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的写作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使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更能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同和接受。发言稿的语气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幽默和亲和力的元素,从而使听众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这里是一些著名演讲者的发言稿,他们的言辞和表达方式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二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二)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四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做如下反思。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步骤中,发觉学生多数喜欢用口算,在笔算时经常忘记进位,有先口算后笔算的嫌疑(部分学生都是先填写横式)错误时又发生。我强调算理,规范学生的表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多数学生的表述比预料中的有相当的差距。
2、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我在课上时间有点不够用。
3、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点,学生板演时让他们说出计算过程。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五
我校三年级是从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讲起的。这个单元的总情境是去“世博会”参观,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对于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出示了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例1是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本节课我创设了以下两个空间:
反思: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第算出结果。对于涉及到进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上。
空间二:探究算理。对于例1的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都能正确列式,我让学生同桌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再集中交流展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先算30+30,再算5+4的方法。个别学生用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
在交流与集中展示之后,我跟进了课时练第5页中的相应练习。学生们完成的不好,这反应了学生对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反思:这类需要学生分步地写出算理的题在一年级接触的比较多,由于二年级计算的重点放在了乘除法上,所以有一些同学出现了计算不准确、分步不会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又集中带领学生梳理了分步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步地看清谁和谁算、运算符号是什么,又拓展了相应的口算练习。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请各位小学数学老师们批评指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8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八
最新文章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3、没有及时的板书课题,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本节课提出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准备在第二课时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之后经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此类万以内数加法的特征。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二)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九
最新文章 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3、没有及时的板书课题,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本节课提出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准备在第二课时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之后经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此类万以内数加法的特征。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篇十一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