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语的更新和更换是保持警示效果的重要环节。配合其他宣传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使安全标语更加生动形象。接下来是一些安全标语参考范文,希望对您的安全宣传有所帮助。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一
(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凉州词》。
2.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________名。
3.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4.选择题(只填序号)
《凉州词》前两句是____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____。
a.抒情b.写景c.生活环境的荒凉d.离愁别恨
参考答案: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题曲调
3.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意思对即可)
4.bcad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二
(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凉州词》。
2.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________名。
3.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4.选择题(只填序号)
《凉州词》前两句是____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
参考答案: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题 曲调
3.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意思对即可)
4.b c a d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色?(2分)
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泰山商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须答出两方面)
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意思接近即可)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四
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6.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7.d
8.d
9.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杨柳
10.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王之涣《凉州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五
2.王之涣《凉州词》赏析(2)
3.王之涣《出塞(凉州词)》唐诗赏析
4.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5.宴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6.《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7.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鉴赏
8.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6.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7.d
8.d
9.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杨柳
10.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二、
(1)自下而上由近及远上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六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8.“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9.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案
8.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9.(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
(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
(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第四个年号)间。
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可见其诗名之高。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七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阅读答案一】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d)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钟、割
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阅读答案二】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泰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
2、山北和山南。(巍峨)
3、泰山的高大;泰山的神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d唐代杜甫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每空1分。
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评分意见:此题共3分。描绘内容全得2分,语言优美流畅得1分。
8.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
凉州词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篇八
临江仙诗歌
朱敦儒(1)
直自凤凰城破(2)后,擘钗破镜(3)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1)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2)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3)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答:
【解析】
(1)在古代诗歌意象中,杜鹃的啼声是悲切的,诗人往往借杜鹃啼鸣写自己悲愁痛苦的心情;还则表明不是第一次,后面的一十四番回就表明年年如此。
(2)从写作角度分析,整个时代社会的悲剧通过夫妻的离散来表现,抓住这一点,就能较好地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
【参考答案】
(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多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1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分)
(2)词的上片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1分)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1分)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