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作者进行有效的合作,使文章获得最佳效果。编辑一篇文章时,要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保持简洁和精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辑技巧,希望对大家的编辑工作有所帮助。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姓名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大门()的绿阴()的翠竹
()的果园()的松柏()的风光
()的大海()的早晨()的胸襟
2、呼吸()打开()
描绘()显示()
二、按要求用“苍劲”造句。
1、形容树木:
2、形容书画: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2、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
,
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
,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其中的妙处是
四、拓展练习。
在诗人眼里,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在你的眼里,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课本?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打开大自然)
此问转载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
片段一:
(一)解读绚丽自然——打开的课本里都有什么?
(师范读,生倾听)
师:孩子们,你们都在哪儿呢?
生1:我仿佛来到了果园,看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2:(急切地)我还听到了欢声笑语,扭头一看,原来是农民伯伯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摘水果。
师:好一场美妙的“椰子雨”呀!(生会心地笑)
生4:我还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课堂上小手如林)
生:……
课件出示词语: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
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
片片云锦 阵阵微风
沃野 鸣禽 野花
(生自读词语)
师:这么带劲哪!能让大家分享你的朗读吗?(指生读)
师:(生1读后)你听得很认真,你怎么评价他的朗读?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读“丰收的果园”时,我眼前仿佛都有无数的果子在晃动。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生读)
师:是呀,这一个个词语,与其说是词语,不如说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瞧——
课件片段:一只小黄雀站在繁花满枝的杏树枝头,小巧的爪子紧紧地抓住枝条,随着阵阵微风,惬意地荡着秋千,哼着欢快的歌曲,似乎有满肚子的开心事要告诉大家。
( 师手势)生读
师: 美吗?从哪儿感受到自然之美?
生:就是说小黄雀都象我们小孩子一样在荡秋千,还哼着歌,我感到小黄雀十分快活。
生:连小黄雀也在尽情地享受着,看出大自然的确是那样美丽。
师: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
(生思考)
生1:我喜欢“挺拔的翠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每一根竹子都挺直了身躯,拼命向上生长,似乎都伸到了云端。低头处,一个个笋娃娃也前赴后继地生长起来了。
师:说得好!你不光注意了竹的外形,更感受到了“竹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意志力。
生2:我从“鸣禽”和“野花”身上闻到了浓郁的自然的气息,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一样,正热情地挥舞着手臂,冲着我们跑过来。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精灵呀!请你读出它们的形象来吧。(生饱含深情地读)
师: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师:多么动情!谁先来试试?
生1:我想朗读第2节。(读罢,其余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故作疑惑状,走到另一生前)你为什么鼓掌了?
生2:他的朗读让我有了用手亲自去描绘的冲动。
师:你能否通过朗读把你的冲动表达出来呢?(生读,语速稍快)
师:后一句读得很快,有什么原因吗?
生2:我恨不得马上用绚丽的色彩把它们都画下来。
生3:(激动地)我想读第三节。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生:我认为和鸣禽、野花一起联欢很愉快,很放松,所以我喜欢这种和谐的画面。
师:请你读。(生读)
师:采访一下,你都怎么和他们联欢的呀?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我感觉此刻我正漫步在森林里,林地里长满了各色的野花,摇曳的花朵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小鸟在头顶盘旋,唧唧的叫声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生脸儿红红的,越说越激动。)
(生恍然大悟,捧起书齐读第3节)
师:我还没欣赏够呢!
生:我更喜欢第五小节,因为从小到大,我就特别喜欢看天上的云彩。
(生读,声音渐弱)
师:你自个先读醉了,都不搭理我们了。
(生吐吐舌头,听了老师委婉的批评,不好意思的笑了)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碧蓝的天空中飘满了各色美丽的云彩。
师:都有怎样美丽的色彩?
生:我能用学过的课文中的描述来回答吗?(师点头示意)
(其余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背起来。)
师:(含笑地)从你们陶醉的眼神里,周老师似乎也在跟你们一起享受这道视觉的盛宴。
师:喜欢这一节的孩子,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声音来描绘这美的画面,好吗?
(师生共读)
师:此刻,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把它们定格在脑海中吧!
生:(情绪激昂地)齐读2-5节。
反思:
诗歌本质上是抒情的。这种抒情的特性使诗歌忌讳记叙过程和说明因果,它的词、句之间联系松散,画面景物之间有时不用词语粘接,诗行里有跳跃转换,形成艺术空白。这需要通过想像完整地把握诗意。另外,诗之美不仅仅是语言,还有韵律、色彩、语调等语言之外的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完整把握诗歌的困难。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大胆地舍弃了原有的逐节教学,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化跳跃松散为连贯流畅。先通过老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获得初步的感性体验,然后顺势将分散在2-—5中的诗歌意象抽取出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这就避免了对诗歌画面的肢解。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与诗歌意象进行深层对话,力图将浅层表象变为学生的深层积淀——“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又一次极具“挑衅”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 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学生的主观意识深深地沉浸到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中,并借助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使之更丰满、更厚实、更鲜活。在语言积淀的过程中让学生积蓄情感,为教学内容向纵深处延展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深入体会了诗歌意象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诱饵——“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非常恰当地引导学生将刚才曼妙的想象和激昂的情感带回文本,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课本中潜心涵咏,凸显了教学指导的深度和层次感。
片段二:
(二)开拓“打开”内涵——大自然的课本教给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生1:我感到很幸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感到很快乐。
生3: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
师:是呀!它用心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
课件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生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在自然生活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有的只是与鸣禽、野花联欢的快乐。
生2:我们走进自然,便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是————(指课题)
生:绿色的课本。
这本绿色的课本呢?(板书)
生1: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景。 (板书:发现)
生2:用耳朵去倾听自然天籁般的交响曲。 (板书:倾听)
生3:用鼻子去呼吸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芳。 (板书:呼吸)
生4:深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温馨。 (板书:感受)
生5:还可以用——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攀登。 (板书:描绘、攀登)
师: 难道你不怕爬山涉水的艰辛?请孩子们读读第4节,说说你的感受、体会。
生1:打开“绿色的课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有困难,有阻碍!但是我们
要勇于攀登,敢于前进,就可以尽情的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生2: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倘若有机 会亲临长城,我也绝对不会在攀登中止步的。
生:无限的风光!
师:只有敢于前进,我们才能奔向——
生:浩瀚的大海!
师:如此方才能显示出我们少年的——
生:豪情和胸襟。
师:让我们把体会送进去,男女生合作读读。(生合作读)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捧起书,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第4节)
师:此刻,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还想说什么?
生1:我想感谢自然,因为是她给了我许多亲近她、了解她的机会。山的高远,海的包容,草木的荣枯无不在启迪着我们。
生2:我也要感谢自然,她用无私的付出教会我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感恩。
生3:自然不仅带给我们美景,更通过许多自然现象让我们明白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我们当然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去了解自然,去竭尽全力去保护她。(掌声)
师:为你们的思考喝彩!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把这首诗铭刻在脑海里吧。
( 师生一齐背诵)
反思: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作者地址: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周胜华 (邮编:400700)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
(3)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洋溢绚丽温馨浩瀚胸襟耕耘苍劲
(4)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完成习字册(一):1、抄写生字2、补充成语3、组词
(五)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教后记: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为学生课堂反应的木讷而苦恼。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满怀期待地问下去,很多时候得到的却是无言的冷对,每当那时,我便感觉心寒,有几次甚至动怒,结果却更加糟糕。自责、埋怨、气愤……一股脑涌上心头,仿佛有一块巨石严严实实地压在心头。
升入五年级了,我感到再也不能这样了。于是,开学初,我就大力鼓吹课堂积极举手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语文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苍穹,小至花鸟虫鱼,世间万事万物尽收“囊”中。从这门学科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迷人风景,可以迈进故事王国,聆听一个个绚丽多姿的故事,可以与先圣今贤对话,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滋润,可以浸润在母语世界,领略母语的丰富与微妙……我甚至还把从孙建峰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一次次地念叨给学生听。期望有更多的学生勇敢自信地表达心中的想法。
今天,我走出《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课堂,顿觉轻风拂面,神清气爽,因为,我这“欲望的深壑”终于在今天的课堂中得到了“填补”。
说来惭愧,对诗歌的教学,我向来恐惧,从“实用”的角度考虑,能够背出便万事大吉。诚然!这应该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让我颇伤脑筋。在备课时,我想细化设计,精心预设,却难以下笔。无奈之下,只是列了个提纲:1、细细品味课文,扣住有关词句去体会、评价这“课本”怎么样。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深入研读。3、体会这“绿色的课本”如何去打开。第二版块几乎是完全的“生成”,究竟学生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感受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怀揣着忐忑走进了课堂,开始了“大自然之旅”。开始交流了,学生的反应与我的预想相差无几——了了几只手,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面露嗔色,而是微笑着请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女生选择的是第四小节,她说,这一节是祖国山水的呼唤,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勇敢地向前进。不然,就没有无法获得成功。我心头一喜:头开得不错啊!于是,我大家称赞,鼓励学生围绕这一节继续交流。大概是受到第一位女生发言的启发,举手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发言,有的说:要想看到山上美丽的风景,就要勇于攀登,不能半途而废,这里山上的美丽风景其实指的是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有的说:这句话是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祖国山水的话,号召我们少年儿童要有勇气、有胆量,去挑战困难和挫折……接着,我通过引读、男女生分别读的青山、绿水的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内化。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时而激情范读,时而盛赞学生的发言,时而指导学生读书,学生们兴致勃勃,饶有趣味地朗读课文、畅谈体会。都能比较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意境和绵绵意蕴。比如,一名男生在谈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说道: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样的挺拔,像松柏一样苍劲。这样的体会可谓是独到,充满了个性化色彩。
整节课,我都处于欣喜若狂的状态,结课时,我对学生说: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如此丰富多彩的体会是你们用心读书的结果。你们是我的老师!孩子们会心一笑,我继续“鼓吹”: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就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因为每一个体会都是智慧的结晶。老师讲得再多,也仅仅是一种智慧,如果每个人都发言,那么我们在一节课上,我们就收获39种智慧。(我们班共39个人。)
最后,我们在齐读声中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回想这节课,我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除了归功于此前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有这么两点因素:1、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每次学生的发言我都没有像审判官式的给出一个冷冰冰的对与否的评价。对回答得好的,我加以鼓励,对于回答有所偏差的,我强调这是他的独特体验,鼓励继续交流。2、营造了一个浓烈的情感氛围。充满激情的课堂评价语言,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让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着,在这情感的催发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恐怕“情动而辞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凤凰网友:
什么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
邓斑竹所说是其中的一种胜景!邓斑竹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讲出了一些所谓理论教育家所梦想的境界!
不过,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比如,一名男生在谈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说道: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样的挺拔,像松柏一样苍劲。这样的体会可谓是独到,充满了个性化色彩。
这位学生的体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文还可以受到人格的熏陶,这样打开的欲望就更强烈!
我还没有教学这篇课文,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这篇文章:
问题定位:
1、大自然的课本是什么样的?
2、如何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3、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研读探究: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体会有感受的随时写下记下,花十分钟
2、围绕三个问题交流
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浅层的词组,如:苍劲的松柏等
深一些的层面让学生回答,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我看到_______,我听到___________,……我感觉到___________(其中省略号可以自己填写)
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一些关键词:发现、描绘……
3、回答课后第四题
以上是我的教学思路,请大家指正!
对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问发表点个人想法:
小节,剩下的3 4 5 可以自己解决,或者小组讨论后解决.
第二个问题重点是抓动词,学生抓动词后理解 朗读!!有了第一个问题做铺垫,学生很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读的训练和拓展了!
该贯穿.到这里读的时候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
诗词 名篇!最后以 "我想"开头谢谢自己的想法,下节课交流!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附板书:
看:翠竹松柏
1、去打开大自然
果园沃野
神奇美丽
绿色的课本
听:鸣禽、野花的声音
勇于探索
山、水的声音
赞美:绚丽多姿、气象万千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七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2、《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八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十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诗歌和散文相比,更有音韵美,更适合朗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更有益处。所以教学中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充分发挥想象。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范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生分节朗读课文。研读过程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更是多样:男生或女生齐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美,欣赏美。
二、以课本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第二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能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其中的一个画面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慢慢地小手举起来了。“我来说说丰收的果园吧。”一个学生描绘了一幅果园丰收图,其他学生争着补充发言。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开头表达能力。
三、赏析诗歌,学习写作。研读完全诗后,我让学生再读全诗,思考:
1、这首诗中哪些地方把物当做人来写?画出来读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写作方法。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十一
本课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把激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有机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来了,绿色的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让学生初步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呼唤,我指导学生激情呼唤,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学习第二至五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经观察到的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回顾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倾听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
这首诗激情澎湃,生机勃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蕴,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大声喊。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十二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十三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两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笔记篇十四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涵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诗人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
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借助文本材料进行思考探索。比如:在教学第一节时抓住“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让学生理解“大门”是“祖国”敞开的,“绿阴”是“祖国带给我们的,这就形象生动,增添亲切之感。接下来的两行诗,连用“去吧”,富有召唤色彩,这召唤是“祖国”发出的,饱含深情。去干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从而明白是大自然在呼唤孩子们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可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不是简单的事,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去勇敢地攀登,才能饱览巍巍青山的无限风光。从而显示出少年儿童所向无前的豪迈之情。
结尾处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最后一小节与第一小节虽然内容相同,但表达的含义又不一样。一个总起邀请,一个总结升华,学生理解了诗歌重复的原因,明白了朗读不一定全靠用劲,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调节不同的情感才能让朗读绘声绘色。
一、教会学生擦亮慧眼
诗歌第二段是这样的: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我出示了我故意修改过的句子: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
让学生在反复对比朗读中感悟,虽然句式看似相同,但表达的意味却有了变化。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告诉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不仅去发现自然万物的神奇奥妙,更要发现自然万物蕴育的力量和精神,从他们身上学会坚强,学会独立,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时,再让他们打开思路,你的慧眼还发现哪些有趣的东西?孩子的答案丰富多彩: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秋菊的傲霜,梅花的顽强; 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海的宽广,高山的伟岸;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草原的生机,森林的富饶;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都市的繁华,乡村的静美。
二、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诗歌的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我让学生看着书上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这句诗写成充满情趣的小短文。
读着诗,赏着图,再品一品同学们的美文,不禁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在课本的河流里畅游。
三、带着学生一起创作
当读到第四段: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朗读无需指导竟已非常到位。于是我抛出练习册上的一道习题,学做小诗人。
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写,看看谁写的最像诗。
学生静思默想了一会,开始动笔。五分钟后有人举手了。群众的力量果然不可低估,孩子们的诗句虽然不是很讲究用词韵律,但还是让我惊讶,修改一下,竟和课本语言不相上下。
蓝天说:飞翔吧,展开有力的翅膀,飞向少年的理想!
蓝天说:展翅吧,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少年的明天!
太阳说:努力吧,飞向无边的蓝天,展示少年的活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比起本册的其它课文,这首诗显得非常简短浅显,似乎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读懂,但是如何让这堂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非一堂自然课,如何让这堂语文课更有宽度和深度却是值得琢磨与品味的。在反复研读了教材之后,我准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教会学生擦亮慧眼
诗歌第二段是这样的: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我出示了我故意修改过的句子: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
让学生在反复对比朗读中感悟,虽然句式看似相同,但表达的意味却有了变化。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告诉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不仅去发现自然万物的神奇奥妙,更要发现自然万物蕴育的力量和精神,从他们身上学会坚强,学会独立,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时,再让他们打开思路,你的慧眼还发现哪些有趣的东西?孩子的答案丰富多彩: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秋菊的傲霜,梅花的顽强; 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海的宽广,高山的伟岸;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草原的生机,森林的富饶;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都市的繁华,乡村的静美。
二、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诗歌的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我让学生看着书上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这句诗写成充满情趣的小短文。
读着诗,赏着图,再品一品同学们的美文,不禁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在课本的河流里畅游。
三、带着学生一起创作
当读到第四段: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朗读无需指导竟已非常到位。于是我抛出练习册上的一道习题,学做小诗人。
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写,看看谁写的最像诗。
学生静思默想了一会,开始动笔。五分钟后有人举手了。群众的力量果然不可低估,孩子们的诗句虽然不是很讲究用词韵律,但还是让我惊讶,修改一下,竟和课本语言不相上下。
蓝天说:飞翔吧,展开有力的翅膀,飞向少年的理想!
蓝天说:展翅吧,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少年的明天!
太阳说:努力吧,飞向无边的蓝天,展示少年的活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对比、想像、练笔三个维度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操作简单,情趣盎然,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