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安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案例,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第二课时
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打的动作:
b打的声音:咻咻
c打的过程:
d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些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读一读。
在校园网上,有几篇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请大家去读一读。
[迟到教案教学设计]
《迟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5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注意归纳)
三、个性阅读2―13自然段,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打的动作
b打的声音:咻咻
c打的过程
d作者的伤痕
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自由熟读2―13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2、查阅林海音的资料(尤其是成绩)。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抄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内容导入
回忆挨打的内容。
二、精读14―19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的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抄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花夹袄
铜板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三
严中有爱 一、微课目标:体会父亲严中有爱,严即是爱:认识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因迟到而遭到爸爸妈妈责罚的经历吗?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她小时候一次迟到的经历使她刻骨铭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迟到》,看看她是如何感受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的。
(二)微课过程:
(ppt1 内容)“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解说词)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即父亲对我既“疼”又“严”。“很严很严”说明父亲对我的管教严厉程度很深。
1、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我“很严”?(ppt2 内容)“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打我的动作描写,从“拖起来、左看右看、抄起、一抡”这些动词看出父亲下手很重,打的不轻。
(ppt3内容)“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的神态、语言描写,一个“起”字,写出了父亲的严厉。
2、父亲为什么打我?(ppt4内容)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爸爸已经催促我了,可我居然没有挪动。”(解说词)作者每天赖床就已经错了,而且因迟到想逃学更是错上加错,她对待错误的态度让父亲很生气,父亲打她是让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体会父亲严中有爱。
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但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又是怎么做的?(ppt5内容)“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解说词)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他什么话也没说,但他给作者送花夹袄和铜板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他对作者的疼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严厉而又深沉的父爱。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
(三)微课小结 作者小时候迟到受罚的经历告诉我们:父爱就是如此的严厉而又深沉,有时候严即是爱。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四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学习小“金钥匙”。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ppt课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生(齐答):有(或没有)
师:有迟到过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赖过床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逃过学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
生:(举手)
师:现在改过来了吗?
生:改过来了。
师:真好。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上学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
生:读课文,划词语。师巡视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有一天下雨了,她不想去上学,爸爸叫她也不起,就打了她,后来上学就没迟到过。
师:你很认真在读课文,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作者小时候有赖床的坏习惯,有一天下雨了,她想逃学。
师:是的,经过呢?
生:爸爸打了她。
师:说得很准确,后来呢?
生:爸爸到学校为我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师:结果呢?
生:作者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师: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把这件事概括了下来。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到以后,勾画下来。
生:“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好!找到这句话的孩子,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哪位同学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
生:严
师:(板书)还有怎样的印象?
生:疼
师:好,(板书)很会概括,我们看一看“疼”给它换一个说法,什么意思?
生(齐答):爱
师:那么“严”我们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来理解他在句子中的意思,可以说?
生:严厉
师:还可以说?
生:严肃
师:一般严肃我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表情,除了严厉还可以组成?
生:严格
师:非常好。来让我们把两个词语读一读
生:疼、严
师:放到句子当中去,想想看又该怎么读了。来“我的父亲……”一、二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体会父亲的严
师:父亲管教我有多严呢?继续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地方具体写呢?找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出示阅读提示)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你在学习中的发现告诉我们?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6自然段,“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我挨打了。”
师:你找到了这部分,你从哪些词语或哪些话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很严呢?
生:瞪着
师:一个眼神“瞪”,让你感受到父亲很严厉,非常好。他留意到了父亲的眼神——瞪,我们看看父亲就这样瞪着我说了什么,你来读。
生: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生: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你读出了文字,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人物的神情,非常好。请全班的男同学,带着这样瞪大了眼睛的神情,读一读爸爸说的话。
生(齐读):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爸爸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都是在告诉我们,他对我的管教?
生(齐答):很严,很严很严。
师:很严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表现爸爸的管教严?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父亲管得很严的?
生:拖起来
师:你为什么特意留意到这个“拖”字?
生:因为“拖”字表现了爸爸的动作非常的大,力量也大。
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抄起
师:你是怎么想的,“抄”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爸爸气急败坏的样子。
生:还有“左看右看”
生:我从“左看右看”知道了爸爸非常的生气,急着想让我去上学。
师:非常好,注意到了爸爸的眼神。
生:一抡
师:你能把“抡”这个动作比划比划吗?怎么做的?(师示范动作)
师:就这样,就这么一抡,抡得越?生(齐答):高
师:打得就越?生(齐答):痛
师:就会发出?生(齐答):咻咻的声音
生自由读后,请一生示范读,并点评,另一生再读,生齐读
师:爸爸打得多狠啊,(出示)爸把我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生齐读
师:我感到多疼啊,(出示)那一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生齐读。
生(齐答):很严,很严很严。
师:严中透着……
生齐答:爱师板书
(二)、感受父亲的爱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此时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我想逃学,爸爸才打我的,我却让爸爸伤心了。
师:你刚才有一个形容“你”心情的词语用得特别好,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内疚
师: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生:懊悔
生:难受
生:自责
生:遗憾
师: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
生(齐读)
师: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爸爸来送什么?谁来读一读?
生:我走出了教室……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师:爸来到学校,说什么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做了什么?读一读。
生:打开了手中的包袱……给我。
师:“递给我”不算,还得亲眼“看着我穿上”,怎么理解?
生:“爸爸”有点不放心,怕“我”赌气不肯穿上。
师:那“两个铜板”又有什么含义呢?
生:给铜板是让我买早点,或者放学后坐车回家,或者买药搽伤口。
师:(背景音乐起)爸爸想得多周到啊!但此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打开包袱,拿出了我的花夹袄,看着我穿上,爸爸多么想对我说?__________;此时我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拿着手中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跟父亲说,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父亲和我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就写在插图边上。
生写想法,师巡视。
生:爸爸会说,女儿,对不起,我早上是因为你不想起来,我气极了,所以才打了你。
师:你说明了来意,他还特意带来了花夹袄啊,是想说什么?
生:女儿对不起,我早上不该打你,其实我是很疼你的,我得对你管教严一点,因为我是你的爸爸。
生:你要小心点,不要着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今天早上下了大雨,爸爸又打了我。
师:说得非常好,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种方法真棒!
生:很疼我的。
生:爸爸是我不好,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
生:爸爸,我知道你很爱我,又想让我长大后有出息,所以管教我非常严厉,我想对你说,我也非常爱你。
师:我想爸爸听到你的这番话,脸上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多么懂事的女儿啊!
生:爸爸,对不起,我错了,你不要再伤心了,女儿不怪您,女儿爱您,永远爱您。
师:虽然他们什么话也没有说,但父女二人的心已经紧紧地贴在一起了,让我们用朗读来记住这一温馨的画面。
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我走出了教室……”
生:因为他很疼我,他打了我,让我知道这次的教训。
师:只有这一次赖床,仅仅因为这一次,他就狠狠地打我吗?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是我不想上学
师:一次不想上学就会打得这么狠吗?
生: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赖床的习惯。
师:看来赖床这个习惯已经?
生(齐答):很久了
师:爸爸这么做,也是?
生(齐答):为了我好
师:难怪我会说,我的父亲?
生(齐答):很疼我
师: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来的我怎么样了?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作者有什么变化?
生:作者的变化是没有迟到过,并且每天早上都等着校工开大铁栅门。
师:不仅没有迟到,而且还——
生(齐答):早到。(板书)
师: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疼和这样的严,作者才从迟到变成早到,其实,她改变的何止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经过不懈努力,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的作品。(出示林海音作品)
师:父亲的爱让林海音从不能面对错误到正确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更改正了不良的习惯。疼里含着爱,严里透着爱,这就是父爱。(出示图片,感受父爱)
师:有人说,父亲的爱是——
生(齐读):关切的眼神和无声的叮咛。
师:有人说,父亲的爱是——
生(齐读):宽厚的肩膀,承载我的一生。
师:还有人说,父亲的爱是——
生(齐读):温暖的大手,牵着我走好人生之路。
师:在人生旅途中,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就是在不断犯错,勇于认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六
1、能够根据故事线索大胆地想象、连贯地表达。
2、积极参与活动,乐于编讲。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1、教学图片。
2、绘画材料:纸、笔。
1、设置悬念,导入教学。
2、出示图片,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让幼儿感知前半部分内容。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为什么回来晚了?它的蘑菇到哪里去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自由表达)
3、引导幼儿想象,续编故事后半段。
(1)引导幼儿按线索思考,想象并发展故事情节。
为什么小白兔的篮子是空的呢?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说清楚小白兔在什么地方,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是怎么做的。每个人编的故事最好和别人不一样。
(2)绘画续编故事。
请幼儿把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画出来,并与同伴自由分享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使用恰当的词语完整地讲述故事)
(3)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续编故事。(指导幼儿注意讲述的逻辑性,要求说清楚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4、拓展谈话:你们有过迟到的时候吗?是什么事情使你迟到的
这个活动,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设计,我想设计得更适合我班的幼儿,我知道他们大部分生性活泼,勇于表现。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法,没有充分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幼儿思维得不到扩散,势必会受到压抑,难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试着采取另一种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只给幼儿讲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并把自己想的情节画下来,保证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
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原本自己的.想法上又生成了各种有趣的情节与结尾,串成了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如:小兔看到乌龟婆婆肚子饿了就把蘑菇送她吃才迟到的;小兔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到了小河,她用蘑菇做为过桥的工具等等情节。实践证明,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说出了许多让成人都无法想到的答案与创作的故事,许多孩子是那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本活动,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释放,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精神淋漓尽致得到了发挥,经过这次大胆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
在活动中,我也有一点困惑: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有三四个幼儿生性内向,不敢尝试表达,任老师怎么鼓励也一声不吭,针对这类幼儿,我会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培养他们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七
设计思路:
幼儿即将步入小学生的生活,但对上小学需要独立整理和保管好物品等生活自理经验不足,想通过一系列家园游戏活动进一步梳理,归纳和提升幼儿这方面的经验,满足幼儿想做小学生的愿望,为孩子们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系列活动,积累一些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等生活经验。
2.了解一些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难点:通过活动,积累一些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等生活经验。
材料和环境创设:
1.家园相互沟通,共同收集有关小学的生活经验,积累相关经验。
2.笔,橡皮,尺等;各种小学一年级的书,本子,玩具,铅笔盒,书包等;
3.情景表演;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游戏发奖活动延伸
(一)导入活动:
听《读书郎》的音乐,幼儿唱唱跳跳,激发兴趣。
(二)游戏《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引出话题:你们马上要做小学生了,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想一想,做一做》
游戏一:笔答题(每队轮流回答,答对得一分)。
1.你们将于什么时候进入小学?
2.上学时应带些什么物品?
3.请幼儿做出正确的握笔姿势?
4.请幼儿做出正确的看书姿势?
游戏二:抢答题——情景表演找错(每一组看一段表演,找错一个得一分)
1.表演一:早上起床,闹钟不停地响,小明迟迟不肯起床,在妈妈的催促下,急急忙忙起了床,抓起写字台上的书往书包一塞,没吃早餐就上学了。
2.表演二:在课堂上,小明不专心学习,东张西望,看书时,脸贴着书,写字时趴在桌子上。
3.表演三:放学了,小明回到家,打开书包,书本乱到一桌,刚想做作业,忽然起身打开电视机,拿出零食,边看边吃边做作业。
游戏三:操作题(快速又正确的小组得三分)
1.学习整理铅笔盒。看看哪些需要放入铅笔盒。
(提供:铅笔盒,大小笔,橡皮,尺,玩具等)。
讲一讲,铅笔盒内应该放什么,怎么放?并请幼儿尝试操作。
2.学习整理书包。看看哪些物品需要放入书包内。
(提供:各种类型大小的书,本子,玩具等)。
讲一讲,书包应放什么,怎么放?哪些东西不该放?并请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学习用品的摆放。
(三)发奖
(四)活动延伸:
1。家长为幼儿创设条件,支持幼儿学习整理,提供小书包,铅笔盒等,放手让幼儿自己做。
2.教师和家庭督促幼儿养成不迟到的习惯。
《迟到》幼儿教案
天天不迟到教案篇八
第二课时
教者:22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父女情深。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错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感受父亲即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学法:以读促思,小组合作。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自学。
1、出示教学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按自学目标、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教师巡视,辅导。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小组汇报自学成果,梳理疑难问题。
2、学生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并更正。
3、对学生还未理解的问题教师析疑解惑。
4、教师点拨,小结。
五、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件出示的习题。
2、指名汇报。
六、小结。
学习了《迟到》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迟
到
严中有爱
挨打 迟到
送夹袄、铜板
勤奋好学(严)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