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是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它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决心。决议的实施需要哪些具体的资源和支持?希望以下这些决议案例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帮助大家制定自己的决议。
烟火的散文篇一
人活到这世上,男女老少的扎了堆儿,昼暄夜静,风雨饱饮,热热闹闹的铺开一大片,设若跳到半空里去看,青房瓦舍,塘田沟野,峰峦叠嶂的尽在眼底,再加上坟狐窟兔,走马飞鹰,蝶蛉蝼蚁,就像那上天撒下的一把棋子,密密麻麻,聚三成五的给个大棋盘托着,年复一年的博弈对坐,亦像是个热闹的酒馆子,有人下马栓桩,满襟风尘的进去,在沸水般且欢且笑,且歌且哭的人声浪里,兀自放杯求醉,待到红光满面的出来,又飞身上马,开始他的下一程去路。
说那醉时的好处,其实很容易就分明,惟其是因为醉的短暂,说那醒时的无味,也并非真无味,亦是因为醒的过于绵长。世上的好处大概都在这短暂里,连那生命都算上,以为永世万年的活着就好,莫说永世万年,便是人活过百,整天眼花耳聋的对着黑压压的晚辈们,犹如风里枯灯一般,怕是连自己都要不好意思了。
小时候,有一户邻居,住在一所高大的房子里,距我家只是一路之隔,然父亲总不许我到他那里去玩,大约嫌他是个鳏夫,且性情古怪。但他是个识文断字的`人,能讲得几套好书,并那些神志鬼怪故事,我也爱听。掌灯的时候,我便溜到他家里,他的房子果然极大,收拾得很干净,北墙上挂着一幅中堂,是他自己写的几个字:人生东西南北,吾欲何往。彼时他五十多岁年纪,须发皆白,脸上常挂着笑意,是个和蔼的人。听他讲鬼怪故事,到了紧要处,总令我头皮发紧,后背发凉,看那屋里青灯如豆,兼窗外风过白杨,叶响如雨,真是可怖。后来,他便再讲一个笑话,破了这气氛,送我出去时,他只是站在门口,望着我回家。我踩着一地如霜月色,听着背后他那几声长长的清咳之声,心里却是安稳祥和。他自是通些文墨,逢年关时,人央他写对子,红纸黑字,龙飞风舞里带着墨香,好看又好闻。他也给自己写,横披我记得清楚,“又是一年”,因他每年总是这句,贴上门楣时旧的也不去,只把一条鲜红的“又是一年”,贴在已然于风雨里褪色的“又是一年”之上,厚厚的一层,颇像年历。现在想来,他一个人鳏处独居,膝下无子,这漫漫生路,于他竟是大寂寞,荒寒深村百年,又何其悲凉。他常说,人生犹如天倒数,真是绝望到了不可救,惟余可怜可叹。
我晓得人活着不易,是从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虽说父母在世时,我亦目睹了他们抚育子女的艰辛,但那个终究没落到自己的身上,难以悟得深刻。老话儿就说:“娶媳妇是喜事儿,有了孩子是玩意儿,要吃要喝是难事儿”,虽说现在吃喝已非难事,但孩子一落地,他漫长的成长之路,哪一步不要牵动我的心神?这是一份落定肩头便再难卸除的责任,做人的爸爸,就要好好的做一生,这一生有多长,长到皓首如雪,眼似浊汤,都不能从心里丢开这个孩子。养孩子最大的烦忧不在他的花费,而是如何使他在正确的路上走。孩子容易犯错,大人们用过来人的经验要教育他,子是独子,舍不得打,想到父亲生了气,便用鞋底打人,嘴里还要一并喊着:“打死一个,我还有几个!”我知道那挨打的滋味,这滋味断乎再不能落到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去。我虽然明白,打与不打都是爱,就像父亲一样爱我似的,我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仿佛比父亲更难,我要使孩子懂事,又不能用他那样简单的方法。男孩子,我知道,关键处打一回,还是比较奏效。
人一旦有了孩子,就开始务实了,这路是长路,路是平路,朴实无华,很多事情一时一刻总要先想到他身上去。人的激情,慢慢会消退,不是激昂,不是狂热,但会被另一种足意替代,这足意里有大欢乐,全是孩子用他的天真烂漫交还给我的,他虽是他自己,亦是我生命具象的延续。我生平最为讨厌一种浮泛,在假大空的幸福里暗自得意,而他竟又不知,何谓切实的幸福,像蒙着眼过活。
说到爱情,我现在惟剩一笑。我信它的有,亦认命它的无。它有是真有,无却不是真无。所谓不是真无,自有爱情存在的道理,就像最美的梦幻,都要从现实里依附,更怎能信它可以靠缥缈独自求胜。记得年少无知,纯情似水,聚散之间何尝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人如玉当眼,喜不自胜,如胶似漆,上天都妒,密吻相拥之间,痴醉若化,此一种之况味,放在心底就能生出一句慷慨之辞:“若便是此一刻死了,又何憾何惧。”我那时以为,爱情华美至此,该如何令人销魂无边,竟不会想到爱情终非两三日的热闹,须要放到漫长的现实里,去检验,去磨练,去修为。
男女之间有着无尽的神秘,甚至情欲里也含着对肉体的正义崇拜和自私占有的邪恶,他们交织扭缠在一起,一面奉献与索取,一面证明与求证。当水退潮落,男子以他固定的理性,在香汗味儿还没有飘散时,就要想到生存与现实的头等大事上来,他的心房里,充填着恐慌与不安,充填着焦灼与空虚。那时,他甚至觉得这令人销魂的爱欲,竟是一种消磨英雄的堕落。随着光阴浩荡,日月如梭,爱情也慢慢走向平常,平实,它从幸福的巅峰安然着陆,爱情也要开始锅盆叮咚,酒足饭饱了,不是在人潮如海的街头奔走匆匆,挨挨挤挤,就是遁迹于无声无息的山林长相归隐。现实收服了爱情,并重新给它一个新的含义。所以,我信它曾经的真有,也认它命里合该的非无。
秋色一抹,残阳如橙,西风初摧时节,那清寒里摇动的几朵疏离有致的喇叭花儿,或承天仰面或对地附首,有的仿佛在求取,有的仿佛在呐喊,那是什么,是啊,它,多像我此刻的心。
烟火的散文篇二
曾有朋友问我,如何看待婚姻,两个字,接受。守一份烟火日子老去。
小时候,在外疯耍或是放学回家,远远的看见家里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知道母亲已在家做饭,顿时觉得饥肠辘辘,加快脚步回家。父母是不喊我们回家的。一边走一边猜想母亲会不会做了我喜欢吃的,贫寒的家要母亲花费许多心思来解我们姐妹的馋。
父亲左手不紧不慢的拉着风箱,右手不停地抓起一把柴禾扔进灶膛。灶膛的火苗窜出来映着父亲黑红的脸。母亲弯着腰,左手杵在锅台上,右手握着饭勺不停在锅里地搅动。锅里的粥翻腾着,母亲的脸笼在热气里,不时扭头看向父亲,两人说着家常。
父亲脾气暴躁,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母亲性格泼辣,从不在父亲面前低头。
两人吵吵闹闹,父亲的拳头时常落在母亲身上。看到母亲偷偷的流眼泪,心疼母亲,为她报不平,对父亲又恨不起来。
母亲生过一场病,那时我们姐妹年龄小,父亲忙着地里的活,又要照顾母亲和我们姐妹。看父亲笨拙的切肉炒菜,一个人蹲着灶前熬粥,母亲躺在床上给父亲做指点,父亲的样子认真又小心,生怕自己的笨拙让母亲生气。母亲少有的温柔,轻声细语的和父亲说着话。因母亲生病而恐惧不安的我竟想这样的日子长久些。
父亲外出回来晚些,母亲坐立不安。一次次到门口张望,看天色越来越暗终是放不下心,叮嘱我们姐妹看好家,拿起手电筒冲进夜色里,去村口等父亲回来。
两人吵着闹着,磕磕绊绊恩恩怨怨四十年。父亲六十三岁去世,母亲那年五十九岁。一向以刚强示人的母亲平静地送走了父亲。母亲的平静引起村里人议论,认为母亲表现的太平静,母亲该是悲痛欲绝的样子。母亲的刚强不过是做给我们姐妹看,不想我们担心她一个人住在村里。母亲的邻居说,父亲去世后,母亲极少走出院子,常一个人发呆,夜里睡不着,把父亲的照片放在枕边,流着眼泪和父亲絮絮叨叨。母亲拒绝和我们住到城里,一个人守在她和父亲的家。
城市里见不到炊烟,爱上小区楼群窗口的灯光,那灯下该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说话或者忙着各自的事情。那灯光是暖,是心的归宿,是一份人间烟火。
人到中年,在城市的角落演绎一个烟火日子。岁月的痕迹留在眼角,藏进发际。
从农村嫁到城里,我有着幸福与满足,还有心底的卑微。农家孩子特有的纯朴善良让我很快融入城市。家,不大。日子,清贫。两人在一起就是幸福,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一切都会好起来。
女儿七岁那年,丈夫下岗。本就清贫的日子蒙上一层霜。咬牙交上女儿的英语补习费,再无法满足女儿学绘画的愿望,对女儿我深深的愧疚。我微薄的工资只能维持家里的基本生计。丈夫坦然的待在家里,“我在家里待一阵怎么啦”?对他的话我的惊讶多于愤怒,男人可以有千般错,但没有担当的男人比贫穷更可怕。
寒风里我去接女儿放学,女儿紧紧攥着我的手,“爸爸为什么不去上班呢?”怯怯的声音里已知生活的艰辛。那一刻我忍住眼泪。
冷战,令人窒息。
好女不穿陪嫁衣,好汉不吃分家粮。母亲如此说。为给丈夫找工作,求遍亲朋好友,尝尽人情冷暖。没有哪份工作做的长久,一次次丢了工作回到家里,再没有当初的理直气壮。面对我和女儿一副愧疚又无能为力的样子。我的心好像压着巨石透不过气。夜深了,依旧无法入睡,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旁的他不停的吸烟,烟蒂堆满烟缸,在烟头的一明一暗里,他的脸满是无奈与消极。不想同他吵,那只能任我们彼此更冷漠,生活却不会有一丝改变。
父辈留给我的勤劳坚韧让我不安于这样的日子。女儿一天天长大,学费一年年增长。女儿的懂事让我心酸。穷则思变,我开始一边上班一边摆摊卖服装。夏天三十几度的高温,烈日下的我不停抹汗,舍不得花十几块钱给自己买顶遮阳帽。中午,一个馒头一块腐乳吃的香甜。手里的钱浸着汗水,一张张捻开数数,忘了自己晒得黑黑的脸满是尘土,竟笑得开心。冬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来,为能占到个好位置。天空飘起雪花,落在头上,钻进脖子里。凉,凉的让人打颤。不少摊贩开始收摊,只一会功夫摊上的衣服落满雪花,不停的拍打衣服上的雪花,生怕浸湿的衣服影响卖相。看着周围的摊子越来越少,犹豫着自己走不走,天气突变,人们更急于添置衣服,价格上不会太计较,期望生意会好些。
日子有了好转,家里的气氛有了缓和,心里稍觉踏实。最困难的时候,每到用钱,脸上的肌肉会紧张地抖动,心里慌的好像偷东西被人发现。丈夫开始做些家务,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事。我们两人的话依旧不多。累,我像一只被生活抽动的陀螺,不能停下。一旦停下,日子会回到从前,缺少平稳的日子随时会倾斜。
在网上我认识了叫风的男人。暖意融融,吹皱一池春水。第一次聊天他给我讲笑话,那晚我笑着睡去。从那以后,每天盼着他的出现,陪我说说话。那急切喜悦的心情仿若回到初恋。
丈夫很快发现我的变化,脸色阴沉的吓人。面对他的质问,我没有解释我和风只是聊天,扬着头恨恨地迎向他的目光。压抑愤怒委屈积蓄太久,在这一刻爆发。我的样子彻底激怒了他,一巴掌重重地打在我的脸上,我没有躲闪,下意识的用手去捂火辣辣的脸,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他吓坏了,伸手来掰我捂着脸的手,眼睛里有后悔和心疼。我转身躲开他的手,拉开房门冲出去。
街上行人攘攘,车流川息。每一样都让我烦躁.此刻,我只想找个僻静的地方一个人静静。
公园里一个僻静的角落,寻得一个石凳坐下来。快深秋了,银杏叶黄了,不时飘落在地上。我最爱春天的迎春花和秋天的银杏。一个唤醒春天,一个饱含深情在深秋。爱它们单纯的色彩。
眼泪被风吹干了,心里的痛还在。风的头像在闪动,他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或者说他的每次出现都令我开心。一句问候的.话,让我的眼泪又流下来。内心的自尊让我从不把家事说给别人,在我的骨子里有最传统的思维,而我只是平凡的女人,需要呵护,需要一个肩膀依靠,需要精神上的依托。风的出现让我感动上天在此刻给我安慰。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的滑动,生怕慢一秒风会消失。风的心情不错,不时发来笑脸,我被他感染着。只一会,他发消息说要陪老婆去买菜,晚饭由他做给老婆吃,不能陪我说话。在他几次提出见面被我拒绝后,在网上若即若离,我苦笑着,为自己的傻气。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公园里静的可怕。蜷缩在石凳上,我感到阵阵寒意。公园里路的灯发出五彩的光,银杏叶变的斑驳。这样的时间,村里正是炊烟飘起的时候,在外的人匆匆赶回家里,不时有村里人互相打着招呼,日子平淡却真实。城市里见不到炊烟,它的烟火日子都是钱字说话,为这我疲惫不堪。
看迎春花开,银杏叶落。最终的日子不过人间一份烟火。
手机里满是丈夫打来的电话,一次次被我挂断。爱过,恨过,他依旧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艰难多于安适。为此我抱怨他的无担当,为此我风雨里奔波。我的心曾游离。只因我们没有成为并立一起成长的两棵树。树根深深的缠结在一起,春去冬来,落尽繁华,相依的是深深的根,我们的家。
饥肠辘辘,我的脚步要快些回到家里。那灯光亮着,灯下的人在担心,在焦急,。我知道饭是热的,亦是我最喜欢的家常饭。烟火日子该是如此,有哭有笑,有苦有甜,还有我们纠葛不完的情感。
烟火的散文篇三
门口的池塘像一叶翠绿的掌纹,墙上的爬山虎垂下盎然枝蔓,它想悄然抚摸一下池水的波纹。它们展示的是大自然纯洁的爱与信任,池塘接受的不仅有藤蔓的滴碧,还有那些从叶芽上滑落的雨香。池塘把每一滴水聚集,容纳,然后顺成经络脉搏,向着地心的深邃宁静延伸,直至百流归海。
面对沉静的池塘,心像在水晶里轻轻游走。生活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一点一滴的学习,难道不应该像池塘那样吗。说到百流归海,让我不禁想起了人心,想起了人的度量。尚若人心能像海般博大,纳百川之流,育无数海洋生物种类,那该多好呀。
在此心境下,难免就对自己想入非非了,我,若能把宽容像大海一样穿於身上,让山泉流成细水,让温柔曼妙裹夹疲累的灵魂,让松软漫过发梢,把大爱无疆碎成分子,离子,遍布散开,像漫天星星。即使细小,却能折射耀眼的光芒。那该多好呀!
想着,想着,一不小心,灵魂就掉进了池塘,它在塘底淤泥中不断跳跃挣扎,搅得池水里的鱼儿不得安宁,纷纷把头露出了水面。
於是,我不得不把它捞起,置於菜板,剁成了碎片,囚禁在每一颗字符的蒸笼里。任它在沸水的煮熬中,不甘的诉说着自己曾经是怎样出类拔萃的人,庸俗的站於狭窄的精神高地上喋喋不休。
我知道,那个高点太尖,太窄。它只适合自私的心漫游遐想,只适合扦插一朵叫做自我欣赏的假花,无论那花是用涤纶或绢丝的材质做成,终归没有生命。而我深情的选择是每滴清水的.汇集,汇集成柔软的大海。把大海的波纹修剪成区分善恶的罗盘,罗盘的指针一直指向爱野无疆。我的一切努力与更新,都只朝着一个方向,离大海母亲的胎音更近一些吧,我祈求在连接母体的胎盘里深度睡眠。
在剁灵魂时,突然间,想起昨天在路上,见一个穿着体面的人,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然后,以昂首挺胸的姿态,拽拽的样子朝前走去。那身姿似在炫耀,我是有钱人,我任性。
穿着环卫服的大妈用极藐视的眼光看了一眼他的后背,没说话,默默地把香蕉皮扫进了撮箕里。
我认为,当你在生活中随地丢下一样垃圾时,心灵便蒙上一层污垢。只要是帮助我们打理垃圾的人,无论是精神上的垃圾或生活中的垃圾,不管是身边人或陌生人,他们都是上帝,都是大爱的使者!
试想,若把一坨冰置於阳光下,它敢见阳光吗?一个人的卑微自私就如冰,若置於阳光下暴晒,在与阳光温暖厚实的大手迎向相握之时,立现城池沦陷的悲哀。所以,见不得阳光的东西,还是不要晾晒,不如把它深埋在地底下吧。
人啊,无论你贫穷或高贵,只有像低头饱满的谷穗样,才能以流金泛香的身姿,舞起生命的节拍。
在煮熬灵魂时,想到了在文字间行走,在文字间经风雨,长见识。那些水涂蜡染的枝叶,每天都在心灵绽开;那些旧诗的韵律,新诗的灵光,读来总是石破天惊;那些穷其一生也不卖一字的作者,大可撰写博士论文,小能掬孩童一笑。我对他们实在是佩服得不得了!於时光的隧道上与这些人擦肩,不论同向或不同向,他们永远都是我最尊敬的人,我永远向他们致意。
人说,文字既高尚又低微。可是,在我这里,无论它是高尚或低微,我都把文字看作陶罐里的吊兰,不管高尚或低微,它只专心于日常的朴素生活,稍微有些养分就生机盎然。
看着亲手栽下的吊兰,从齐腰高的独立铁架花坛里伸出许多像藤般柔软,又像枝干般挺拔的绿条,自自然然,生些不需要泥土便能吸收养分的白色根须。在那根须上冒着一朵一朵的绿叶,根和叶一并暴露在时光里。至纯至美,像极一个赤着双脚在家煮汤蒸饭的小媳妇。到了季节,便会开出几朵粉嫩的小白花,细细小小的美丽,不张扬,不狂妄,默默的喜滋滋,安安静静的微笑。像文字,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就在这里。等的是有缘人来欣赏。
一节一节,说文字便又想到了莫言,据说莫言的开篇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来。”莫言的确了不起,他在爱与邪恶中呈现了超自然的比例,所以笔下能够真诚流淌出,许多脱离了程式化思维的赤裸描写。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唯有用双手擎满大爱的火种,才能够随时代的河流一起,向着东方,走过太阳的热烈与温馨;走过月亮的清辉与羞涩;拥着大地山川的心胸;完整抵达大海宽阔的怀抱。
我正在这难得一空的时刻神游,老伴突然在我耳边说,他妈想吃洋葱,手里拿了两个洋葱递给我,说:“你怕热,这塘边凉快,你不用进屋了,就在这池塘边上把它剥了吧,剥好,一会我去炒菜。”说完,他转身进了屋。
迎着他体贴的眼光,心海微妙地推起些许感动地微澜。感觉这老小子,老了老了还比年轻时会体贴人了。手里剥着洋葱,看着他进屋的背影,脑袋便陷入了回忆,那回忆就像洋葱皮,每剥掉一层,都会让人打落泪水。
我们从青春年少走到今天,几十年的时光,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他肩上担着的是一大家子温饱的沉重担子,为此,他都没有好好的放心玩过,应该是非常的累。
我们还有个今年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瘫痪在床的婆母需要我侍奉。一想到这些,那些令人羡慕的平静优雅就像这洋葱皮,层层脱落,离我远远地掉在地下。我现在是家中的主心骨,是老伴和婆母的靠山。虽说有时老伴表现得像个健康人似的,但我心里明白,我是他妻子的同时也是他的特级看护,这个看护必须带电脑,全自动。
为了让在外打拼的儿子不要挂家,无论在儿子面前或电话里,我必须伪装出无比的强大,无比的健康,百毒不侵。让他放心,让他知道他妈是小强,特棒!
可是,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有时我也很脆弱,不光是身体,心也会。
说不定哪天我就会像婆母那样突然瘫痪了,儿子或老伴会推着我去夕阳里,听天空从晚霞里飘来的悠扬口哨声。但,我最想的还是不要增加任何人的负担,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到来,祈求老天让我像羽毛那样,轻轻飞离就成。
有时,真想像剥洋葱那样,把所有的疲惫随洋葱皮一起剥离,只留干净细嫩的内膜,保持平静优雅,然后把自己精赤的浸在清水里,好好休息一次,回归孩童般的天真与快乐。
可,想归想,我现在的境况是必须按照道德的指南针,超透明,超负荷的,身体力行。努力做好儿媳妇加护理的本份,努力做好妻子加护理的本份,努力做好母亲加保姆的本份。别说优雅了,我现在每天就像打仗样的忙。
脑袋胡思乱想着,耳朵却监督老伴在厨房里炒菜,菜落锅时,锅里发出热油的丝丝声;锅瓢碗盏在老伴手下发出不太和谐的热闹碰撞声;婆母在她房间扯着嗓子,大声的问她儿子,说:“我的洋葱炒鸡蛋出锅了没有?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饭。”
她儿子在厨房,立马也扯着嗓子回应,说:“妈,你莫慌哈,我马上给你端来了。”
自从她生病后,就变成了老小孩,什么吃饭饭,吃糖糖,吃果果,吃面面,要尿尿等等的关联词,通通叠起来了,害得我现在也跟着她叠,比如上班班呀,上街街呀,穿衣衣呀等等。
儿子说:“老妈这是跟着奶奶装嫩。”你们不知道,“装嫩”是我们这里的方言,意思就是假装年轻,假装小孩子。
听着这两娘母热闹的问答声,听着厨房里锅瓢碗盏的碰撞声音,我问自己,苦吗?
此时,不用剥洋葱,眼窝里已盛满泪水。
烟火的散文篇四
我们普通大众,居烟火人间,忙烟火琐事,多是平凡而又平静的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消磨着生命。平凡普通的生活,有人厌倦,也有人甘之如饴,静享这人间的琐碎烟火。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烟酒茶,生活就在一日三餐的琐碎里,不论是普通大众,还是明星高官,过日子都离不开这些琐琐碎碎。而在这平凡的日子背后,也隐藏着幸福,演绎着静好时光里的温暖。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容应对,坦然接受。能够安然、平和的生活,就是美好。秋日的傍晚,阳光懒懒的斜铺下来,透过树枝斑驳杂乱的撒在阳台上,微风习习,送来阵阵干枯的落叶香味。时光如此美好安逸,静静的泡上一杯纯郁的铁观音,捧上一本最爱的小书细细品读,茶香袅袅,书香袭人,静逸安然的时光就有了让人怦然心动的味道,令人痴迷而心醉。
喜欢逛超市,吃穿用的样样俱全,人又多,满满的烟火气。喜欢超市里的.热闹和顾客脸上的温暖,喜欢各种蔬菜水果五颜六色,鲜艳艳地招人喜欢,各种肉蛋家禽、海鲜、卤味,明目张胆大刺刺地刺激着你的胃和食欲。推着购物车慢慢行走其中,心中自然升腾起一股欢喜生气。喜欢在这里给家里的成员买各种不同的物品:老公喜欢尝试稀奇古怪的美食,儿子要各种毛绒玩具,侄子有了零食就拥有了全世界,婆婆最爱时尚漂亮的衣饰,给公公带点吃的穿的他都喜欢,老爸爱书如命…我总会在超市里挑拣新鲜又美味的食材,回家加工制作成美味又营养的大餐。看到一家人大快朵颐的满足口腹之欲,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觉得择菜洗菜的忙碌,煎炒烹饪的油烟,洗刷收拾的繁琐都是幸福的。我喜欢做菜,同样的菜喜欢尝试着不同的做法。喜欢超市里生活的味道,也喜欢家里温馨的味道,还喜欢厨房里的烟火味道。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也是一个平凡的烟火女子,只想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淡然的温暖与幸福。在生活的热闹与艳俗里,心中始终有一份安稳与从容,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真真切切地慈悲喜舍。这便是烟火人生,这便是我想要的现世安稳。
烟火的散文篇五
又是周末,生活如日出月落般循环着不变的轨迹。早饭后老公提议今儿交完电费后去龙首山溜溜,我附议,好啊!这么明媚的阳光关在家里岂不是辜负了。
龙首山是市内的一个公园,因状似龙首而得名。几年前,一位修为高深且实力雄厚的道人看中了此地,出资在龙首山上建起一座魁星楼。据说是关东第一魁星楼。这样一来,既弘扬了道教文化,又让城市多了一处景点。
一路行来,暖风习习,吹拂着绿杨,亲吻着鬓边的发丝,柔柔的、轻轻的和润。离山门还有一段距离,已经发现路旁的车辆很多了,抬眼望去,山门前的空地已经被五颜六色的摊位圈得满满了,再走近些,人声鼎沸。汇入熙攘吵杂的人流,来到山门前,大大的横幅“关东魁星楼庙会暨关东食品文化节”。奥!原来是农历四月十八庙会,虽说是每年一次,可我还是头一遭赶上了这场盛大的繁华。
随着人流慢慢前行:这边一圈各色食品、小吃、小商品。那边一溜是书画艺术家在现场献艺。这可谓入眼皆繁华。
进入山门,拾级而上,身后的繁华声渐小,登到山顶魁星楼前,恰赶上了在做道场,听着那乐音,看着香火缭绕中身披彩色道袍的道士们娴熟的一招一式,虽不明了其中的蕴含,但置身此时此地也心生敬意。算是对一种文化的虔诚吧。
和山下的人声鼎沸相比,山上到是安静了许多:山顶的平台上一对老夫妻正逗着一个走路刚稳的孩童拍照;几个年轻人倚着围栏用手机拍着城市的风景,许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为赶这一年一度的庙会。
我和老公循着幽静的林荫边走边说着闲话,偶尔入眼的美丽,摄入相机,记住红尘的雅致。
阳光正好,阴凉处也有些热力了,看看表已经是中午了。我拉了拉老公的手说:“老公,你明知我最不爱凑热闹,还把我塞到着喧闹中来,你说该怎样弥补我?”老公笑着说:“下山请你吃各色小吃,能填平你心灵的创伤了吧!”那柔柔的目光中又读到了恋爱时的温存。
下山的.路总是那样轻松,身边的一个少妇费劲的向上登着,丈夫半拉半搀,嘴里半是嗔怪半是心疼的说:人家上山穿旅游鞋,你穿高跟鞋。回头望去,那身影恍似年轻时的我们。
简易的塑料餐桌上面没有遮阴的篷布,正午的阳光灿烂,人们的笑脸灿烂。来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小摊前,我说:“看这包子包的多漂亮,褶拿的真均匀,虽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看着也爽。”老公犹豫一下拉着我走开了(因为我特不爱吃包子)。“北京爆肚来一碗,”我们寻了个空位坐下慢慢的吃着。。。长沙臭豆腐的叫卖声就在耳边,老公看看我笑着起身,不一会,一碗臭豆腐放在我眼前,这可是我的最爱!这边的小吃品的差不多了,转个弯,到了那边,一边等着蒙古烤肉和鱿鱼,一边吃着泰国榴莲酥。用牙签扎一个榴莲酥塞到老公嘴里,看着他皱眉咧嘴的样子,不禁偷笑...两个半百的人了,也学着年轻人拿着烤串,站在太阳底下吃着,笑着,谁说只许年少轻狂!
我们站的边上又是一个卖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小摊。老公给我十块钱,老公笑笑又相中啥了,不告诉你,等我拿着一袋包子回到他身边时,他偷瞥一眼笑了(这是他爱吃的)。
山门内的香火,袅袅悠远,远离凡尘,遥不可及。身边相伴的两个人,时时处处多为对方着想一点,且行且珍惜——这人间烟火的温暖吧!
烟火的散文篇六
十二月份了。你第二个疗化完出院一个月了,如果不是医院床位太紧张,马上就会再住院开始化第三个疗了。
出院这段时间对你来说何尝不是刑满释放,这是两个疗程之间难得的恢复和放松。我用轮椅推你走在街上,今天天津的上空没有雾霾,明亮的阳光晃得我热泪盈眶。
你说不爱想太长远的事,过好每一个今天就行!我赞同你的想法,也深深明白,每一次化疗都很凶险,此时我不能出去工作,怎么忍心留下你一个人对抗病魔。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照顾好你,为你做好每一顿饭,隔几天领你去医院换药和验血常规,每天陪你在街上逛一会。我忘记了过去,也不想去想所谓的未来,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敌不过每一个在一起的今天。此时东北四平市家那边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天津这边却一片雪花也看不到,但它依然是冬天,一个没有冰雪的寒冬。
每处地域,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冬天。
做菜不难,难的是能否心无旁骛,心底有爱……
做人不难,难的是能否心海宽阔,不争不辩……
婚姻不难,难的是如何敌的过生活的琐碎、走得过突如其来的人生的阴影……
如果此生的这场相爱,让我沦为一个厨子,一个很不合格的厨子,那我也仍会施展我拙劣的厨艺,让你我之间的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烟火的散文篇七
牐那个时候江北的沿岸是土堤以及蔓延在堤岸的野草野蓖麻丛。岸的下面就是江水,有许多石头象一些小小的岛屿一样在江边时隐时现。我的小学就在江边,笔架城下。记忆中,操场那么大,经常在做操的时候看着雾中的那个笔架。我至今未查明修建于何时,起因为何。对于很多东西不求甚解是我的习惯,这使我丧失了许多进一步了解真相的机会也使我常常感到安全。我们没有耐心从校门正面出去再绕道上堤,所以,堤下的校园围墙有一角似乎永远残缺,我们总是从那个缺口攀爬上大堤,我已经不记得我为什么要随同小伙伴们上堤,因为我即不敢下河捉螃蟹也不敢在蓖麻丛里穿行,因为我穿行的结果必然是满身过敏的红斑。
牐夏天的傍晚常常会陪外公到堤上散步,他是散步,我是另有目的。我的目的在于可以远远的看我的同学在河里游泳。从小,父母就不让我下河游泳,更不用说和同学一起去了。当然,每一年夏天,各个学校都要三申五令不许下河游泳,但是从来没有奏效,因此每年夏天,都会有几个小孩永远不再回到课堂。因为江河的诱惑对于孩子来说远远大于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我和弟弟始终没有参与,因此,我们至今都不会游泳。
牐犇歉鍪焙颍心不在焉的陪外公在堤岸上慢慢走,我总是爬上不算高的防洪石墙,这样就能更加看清楚那些结伴游泳的小伙伴,心中满是惆怅,还会有一点少年的'伤感。记得在有一年在那些河边的少年里,有一个喜欢我的男生。一直喜欢了很多年。直到多年以后,在外面漂着的我,回来,在一家餐厅吃饭,忽然看见他在外面一家小店买东西,我从背后使劲拍他,他回头,充满欣喜,第二天,他结婚。这个就叫做缘分,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是不能做夫妻的,但是却是一生的朋友,兄弟姊妹。
牐象对岸的烟火,如果没有隔着一条长长的江河,那些美丽其实就不再眩目。
烟火的散文篇八
与王大师久未谋面了,听说他出家当了和尚。
周末的一天,我们到山上去,准备拜访已经做了和尚的王大师。
山其实并不远,就在3路车终点站。驱车来到山下,找个地方把车停好,却发现找不到进山的路了。这里的变化非常大,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村子,街道笔直,绿树环绕。现在,有的房屋都拆迁了,瓦砾遍地,一片破败景象。有的则已经盖起了高楼,建成了新的小区。新建的建筑旁边就是拆扒的民房,一边是破坏,一边是建设,说不清是百废待兴还是肆意毁坏。我们在小区与瓦砾之间绕来绕去,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一条进山的路。
山上的树木愈加茂密了。
山的海拔并不高,却有着连绵之势,纵横几十里。虽算不上雄伟,却也高低起伏,树木繁茂,自成气象。从山下望上去,三个山头由低到高逐次上升,层次分明,有一种苍茫厚重之感。
几年前,这座山脚下有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我在那里任教,闲暇的时候,曾与几名学员来到过这里,时间大约也是这个季节,满山杏花飘香的时候。山下是自然村落,山上树木虽然没有现在这样茂密,但却是一种优美的田园风光。时间改变了一切,山上树木愈加繁茂,山下却是翻天覆地满目疮痍。
刚刚走到山下,就飘来阵阵的花香,想那满山的杏花定然开放了。果然,半山坡的杏花热烈地开着,深红浅白,各呈妖娆。粉白的、粉红的,中间夹杂着一树一树的梨花。杏花开得热烈、纯粹,枝头全都是繁花密枝,一瓣挨一瓣,一朵压一朵,重重叠叠密密匝匝,没有一片绿叶。梨花的风姿则与杏花完全不同,花朵疏朗,枝头上开几朵洁白的花,中间夹着几片新绿的叶。梨花的花瓣与杏花相比,就大得多,薄薄的花瓣向外张开,长长的花蕊散开,放射出来,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几片素雅的花,几片碧绿的叶,相互衬托着,相互照应着,有一种散淡、简约的风格,花间叶上,似乎有一点点佛宗禅意。
穿过这片茂密的花树,就开始登上第二个山头了。抬头望去,山坡上是一片森森的松树,高大、深邃、沉郁,走进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肃穆的世界。
不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还是人为的因素,这一山坡的松树,茂密、幽深,简直隔绝了山外的世界。虽然山下那阵阵花香随风飘来,萦绕在松树的枝丫间,但那穿林而过的山风发出的啸声,以及那松树的沉郁,还是让人们收敛了刚刚从花丛中带来的世俗之气与嬉笑的心情。而这时,一座红砖灰瓦的建筑,就从松树的树梢间,显现出来。
循着那一角红墙灰瓦,顺着一条黄土小路上去,发现松林越来越密,松树越来越粗壮。许多松树的树干上,树枝上,缠着丝丝缕缕的红布条,想来寺庙应该到了。猛一抬头,前面山坡豁然开朗,山坡的高处,一座寺庙闪现在眼前。一个不大的院落,灰色的围墙,朱红大门,高耸的灰色房脊,一派肃穆庄严。此时阳光正好,明亮的阳光照在房脊,庙门上,很亮,很温暖。远远看见庙门边上的.石台上坐着一个人,我们就加紧了步伐,走过去。那人见有人来,就站起身来,等待着。那人是王大师的老伴,我们是熟悉的,她的头发全白了,一脸憔悴,满眼落寞。
山上的风很大,松树林发出阵阵啸声,在山间回荡、起伏。茂密的树林里很少见到行人,寺庙里更是空无一人,显得宁静、空寂。这里果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我暗自在心里这样想着。见到我们,王大师老伴显得很热情,脸上现出亲切的笑容,让我们到院子里看看。我们犹豫了一下,走进了寺庙的大门。
寺院是典型四合院的格局,坐北朝南一排房子,耸脊飞檐,明柱雕窗,说不上古色古香,却也有一种庄严气派。飞檐的下面,正中间的地方,悬挂着一块很大的牌匾,朱红底色,几个鎏金大字,写的是“永宁寺”。标明了这寺庙的身份。屋子里传出低沉的梵音,悠悠地飘荡在院子里,萦绕在山上松林的树梢上。正房前有三级台阶,在台阶的下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香炉,有几柱香散发出缕缕的香烟。香炉前面铺着几个铺垫,是供前来上香人叩拜用的。两侧是两排厢房,应该是用来居住的,有这里的和尚居住,或者前来上香还愿的人居住,现在看来,暂时还空置着。大门一侧,悬挂一口大钟,所谓晨钟暮鼓,敲击的应该就是这样的钟吧。如果在清晨来临之际,将这口大钟敲响,那悠悠的钟声从深山密林里散发出去,回荡在山下那乡村城市间,该是多么庄严与神圣啊。
站在寺庙的院子中间,阵阵松涛盈耳,有鸟儿不时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它们定然是在这山上待得久了,沾了佛家的禅宗佛意。虽然山下就是人烟稠密的乡村与城市,有时候细微的汽车喇叭声还能透过重重树木传送过来,可还是有些超凡脱俗的感觉,人仿佛已经不在红尘中了。
王大师老伴见到我们这些满身凡尘俗气的人,却是热情得不得了,问这问那,向我们诉说这里的一切。
这座寺庙目前只有王大师夫妇两个人,由于是新建,知道这里的人很少,到这里进香的人更少,香火不旺,香火钱自然不多,吃的用的都靠老两口自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山是不高,但只有一个半路出家还带着家眷的和尚,名声自然不会很响亮。出家的生活很艰难。一座山,一座新建的寺庙,两个半俗不俗的出家人,生活的清贫是可想而知的。更要命的山上缺水,洗衣做饭用水,都需要从山下挑。如今,王大师和老伴身体大不如从前,已经没有从山下挑一担水的力气了。说这些的时候,大师老伴满脸凄苦与无奈。
这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的距离,我原以为出家是一件很超脱很神圣的事情。出家就会抛却许多凡尘俗事,晨钟暮鼓一心向佛,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不会有尘世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情俗事,也会了却像我们俗人那些诸多的烦恼,出家人是我们这些俗人眼里具有慧根的人。
王大师进山出家的缘由是什么呢?
有许多疑惑想请教王大师。可是,不凑巧,王大师出门去了。我们姑且称作“云游”吧。云游的目的有几个,有遍访名山古刹,谈经论道,弘扬佛经佛理;有佛号长宣,着一袭袈裟,托一木钵,走街串巷,布道化缘。王大师此去为何,我不知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儿童都能朗朗背诵的诗句,我也曾神往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今天,此山的意境自然不能与之相比,王大师也非进山采药,山不高云不深,然我们乘兴而来,却寻大师不遇,多少有些令人怅然。
出家与入世,生存应该是主要原因。
王大师与老伴原来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就在我们对面楼上。他们那栋楼临街,下面两层是一家大型超市,面积比上面住宅要大,建筑商就在多出的地方盖了一排小房,属于临建,没有产权的,但可以住人。王大师一家就住在那样的小房里。
与王大师相识,也算是机缘巧合。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就是不见任何动静,催他,他说不急;托人给他介绍,他有一搭没一搭;问他,他说自己没有女朋友。整天优哉游哉,过得悠闲自在。俗话说“皇上不急太监急。”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尤其在儿女婚姻这件事情上,哪一个父母不着急呢?无奈之下,就想到了算命问卦,虽然心里知道这些属于无稽之谈,可是很事情到了无助的时候,唯有问命运了。
可是,平时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很少,到哪里去找一个可以测你前世今生的人呢?就在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时候,在自家后阳台就忽然看见对面小房一家窗子上挂着一个牌子,清清楚楚写着一行字“测字、算命、姻缘、阴阳八卦”,落款是“王大师”三个很醒目的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我们的缘分。在我们需要并且无处寻找的时候,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任何事情都应讲究一个“缘”字。
草草吃完晚饭,见人家的灯还亮着,我们夫妻两个就去敲人家的门。开门的就是王大师的老伴,见我们是一个小区的,虽然不太熟悉,但毕竟进来出去,还是常常见面的,就热情请我们进屋。王大师是一个五十上下,身材微胖,圆盘大脸的人,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书。我们说明了来意,把儿子的生辰八字给他。他先是翻书,尔后闭目掐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对我们解说。他说我们的儿子是有婚姻的,并且是一个不错的婚姻,只是机缘未到,叫我们不要着急。在我们告辞出来的时候,他对我说:“看你的面相,儿子是晚婚,急不得的。”
我们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满心喜欢地出来。来到家中,妻子半开玩笑地说:“都是你,长一个四方大脸,耽误了儿子的婚姻。”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处了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一家人都喜欢得很。我们愈加相信王大师的道行是不浅的,又请王大师帮我们选了儿子结婚的日子。从此算是与王大师结了缘。
从那以后,妻子就一口一个“王大师”地叫着。我也跟着叫“大师”,熟悉他的人也都叫他“大师”。“大师”的名号就在小区传开了。
大师平时很少在家,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云游四方,是因为业务繁忙,还是为生计奔波,但在小区很少见到他的踪影。在这一段时间里,只见他老伴身穿环卫工人的服装,推着一个扫垃圾的车子,早出晚归。形销骨立,发也苍苍,脸也苍苍。感觉他们一家的生活很拮据。后来,也见不到他老伴的身影。问谁,谁也说不清楚,谁都不知道王大师老两口去了哪里。在一个小区,搬进搬出,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所以,时间久了,就渐渐忘记了。
有一天,忽然看见一个身穿袈裟的人走进小区,觉得奇怪,仔细一看,竟然是王大师。难怪许久未见,原来他出家做了和尚。大师半生研究阴阳八卦,现在出家做了和尚,也算是终成正果。心里暗自为他高兴。
大师的老伴不是出家人,上山进庙,实属无奈。不去诵经念佛,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与她无干。想那孤独与寂寞比那大师更甚,山间的岁月更加难熬。
一心向佛,但仍需一日三餐;跳出三界外,仍有牵绊;六根清净,如何能静?
像那王大师实乃为生活中的半路出家,定然做了足够的准备,有着充足的理由。但就我一个凡夫俗子看来,他进了深山寺庙,仍然难了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