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深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籍中的精彩内容。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一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二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三
本学期我担负八年级5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况总结。
1、认真备课、虚心请教
今年的教案,是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写的,已四个厘米厚了。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单单是写教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在这一进程中认真浏览每课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中考书、高中知识),再加上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干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来往返回好几遍。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进程中张伟平、张慧霞老师帮助甚多,非常感谢!
2、关注学生、爱心包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布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历史老师班多,课少,每周只有2课时,又不担负班主任,客观上师生空间间隔远,较难使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纳。所以,尽力去记住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不经意间的提问时喊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脾气好很多,生气几近没有,就是再调皮捣蛋,心中总闪出他可爱的一面。
3、积极引导,培养爱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爱好的同时也弥补了历史知识。个人在教学中,除课本、课件外,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回到历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在“填鸭式”的教学进程中,做到“寓教于乐”。
4、及时归纳、严格落实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纷纷复杂,我讲的多、玩笑多,轻易使学生失去头绪,不知重点。所以课堂写板书,就重要了,大多将历史知识网格化,以大框架的情势展现出来一目了然。在历史的温习课中,就把这些相干的历史知识串连起来,以时间、空间、人物等为线索,就似乎线串珠子一样。每节课学习结束后,下节课都要听写检查,落实课上,前30分钟参考黑板上的板书(也就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记忆的)背诵,10分钟听写,五分钟交换批,改错,背一遍,听写一遍,自己批改一遍,加起来就三遍,至于落实表,表面上是全班,大多数来的是前三十的学生,老师问一个,学生就得全部背的特别熟了吧,对待尖子生还能问一些难点题目,多点交换的机会。
固然,我个人题目很多。所以,今后改进的方向:一是继续研究高效课堂模式,胆子再大点,角色一定要变,变演员为导演,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二是多听同行的课。及时将教学困惑与同行交换,进步本身业务素质,特别是规范使用历史语言、教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做题技能等方面。三是继续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效力和力度。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四
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
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
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五
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现在做一下回顾和反思,我觉得感悟很多,想法很多,现在把这些思考和收获做一个提炼,得到三个关键词:“感恩”“成长”和“责任”。
我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一种谦卑的态度,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首先感谢我们的父母,成为老师接触了这么多学生后,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成人长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非常庆幸在我活过的20几个年头里面,我体验到的回忆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积极乐观的事情,父母的教育和价值观,一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有现在的品行和做人的准则。我也非常感谢他们为我成长的付出,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通过一份工作去体验和感受人生,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去争取机会,用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感谢扬大附中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在这里起步和感受我的人生。半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陌生、磨合、迷茫、困惑,到现在已经游刃有余,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找到和谐与平衡。不论是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成为我们的师傅,在工作上对我们进行“传帮带”,或者是安排老师外出交流、学习经验,以及学校开展的严谨求真的教学研讨沙龙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机会和活动都让我们这一批青年实习教师飞速成长。
最后,还要感谢韩老师及在扬大附中共同实习的同学,很多问题在处理上会欠考虑,或者有时会不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学习。非常感谢他们毫无保留的帮助和诚恳的建议,在他们那里,我也学习到了一种求真务实、带着感情工作、服从大局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由学校的发展带动教师的发展,用教师的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在这样互相带动的环境下,我认为自己不论是在心智和工作技能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为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先学会做人,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对于各人来说,并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身上,我发现和学习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哲学,比如:信念坚定、勤于学习、踏实肯干、正直诚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等等,我也认清教师这一行业,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和师德做保证,就很难成为一个领导同事信赖的人。在工作中,还要时刻保有激情,立足本职,不计回报,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面对重重困难,更要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相信如果能够做到做足以上这些,就能在工作中获得成绩。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可以从书本上,可以从生活中,可以从老师身上,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因此,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如何利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去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习如何处理师生间亦师亦友的状态,学习如何协调好同事间工作上的关系等等,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我们学会学习,才能更好的把这个观念传授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赶上时代的步伐。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对待事情认真严谨、有原则、有想法的态度,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学到了处理突发问题时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思维模式,在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生活礼仪上的一些技巧,更学到了一种从长远、从大局出发的意识,这一些都是我认为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责任是一种承诺,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才能展现人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学会了感恩,收获了成长,所以更加认清了自己肩头上背负的责任。首先对父母,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争取为他们减轻负担,并可以用自己的能力给他们足够舒适的享受。还有对工作对学校的责任,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工作取得的实效来赢得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更要用不计回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面对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配合他人开展好各项工作,才能不愧对别人的信任,不愧对这些难得的机会。同样,对学生,我们更加具有责任,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歧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知识技能上得到进步。但这份责任还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条生命,一个个体,除了知识上面的教导,我觉得更要把主流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明白事理更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一定要让所有学生成为专家、教授,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是一个思想心理健康成长的孩子。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有了这些责任,我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能够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过去的这一年是充实,丰富,多彩的一年,我觉得我们这一批青年实习教师也是充满希望、拥有活力的团体,但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才刚刚起步,以后一定会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也会面临不计其数的困难,但在这一个成长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认清责任,会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机,力量之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在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够顺利的走向成熟,变成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六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每次月考考试学生的成绩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当然,教学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学进度过快,课堂提问较少等等,这些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七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对高三选修《甘地》一课,通过集体备课,觉得仅靠讲解,学生很难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动,难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决定让学生看电影《甘地传》。这样,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合作关系。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篇八
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历史课改的意义就在于此,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关于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知道 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几点心得。
一、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