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改变效果。写公益总结时,可以从参与的过程、心得体会、问题和挑战、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这些公益总结范文涵盖了教育、环保、贫困救助等各个领域的公益项目,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年的故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会写的字,认识15个会认的字。
3.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学准备:
字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学习“贴”“联”“团”“俗”“代”四个字。
1.播放过年时贴对子、放鞭炮等热闹的场面。师问:同学们,看到这段录像,你们能想到什么时候的场景?生汇报: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等。引出“贴”“联”“团”三个字。(师贴字卡)
贴:学生出字谜识记:独占钱财(贝本义是钱财)。
教师演示往黑板上贴字卡的过程,引出粘贴这个词。
要求同桌之间贴近点,引出贴的另一个意思:靠近。
联:让学生用手捂上耳朵,联想一下家里过年的场面。
团:给出口,加字变新字:国、园、圆、困等。
组词:团体、团结。用团结说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团用作量词:一团(毛线)
团团围坐、团团圆圆
2.同学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我们来看“俗”和“代”这两个生字宝宝。
俗:用讲故事方法识记:在山谷里有一个村庄,一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后就入乡随俗了。引出风俗、习俗。
俗的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话
爷爷、爸爸和你叫?生:祖孙三代。
3.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那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年”在古代的时候指什么?生:凶猛的野兽。
3.学习“凶”“野”“兽”。
凶:数笔划识记。结构:半包围。笔顺:
野兽: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动物。
师出事动物的图片(小猫、小狗、老虎、狮子、企鹅、骆驼、豹)请学生从中挑出真正的野兽。
野:注意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组词: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兽: 记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脚踩地。读音是翘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又什么特点?引出吼。
吼:让学生大吼一声。吼叫,狂风怒吼。
5.指导朗读第一段:“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不难想象年的凶猛的样子,(播放年的flash课件)要求大家在读的时候要读得夸张些,突出年的凶猛、吼和地动山摇。
6.全班齐读。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1.如此凶猛可怕的野兽,人们为什么要和它作斗争呢?怎样斗争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后,同桌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后,师出示“缺”“庄”“渐”“敲”“扭”“逃”的字卡。学生小组合作集中学习6个生字。
缺:换一换方法识记“缸”。扩词:完美无缺,缺一不可,缺点(造句)
庄:字谜:广阔的土地。读音,扩词:庄稼、村庄、庄严
渐:渐渐地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义词: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动作。形声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动作,扭头。区分:纽扣、电钮。俗语:强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识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导朗读二三段。
“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逃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主要写了“年”逃跑时的样子。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吓、扭、逃、再这几个字,读出年逃跑时的狼狈。
5.男女生比赛读,选两名代表。
五、学习四自然段。
孩子们,古代的劳动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年”。我们应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后来为了纪念胜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师指读生字,生开火车拼读,组词。
七、字宝宝大家都会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指名读文。
八、写字指导。
食:书写时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凶:的书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九、课件出示词(爆竹词卡),指名读,正确后发出爆竹声。
十、小结:
年的故事同学们都了解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讲给你得爸爸妈妈听。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第一段
3、教学重难点:会用“觉得”写话,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贴图)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只小鸟,他的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人们叫它“白头翁”,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8、白头翁的故事。学习生字“翁”
2、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划生字新词,标上自然小节号。
4、检查自学情况
a、讨论:哪些字需要特别的注意,为什么?
b、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字,和同学交流一下。
c、重点提示:厌练
d、带上生字读词语,理解词语。
5、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请四位同学分小节念课文的内容
b、说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鸟,它想干什么?
7、小鸟和谁学过本领/读读课文划一划
8、提供句式说说:小鸟向()学过本领。
9、同桌说说自由朗读课文。
10、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的2——-4段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口头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和多音字组词:行
2、口头进行比较行近字
借()猎()思()累()
厌()庆()受()爱()
3、这只小鸟学过这么多的本领,为什么直到头发白了,还是没有穴道什么本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学本领的。
4、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想想本段有几句话,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每一个人读一句
5、讨论课文:小鸟为什么要造房子?用课文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有新鲜有意思的语气。
6、小鸟是怎样学造房子的?开始和后来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间用“可是”连接小鸟为什么会厌倦呢?,指导朗读。
7、结果怎样呢?
8、总结本段的内容:先写想干什么再写怎样做的最后写结果
9、用正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段用不同的符号来划划。
10、练习说话:说说小鸟是怎样学习唱歌的?同桌说指名说
1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12、讲读第四段:小鸟还学了哪些本领?理解“有头无尾”什么叫“有头无尾”?请你结合学艺来理解。
13、齐读第二句话:这真是一只有头无尾的小鸟,所以它最后肯定是——,齐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出惋惜的语气。
14、朗读全文
15、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第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课文2、3段的样子说几句话并写下来。
2、懂得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3、会用“觉得”说话。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2、3段,回顾:他们是怎样写的?这两段是分哪三步来写的?
3、练说:想象一下小鸟是怎样学飞行和学打猎的?同桌选一样讨论。
4、仿写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5、用“觉得”说话完成作业本第五题
指名读例句,想想这里的“觉得”是什么意思?(认为感到)
读2、3两句的前半句,想象说后半句
口头用“觉得”造句
完成在作业本上
6、朗读全文
7、总结:后来人们为什么叫它白头翁?
学了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8、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三题齐读校对
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故事回讲给家长听。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四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小故事。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贝”的来源和它发展演变过程。第二自然段讲述了“贝”的字义来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规律。旨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认识生字,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借助规律来认识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节课是这篇识字课文的第二课时。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有关汉字文化的小故事,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观察贝壳的形状,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进而了解到什么是甲骨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和了解,我还让学生看了“马”“鱼”这几个字的演变,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接着通过给学生讲解贝壳由于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让学生知道贝在古时候的作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多大与钱财有关,从而引出生字“赚”“赔”“购”“贫”“货”,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带贝字旁的字的含义,也学习了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在方便记忆的同时,更深刻记住了这些字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我适机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贝”字旁的字。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镜、珠”等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对汉字的起源了解的更清楚,对汉字的兴趣更加浓厚。
比较成功的地方:这节课,通过讲解“贝”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学生不仅在音、形、义这几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对汉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的兴趣。
不足之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太到位与及时;指导书写上还需要更加细致;应该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一些朗读指导。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五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小鸟,想学点本领。
一天,它看见喜鹊在大树上搭窝,觉得很有意思,决定跟喜鹊学搭窝。开始它学得很认真,可是没过多久就厌倦了。它说:“天天衔树枝,太累了!”它不再学搭窝了。
一天,它听见黄莺在唱歌,唱得很好听,决定跟黄莺学唱歌。开头它学得挺认真,可是没过多久又厌倦了。它说:“学唱歌要天天练嗓子,我可受不了!”它不再学唱歌了。
以后它又跟大雁学飞行,跟老鹰学打猎,也都是有始无终,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直到头发全白了,它还是什么本领也没学到。
从此,它把一头白发传给子孙,让它们世世代代记住这个教训。后来,人们叫它们“白头翁”。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六
《白头翁的故事》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共分五个自然段,以白头翁学艺的过程和结果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文章优美,生动有趣,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根据弱智学生的教学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下几点: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那只美丽的小鸟是怎样学本领的,结果如何?为什么没有学到本领?它要子孙记住什么教训,从中理解课文内容。
2、水平目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本领做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就将一事无成。
根据培智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弱智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有感情朗读课文为本课的难点。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七
《白头翁的故事》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共分五个自然段,以白头翁学艺的过程和结果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白头翁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第一段
3、教学重难点:会用“觉得”写话,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贴图)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只小鸟,他的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人们叫它“白头翁”,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8、白头翁的故事。学习生字“翁”
2、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划生字新词,标上自然小节号。
4、检查自学情况
a、讨论:哪些字需要特别的注意,为什么?
b、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字,和同学交流一下。
c、重点提示:厌练
d、带上生字读词语,理解词语。
5、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请四位同学分小节念课文的内容
b、说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鸟,它想干什么?
7、小鸟和谁学过本领/读读课文划一划
8、提供句式说说:小鸟向()学过本领。
9、同桌说说自由朗读课文。
10、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的2——-4段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口头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和多音字组词:行
2、口头进行比较行近字
借()猎()思()累()
厌()庆()受()爱()
3、这只小鸟学过这么多的本领,为什么直到头发白了,还是没有穴道什么本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学本领的。
4、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想想本段有几句话,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每一个人读一句
5、讨论课文:小鸟为什么要造房子?用课文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有新鲜有意思的语气。
6、小鸟是怎样学造房子的?开始和后来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间用“可是”连接小鸟为什么会厌倦呢?,指导朗读。
7、结果怎样呢?
8、总结本段的内容:先写想干什么再写怎样做的最后写结果
9、用正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段用不同的符号来划划。
10、练习说话:说说小鸟是怎样学习唱歌的?同桌说指名说
1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12、讲读第四段:小鸟还学了哪些本领?理解“有头无尾”什么叫“有头无尾”?请你结合学艺来理解。
13、齐读第二句话:这真是一只有头无尾的小鸟,所以它最后肯定是——,齐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出惋惜的语气。
14、朗读全文
15、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第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课文2、3段的样子说几句话并写下来。
2、懂得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3、会用“觉得”说话。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2、3段,回顾:他们是怎样写的?这两段是分哪三步来写的?
3、练说:想象一下小鸟是怎样学飞行和学打猎的?同桌选一样讨论。
4、仿写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5、用“觉得”说话完成作业本第五题
指名读例句,想想这里的“觉得”是什么意思?(认为感到)
读2、3两句的前半句,想象说后半句
口头用“觉得”造句
完成在作业本上
6、朗读全文
7、总结:后来人们为什么叫它白头翁?
学了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8、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三题齐读校对
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故事回讲给家长听。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小鸟,想学点本领。
一天,它看见喜鹊在大树上搭窝,觉得很有意思,决定跟喜鹊学搭窝。开始它学得很认真,可是没过多久就厌倦了。它说:“天天衔树枝,太累了!”它不再学搭窝了。
一天,它听见黄莺在唱歌,唱得很好听,决定跟黄莺学唱歌。开头它学得挺认真,可是没过多久又厌倦了。它说:“学唱歌要天天练嗓子,我可受不了!”它不再学唱歌了。
以后它又跟大雁学飞行,跟老鹰学打猎,也都是有始无终,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直到头发全白了,它还是什么本领也没学到。
从此,它把一头白发传给子孙,让它们世世代代记住这个教训。后来,人们叫它们“白头翁”。
《白头翁的故事》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共分五个自然段,以白头翁学艺的过程和结果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文章优美,生动有趣,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根据弱智学生的教学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下几点: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那只美丽的小鸟是怎样学本领的,结果如何?为什么没有学到本领?它要子孙记住什么教训,从中理解课文内容。
2、水平目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本领做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就将一事无成。
根据培智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弱智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有感情朗读课文为本课的难点。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