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奋斗和努力。写理想时要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示你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演讲,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声音和思想。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一
一、编写说明: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施教对象是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全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使用一册。本套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体例进行编写,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情境,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can do …)” 的形式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第一级为四年级结束时的要求,第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的要求。虽然课程目标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的要求,但是,分级目标仍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等,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要求。因此,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目标级别和年级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时,仍应坚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一)概述
《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记住英语知识。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把握“阶段侧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努力抓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并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5a》具体要求
1、熟练掌握每个单元中“b”部分列出的单词,要求听懂会说,发音准确。熟悉单词的拼写形式,进一步了解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在有语境设计的练习中正确使用所学单词。
2、正确运用“c/d”部分的主要句型结构,了解其所具有的功能,并能围绕相关的话题,在相应的场合中进行交流。
3、全面理解“a”部分的课文内容,能通读与背诵;熟悉课文所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知识,掌握其用法。
4、有机整合教材,灵活处理e部分拓展的内容。
5、适当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习俗和其他相关知识。
三、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括8个新授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话题涉及“学校建筑”、“谈论新居”、“上音乐课”、“过万圣节”、“作家务活”、“课后活动”、“野营旅行”、“学习形状”等等;教学板块分为“课文(a)”、“单词(b)”、“主要句型(c/d)”、“课外拓展(e、f、h)”以及语音训练(g)五大块。
(二)教学建议:
1、关于单词:
(1)按照四会(听说读写)要求掌握每单元的新单词,通过图形、实物或中文提示来认知该词,并通过语境化的问题设计,了解该词的意思、词性和用法。
(2)强化对学生词形变化的训练
五年级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词型变化的规则,单复数的训练从三年级就已开始,代词的使用在四年级也已接触。因此,现在的重点应当是“动词原形---现在分词”的变化。此外,还要注意介词的正确使用。
本册书中共给出了67个配图的单词,另外“c”部分如有新词也应尽量要求学生掌握。
2、关于主要句型:
对“主要句型”这一块,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该句型的结构,了解它所具有的功能,并能在所提供的情境中正确运用。
主要句型是一个单元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相对于单词而言,它的教学过程要复杂一些。本册书中给出了句型结构的主干,教师首先要尽可能自然地导入情境,然后通过图片提供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作替换练习,以此熟悉句子结构及其用法。最后,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借助话题的讨论,真正掌握该结构的功能,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率。
《5a》的主要句型一是出现了现在分词的使用,二是在回答中注意肯定与否定/单数与复数的对比,三是有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故而需要师生双方的耐心。
3、关于课文:
能听懂课文内容,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适当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和语言习俗。
课文提供的是一个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接近的、较为真实的情境,课文中所用到的句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学生应该对课文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并能在真实环境中模拟交流。
《5a》的课文在形式上已经和《3a》、《4a》不同了,不再是围绕某幅图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有内容提示的小故事,且涉及到的文化知识也比以前多,需要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全文。
4、关于拓展部分:
该部分包括游戏、故事、童谣和歌曲等,基本上是本单元内容的延续或拔高,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其穿插在教学环节中。“e”部分要求详细讲解。
5、进一步引入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概念。
《4b》完成了辅音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学习,自《5a》起开始介绍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由于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比辅音复杂,所以教师要特别讲清楚符合某种发音规则的单词的拼写规律;某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讲完了以后,一定要汇集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结合日常的辩音题讲解,也可以加入语法的讲解,确保学生对此环节的牢固掌握。
6、关于复习单元:
复习单元的内容紧跟教学单元,但容量较少,题型也不够丰富,牵涉到“写”的内容更少。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增补练习。
7、关于《课堂练习》:
要求保质保量地用好《课堂练习》。今年对各年级的《课堂练习》又做了一定量的改动,删除了一些繁、难、偏和重复性的习题,因此没有选做部分了。我们要求必须先做后讲,条条过关,杜绝先讲后做。一定要从习题中反馈出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再据此进行补缺补漏。同时,《课堂练习》仍然作为期末命题的参考。
8、关于“每日必读”:
“每日必读”是一个专门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它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专门编排的原版英文小故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选取几篇经典名著,按情节划分成容量相等的几部分,穿插在《课堂练习》的相应板块中。作为我县统一的小学英语课外读物,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生字词,串讲全篇课文。并解释特有的语言及文化习俗。
保证学生能流利地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9、几点教学建议
(1)遵循《课标》中所提的“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增加接触英语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提高听说能力。
(2)强化阅读教学,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培养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
(3)课内和课外都要加大书写技能的训练,通过当堂检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强化规范书写的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二
1、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实践课。
2、近几年随着体育考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考试项目。九年级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体能普遍较好,对跳绳有关的练习方式都有较强的兴趣。
跳绳方面,基本的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等技术动作有较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向较高一层次难度发展的条件。比如: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多跳等,这些技术动作学生都有较浓的兴趣。
3、另外中考体育考试的需要,学生学习跳绳的热情、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其他年级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自身发育的高峰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快速增长有可性强的特点,跳绳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这更增加提高了学生对跳绳的热爱。同时也使我国民间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1、使学生了解到跳绳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并积极参与锻炼。
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创新的精神,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4、通过观察、模仿原地单人跳绳的不同玩法,尝试1——2种原地双人跳绳的技术,努力掌握快速跳绳及绳间最佳节奏,为中考体育考试作好准备。
“教”法: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主能动性,努力寻找通过跳绳来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教学内容的重点:尝试双人跳绳的不同玩法。
难点:能够掌握快速跳绳跑中的最佳绳间节奏。
(一)准备部分6———8(分钟)巧用跳绳。
1、课堂常规1——2’
2、跳绳慢跑2——3’
生在教师的带领、引导下完成,体会跳绳慢跑的步伐节奏,为接下来的快速跑跳绳打基础。
4、绳操2—3(分钟)
用跳绳做器械,进行绳操练习,目的:达到热身活动关节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钟)熟练运用跳绳
1、复习
(1)原地的单人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运动快乐及敢于控制探究的精神。
(2)跑步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验跑动中的绳间最佳节奏。
2、尝试双人跳绳6—7’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合作的快乐及敢于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绳10——12’
目的: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
(三)结束部分4—5’体验收获
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放松身体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师生互评。
(四)效果预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认真参与各个内容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情感融洽。
2、预计每一组学生都能有1——2种双人跳绳的玩法,并能学会用运于实际锻炼中。
3、预计通过快速跳绳学习,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预计的练习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达120——140次/分。
学校场地、短绳45根,小黑板一块、录音机一部。
1、跳绳是中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
2、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对,以比赛的形式,相互激励,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3、在课开始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绳子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活动,这样既进行了热身,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安排学生站在原地做跳绳的动作(不拿绳)要求学生手脚协调,让他们进行练习,练习会做的动作。我在教学《跳短绳》一课,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学生创新方法、学生反复练习、分组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
我的困惑:体育教学与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学生不喜欢的项目,如何去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真正的全民运动。
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
2、说课与上课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学生的兴趣被老师充分激发。
4、说课、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人数(万人)
24
18
30
36
36
54
60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分析折线统计图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结合《千里送鹅毛》故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初显身手,设计一份礼物。
3.笔下生花,写一写自己设计礼物的过程和心情或接受礼物时的心情。
4.学会课堂发言。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摘录笔记
1、继续用学过的方法积累新词、好句。
2、提醒学生自学生字,在积累的同时理解诗意。
3、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因果关系句子。
a、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
b、先说明理由,后表态度。
4、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因果关系的句子。
5、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深意。
1.说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道理。
2.联系实际,说说身边类似的故事。
3.畅所欲言,说说什么是好礼物?
四.课堂总结。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大家都明确只要是有意义,包含真情感的礼物,不论轻重都是最好的,课外设计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准备送给应该应酬送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显身手。
1.展示礼物。
(1)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礼物,说说制作礼物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
(2)小组代表发言,评议。
(3)说说你想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想像一下送礼物时的场面和你的心情。
二.笔下生花。
1.互赠礼物,指导学生写片断。
(1)把你制作的礼物送给班上的一个同学。
(2)说说你把礼物送给了谁?接受礼物的同学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把你送礼物的过程写成一个片断,注意心理活动描写。
(4)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后修改。
(5)小组推荐朗诵最好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2.观察礼物,说说你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
(1)认真观察你收到的礼物,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并把它细致地想同学们做个介绍。
(2)说说你接受礼物地过程怎样?接受礼物时地心情怎样?
3.习作。
(1)确定自己要写的题目。
(2)写作时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过程要写清楚,特别要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经历了制作礼物,送礼物,接受礼物的过程,心里有话要说,说的是自己想说的。相信同学们能写出一篇具体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路,写好心理活动。
同学们,《献你一束花》和《礼物》中,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读一读。
1.找出你认为这两篇课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断读一读。
2.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小结交流习作,互相评论。
1.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生动。
2.小组内互相评论。
三.金钥匙。
1.读一读金钥匙中两个小伙伴的对话,说说自己的见解。
为了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更加明白,充分,常常要用上表示说话顺序的词。读
2.一读小伙伴的话,说说在说明理由时,可以使用哪些词语?
3.你还能说说其他的词语吗?
四.单元小节。
1.提出单元小节依据。
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都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学习。
(1)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
(2)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发现见解等学习过程的表现。
(3)在设计,制作,赠送礼物及口语交际等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4)习作的水平。
2.自我评价。
3.他人评价。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三)抽读《从军行》,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 海 ∕ 长 云 ∕ 暗 雪 山,孤 城 ∕ 遥 望 ∕ 玉 门 关。黄 沙 ∕ 百 战 ∕ 穿 金 甲,不 破 ∕ 楼 兰 ∕ 终 不 还。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理解其他关键词语意思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穿:磨破。
终不还: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青海湖上满天皆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玉门雄关)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将玉门关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展示了出来。一个“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对玉门关内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什么意思?(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们将誓死不回家园!)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总结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一)《从军行》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二)拓展几首著名的盛唐边塞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一)练习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二)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共七首,搜集王昌龄所写的另外几首《从军行》,读一读。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 新课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七
《军神》这篇课文,苏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五册的第20课,而人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九册的第18课。同样的教材面对的却是不同年段相差两个学年的学生。因此,教者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20《军神》教学设计a
一、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读题《军神》。
2、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谁是“军神”?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是“军神”。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段。
意图:
将课后的问题做了转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读书操作,为理解课文内容找到了”桥”或”船”。
二、 读讲句段,理解内容
1、 谁来汇报?(教师写出相应的板书: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a、 手术前
(1) 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2) 是的,刘伯承曾经说过:“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3) 刘伯承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坚决不愿意使用。
(4) 谁能怀着这样的感情,读好第二自然段。
i. 手术中
1.刘伯承的表现怎么样?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意图:
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定意,长期坚持便于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培养。
3. 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教师说:刘伯承用紧紧抓住床单的办法来克制手术带来巨大的痛苦,努力做到一声不吭,表现出了他有惊人的毅力。)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是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意图:
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度唤起生活的回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刘伯承承受的痛苦。
ii. 手术后
1.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失声”是什么意思?你们看,在文中应该选择哪一个?(a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b因悲痛过度哭不出声音来)
3.沃克医生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教师说:手术后,刘伯承不仅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还在默默地数着刀数,真是了不起啊!)
4.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5) 感情朗读,总结课文
a) 现在,我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进行评议,再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 谁能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吗?”
意图:
一方面训练学生经历作答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课文。
板书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刘伯承 军神
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18 《军神》教学设计b
一、 揭示课题,回顾内容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默读课文,找出线索
2、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调整、梳理
(1) 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删:同学们看看,有没有不是表现沃克医生态度的词语.
(3) 调:这样的板书符合课文的顺序吗,应该怎样调整?
意图:
提供一条理解课文内容的线索,让学生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学习,这是作为对话首席的教师应负的责任.在汇报时,采用“先放后收”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碰撞,获得共同认识的过程.
三、 抓住线索,理解内容
1、 就诊时
(2) “冷冷”的近义词是什么? “悦”表示什么,“不悦”是什么意思?
2、手术前
(1)要动手术了,什么事使沃克医生愣住了,谁能读出有关的语句?
3、 手术中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手术疼痛难忍?
(3)“竟”是什么意思,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时,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3、手术后
(1) 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 “失声”是什么意思?
(3)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4) 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 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 我们怀着这样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7) 从沃克医生“关门、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这些细节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2、从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态度变化中,你们看出了什么?(可从人物的精神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去谈)
3、教师点出文章重墨描写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这种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刘伯承堪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意图:
把课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认识刘伯承这位元帅的人品及精神,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板书
18
就诊时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沃克医生 冷冷、不悦 吃惊 关心 敬佩
刘伯承 镇定 平静 一声不吭 勉强一笑
18 《军神》教学设计c
一、 揭示课题,回忆问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意图:
通过回忆,学生不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产生了研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为这些问题来自他们的困惑,希望得到解决。
二、 理解内容,解决疑难
1、 首先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圈画思考
2、 小组交流,组长汇报。
3、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做相应的点拨:
(1) 抓住描写刘伯承言行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坚强精神。
(2) 抓住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认识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衬托了刘伯承精神的伟大。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本课写了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让学生认识侧写的方法)
意图: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班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自读自悟,互帮互学,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三、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 教师讲述: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 之后,他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愧为是中国的——齐读,《军神》。
2、 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什么?(先写后说)
设计思考:
a教案的教学设计力图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入手,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能够表现刘伯承是位军神的句段,再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播放相关的视频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承受巨大痛苦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从而读懂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伟大的军神之内涵。
b、c两封教案的教学设计,都适合高年级使用。不同的是:b教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提供了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沃克医生在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过程中的态度变化,要求学生沿着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的轨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理解,逐步认识到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之所以经历一个由“冷淡”到“关心”,再到“敬佩”的过程,完全是刘伯承一心为革命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所铸就的。
如果说b 教案对学生来说有扶持的痕迹,那么c教案则是完全放开,以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第2课时研读的内容,在研读的过程中,首先倡导学生潜心会本文,与文本作零距离的接触,在字里行间中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认识,接着小组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便于思维的碰撞,认识的沟通。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做汇报,展示研读的成果,发展大家的认识,让全班学生经历一个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八
一、导入新课:
今天继续学习第20课《军神》。
(出示刘伯承照片)师:他就是军神——刘伯承。生齐读名字。
学生跟老师一起写刘伯承的名字。
二、指导自读课文:
1、师:为什么他就是军神?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哪次对话让你感受最深?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并且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说说感受。
老师一边出示刘伯承不同时期的照片,一边讲解:明亮的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又是多么宝贵!
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次对话让你感受最深的?指名说。
生读句子,师纠正字音:不禁(jin读第一声)
(鼓励:举手,让老师看到你的自信!)
3、生:“……床单都抓破了。”
师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自己找一找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或者一下子跳入你眼帘的词语。
指导边读边说。
“一声不吭”、“紧紧”
师:崭新的床单是不容易抓破的,说明用力很大。
生自由发言。
再指名试读这句话。
老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师放录象。
5、师:带着你的体会,一起读好这一段。
生齐读。
“手术中……出声来。年轻人……抓破了。”
6、老师讲述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并和刘伯承做对比。
7、生读句子。
师:刮了72刀,多么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沃克医生是军医,他给多少军人治过病!可是当刘伯承告诉他一共刮了72刀时,沃克医生再也忍不住地叹道: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课件出示)
8、师: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指名评价,齐读。
9、师:刘伯承在沃克医生心目中的变化:
受伤的病人——了不起的军神(课件出示)
10、师:沃克医生为什么要“关上门”问刘伯承的名字?
指名说。
生:要保护这位军神。
沃克医生已经猜出了这是个不平凡的人物。
11、师:文中一共写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5次对话,同桌二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次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同桌之间练读。
12、分角色朗读:手术前的两次对话
手术中的一次对话
手术后的两次对话
叙述部分
三、课件出示三段话;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分别指三名读。
四、齐读名字:刘伯承军神
五、师: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对刘伯承说,对沃克医生说,对自己说。
把你想说的话端端正正地写在课本插图旁边。
评课稿:
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老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面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老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但是张老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己再读。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而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老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己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面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己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老师开始让学生交流。要求先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老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老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可以看到,他们一定通过老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老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己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写:“一声不吭”和“紧紧”。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老师让大家自由发言。接着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张老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一定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老师让大家讨论。最后,老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老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四,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刘伯承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张老师最后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多读。我想,通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一定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九
课堂上,我班的学生们过去常常随教师这根“指挥棒”转动,而很少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提出质疑。课堂上只是等待老师提出问题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说,善于想,能言人不能言,说尽方休,坦率表白,流露真我。课堂上要启发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平等而又真实的交流中尝到参与的甜头。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了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
【教学片断】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眼科手术)的故事。被主刀的德国大夫 誉为军神。
介绍: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人,现代军事家。……(定性的介绍)
世人对他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发挥词汇量)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这里根据班上小朋友们的兴奋程度介绍一点背景资料,其中有学生能够讲述的鼓励其尝试,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不用意味着什么?(担心使用会损坏脑神经。害怕以后再也不能行军打仗为国效力了。)
……
五、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善问”,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收集展示问题,引导共同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作为探究主线。本课确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的神态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一中心。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军神》一课中刘在手术中的表现一段描写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着重刻画了刘伯承的什么?当学生知道是动作、神态时,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深刻地理解了刘伯承忍受巨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三、从读到写,重在学会表达
教学中,力求巧妙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如,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这是为什么?这一提问使学生注意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是因刘伯承而引起的:伤势严重仍无比镇定,令沃克十分惊疑;拒绝使用麻醉剂使经验丰富的沃克双手颤抖、不忍心动手术;手术中以超人的力量忍受着巨痛并清醒地数出医生割了多少刀,这令沃克大加赞赏。课文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眼光去看刘伯承的表现,更能体现他坚强的意志。这一设计让学生理解了侧面烘托的好处,也体会到了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今后运用于写作实践,从而学会了表达。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幻灯出示: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n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对小学英语新起点五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人任教五年级两个班的书法课,虽然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练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书法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书法指导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
4、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到顶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步认识真(楷书)、草、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导积极尝试、习练爱好之精神,让学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开阔眼界、欣赏佳品、品评杰作、学会审美、勤学苦练、效仿名人,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时注意用毛笔示范学生,引导学生在“看、识、品、学、练”五点上下功夫。经启发诱导,渐渐使学生被书法艺术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书法之门。
自来学艺均有百日之功,无论成效大小,观其自晓。时久习练,可以使眼高手自高,功到自成,耗日太多使学生情绪低落。可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循序渐进,初见成效,也有以下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自己喜爱的字体去练;
(二)按字形的要求,正规严格去指导习练;
(三)学会比较和鉴别的方法;
(四)教学生掌握运笔和写字的章法,一步一步练习,分步检查书写效果强化过关。
1、培养学生的正确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了解文房四宝。
3、掌握毛笔楷书横、竖、撇、点、捺、横折的写法。
4、对书法作品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5、能完成一幅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