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上充满坎坷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辉煌的一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一份励志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思考人生和奋斗方向带来一些启发。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3、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及段意!!
认读生字,概括课文只要内容及分段。
复习巩固,回顾旧知为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节。
引导理解“和煦” 、 “迈开轻快的脚步” 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自由朗读第2节,说说第2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习第二段
板书: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绿色宝库
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关于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的小知识。
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指导读好第3、4、5小节。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
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进一步理解词句,朗读。
看课件,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讨论:“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植树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绿色宝库。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
练习背诵。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3、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最后一节。
激情朗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2、选择你身边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并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课文是一篇现代诗歌,以简洁轻快的语言表达出了对青少年热爱环保的号召。在教学是,我从课题入手,课题是这篇文章的眼睛,直接的表达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主要是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所以在课前我准备了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了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的小知识。这样能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树林对空气的作用这一抽象的化学过程。学生在观看课件展示后,马上能理解并加深了对植树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及时能得以突破。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 “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二
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进行各种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强化学生内在的音乐听觉感受,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创编、表演、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在《do re mi》的音乐声中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师:请学生观赏一段影片(播放《音乐之声》片段,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上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孤独的牧羊人》。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3、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听了歌曲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1、自主学唱歌曲
师:边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地观察曲谱,并用"来"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2、听曲范唱,并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把歌词唱出来。(播放课件)
3、歌曲中最有特点的是哪一句?("来咿奥都")"来咿奥都"是谁的歌声?讲解美国乡村歌曲演唱的特点。
4、播放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模仿歌曲,并在"来咿奥都"处拍手。
1、小组编排表演,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歌曲进行创编。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肢体语言,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2、小组展示表演。
3、小组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三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季节》。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
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
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
“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植、煦、厂、版、乖”五个生字,着重理解“和煦、版图”这两个词语。
3、在朗读品味诗歌中,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朗读品味诗歌中,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
四教学准备:生:搜集查找整理资料“树木的作用”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谁能勇敢地站出来将自己对树木作用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课前的学习成果?(意图:表达胆量、共享成果、搜集整理资料也是学习、奠定感悟诗文的基础)
2生自由介绍。(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3、教师学生评价。(在此环节,教师充分肯定成绩,同时针对学生整理形式的不同进行创新启迪)
4、出示挂图。(边出示边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要求: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根据图画内容,你准备给这幅画拟定一个什么名称?
5、观察、同位互相交流
6、指名汇报导出课题。(板书: 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要求: 1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诗文读通读顺。
2再边读边想:诗文有几节?每节主要写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助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要点:1正音。(植:翘舌二声。厂:翘舌三声。)
2说。(节次、内容、疑问、初读印象)
4范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边听边想:这首诗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细读诗文、品味诗文从中体会诗文抒发的感情。
(一)细读1~2。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从哪儿可以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b哪些词句说名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c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内容?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细读3~6。
1指名读课文,思考:
a植树有哪些好处?
b绿色宝库指什么?
c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d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想想祖国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
2读后交流。
(补问:除了盖房、架桥、造船、浦路以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3指导朗读。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1组内互读互听相互指点。
2尝试背诵。
四谈学习体会,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健康、幸福
绿色宝库 建设“四化”
(能够、 可以……)
一片新绿 染绿版图
参天大树 沙退鸟舞
……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五
作为一名八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看到新教材的那时刻,由衷的羡慕现在教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们,这套教材预示着一种新的开始,它让我们的思路更明确,同时也让我们的操作更宽广。
它,开始预示一种方向。
还记得刚刚教书的时候,最困惑的问题莫过于:教什么?教什么才是对的,是对学生真正有用的,是可以让考试能有好成绩的,是能促进自己进步的?那时候靠着跟师傅听课和向组内成员请教,慢慢摸索方向。这几年,通过自己经验的积累慢慢也开始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但是部编版七年级的教材的出现,让我在摸索合理的教学内容的路上有了很清晰的指向标。通过明晰的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知识补白,在对文章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思路确立上会提供非常大的导引价值,再配合作业本的设计,上一堂语文课不再是混沌模糊个性的,而是有了一条很可惜的操作路径。这一点上,我认为新教材在向《美国语文》编写方式靠拢,因为界定清楚了方向,才能避免在出发的时候出错。
它,开始带来更多的可能。
语文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目,它是更灵动更广阔也更有生气的,这一点体现在三位一体建构中的自读课文和名著阅读的理念中。自读课文的出现,对语文老师应该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它意味着教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老师能基于选文充分呈现个人的教学智慧,让阅读回归它该有的自然状态,也会很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名著阅读的位置从以前的置身真正语文课程之外,到回归到语文课程本身,这很好体现了温儒敏先生提出的医治读书少,读书不再是一种个体的选择,而是一种必需渗透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元素。
它,开始催促我们自身的转变
九月份参加浙江省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不管是省内三位老师所上的三堂课,还是各位专家的讲座,都在透露一个鲜明的信号:我们,必须变了!而今时隔一月,今天三位老师关于《植树的牧羊人》的课堂演示,使得这样必须“改变”的感受更为强烈。如果继续固步自封,并延续从前的那种教学模式,将和新教材的理念背离。这种变化的本身,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新教材的理念,需要我们反思以往的教学,需要我们带着更多的热情与智慧去重新理解、建构、创新新教材的教学过程。
它,重新把我们带回了那条充满希望的路
改变,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摸索,也许难免会有迷惘、疑惑、困顿,但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伟大事物,在探索中,我们老师也会重获一些属于语文学科本身的激情、魅力和青春。
更多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p10、p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七
教师引导背第一段
二、学文
1.是呀,一棵棵青翠的小树,将和少先队员们一起茁壮成长,变成参天大树,带给人们绿色。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你有没有发现文中出现了好几次“绿色”这个词语,找找有关的句子读读吧。
2.交流:
绿色的工厂绿色的希望绿色宝库(板书)
师:能读懂他们的含义吗?
3.学习“绿色的工厂”句子。
(1)指名读第3小节
(2)绿色的工厂指什么?
(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放出氧气,净化了空气。就像一座“绿色”的工厂。)
(3)体会比喻用法的妙处。
(4)小结:植树的好处
4.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呢?读第4小节,并概括。
理解“染”你种一棵树,我种一棵树……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以份微薄之力,总有一天,我们能染率祖国的版图,为大地披上一件绿色的衣服。
5.学习“绿色的希望“
(1)理解“绿色的希望”指什么?实指小树,虚指美好的愿望。即希望祖国山清水秀。
(2)理解“风沙乖乖点头”说说植树的好处,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6.学习“绿色宝库”
(1)表明了植树造林对人类有巨大的好处。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朗读背熟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板书)说说植树的好处。
2.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全民植树。同学们不仅要积极响应还要动员其他少年朋友。怎么动员呢?这首诗就是最好的动员材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能背的就背。
四、总结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五、作业:调查学校的一种树木
《走,我们去植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八
(一)单元目标
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1.概括牧羊人的精神。
2.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层次。
3.练习默读,了解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4.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5.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6.通过课外写作,体会故事主旨以及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目标确定
1.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3.理解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考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生齐答:植树的牧羊人。)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位植树的牧羊人做了什么事情?请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描述牧羊人的语句、描写高原情况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二)理清结构(1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2.师:请依据ppt上的情节概括,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师:作者叙述了高原的变化,是为了展示牧羊人的形象。请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提醒要结合具体的描写。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大家齐读首尾两端,感知牧羊人的形象。
(四)理解主题(10分钟)
1.教师出示资料,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3.女同学读课文,男同学读资料,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3分钟)
你要采访的对象是不是一位“种树”的人呢?请你修改你的提问提纲,进行实际采访,然后为你采访对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4分钟)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师: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七里香的小说人物。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二)小组讨论(15分钟)
1.师:现在进行分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如何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生展示(2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写的短文。
2.教师进行主持、纠错。
(四)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采访稿,将它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九
受宣州区金坝小学邀请,在宣州区教学研究室的安排下,本人于12月26日在金坝小学执教了一节小学数学示范课。课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探讨的内容――《植树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题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再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三、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小学数学
学校
课题
植树问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植树问题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具、实验情况
课件、实物展示台、方案纸、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交流,激趣引入。
1.活动交流。
师:感谢孩子们!
师:看着老师举起的这只右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数?
师:老师从中还发现了另一个数是“4”,你们知道这儿的“4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欢迎!
孩子们顿时举起一双小手,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齐说:想。
学生齐说:“5个手指头”。
学生情不自禁的观察起自己的小手,互相交流起来。片刻,有学生高高的举起了小手。
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手说:老师说的“4”应该是5个手指间的“空格”数。
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老师产生一种默契。
孩子们小手是本节课研究问题的开始,这儿的“掌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手,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招聘启示”)。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汇报:4个手指间有3个间隔,3个手指间有2个间隔,2个手指间只有1个间隔。
学生: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手指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跟随老师的板书齐读课题:植树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变化,初步感知本节课植树问题中植数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这里的“点题”是让学生明白:植树问题研究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
招聘启示
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宣城市实验小学
203月12日
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现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小声
学生齐读“招聘启示”内容。
学生情绪高涨都说:“想”。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题目要求。
(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通过创设“招聘启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学生读题,明白题目要求。教师通过强调:“路长20米”、“小路的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等信息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
3、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师:了解了植树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在方案纸上画一画。(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中每位成员先独立活动,设计方案;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4)学生汇报的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等。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间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1、学生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中和学生交流想法,了解学生设计思路。)
2、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及理由。
学生通过动手画设计方案,直观感知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对应关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
4、汇报交流,展示方案。
师:各小组已完成了你们设计的方案,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各小组来展示交流你们的设计思路吧!
师: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设计的思路,好吗?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吗?
3、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方案。
学生: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小路的两端都栽,一共需要5棵树苗。
方案一:两端都栽
学生:我们小组除了和他们相同的方案以外,还设计了另一种方案,需要4棵树苗。
学生出示方案并介绍设计思路。
方案二:只栽一端
学生:他们小组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在他们小组的启发下,我们还想
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如何用3棵树苗来完成植树的要求呢?
师:该不该送点掌声给他们?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看来你们都有资格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设计师。
5、引导发现
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3种不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数相同,但栽法不同,栽树的棵数也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到了另一种情况,只要3棵树苗。
学生:如果小路的两端有其它的建筑物或者不要求栽种,那么,20米长的小路一边3棵树苗就够了。
方案三:两端都不栽
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学生观察三种植树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发现的问题。
通过点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是“两端都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植树方案,2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两端都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整米数)
出示:
总长
间距(米)
两端都栽
间隔数
棵数
20米
5
4
5
2
4
10
…
(1)、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2)、师:谁能发现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还可以每隔1米、2米、4米、5米、10米等栽一棵。
(1)画一画,填一填。学生独立用方案纸上的线段图画一画,然后完成表格。
(2)议一议,说一说。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汇报,发现规律。
学生:我们小组通过画一画、议一议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两端都栽树,栽树的棵数总是比间隔数多1。
学生通过画一画,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从中发现规律。“两端都栽”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关系。
(4)、小结: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板书)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后,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例图片。)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请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用算式进行计算。学生板书的算式如下:
20÷5=4
4+1=5(棵)
(1)、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发现的事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事例;
(3)、学生观看图片,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植树问题事例。
学生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抽象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件展示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情景图片,让学生感知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1、猜一猜。
甲、乙、丙谁说的对?
甲说:100米
乙说:99米
丙说:101米
2、想一想。
3、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
(2)、请5名学生上台演示,帮助理解题意。
(3)、学生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3)、展示学生练习,解决存在的问题。
(1)、请一名学生读题,找出本题中重要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小手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进行了探究。
学生交流并汇报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在新课结束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为植树问题中“封闭曲线”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
20米5米45棵
20÷5=44+1=5(棵)
间隔数+1=棵数
四、教学点评
1、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和自己的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型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宽阔的生活情景,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在学生探究出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后,再出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渗透植树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教学中我注意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首先,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棵数求间隔数或知间隔数求棵数,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次,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事件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事件,如排队、道路旁安装路灯、上楼梯等事件,都蕴含着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学生从中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十
1、出示图片,导入: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么?(看图说一段话)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2、板书课题:1、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并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
沟渠栽树版图乖乖
翩翩起舞
(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
(2)这些词中的那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
“栽树”的“栽”是平舌音
(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
(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
(6)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重新出示自学要求)
联系课文,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带着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三、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地朗读第1、2自然段
2、讨论
(1)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很大?
(2)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3)、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3、下面,我请同学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的植树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说得很好。那么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最后一个问题: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荒滩、沟渠、山坡、公路)4、下面,我们连起来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先听老师读。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5、读得很好。全班一起读一读,体会少先队员植树时的愉快心情。
6、集体背诵。
四、作业
1、描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1——2自然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篇十一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了解多少说多少)
2、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字词
1、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自由拼读,勾出生字词。
3、分小组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读:植、岁、站、栽。
看清韵母读:龄、行。
(2)“我会记”:指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3)“我会写”:指名先在田字格中写字,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描红、临写。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讨论方式: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四)实践活动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照课后说的那样做:“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