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自我。怎样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呢?请大家阅读这些励志故事,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一些勇气和动力。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一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幻灯
二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2、参观了哪些地方?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26参观人民大会堂
礼堂 宴会厅
大 齐
雄伟
壮丽
亮 异
大厅 高 会议厅
正门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二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幻灯
二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2、参观了哪些地方?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
26参观人民大会堂
礼堂 宴会厅
大 齐
雄伟
壮丽
亮 异
大厅 高 会议厅
正门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三
在技能考试“上课”时,我上了一堂语文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北京一座著名的建筑--人民大会堂。
上完课后,我有很多感慨。
其二,我觉得自己今天这堂课有好多遗憾,是一堂失败的、却又很令人回味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首先,整堂课结构欠紧凑,虽然环环相扣,可由于某些环节的拖拉,时间松散,来不及做作业,只是课中穿插了一小部分生字词的抄写,主要原因我想是字词教学的'检查反馈欠精炼。其次,词语解释形式单调,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词语意思说出来,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变成了纯粹的说词语意思,现在想来真没意思。
第三,有个教学环节有过场现象,本来可讲得再详细些,由于时间的仓促,匆匆收场,造成前面拖拉后面跑的现象,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说这是一堂“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课。
文档为doc格式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2、参观了哪些地方?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
26参观人民大会堂
礼堂 宴会厅
大 齐
雄伟
壮丽
亮 异
大厅 高 会议厅
正门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五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 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目标
1. 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 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 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和难点
知道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理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从而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自的特点。写宴会厅的自然段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预习与课后思考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记号。
(三)在读议中弄清人民大会堂各处建筑的特点和描写宴会厅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四)背诵5、6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人民大会堂投影片;思考练习
(二)比较句子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 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饱览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二、板书课题。
18 参观人民大会堂
三、自学课文。
(一)提出自学要求。
1.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2.再读课文,在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再打个“?”(老师巡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二)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
2.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活动卡片。
四、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参观过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一)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和“我”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句子。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比较异同,第二句话去掉“雄伟”与原文(第一句)语气有何不同?读时强 调“雄伟”,突出感叹,热情赞美的语气。
(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三)带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思考。
“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
板书: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追问:参观完这些地方,人民大会堂给作者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雄伟壮丽)为什么?
(一)带着思考题自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时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讲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每根都有六七层楼高,要4个人才合抱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只写了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不仅写了大理石有多少根,是什么颜色的,而且用人们熟悉的可以想象出来的相仿的事物来说明大理石柱子多么高多么粗。这样写得更具体。)
(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三)教师范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1.哪些是“我”看到的?
2.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文中怎样写天花板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这个比喻句把无数盏电灯比作满天繁星,形象地说灯很多。)
4.通过“我”看到的和王叔叔告诉“我”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
用途——人民代表大会
5.学生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指导学生按“大礼堂在哪儿,有多大,灯又多又亮,大礼堂的用场”的顺序加以背诵。
(四)自由朗读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宴会厅的位置;第二句是说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四句分别从大厅里的摆设和能容纳的人数,说明宴会听的宽敞。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的观察顺序写的。)
在读议中板书:
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五)自学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纲: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读议板书:
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
(六)教师小结归纳:
以上2至7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通过作者地描写,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再次有感情的朗读2自然段。
二、齐读8自然段。
概括:这么雄伟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歌颂了建设者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积极性。
三、对照板书总结性提问,布置作业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参观了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变化。
“饰”的右半边不要写成“市”或“布”。
“具”容易丢掉一小横,提醒学生注意。
其他生字自己思考,识记。
三、指导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练习4。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18 参观人民大会堂
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雄伟壮丽
用途——人民代表开会
宴会厅:金花彩画5000人的大宴会
会议厅:宽敞装饰 摆设各不相同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六
一、欣赏画面,丰富表象,激发探究欲望
二、欣赏语言,感受雄伟壮丽
1、个性朗读,自主欣赏,感情质疑
2、合作欣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3、细研细赏,现现雄伟壮丽
2) 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三、欣赏技巧,再造想像,拓展延伸
1、学生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七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 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目标
1. 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 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 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和难点
知道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理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从而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自的特点。写宴会厅的自然段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预习与课后思考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记号。
(三)在读议中弄清人民大会堂各处建筑的特点和描写宴会厅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四)背诵5、6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人民大会堂投影片;思考练习
(二)比较句子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 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饱览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二、板书课题。
18 参观人民大会堂
三、自学课文。
(一)提出自学要求。
1.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2.再读课文,在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再打个“?”(老师巡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二)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
2.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活动卡片。
四、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参观过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一)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和“我”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句子。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比较异同,第二句话去掉“雄伟”与原文(第一句)语气有何不同?读时强 调“雄伟”,突出感叹,热情赞美的语气。
(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三)带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思考。
“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
板书: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一)带着思考题自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时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讲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每根都有六七层楼高,要4个人才合抱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只写了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不仅写了大理石有多少根,是什么颜色的,而且用人们熟悉的可以想象出来的相仿的事物来说明大理石柱子多么高多么粗。这样写得更具体。)
(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三)教师范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1.哪些是“我”看到的?
2.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文中怎样写天花板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这个比喻句把无数盏电灯比作满天繁星,形象地说灯很多。)
4.通过“我”看到的和王叔叔告诉“我”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
用途——人民代表大会
5.学生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指导学生按“大礼堂在哪儿,有多大,灯又多又亮,大礼堂的用场”的顺序加以背诵。
(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宴会厅的位置;第二句是说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四句分别从大厅里的摆设和能容纳的人数,说明宴会听的宽敞。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的观察顺序写的。)
在读议中板书:
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五)自学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纲: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读议板书:
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
(六)教师小结归纳:
以上2至7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通过作者地描写,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再次有感情的朗读2自然段。
二、齐读8自然段。
概括:这么雄伟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歌颂了建设者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积极性。
三、对照板书总结性提问,布置作业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参观了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变化。
“饰”的右半边不要写成“市”或“布”。
“具”容易丢掉一小横,提醒学生注意。
其他生字自己思考,识记。
三、指导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练习4。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18 参观人民大会堂
正门:国徽 大理石 柱子
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 大理石地面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雄伟壮丽
用途——人民代表开会
宴会厅:金花彩画 5000人的大宴会
会议厅:宽敞 装饰 摆设各不相同
参观人民大会堂课文篇八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
30×4=80×9=4×100=20×6=
40×7=12×8=60÷10=120÷30=
48÷4=480÷80=7×10=240÷40=
师:通过以上的口算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具有很强的口算能力。
240÷40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赶紧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板演,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和他做法一样的举手,同学们不仅口算学得好,笔算也是一流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全班想去公园玩,我们应该怎么去呢?(租车)
那天老师到汽车租赁公司了解到,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全租大车需要多少辆?
(2)全租小车需要多少辆?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2、根据上面两个问题让生进行列式
(1)252÷42=(2)252÷49=
师:第一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
第二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让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总结:以上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估算,但是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么到底谁估算的更准确呢?这就需要验证一下,怎么样验证呢?(用竖式计算)
师:上面两道题我们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一组做第一题,一组做第二题,看哪组同学做的既快又对。(生做师巡视,后找两名同学板演)
3、汇报交流
(1)252÷42=6(辆)(2)252÷29=8(辆)20(人)(约等于9辆)
把42看作40,252里面包含把29看作30,252里面包含个30,
6个40,所以用6试商。可以用8试商
(两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质疑)
4、验算方法
师:以上同学们问题提的很好,解答的也很满意,表现得都很好,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做的对不对呢?这时候就需要验算。
找两生上来板演,集体订正是,验算方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比较
(1)计算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都是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板书课题)
不同点:第一题把除数看小了,把42看成40,第二题把除数看大了,把29看成30。
师:除了把42看成4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成40?(41、42、43)把29看成3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作30?(25、26、27、28)
当把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就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用的就是四舍法,当除数的个位上是5或比5大时,把个位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一,用的是五入法。
因此试商时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前后知识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不同点:前面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看书质疑
课本第65―――66的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