为它有着繁华壮丽,你可以看到成长到成熟,也可以看到成熟到凋零。不同的人眼里,秋天有不同的美,人生也是如此。
我喜欢秋天,也讨厌秋天,人过了40,心里就时常带着悲喜,又到了白露秋风紧的时候,站在庭院里,看着秋一点点的把自己的印迹挤上了树,草,印进了河水,池塘,连清晨的鸟儿也在收声,秋蝉也失去了踪迹,我知道秋天到了,看着秋天,我复杂而欣喜。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三
左手摁住草稿纸,右手握住数理化的笔,怀抱着无尽的酸甜和苦楚,就这样走过了高中的一大半,然后再离开这个叫记忆城的高中。
原来一直以为在凄美的月色下就可以抛开些什么,却不知道沉寂的最深出发现了尘封了很就的友情。于是更伤,更痛的,朦胧掩盖了枯干的眼睛,更痴,更傻的迷情弄破了照还现实的镜。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残忍的词语是“物事人非”。
曾经很要好的松给我说,我们不只是作这辈子的兄弟,下下辈子我们也要作兄弟,我常常因为着句话而感动。不过,一个转身,时间就从我们的指缝中悄悄的溜走了,等我发觉时,流逝的却是我们的青春。我努力的欺骗我自己松从来没有离开我,假装我们可以煲电话粥,直到手机没有电。我以为我不会悲伤,可是当朴树唱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时,回忆就会在我的心口上狠很的刺上一刀,然后,心和幸福就汩汩的流血。
看着综合楼前的高考到计时表上的数字不断变小,心不由的抽搐。想象当数字变为0时,自己是怎样的模样,想象6月9号早晨醒来时,看见床边高高的复习资料伤心的躺在那里,自己会不会泪留满面。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变的孤单了,习惯了一个人吃饭,学习,睡觉。不再去回忆朋友间的谁是谁非,不再去触碰那段尘封了的回忆。
杜拉斯说,当一个人回忆时,他也在慢慢的变老。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去回忆,或是努力的变老。
有那么一段时间,站在5楼高的教学楼上,透过两块300度的玻璃片,远眺那片曾经和松驰骋过的草地,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苦楚。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是凝望道路两旁的梧桐,班驳的树干静伫在路的两旁,曲折的树枝交错在空中,阳光透过树叶,落下稀攘且寂寞的影子。有人说,把你的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我尝试着去感受阳光的温暖,却在灰白无力的天空下感受到了悲伤。
在青春惆怅的岁月里多少人在生活中来去匆匆,我虽忘记了他们的模样,心里却永远镌刻下了他们的痕迹。
也许,时间就是这样一种固执的东西,或许,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牵挂,脑中的回忆被风吹的支离破碎,无法粘贴,无法追忆。
后记:希望所有的高三朋友都能够珍惜我们现有的友情,伴随着她的滋润,相信我们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四
在我童年记忆里,最温馨的便是故乡袅袅升起的炊烟。当暮色笼罩大地,牛羊归圈途中“哞哞”叫声此起彼伏时,男人腋下夹抱着一大摞玉米叶片,女人背负的蓝子里塞满了红宇央。回到家将这些青饲料扔给羊或猪吃,然后从压水井里压些水简单清洗之后,便开始忙碌晚上饭。
外爷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向灶堂里添着柴草。风箱“啪嗒、啪塔”有节奏的的响着,灶堂里的柴草在风的鼓动下,火借着风势,熊熊燃烧着,火苗窜出灶外。我经常是在温暖的灶堂边,听着风箱的节奏流着口水沉沉地睡去。
究竟是谁发明了风箱已经无从考证,在广大的黄河流域几乎家家都用风箱来烧火做饭,抽出风箱的上盖,你会发现中间的立起的活动板四周布满了鸡毛,关键起到密封作用。风箱的前后两端开有风门,随着活动板的运动一张一合。两根拉竿和手柄通常是用硬木制成(枣木或槐木),长年累月的使用,拉竿变的'光亮而又油滑,由于经常的摩擦,有的人家风箱的拉竿已经变的很细,更显饱经沧桑,已不知道用了几辈人了!
锅里的玉米粒稀饭烧沸以后,灶堂里就不用添柴,风箱也可以歇一歇。在锅盖上压一块大砖,利用灶堂里的余热将饭闷熟。通常外爷在停止拉风箱同时会在灶堂里的热灰里给我埋进一个红芋,或者在旁边帮我烤上一棒玉米。等大人们开饭的时候,我就会吃上香甜外焦里嫩红芋或者金黄的烤玉米,这便是我最享受的晚餐。
风箱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结合了动力传竿原理,最早使用的密封原理,如果当时可以申请专利的话,他(她)将获利非浅!
我长大后,渐渐发现了这中烧火做饭的弊端――锅屋里烟气熏人,还要专人去操作!浪费了人力。又一次我去了南方,发现南方人很少使用风箱,他们的炉灶是根据自然通风原理――在灶的里端留一个烟道,通过烟囱进行烧火做饭。这样既干净、卫生又节省了一个人。
在八十年代末,我有机会回到到故乡,我发现我们的家乡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大面积的改造保持了几千年的做饭的灶台。把风箱全部拆掉,家家户户垒起了烟囱。学习了南方人的先进经验。
然而,好景不长。家家户户垒起的烟囱又全部废弃不用了,又都使用了过去的风箱,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全部浪费了。一次,我问乡下来的表哥:你们为什么不用既干净又省力的烟烟囱呢?表哥说:你不知道!用烟囱也很好,可就是太废柴草!一把麦节扔进去忽拉一下子就随着风顺着烟囱跑了,以前做一顿饭用很少的柴草就可以了,现在要浪费很多!所以我们都不用了。
是啊!我的家乡是在广袤的大平原上,燃料自然就是些庄稼秸秆,麦秸、玉米秆、豆秆、棉柴以及大风过后扫回的落叶,要一年四季地烧,所以要节约。不像南方多是高山,灌木丛生,树木众多,南方人把树段劈得一截一截的码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燃料充沛。我们家乡很少烧劈柴,一点点的木头都不舍的浪费,因为资源匮乏。
当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也有些青年人用上了电磁炉或者液化气灶,做饭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用同样的食材而用不同的火做出的饭味道绝对不一样!
我还是怀念用风箱烧火做饭的日子,温暖而又甜蜜。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五
渐行渐远......
曾经校园门前那条长长的河堤,曾经教室西边那方碧草芳萋的百草园,还有在河堤漫步、在百草园读书的你、我......
只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熙熙攘攘的饭店里,推杯换盏之间我们感慨岁月的转瞬即逝,我们扼腕叹息曾经青葱岁月里太多已做过的笨拙的傻事和未来得及做的太多的遗憾,我们回忆着曾经那份略带青涩的美丽......我们笑着,眼角皱纹弯弯,我们说着,言辞之间豪放尽显,岁月褪尽了曾经的稚气,年华给予了我们一种别样的'美丽。
记得那时的你,上课铃声已响,你怕迟到挨批,一跃翻窗而过的轻盈,还记得那时的你,学习很好,是很多老师眼里的宠儿,我不服气,一年之后与你成绩不相上下,出人意料的考上了师范.....我在努力的回忆着,在记忆里搜索着与你有关的东西,记忆像一道七彩的虹,绚烂的美丽着,只是你在虹的一端里隐隐地飞舞着,模糊而又模糊,任我怎么想,却已记不起你曾经的摸样来......
今天我坐在电脑旁,敲打的是键盘,敲打不出的是记忆,曾经那样刻骨铭心的记忆痛彻心扉,现在在记忆里却已渐行渐远,尽管隐隐的我知道,曾经我有一段青葱时代的记忆,它很美,很美,很美......只是很美,有色彩却没有轮廓......所以我已经无法再用语言喋喋不休的、不知疲倦的讲给你或者是我的朋友听了,所以回忆也就没有了倾诉,没有了委屈,没有了怨恨......尽管我知道它是存在着:存在于我低头的叹息间;存在于我独立寒秋的沉思间;存在于我默然的微笑间;存在于音乐缓缓流进心海的波光旖旎间......
四十岁的女人,生活的磨砺让心结出了茧,不在细腻,不再敏感,不再于风花雪月里品读生活的浪漫,人生多了几分从容与淡定,而在从容与淡定中回首与思索往事,让自己多几分智慧与豁达。所以我满怀感激岁月给予我的这份失忆,让我忘掉了很多,忘掉了你曾经也许很俊逸的样子,忘掉了我也许曾经面对你时,扭着枯黄的辫子稍,或搓着衣角不知所措的青涩样子......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记得,请不要嘲笑我曾经的模样,因为我曾经用一颗洋槐花般圣洁而甜蜜的心爱过你,用河堤上那一片浓郁的绿茵期待过你......最后看着你的时候,却用百草园里凌乱而葱茏的荒草遮藏了我的心......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们还记得我,请不要嘲笑我曾经不谙世事、苦读圣贤书的模样,也不要遗弃那个在角落里一直默默地看着你们欢笑打闹的不起眼的、枯瘦的小姑娘,因为我曾经和你们一样,也有过一颗火热不羁的心,我们的心曾一起在那一所校园的天空下以不同的姿态飞扬过,轻盈与笨拙、美丽与青涩,聪慧与纯朴......都是你我留给记忆最绚丽的色彩。
也许生活让我们渐行渐远,记忆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无法回忆了......但如果你有闲的时候,请读一读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在还有迹可循的记忆中变得澄澈而干净,让自己在尘世的喧哗中独守宁静,在世事变迁、沧海泛滥、物欲横流中守住我们曾经的憨朴与纯正。岁月的变迁会给我们曾经有过的纯洁与真诚赋以深度,让今天长大后的我们更加成熟完美!
渐行渐远......
我们在彼此的记忆里融入人海......
人流如潮,潮来潮往,也许你就在我身边的潮里......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六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还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时候也饮露,
饥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华羽的乐园鸟,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雪花的记忆散文篇七
公共汽车
那年我才12岁,和当地的小孩子一样,在这个少有外地人来的地方生活,长这麽大,却还从没乘坐过汽车,也从没到过奎依巴格以外的地方。真是亏欠。可我还算是见过它的呀,这辆长途汽车在巴扎的路边一停,就引来好多露出白牙的孩子的围观,其中就有我。每一天,也都如往昔,仿佛我不曾离去,他们也不曾长大。
那时候的奎依巴格人,很少看见有外地人来这里。再说了,奎依巴格的人好象无一例外,对外地人有一种天生的攀结和好奇。外地人要是走在街上,会有人肃然起敬地远远跟着,流连在他们的身后。
可是,就在我12岁那年,我看见一些外地人真的来到了奎依巴格这个地方。
那些外地人,是由长途汽车喇叭声带来的。
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个尘土飞扬的边镇上,我觉得,有一部分的我正开始不知疲倦尾随着这些外地来的人。
那辆长途汽车是奎依巴格镇唯一的一辆。
车身是旧旧的红色。在夏季不刮风的时候,每一扇车窗都开着,每一扇的车窗后面上都有人,那暗哑的目光也像是在悬浮,朝向来时的路。
只是这辆客车发出的声音只比我后来见过的挖掘机要小些。不,要小很多。
就是它,每个星期天的中午从乌鲁木齐的方向来——那是个在当地少有人去过的地方,我妈说了,车子在路上要走7天7夜呢。
当它远远地穿过蒙尘的大路,喇叭声长一下,短一下地在巴扎的另一头响起。时值中午三点,正是巴扎日,赶集的人最多的时候。驴车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大人都各自盯着眼前半米的的事情,没人听见这来自外地的汽车喇叭声在一点一点地逼近这个破落的沙漠边镇。
我当时在干什麽呢?
好象不大想得起来了。那天我好象是在奎依巴格的河滩上玩,离那辆车还远远的,就清楚地听见客车的轮胎扎过大桥上的石子路发出的嘎吱声。透过低垂的柳枝,我看见岸边的同一侧有两个巴郎(维吾尔语:小男孩)在玩耍。也许是我把体温传给了河水,它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亲切。
接着,桥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红色光束,断断续续,还迟疑着,一下子把大桥上的路一分为二,把桥上的人群一分为二。
“红色的车,是外地来的长途汽车”。
我的心喜悦地跳了一下。
通常,这辆唯一的车就停在巴扎的路边上——它的前方连着巴扎。买买提江的烤肉摊旁的那几根柱子之间有不少人。老人和孩子。堆在地上的尘土吸狁着着他们的脚。人一多,买买提江的烤肉摊显得很热闹,好象这热闹不是通过这烟雾撩绕的烤肉摊,而是通过这辆长途汽车,有它在,嗅着它身上的铁锈味,他们似乎都觉得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了。
即使这微不足道。
可仍让人感觉得到,它能把自己径直带出这一小片沁透干热的日照,灰尘,没完没了的风,这埋着盐碱的绿洲周围,是一大片不毛之地的沙漠戈壁。
那是1986年的春季的一天,宽阔的马路上带有一点坡度,从灰蒙蒙的远处中,一辆长途汽车浮现出浅红色的车体,沉重而缓慢地挤压着路面。在某一个瞬间,它仿佛停在那里。
道路两旁的店铺门窗紧闭,隔窗望去,似乎蒙着些灰尘,有如老人一样的暮气沉沉的生活。
在河坝子上玩累了,我和阿曼准备回家。路过巴扎的时候,我看见有好些人围着它。今天是星期天,才刚到下午,它运送完一车的乘客后,正喘息呢。
我走近它,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了红色车身发烫的漆皮上,一点一点地往上移。有好几年了,好象是第一次,我这麽近地看着它。
它太老了,作为一辆车,它可比我爹老多了。
我心里滋生出对它的一丝轻蔑来。这麽多年来,它一直干着人们要求它的活儿,以至于这活儿超出了它的体力,不少漆皮都脱掉了,有些斑驳。像不服老的女子褪下的残妆,好在,颜色还是乍眼的红,走多远都能一眼认出。
“嗳,你在这儿干什麽?”
是一个高个子的汉人,他手里拿着一小块不黄不绿的石头,大概是从河滩那儿淘来的。在这里遇见他真是意外。
“天热。”我有些害羞,不知还能对他说些什麽,手指伸了出去,胡乱指了指河坝子。
他笑了:“你坐过吗?车。”他用手敲了敲车身。我摇摇头。
这是真的,我的确没坐过。
他径直朝买买提的烤肉摊走去。很快,一个高个子的汉族男人随他从围坐在一起的人堆中走了出来:我当然认得他,他是司机。
“喂,你来。”
我听见他在叫我。
“你——多大了?”他的声音像是从远处吹过来的。
路上见过他好多次,他倒是第一次这麽问我。
“十二”。
“十二”。他重复了一遍。
“这车——”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你从小在这里长大?”他像是在问我话,但是在问话中随意陈述着一个确凿的事实。
我颇为筹躇,原地转过身来看着他,不知道他为什麽一下子说这麽多的话。他歪着头,好象是在思考他还能做什麽。
当他又一次地转过身看这辆红色的车,发现我和阿曼这几个小孩子靠着买买提江家的墙跟坐了下来。
“你们——你想坐车吗?”
那真是一次奇怪的经历。
这个汉人不知用了什麽样的方法,说服了那个高个子的司机,邀请我们,还有他们,那些从没坐过汽车的人,沿着奎依巴格镇的唯一一条公路,巴扎,去兜一圈儿。
他们枯黑的皮肤上,也许是饱经日晒的缘故,都洒着一层淡淡的灰黑色。
我靠在车窗旁看着窗外一片耀眼的暴亮,以前熟悉的街景,全然变得陌生了,像是在悬浮。一排排掠过的树在石子路的颠簸中,像是溶解了,树叶也融化成一片,在路的两旁升起曲折的热气。
一会儿,车子路过了我家的门口。没有人。唯有沙枣树,每一棵都是那麽地孤单。我看见了探出墙头的枝叶,在烈日下也都营养不良地萎黄着,短小,上面挂着一些永远长不大的沙枣,远远一看,就像是没有来得及打开的玩具伞。这一刻的所见似乎是途中最陌生的,仿佛不曾到过——我在那一刻产生了离家的感觉。即使归来,我的体内滴滴嗒嗒响着的也是异时的时钟。
一下子,腹中的饥饿令我浮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也许真正令我不耐烦的是这辆汽车的速度和我内心的速度之间的不合谐的缘故吧。在我的心里,一辆车子正在脱轨。深深感觉到两种时间的差异。这种想法使我身心惧疲。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后,汽车突然在巴扎的路边停了下来。由于停得猝然,车上的人嘴里发出了尖叫,我的身体也给带得往前冲,几乎要撞上前排的椅背,幸亏我及时举起右手,一撑,一顿,便又坐稳。
站立在车子走道上的一个老年妇女没站好,身子猛然往前一倾,倒在前面的人的身上,脸上蒙着的黑色头巾的滑了下来。“噢依——”车上的人一下子乱成了一团。
停车了。
伴随着好长一阵磕磕踏踏的脚步声,和小孩子梦游似的眼神,待车里的人下去后的好长时间里,一股尿臊味却伴随着汗臭,那是当地人特有的体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
车厢里空了,只剩我一个人张大了嘴,看着他,傻笑了起来。
然后,我头也不回地下了车,走好远了,我禁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车身是肥长的一列,洒着一层旧旧的红,只有轮子是阴郁的黑,头部略微肿大。我突然觉得失望:这长途汽车长得是有些古怪滑稽。
溺水
每年春夏季开始,奎依巴格的白水河的河道就开始动荡不安。洪水横冲直撞,在并不宽阔的河道上泛滥。
石头相互撞击发出各种轻轻重重的声响;黄色的浊浪中翻腾着从贫困人家屋子里冲出来的床板,毛毡,红柳栅栏;有时浊水中还一上一下浮现出羔羊惊恐的身影。
发洪水的时侯我喜欢到白水河边看水——也不是我一个,河边还有好多人。还有孩子。强烈的泥腥气味从黄亮的水中散发出来,凝固在空气中。
雨已经停了。
而河里的水又黄又浊,好像厚了许多,打开平日里不打的漩,像一些肥硕的大花,浩浩荡荡地漂下来,一个接一个的,都亮汪汪的,把被厚云堵着的铅色天空映得有些亮了,但看上去和平时的亮有些不一样,亮得有些怪异,亮得有些不明白,好像在这亮的后面还隐藏了些什么。
那时,在被重重道路阻隔的奎依巴格封闭、贫穷,像我一般大的更多的孩子还待在他们的童年里,奔跑、嬉笑、或远远地望着天边的鸟儿发呆。那时,白水河里的水还很清,河坝子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所。
是每一年,一到夏末暴雨后,涨潮后的河水不论涨得或深或浅,就要作恶一番,白水河的水域变得复杂,神秘莫测,每年会发生一些溺死人的事情。一口气吃掉好几个小孩子,刚刚出生的`还不算。
好在那些女人们,真的是能生养啊,一个又一个,一点都不知疲倦。
那麽多的孩子,大大小小的,嘴里散发出沙漠干旱地带的小野兽一样的热气,散落在地上到处都是,像一小股潮水一样的就来了,落在满是脏污的尘土中。攀上挂满桑子的桑树枝,手和嘴巴都是斑驳的紫。这麽些酸甜的果实,他们永远都是饥不择食。
他们太多了。所以,必须有孩子死去。
那年我12岁,却恍然觉得这条白水河与我的命运有什么特殊的联系。那里会有什么东西在将我等待,从而改变我的生活。
艾布力,我家斜对面的寡妇茹鲜古丽的私生子,和我同岁。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在一个临近中午的时辰,我家斜对门的茹鲜古丽就来敲我家门了。身后跟着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小男孩。他刚来这里的第3天,就淹死在河坝子里了。
艾布力出殡的几天后,我一个人来到了河坝子上,在河水发出声音的地方,我朝水面往下看,恍惚看见一个小身体仰身躺在河水里,周围冒着气泡。一张没有五官的脸朝天空。
他已失去了知觉。
也可能那是我出生以前的事情,是一个梦,可为什麽我对这个溺水事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那样清楚呢?好象我亲眼看到了一样。或许我真的看到了:
那时,我还是一个未出生的婴儿,却能透过母亲的肚皮向外观看,好象那是一扇门,但只对我一人敞开。
可是,淹死不淹死谁,是水说了算吗?
我的邻居姐姐燕子告诉我说:
“我听妈妈讲,要是掉进水里的话,只要不惊慌,就不会被淹死。只要面背着水,吸入点气,把头浮出水面就行了。可我总学不会,看见水,就像是看见一艘沉船。落下去了。”
“要是你落过水,你就该知道那种恐惧。”
可我没告诉她,其实,我12岁时也差点被淹死过。
那时刚发育,有少女肥。有点丑。可有一天中午,我终于鼓起勇气下了河,拎起裙角在河的中心慢慢走去,另一只手搭在额前,作眺望状,真是造作得很。
恍然间听见背后有人在叫我,我想回过头,却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身子失去了重心后,滑倒了,我的嘴里,耳朵里,鼻孔里灌的全是水,水漫到耳边。我一喊,水就不住地塞满我的嘴。不让我发出声响。
同伴们在岸边的小树林里玩。没人注意我。
也许他们是故意的。
没有比落水更让人心碎的事情了。最后,我是怎麽被人拖上岸的,有好几个版本。
好在我知道了,救我的人是个男的。很丑。像个河马。
听说我被他拖上岸的时候,我的上身是光的,裙子被水褪到了脖子处。那时我的胸部刚发育,有些微微的肿涨。
真下流。
竟被他看了全身。
我闭上了眼睛,在想那个我曾经忘掉了的溺水事件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在我如此年幼的时候,竟可以从那麽平静的地方摔落。
我把这次落水看作是一种征兆,一个晦涩的征兆,一个不容忽视的告戒。
在梦中,那个被淹的人到底是谁呢?他的没有五官的脸,头发漂浮在脸的四周,这是我出生前就留在我脑子里的形象。
没有五官——想到这里,我吓了一跳:这只是一个幻象,不可能是他,艾布力没淹死,他正生活在另外一个地方。
这是我自己创造出的一个预言:那个被淹死的人,那个没有五官的人,就是出生前的我。
我想我早就被淹死了,我躺在河道的暗处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我以前年纪还轻,现在离死不远。只是作为一个孤单的游魂在人间来回走动。我对人世的情意一直停留在那个年龄。
从那以后,我装疯卖傻,按时进食,从不被人怀疑,一直到现在。其意义我以后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