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人民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民族团结的范文和事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二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课文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课堂实录
师:昨天,教师让你们预习了17课,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读一下。
出示生字:宋 拴 陷 沦 尚 潜 舱 绳 绑 铲 拖
指名读生字
师:有一个字他读得很准,“铲”,但有一个字没读准,是“潜”,(跟老师范读)
师:课文里说“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中”那“潜”是什么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师:“陷”字怎么记?
生:先记左耳旁,再记刀字旁,最后……
师:你说得很准确。这个字跟“蹈”字有什么区别?
生:偏旁不同。
生:右边上面也不同。
师:把本子打开,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给大家在个故事好吗?
(出示课件,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文事情的起因)
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河底的铁牛?
生:用起重机。
生:用直升飞机。
生:用专门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捞上来。
师:同学们所用的都是现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铁牛捞起来,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7课,大声地读,划出喜欢和不懂的句子。
(生读课文,师画铁牛)
师: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什么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烂泥。
生:“是水把铁牛冲走了,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谁说的?
生:是怀丙和尚。
师:那怀丙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从试试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非常谦虚。
师:我们用谦虚而自信地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水真能把铁牛送回来吗?请大家欣赏动画,看这个动画是讲什么内容?
(动画演示,师讲解捞铁牛的过程)
生:这个动画是讲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主要讲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请小朋友默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划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生读课文划词语)
师:有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生:先 然后 再 又
师:从这些词,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谁能用上这些词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说一下。
(生练习说)(指名概括地说)
生:为什么要在船上装满泥沙?
生:为什么要把两船拴得紧紧的?
生:为什么要用结实的木料搭架子?
生:为什么要用很粗的绳子?
生:为什么装泥沙而不装石头?
师:同学们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生:因为铁牛很重,不用结实的木料会断的。
生:我能理解为什么用很坚固的绳子,不用的话,容易断。
生:装石头不容易铲,装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装石头比泥沙更方便。
师:因为黄河两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师:读第四自然段能解决剩下的问题。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读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划出来。(生边读课文边划)
生: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了。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级紧,铁牛上拔。
师:泥沙减少可以说成是“沙减”(师板书),那按老师的说法,接下来应该是怎样写?
(生回答师板书:船浮——绳绷——“牛”拔)
师:请小朋友用为“因为……所以……”来说说事物的变化。
生: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为船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
生: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牛拔。
(欣赏动画)
师: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师:那么刚才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装沙,能解决了呢?
(生答略)
师:围绕打捞的过程,提出疑问,合作学习。
(生小组讨论)
生: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边。
(生齐读)
师:未来的小怀丙就在你们中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学科学,用科学。
作业:
1、思考,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还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
2、收集有关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的需要。
2、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学习作者言之有序。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说教法。
(二)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方法。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7、捞铁牛
“叫水送回来”
潜水摸牛
准备工作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牛绑架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怀丙和尚先让水手摸清铁牛的位置,又准备大船装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绳拴牛这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不可以颠倒,认识到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对怀丙和尚指挥水手铲沙,当铁牛被拔出来后,并不急着把铁牛捞上来,而划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拖牛上岸,认识怀丙和尚指挥有方。)
点拨: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没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板书:考虑周到
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课题 10《捞铁牛》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 本课教学设计“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作业: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第10《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2.第二个问题,理解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 (1)摸清铁牛沉在哪; (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3)拴船搭好架子; (4)下水把铁牛拴住。 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 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1、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学生质疑: 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学生质疑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理解 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引导读4—6自然段。 引导感知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而此项训练是继“给课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项提要训练内容。凭借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的能力,开始指导学生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学过有关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课文。如《青蛙的眼睛》《赵州桥》《鱼和潜水艇》等课文。对本文所描写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较易理解。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教养:
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
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
朗读课文。
教育: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发展:
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等)
计算机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