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动,它可以推动个人或组织朝着预期的方向迈进。决议的写作要注意用词得当、语法准确,保持文风规范。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决议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一
最近阅读了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专著《活出生命的意义》,该书由在集中营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疗法两部分组成,启发人们不要被苦难打倒。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坚强让我佩服,他不断实践着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断从那些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那儿得到生命的启发。
弗兰克尔年轻的时候曾经寄给弗洛伊德一篇自己关于心理分析论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赏,但他并没有彻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隶,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他认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做有意义的事情、关爱他人、忍受苦难。他认为,苦难可以锻炼人。他在书中说道,“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遭到厄运,同时也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
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这个责任就是对所爱的人和事业都有高度的责任。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很繁忙的时代,我们能不能静下来多关心自己所爱的人,我觉得这就是责任感。人们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分开对待,如果能对自己的工作都充满高度责任和爱,我想肯定能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发现,实际上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任何地方都有这两类人,每个团体中也有这两类人。这也就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不断颠簸螺旋前进。
作者认为要拥抱自然,用艺术、诗歌和文学的美滋养内心的自由。
作者不断在书中提到他创建的意义疗法,我觉得可以用本书最后的一句话概括她的本质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作者认为,困苦环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在这种环境下,人仍然要坚持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
在艰难困境下,要保持内心完全的自由确实很难,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实。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二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三
今天在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处于各种不同的选择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是选择自信的、自尊的、勇敢的往前走,还是胆怯的、退缩的、懦弱的往前走,这都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选择自由,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剥夺的自由。
所以在任何环境下,选择如何对待别人,选择如何对待我们的环境,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自由。
这篇文章里提到“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所以在缺少睡眠、食物不足以及心理紧张等情况下,犯人选择如何生活,其实选择权在他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究竟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达到将来我希望达到的目标?究竟我现在每天这么辛苦的工作生活是否值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太合适了,“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也就是说,我希望我现在所受的这些痛苦,在将来都能够换取我所希望拿到的结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这段话也特别打动我:
“人接受命运和所有苦难,背负起十字架的方式,为他提供了赋予其生命更深刻含义的巨大机会。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也是如此,他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否则为了活命,他会忘记自己的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苦难环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他,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这本书还提出了心理学上的'一“临时性存在”的定义,“临时性的存在”指的是一个人的存在看不到结局,看不到临时存在何时结束,也不可能去追求生活的终极目标。
也就是说,他活在这段时间里面,不能够为未来而生活,也不可能确定终极目标,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临时存在何时结束,就像处在集中营里的人,不知道集中营的生活到底能否结束,或者不能预测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何时才能结束,看不到未来,也就没有生活的目标。
最近有一个做理财规划的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个理论--以终为始。
就是说以我们将来的目标为起点来制定现在的规划,比如我们希望在60岁、70岁退休的时候,每个月生活能够自由自在,能够没有债务负担,能够实现最基本的、不受外界束缚的财务自由。
以终为始,合理的规划现在的生活,打破这种临时存在的概念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
当一个人时刻处在临时存在的环境中时,他不知道未来生活如何,所以时刻觉得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时刻觉得生活是茫然的,没有动力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面还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作者在集中营里面遇到了一个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女孩子,这个年轻的女子告诉他:“我感谢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践了,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
所以每个人内在的自我状况,最终不是取决于那些生理或心理条件,而是自主决定的结果。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四
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心理学家往往思考得更透彻。然而,心理学家们的观点往往有自身经历的影子。譬如弗洛伊德宣扬生活是为了简单的祈求快乐,阿德勒则教导自立自强,争权夺利。经历了集中营的弗兰克尔则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的境遇,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这种不断的自主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给我印象深的有几点。一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并不是作者所预料到的。他仅仅花了九天时间撰写这本书,包括他的自传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起初他坚持匿名出版,并没有期望它会给作者带来文学方面的声誉。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恰恰是这本书带给他巨大的成功。
所以弗兰克尔告诫他的学生:“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的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的副产品。”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是在集中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他开始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自己以及其他的“囚徒”,从而发现在人的身体和思想受到压迫而处于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人还是可以深化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进入集中营的“囚徒”们的第一阶段是痛苦得想自杀,然而过几天后就不再惧怕死亡。第二阶段是冷漠,对眼前的一切不再惊讶,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就是努力的最终目的,与此无关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然而,丰富的精神生活,譬如宗教,爱,艺术,幽默,都能让人暂时漠视痛苦。(需要培养一点幽默感了…)最重要的,虽然人不可避免的受致于环境,但在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三是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尼采的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追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让人着眼于未来,并专注于此,这就是救赎之道。生命的意义不是某个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的。它构成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不同时刻采取正确的应对,而不是随波逐流。有时候需要深思熟虑,但有时候也许顺其自然是正道。四是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担心的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是仅仅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前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或者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把人的存在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人不是为了自身的欲望或者适应性而活,而是更主动的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突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爱,去克服困难,去奉献和负责任。五是意义疗法在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独特性:“要像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在我看来,这几句话对我的帮助最大。它让我回溯自己过去犯的错误,设身处地来到过去的情境,对比过去和现在,惊讶地发现,过去和现在好像没有差别,所以很难改变。只有当你回溯过去,明确找出自己的错误,代入到现在遇到的相似的问题中,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六是书中强调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的社会性决定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弗兰克尔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即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生的经历让他给出自己的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一样,错误的行事与生活。”这不仅是因为生命短暂且只有一次,更让人随时反省,改变然后重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五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六
封面的那句话很好的描述着弗兰克尔的人生经历——“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犯,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弗兰克尔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书中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意义疗法的第一章中,他列举了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列举了阿德勒的“追求权力”,以此他提出了不同于这二者的“追去意义”。
在存在之挫折中,他指出了存在的三个定义:存在本身、追求意义、意义。这三个在我看来通俗意思就是活着、自我、人类。
在心里——动力中,他借用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指出紧张是必要的,这是由已完成和有待完成间的矛盾产生的。他举例到,让工程师加固桥梁,反而需要施加压力,以使构成桥梁的材料更加致密。
在存在之虚无中,他借用叔本华的话“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他指出三个东西可以赋予人意义——苦难、成功、他人。
在生命之短暂中,他指出我们应该嫉妒老人,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的是可能性而且已经是现实性,他们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的承受过痛苦,可以在自豪而快乐的日子里回忆过往的日子。
他说——人不要只想短暂性本身,要去想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曾经历过的快乐和痛苦,曾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在对泛决定论的批评中,他提到,人无法选择外在的环境,但可以选择内在的态度去面对。他说,自由是人的生命中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在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中,他指出“三重悲剧”在意义疗法中包括了——痛苦、内疚、死亡。他说人在面对灾难时总有能力——获取负责任的行动动机,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将苦难转化为成就。不要“过度意念”,要了解“矛盾意向法”。他在年轻人的三大症状——抑郁、侵犯、成瘾依赖中指出,要抓住意义的导向,要找到不得不集体实现的意义,要把握每一个情境的意义来获得总体的意义。他反对集体罪过的观念,因为杀人犯用菜刀杀人,不代表菜刀就是来杀人的。
他劝戒我们——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活在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他说因为在磨难中依然能找到意义,那生命的意义就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潜在意义上讲是这样的。因此无条件的意义也意味着人无条件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给了人尊严的持久性。因此不能仅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来评判人,还要注意到人尊严上的价值。
最后他说道——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得最好,那它只会越变越遭。
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七
“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如何体会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号长告诉弗兰克尔“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会得到解放。"号长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满怀希望地告诉弗兰克尔,他坚信3月30号自己会获得解放。距离那天越来越近的时候,号长开始生病,高烧,3月30号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伤寒。而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不是因为流行病,而是因为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削弱了犯人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最终的死亡。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出,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希望可能会有破灭的一天,若把希望当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时,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最后直至死亡。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便涉及到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一意义会大大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诫也不是逻辑推理。治疗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是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颗萎草,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老树,也要撑起蓝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亿万人中我并没有多重要,也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用正确的途径,体会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绽放生命的光彩。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篇八
一位叫做弗兰克尔的精神病学家,在二战期间,为了照顾年迈了父母放弃了可以去美国的机会,最后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时间长达3年,以1/20的生存机会活下来,并写下的这本著作。
关进集中营的生活,是无止境的饥饿和体力活,永远不充足的睡眠,对生命的未知以及对于战友不断放弃生命的无奈。
脏乱差带来的反差让集中营的囚徒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因无法接受现实落差而放弃生命,书中提及一个作曲作词家,梦见了3月30日战争会结束,大家会被解放。然而随着日子的接近,希望逐渐渺茫,最后这个人在2.29日发高尚在最后于3.30日逝世,死因伤寒。而战后大量的研究指向集中营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缺乏勇气导致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生病从而走向生命的终点。
作者认为他的活下来于运气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他对生命的使命感——完成他因被关而丢失的精神病研究手稿,支撑着他要一直地活下去。大部分活下来的人也是有着强烈的生存使命感的。
这样的经历,造就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不一样的看法。书中写道“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在大部分人渐渐失去信仰的年代,人们不问牧师,但是希望向心理医生/精神学家探寻生命的'意义。而作者的观点事,别问外界能给予你什么,应该是在外界条件不可控的情况下,思考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如果你活在痛苦当中,对待痛苦的态度也是意义的一种体现。
他提出的意义疗法是: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譬如爱情)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现在就是过去,过去能被改变和修补。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负责任。
大部分人都同意“人是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但是现在普遍社会现象是“无意义感”。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心理医生面对病人,更多时候是回归到病人的过去,归结为童年的不幸或者过去某个行为某件事情所带来的心理阴影,而意义疗法不是归咎于某个原因,而是让我们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价值,不对过去下判断。
很多患上神经性官能症的人(中国称心理病),通过意义疗法发明的特别技术:矛盾意念法,得到了治愈。譬如一个失眠的人,会恐惧失眠,失眠本身是个痛苦的事,而对失眠的恐惧会加深这种恐惧,作者建议,可以干脆不强迫自己入睡,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晚点上床入睡,反而会更快入睡。
与我上周看完的《未来简史》,有一个很不同的观点,简史认为人是生化的算法,我们的行为看上去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但是很有可能是生化的一个算法结果,我们的决定不是自主的产物。而本书认为,越是在恶劣的环境,越能体现人的差异,就是我们在困境的看法和我们对生命的坚持,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听从内心活着谨慎选择,在不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看似没有选择,但是作者相信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机会,就是选择让内化自己,让自己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
所以心情忧郁的时候是选择找到生命的意义?还是在过去阴影中寻找和解和解决的方式?
我个人觉得两者都很重要。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方式。谢谢本书带给我的观点;越痛苦,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