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它是教师带领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不断改进的高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本课拟布置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磁带;写字软件;生字卡片等。
1.老师板书“青丝”,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青丝?(依据同学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青丝)
3.指导读好课题。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同学畅所欲言)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和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同学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身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沛熟悉的程度)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青丝,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d.指导同学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劳累,才有了这满头青丝。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沛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和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青丝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青丝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身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和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扮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扮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溢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身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协助记忆。
3.媒体先后出示“怎”和“兴”的写法,同学仔细观察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习字本上。
4.实物投影同学作业,同学观察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5.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习字本上写两遍。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劳累,不再很早就生出青丝,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和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做家务》为题,向他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接妈妈》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三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1.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绘制完成不同的艺术作品。
3.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1.课前教师准备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美术形象和作品。
2.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3.《西游记》片段以及课件、音乐。
情趣导入,赠送礼品(展示课件):欣赏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变幻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礼物吗?喜欢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吗?为什么?想有孙悟空变幻无穷的本领吗?那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吧!
课件出示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
课件展示书本优秀图片,师生共同思考和讨论。
欣赏时思考3个问题:
a.物体本身是什么?
b.物体变成了什么?
c.用什么方法变幻?
2.观察:教师准备的范图
拖鞋(贴在黑板上)
这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怎么使它变幻呢?
学生讨论回答。
大家看(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
你能想到吗?
学生讨论回答,怎么变并运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总结归纳。
扫帚(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大家看这张作品是由什么变幻出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并出示扫帚最原始图片。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变幻呢!你们都能想到吗?
刚刚我们在欣赏作品之前老师有交代欣赏时思考3个问题,前面2个问题在我们欣赏的同时就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要仔细的思考,运用什么方法可以变换物体的形象呢?大家想一想!畅所欲言,鼓励同学们、同桌之间大胆、积极的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几位学生代表发言。
师生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耐心的引导和提醒,总结出方法:
a.形状联想
b.形状改变(加一加、减一减,通过点、线、面)
c.色彩改变(水彩笔、油画棒)
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欣赏:优秀的变幻作品
老师这还有许多优秀的变幻作品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了解各种图形的变幻过程和方法,学习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先想到才会做到,再次巩固学习重点。
(课件展示作业图样、播放轻音乐)
图形王国要举行一个变变变的“选美”大赛,有10个小伙伴正焦急的等待着大家的帮忙,来!我们来为它们设计设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帮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伙伴进行富有创意的加工美化,让它变换出奇妙、独特的形象来!
比一比,看看谁变幻的形象最美!
作业要求:
1.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的造型。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1.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3.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课件展示艺术作品,欣赏变幻的魅力。
生活中有许多许多艺术作品,都是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物品通过想象变化创作出来的,请同学们用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找一找,看一看,你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大的收获,原来生活能给我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美好和惊喜啊!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五
1.学习认识键盘;
2.掌握键盘操作指法;
3.学会中排键的操作指法;
4.学会启动和退出写字板;
5.学会正确的打字姿势。
学会基本键指法,学会正确的打字姿势。
不看键盘输入基本键字母。
实物键盘,课件。
一、认识键盘
1.引导学生观看键盘打字卡通画,并介绍“让我们从认识键盘开始吧”;
2.演示键盘实物,播放课件,介绍四个功能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主键盘区和小键盘区。
二、正确的打字姿势
1.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打字姿势的重要性,并问及保持姿势的好处;
3.介绍正确的打字姿势可以预防近视和减少疲劳等意义。
三、键盘操作指法
1.引导学生注意成为键盘高手需要下苦功,介绍指法规则;
2.提醒学生需学会如何不看键盘安排各个手指的`位置;
3.演示指法规则并进行联系。
四、练习并小结
1.提醒学生输入文字需要对电脑有一定的了解,介绍写字板的启动和退出;
2.进行一定顺序后打乱,练习输入文字的技巧;
3.进行本课学习的小结。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六
2
xx小学
:一年级
2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由几种图形拼凑而成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1、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形:()个角,()条边,每个角都是(),每条边都()。
2、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图形中,谁和正方形相似?你能试着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4、同桌两人合作,说出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三角形:
圆形:
5、你还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什么样的形状?快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1、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七
你知道四面是指哪四个面?
对!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你知道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这一面是东面(在东面贴上一个“东”字)。
谁能说出,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学生回答后在南面贴上一个“南”字)。
教室的西面和北面呢?(学生回答后分别在西面和北面贴上一个“西”和“北”字)。
树的教案活动延伸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