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总结是对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长和收获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篇文章。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学习总结有所帮助和指导。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如下:
1.四个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受力分析:确定分析对象,受力分析,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分析各力。
3.弹力产生原因: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4.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6.弹簧弹力:胡克定律。
7.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8.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粗糙。
9.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
10.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或由最大静摩擦力求。
滑动摩擦力:由公式求。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三
2、小农经济:
a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地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a优势: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为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
b劣势:农民徭役沉重、农民贫困、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四
一、万有引力定律
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五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汉代。
2.韩非子主张的“法治”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韩非子维护的是君主最高权威,其实质是严刑峻法下的“人治”。
3.“罢黜百家”不是“禁绝百家”,而是“抑黜百家”,其目的在于确立儒学在官方的正统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
4.汉朝的统治思想并非一直是儒家思想,汉初统治思想为道家思想,推行“无为而治”。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形成的新儒学,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
6.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理学也是一种新儒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
7.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但他们仍是传统儒学的继承者,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8.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但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9.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为元杂剧的兴起,而不是京剧的兴起。
10.纸是西汉时期发明的,而东汉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等作原料,改进了造纸术。
11.宋代毕升最早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而不是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已有雕版印刷术。
1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此时的中国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迅速发展,此时的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
13.近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只是开学习、研究西方之先河。
15.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分化而来的,由学“器物”逐步上升到学“制度”阶段。
16.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i7.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8.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则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两者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9.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而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正确的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范畴。
2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而不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关注人的问题上有相似之处,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
23.文艺复兴在欧洲所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仅仅局限于主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而广大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
2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25.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描写现实生活。现代主义文学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六
(1)基本求导公式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七
摘要:要学好高中课程,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大家分享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供您参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更愿意与朋友谈心 67%孩子不跟父母沟通
昨日,本报请一些专家对这些问题孩子的案例进行把脉。专家们分析,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多是和家长沟通不畅造成的。福建警官学院的张昌荣教授做了一个《平安福建对策研究》的课题,调查了全市近万名学生,当问到学生有问题会跟谁沟通时,仅有33%的孩子表示会跟父母沟通。而心理医生指出,对孩子的异常如果能早点发现并介入,悲剧就不会发生。
福建警官学院教授张昌荣:孩子跟朋友沟通比跟父母多
我们的调查中,有52%的孩子选择与朋友沟通,仅33%的孩子表示会跟父母沟通,仅13%的孩子会跟沟通。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不愿意甚至不敢和父母沟通?根源不都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对他们打骂,有的父母则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愿也不敢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遇到问题时更愿意选择同龄人,当沟通对象是问题少年时,他们会从这些问题少年身上找到情感诉求,形成情感依赖,很快与这些人成了朋友、哥们。
要改变这种状况,父母需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太少和孩子交流了,16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非常要求被认同,像大人一样得到尊重,高中政治,譬如答应女友自杀,就要“言必行,行必果”,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到。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冲动,受到一点点挫折,就感觉人生无望。父母应该适当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不是强加在孩子身上,一定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对孩子的某些天真的想法,明知道他做不到,还是赞成他去做,等他被现实打击了,再引导他知道,生活中不是任何事情都顺应你意的。
孩子有意或无意地顶撞家长,是很正常的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价值的方式。当这种认可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会把这种需求带到下次行为过程中,或者隐藏起来,等自我力量加大时再得以延续和实现,有的孩子则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得以实现,如唱歌等。
在这段时间,如果父母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就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叛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又很脆弱,经历一点挫折便难以自拔,甚至采取自杀这种极端行为以求解脱。
“并不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对他们很关爱了,他们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爱。”毛朝灼说。
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医生森:自杀前有征兆,家长应及早干预
从医学心理的角度看,李昱已经得了“重度抑郁症”,其实是有药物可以帮助他的,可惜包括父母和好友在内的人们,都不知道他qq空间发出的预警。
这种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往往在自杀前有很多怪异的行为,比如脾气变得暴躁、容易与家长有对抗情绪等。李昱在qq空间写日记最大的目的是想让他最亲最好的朋友看到,这就是一种自杀前的暗示,可惜家长好友都错过了这种暗示,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病人的孤独感加深,从而直接得出被世界抛弃的想法。
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家长。第一,家长避讳孩子谈死亡问题;第二,遇问题,更多人是直接训斥,而不是进行朋友式的对话;第三,知道孩子有抑郁症,家长瞒着孩子直接向医生“点菜”开药,甚至有些家长给孩子用药只是象征性的,随意中断治疗导致情况恶化。
相关链接:
专家点睛:五点建议助高三生缓解新学期紧张
不同群体的高考生及家长压力把脉(图表)
中国高考生压力最大的十个省份调查(图表)
学会编织知识网
2007年内蒙古理科状元 高鹏?
1.关于物理?
2.关于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八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九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2.重难点及考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
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
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
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1.首先,学生们最好每次上课之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短地预习,这样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个笼统的了解,标志出自己预习时不懂不太理解的内容,便于在老师上课时学生进行提问,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问题。
2.其次,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勤于记笔记,对老师所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数学题目的解法,有时不能光靠脑子,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3.接着课后一定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不断练习巩固,把课堂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加强课后练习,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使你的解题速度越来越快。
4.学习数学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举个具体的例子: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把它们对比着总结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函数,我们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图象形状、奇偶性、增减性和对称性。那么你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着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必定会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学好数学的窍门
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就是善于纠错,哪里错了就及时改正,并做相关习题巩固训练。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能力。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培养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简单的说就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训练知识的纵横联系,为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打下基础每天要规划出学习数学的时间,只有时间保证了,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不要自由散漫,有时间就学,没有时间就不去碰,这要是学不好的。如果数学还是学不会,可以再看一些数学学习经验、方法及笔记,有现成的前辈总结的经验干嘛不用?做完题要学会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4.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区别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6.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7.什么是还原性糖,又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8.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9.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10.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备注
空间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
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雨季(我国为夏秋)雨量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夏季气温(冬季断流)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6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来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动物
环境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综上所述,不管是高中数学还是其他科目,只要我们能找对复习的方法,就一定能复习好这门功课。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
土壤肥力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
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可再生
生物资源可再生
矿物资源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组成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暴雨洪涝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地质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
a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1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1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13、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生活或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14、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重要性:
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16、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7、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区)、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1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水平;
(2)历史因素;
(3)种族或宗教因素;
(4)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1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
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0、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八
识记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经济特区的创办
(1)含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2)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原因:靠近港澳台,华侨多,便于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4)意义: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2)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意义: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沿海开放地带,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内地的开发具有深远影响。
(3)1988年起在各省份重要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知识密集。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十九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0、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11、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