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具备辨别能力,能够判断出文章中可能存在的瑕疵,并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编辑时,我们应该注重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文章的观点和结论有力地呈现出来。以下是编辑们为读者带来的一些独家报道和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一
1、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得感情,体会分享的`快乐。
2、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调制泡泡水。
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等。
1、老师出示调制好的泡泡水,引起幼儿兴趣。
2、提出问题:如何调制泡泡水?
3、幼儿探索操作。
提出问题:用哪些材料可以条指出泡泡水”
(1)引导幼儿思考用哪些材料可以调出泡泡水,并做记录。
(2)告诉幼儿要讲卫生,不要把泡泡水吹到其他幼儿的身上、头上。
4、发现
说一说用哪些原料可以调出泡泡?如何调的?
5、做游戏:吹泡泡比赛。
6、教学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泡泡的变化。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二
3、4岁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以后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做基础,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由此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课《有趣的排序》。因幼儿刚接触排序,本节课主要以ab型的.排列为主。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排序材料: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
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板凳是两种颜色的)
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三
学习6的形成。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游戏:1、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1、探索6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个夹子。5添上1是6。
2、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个夹子。
3、认识数字6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
活动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
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
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
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
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五
亲子游戏1角色扮演
这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游戏,是孩子初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孩子可以扮演美丽、善良单纯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睡美人,等等,这让孩子可以培养善良有爱的性情。如果是大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职业化的社会角色,如消防员、医生、经常等等,从而了解职业的基本常识,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点评:角色扮演最适合小朋友,而且如果家长想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直接问不管用的情况下,让小朋友来当老师,你就能轻易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都玩了什么。
亲子游戏2我是间谍
这个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或者旅途中玩。家长描述一样东西,让孩子猜是什么,或者亦可反过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记住所看所想,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点评: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利于小朋友推导能力的发展。
亲子游戏3跳舞
选一些莫扎特或者巴赫的古典音乐,抱着孩子一起跳舞旋转,跳舞的时候也可以与灰姑娘等童话故事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又能让孩子乐在其中。
点评: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孩,会让小朋友形成外向的性格。多和小朋友唱歌、跳舞,即使家长五音不全也没关系,主要是引导小朋友喜欢音乐和跳舞,有利于性格的塑造。
亲子游戏413点
把所有的扑克朝下,然后随意翻,加在一起正好13,就可以拿走牌,超过13就“爆炸”。这个游戏要求极快的计算反应能力,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点评:小朋友都是“照相机”,东西不停地重复,他就会记住。通过扑克牌,就能很好发挥小朋友的“照相机”功能。
亲子游戏5汉字大战
做一副认字牌,上面写有汉字偏旁,用这些汉字来决战。譬如,家长是火,孩子是水,孩子赢。父母是田,孩子是虫,父母输……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说明理由,就可占尽先机。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的基本规则。
点评:小朋友越早识字,越早阅读,就阅能开阔视野。而游戏则摆脱了让小朋友枯燥学字的方法。
亲子游戏6扑克历史
做一副扑克,印有历代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边玩扑克边给孩子讲历史。学习历史,让孩子看轻当下的得失荣辱,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点评:现在小朋友多的是技能培训,反而忽略了历史,通过扑克牌让小朋友以史为鉴,非常有益。
亲子游戏7对诗
把孩子在学校要求背诵的古诗,做成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上诗歌的名字和作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抽卡片的`顺序,互相背诵。背诵出来的就奖励,没背诵出来的就惩罚,奖励和惩罚的内容可以是家务劳动等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背诵古诗的兴趣,对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有帮助。
点评:这个适合大小朋友玩。虽然小朋友不一定懂得诗词的意思,多背有利于提高小朋友的诗歌修养。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六
前一阶段,阜阳博物馆举行了“蝴蝶展”,我们组织幼儿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发现每只蝴蝶两边翅膀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都是一样的,幼儿特别好奇。其实幼儿发现蝴蝶翅膀上的这些现象就是数学中的对称。在生活中对称的现象随处可见,对称有着独特的美,它不仅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美化我们的生活。幼儿对对称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对称的概念并不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对称》。
活动中,首先以观看“蝴蝶展”为线索,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给蝴蝶翅膀配对,使幼儿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其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意义,验证图形的对称,了解对称的概念,并探索发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最后利用ppt课件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感知物体的对称美。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
2、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蝴蝶图片人手一份,等腰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人手一份。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蝴蝶翅膀的配对,认识对称的物体
博物馆里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展览会,可是工作人员把一盒蝴蝶拼板混在了一起,我想请小朋友帮助它重新拼完整,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幼儿操作给蝴蝶配对)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给蝴蝶配对的?(幼儿回答)
怎样才知道两只蝴蝶是不是一样大呢?(引导幼儿将蝴蝶进行对折比较)
小结:像蝴蝶翅膀这样两边形状、大小、花纹都完全相同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
(二)认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老师:与蝴蝶拼板一块展出的还有许多图形(逐一出示各种图形介绍名称)
这么多的图形宝宝怎么会和蝴蝶一同展出呢?原来他们和蝴蝶一样也是具有对称性。
怎么检查它们是否有对称性?(老师演示等腰三角形,把它对折,使其两边完全重合)。
提问:是不是两边完全重合?说明他有对称性。
在等腰三角形折痕用虚线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检验其他图形是否有对称性。(幼儿操作,老师提示幼儿在折痕处用虚线画出来)
老师讲解后小结:像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一样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老师:这条虚线把图形都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你知道数学家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吗?它就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有几条、有的图形有无数条,但是只要我们能找到一条对称轴,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四)判断对称图形
展厅还有一些其他图形,你们能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吗?出示一些图形让幼儿哪些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折后完全重合)
(五)生活中的对称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的物体,我们一起看看(播放图片)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对称的图片,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对称。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去教室外寻找对称。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七
(1)幼儿交流、讲述。
如风扇转动能使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等。
(2)观看课件,感知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八
2.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独活
3.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虎力散
4.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怀熟地
5.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九一丹
6.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路路通
7.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防己
8.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驱风散
9.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白术
10.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11.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一见喜
12.两个少女(打一中草药名)——二妙散
13.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一中草药名)——通大海
14.起宏图(打一中草药名)——远志
15.金钿遍野(打一中草药名)——地黄
16.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香附
17.第四季度经费(中草药名)——款冬花
18.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三七
19.人间四月芳菲尽——春不见
20.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21.偷梁换柱(打一中草药名)——木贼
22.两横一竖(打一中草药名)——半夏
23.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生地
24.窗前江水泛春色(打一中草药名)——空青
25.忠诚老实(中草药名)——厚朴
26.儿童节发假(打一中草药名)——六一散
27.古城姐妹(打一中草药名)——金银花
28.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29.老谋深算(打一中草药名)——苍术
10.金乌西坠白头看(河南地名)——洛阳
11.上下四方都无险(安徽地名)——六安
12.发扬大协作精神(青海地名)——互助
13.刘关张结义地址(打台湾一地名)——桃园
14.又到鸡西市(黑龙江地名)——双城
15.庙建成菩萨到(打上海一地名)——静安寺
16.财源茂盛达三江(打广西一地名)——富川
17.情投意合(打宁夏一地名)——同心
18.公开赞助(打湖北一地名)——襄阳
19.公私仓廪皆丰实(打海南一地名)——屯昌
20.花和尚鲁智深(打四川一地名)——色达
21.刘邦登基诏书(打四川一地名)——宣汉
22.南人不复反矣(打四川一地名)——南充
23.举起鞭儿又紧缰(打新疆一地名)——策勒
24.介胄之士(打湖北一地名)——武汉
25.全面整顿(打云南一地名)——大理
26.美哉嘉陵(打云南一地名)——丽江
27.惩恶扬善(打云南一地名)——楚雄
28.山花红烂漫(打内蒙古一地名)——赤峰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九
1.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出示准备好的可转动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观察,自由选择,亲手操作,亲自探索和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勺子等材料,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它转起来。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怎样让它转动起来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还可启发幼儿再试试其它材料,等等,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交流。
(3)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
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2.第二次探索,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
(1)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请幼儿大胆猜想讨论。
(2)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如用勺子搅动杯子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鼓励幼儿合作分工,充分运用交流讨论法,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式或组合使材料转动起来。
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十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十一
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会转动的东西。
2.物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玩具小汽车、伞、轮子、风车、呼啦圈等。
(2)第二次操作材料:塑料齿轮玩具、勺子、空瓶子、盛水的杯子、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轻快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各种转动的机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邀请幼儿玩“咪咪转”游戏.
“我知道小朋友们最爱玩游戏了,我们来玩“咪咪转”的游戏吧”,咪咪转、咪咪转,大风来了快快站。(幼儿伴随着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
(三)幼儿操作探索
1.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出示准备好的可转动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观察,自由选择,亲手操作,亲自探索和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勺子等材料,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它转起来。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怎样让它转动起来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还可启发幼儿再试试其它材料,等等,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交流。
(3)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
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2.第二次探索,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
(1)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请幼儿大胆猜想讨论。
(2)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如用勺子搅动杯子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鼓励幼儿合作分工,充分运用交流讨论法,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式或组合使材料转动起来。
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1)幼儿交流、讲述。
如风扇转动能使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等。
(2)观看课件,感知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的活动室外面有好多可以转动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
(六)、活动延伸:
可以将以上材料继续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活动总结
本活动通过幼儿的操作,由浅入深,由“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到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不能转动送的物体可以借助外力转动的原理。
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篇十二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作为国粹,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1.认识京剧脸谱的特点,感受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在欣赏京剧脸谱照片、面具、京剧片段的过程中,掌握京剧脸谱不同色彩的含义。
3.体验描绘京剧脸谱,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愿意表达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1.物质准备:适合幼儿观看的京剧片段、京剧脸谱照片和有轮廓的脸谱面具若干、水粉颜料、画笔、罩衣、音乐《说唱脸谱》。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绘画与分享表达。
一、观看京剧片段,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段表演,可精彩了!我想与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大家一会儿看完了能告诉老师他们这是什么表演吗?"(借助京剧影像,调动气氛。)老师:"小朋友仔细看看,京剧表演跟我们幼儿园的节目表演有什么不一样呢?"(导入京剧脸谱,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京剧脸谱。)
二、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幼儿依据图片及实物加深印象。
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已经发现了京剧表演里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脸谱,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更多的京剧脸谱,你能告诉老师这些脸谱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的地方吗?原来啊,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组织幼儿讨论,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特点,简要介绍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带领幼儿欣赏夸张的人物形象。)
三、分发绘画材料,幼儿自主描绘脸谱。
老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人物的脸谱,刚刚老师也给大家讲了一些京剧脸谱颜色的秘密,你们能用颜料宝宝画出来悄悄告诉我吗?"(指导幼儿对脸谱进行涂色,运用鲜艳的颜色根据不同性格勾勒出夸张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展示,分享表达感受。
老师:"各位小小设计师都完成了自己的京剧脸谱,接下来老师放上音乐大家依次在教室前面来向其他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哦,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脸谱秀,要开始啦!"(开展互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脸谱,分享自己对京剧脸谱的感受,阐释国粹京剧的重要地位。)活动延伸:
1.认识京剧戏服,欣赏传统文化独具的魅力。
2.观看京剧表演,近距离感受国粹的艺术美。
3.邀请有唱京剧经验的爷爷奶奶进行讲解,教唱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