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历史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体现。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核心价值观,是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的重要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打击乐的句子篇一
1、看指挥初步学会用自制的.乐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3 、演奏第7、8、9小节时能做到不乱,轻快的演奏。
自制乐器、大鼓、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铃。
1、师生问好。
2、我们现在一起来把歌曲《蚂蚁搬豆》复习一下,小朋友们听好音乐,做动作。
3、上节课丁老师刚教了一首什么歌曲呢?(幼儿回答)那它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呢?(劳动性质)
现在我们小朋友来跟随音乐做动作,看看你们是如何把这首劳动性质的音乐表现出来的。(用合拍的拍手表示干活,轻快的拍手表示劳动的快乐、边拍手边跺脚表示很用劲)
4、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拍的非常的好,但是刚才有一段非常快的音乐,我们小朋友拍手的时候,应该轻快点,这样才能好听,(带领幼儿单独练习一遍)。
5、师:刚才小朋友们徒手练习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好自制的乐器来演奏吧,请小朋友们把乐器拿在手里时,不要发出声音,看好老师的指挥,听好音乐来演奏吧,待演奏完,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不错,现在我请两组小朋友调换一下乐器来演奏把。
6、游戏活动:走出教室,到操场上玩《蚂蚁搬豆》的游戏。
打击乐的句子篇二
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共同交流探讨音乐教育,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根据培训的安排,我就这几年来我县音乐乡土教材的所做、所思、所想跟大家作交流,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全力抓实学习培训及挖掘收集整理工作,音乐乡土教材硕果累累
(一)强化学习培训,效果明显。x年,我县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15个开展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工作试点县之一,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校外活动中心承担了此项活动,多次派我到x等地参加音乐乡土教材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乡土教材的编写整理、各民族器乐、民族民间舞、和声、合唱指挥等等,在培训期间,我注重把x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带出去,每次展演都得到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相关图片展示)
(二)注重挖掘收集整理,音乐乡土教材结硕果。自从我县被纳入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以来,活动中心切实增强责任感,主动跟县文化馆、文联、电视台等单位联系,依靠我县民族民间音乐、总结整理收集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筛选出适合编入补充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图1部分乡土教材)。在此期间,我走访过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汉族的洞经古乐、花灯、滇戏、仙灯、鱼灯、茶灯、皮影、扬琴、台阁、鱼鼓、耍龙舞狮等民间文艺;佤族的清戏,傣族的嘎光、傣戏、麒麟舞、白象舞等;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及跳嘎、三弦舞等;阿昌族的蹬窝罗等优秀民族文艺(图2相关视屏图片展示)。以及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调、叙事诗、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童谣、艺术歌曲、作品等等(图3相关音频、图片、文字展示)。我发表制作过很多的关于x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论文、课件,都获得奖励,20__年被省教育厅评为艺术实验县的先进个人(图4让乡土艺术之风吹遍x山寨课件展示)。
二、方法经验交流
(一)内外联动,借助外力是关键。搞好音乐乡土教材要多与相关单位、相关人多联系、多交流,间接获取别人的知识。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核心。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去采风,获取直接音乐,再及时总结提炼,效果会更好。
(三)善于扑捉,留意生活是基础。乡土音乐来自民间,来自生活,要发掘好地方的乡土音乐教材,必须留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扑捉有意义的素材,外出时要带上摄像机或照相机,随时扑捉有意义的瞬间。
三、下步的工作打算
打击乐的句子篇三
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洛阳市幼儿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很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这次培训不仅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使我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讨了不少疑惑,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本人现主要谈谈个人在培训学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
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责任的重大和教育意义的深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科学内涵。
培训学习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得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教师要勤于学习,自我完善,经常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幼师打击乐的培训心得5
打击乐的句子篇四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xx第一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收益颇丰。
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老教师们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一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在实习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表现,实习让我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xx第一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里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我虚心请教老教师,积极配合他们工作体现了“保教并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小心被烫,安静进餐,不挑食。洗手时,用肥皂,消毒杀菌,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能讲话,尽自己的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个幼儿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又力所能及的生活小知识、小窍门,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让每个幼儿爱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氛围,在玩玩乐乐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面对上课,作为实习老师,面临的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幼儿讲,生怕上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尽管我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充分,但在第一次面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不过在又一次的讲课中,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比第一次进步很多,经过多次实战后,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第三点,听课。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听课时,做好听课记录,谈听课的感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绝好方法,多听课才能多积累经验,取长补短,所以对每次听课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过很多节课后,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在几天的听课过程中,我懂得了在上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机应变幼儿各种怪异的提问,让幼儿觉得老师什么都懂,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老教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前辈们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知识和经验都不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精神,积极吸取周围教师的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们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另外,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工作也非常地重要,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要妥善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及时通告家长,同时给予表扬和批评,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家长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否则会给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会始终用爱,热情的关怀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并且做到不怕苦,不怕脏,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真正感悟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秉着吃苦、忍耐、拼搏、奉献、合作的精神去照顾好每个幼儿,服务好每一位家长,经过这次实习,让我真正了解了幼儿老师是那么的不容易,一周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和孩子在一起的喜怒哀乐,现在想起来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芦,紧紧地串在一起,酸酸的,甜甜的。
幼教工作是一个繁琐而又辛苦的事情,需要幼教工作者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并重,缺一不可,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一点都疏忽不得,更需要有专业的幼教技巧,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在调动幼儿情绪的同时,让幼儿欣然接受新鲜事物,新的知识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还是一大欠缺,我深感力不从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应该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幼教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我愿用我的所有热情与爱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与家长的诚心,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实习间,让我增长了见识,做老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摸索出一段不寻常的路,全身心的投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
在实习过程中,我懂得了因人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天才的世界,园内的各项活动都不能死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因人因环境而灵活改变,用我的眼睛与心灵去感受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关心照顾好每位幼儿。
在保育工作中,我积极配合保育员老师的工作,认真听从主班老师的工作安排,真正体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原则,在一日常规中,严格执行一日常规时间表,该做什么就一定认真做,吃饭前,提醒幼儿用肥皂洗手,消毒消菌,吃饭时,不能拥挤打闹,不能说话,不挑食,文明安静进餐,户外活动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热冷脱减衣服,睡觉时,盖好被褥,不互相讲话,安静入睡等。
在教育工作中,最初由于对幼儿缺乏足够了解,对他提出的问题难以应对,显得那么的不知所措,也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讲课以失败告终,在经过这次失败之后,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更认真的备课,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备工作,并向老教师取经,果然第二次比第一次进步了很多,经过多次的“实战”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相信对我未来的工作一定大有帮助。
在幼儿园的听课是提高自己的途径,在实习那一周,我不放过每一次听课机会,听课,写听课记录,谈听后的感想,使我明白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幼儿的各种怪异问题,要学会随机应变,千万不能让幼儿觉得老师为什么都不会。
幼儿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家长工作,我们一定要虑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对家长的无理要求,又要会妥善友好的处理,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要及时通告家长,同时给予表扬和批评,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如果忽视了家长工作,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实习,让我长了见识,更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的虚心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为幼教工作出一把力,流一把汗!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教师不容易,努力吧!
打击乐的句子篇五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1、拴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图片、稻田图片。
5、彩虹伞。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小青蛙在哪里啊?哪个小朋友找到了?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小结:虫子和青蛙都隐藏在小池塘图片中,露出身体一部分方便幼儿寻找。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虫虫了,农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了,要请青蛙宝宝们去帮忙啦!虫虫到底长在绿色的田里还是黄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们等下来找找看吧。
(游戏4遍,每次结束请一位幼儿上去找一块颜色的田反过来看有没有虫虫。)师:原来虫虫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绿色)
六、放松。
师:农民伯伯说要奖励你们一朵五彩田田,我们到五彩田田上来捉虫虫。请宝宝们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边边上。
师:现在请青蛙宝宝们轻轻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戏1遍)师:捉到虫虫高兴吗?
师:虫虫捉完啦,请宝宝们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
实录:
一、引入t:呱呱,我是谁啊?
s:小青蛙。
t:对了,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是?
s:捉虫虫。t:对了,最后我们要捉虫虫。
s摸摸肚子t:哦,那我们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动(师带幼儿共同游戏一遍。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刚我们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们还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条一遍啊?刚刚妈妈跟你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啊?
s:捉虫虫。t:哦,捉虫虫的游戏,在这个之前还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提示:教师做躲猫猫的动作,"躲"、"呱")
t: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
总结:t:妈妈带你们出门,先跳,然后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又捉虫虫了。那我们再去捉虫虫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虫虫。(师带幼儿第2次游戏。)师带领幼儿强化第三段音乐的动作,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妈妈说,这个池塘里藏着我家青蛙宝贝呢,你们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们怎么发现的?
s:大眼睛。
t:青蛙宝宝,来玩躲猫猫,捉虫虫了。
t:除了肚肚上,还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吗?
(师带幼儿第3次游戏)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请一个宝贝来帮我捉虫虫了。
师请1名幼儿上来找虫虫(隐藏在图中)
t:你怎么发现这个虫虫的?虫虫露出了什么?
t:虫虫露出了触角。
取出毛毛虫,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请其他小朋友都来吃一吃。
t:刚才我们是在胸前跳的,你们还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们先在腿上来跳一跳吧。(师带幼儿第4次游戏)
t:谁来帮我找虫虫?(请1名幼儿上来找)
t:你怎么发现它的?
s:头露出来了。t:这是什么啊?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t:从那边开始,给别的小朋友也吃一吃。
三、乐器加入t:青蛙妈妈说,宝贝们,你们捉虫虫的本领真棒!马上我们要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的忙啦!弄明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啦!可是它的虫虫会长在黄色的田里还是绿色的田里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要请出一个捉虫虫的神器!
出示乐器,t:这个是什么?
s:铃鼓。
t:哦,那这个铃鼓啊,今天变成捉虫虫的神器了。你看啊,妈妈把它挂在脖子上。这个小铃鼓的鼓面对着哪里啊?对着妈妈还是对着宝宝?s:对着宝贝的。
t:那你等下带的时候让这个鼓面对着妈妈好不好?去带吧!
幼儿自己佩戴铃鼓,教师个别帮忙。
(师带幼儿第5遍游戏)游戏完,请1名幼儿上来选择一块田,看看是不是青蛙宝贝爱吃的虫虫。
t:我们来看看,是黄地里还是在绿地里?(翻开黄地,面包)面包是不是青蛙爱吃的啊?
s:不是。
t:好,那我们再来找找。(师带幼儿第6遍游戏)幼儿翻开绿地,
t:这是什么?哦,这是一只小苍蝇。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s:是。
s:绿色。
五、放松t:农民伯伯说,我要奖励你们一块五彩田。我们到五彩的田里去捉虫虫。(出示彩虹伞,铺在地上)t:妈妈说,青蛙宝贝轻轻起立!站到五彩田的边边上。
t:妈妈现在说,小青蛙宝贝,轻轻跪下来。(师带幼儿第8遍游戏)t:捉到虫虫,高兴吗?青蛙宝贝们给自己鼓鼓掌!
t:虫虫捉完啦,请每个青蛙宝宝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来。
打击乐的句子篇六
摘要:组合打击乐独奏《功夫》是著名作曲家温德清所作。作品既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中国的太极功夫又极富现代感。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中国的国粹——京剧中独特的乐器和音色,使京剧锣鼓和西洋打击乐器相融合,将时空和地域的界线模糊,使听者在纵横交错的空间中感受到速度与音响带来的强烈冲击和震撼。
关键词:《功夫》;组合打击乐;演奏方法
一、作品简介
近几年内我演奏了很多现代打击乐作品,现代组合打击乐独奏《功夫》是一首令我十分欣喜的作品。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京剧中的声响和对于功夫主观和客观的理解,阴、阳以及音色和节奏的多样性变化贯穿了整个乐曲。5月,应作者之邀,我在上海的《上海之春》演奏了这首作品,这也是该作品在中国的首演,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广大打击乐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此后,该作品在国内外各种音乐会上频繁出现,在各类比赛中被很多参赛选手作为参赛曲目进行演奏。此曲是当时旅居瑞士的著名华裔作曲家温德清所作。作品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中国的太极功夫又极富现代感并大量运用了中国的国粹——京剧中独特的乐器和音色,让京剧锣鼓和西洋打击乐器相融合,将时空和地域的界线模糊,使听者在纵横交错的空间中感受到速度与音响带来的强烈冲击和震撼。
功夫,对于演奏者而言意味着技能。在中国的太极武术中,功夫分两极:柔和的为阴极,而阳刚的便为阳极。在功夫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便是气了,工夫中的气可解释为呼吸、气息、空气、力量、能量、集中、专注等。在功夫中,叫喊是一种集中能量的方法。演奏者发出的有韵律的声音是模仿于中国民间打击乐器发声时的一种口头表述语。
《功夫》是一首打击乐组合的独奏曲目,所运用的乐器非常多:1个大军鼓、3个康加鼓、2个邦戈鼓、1面大锣、1个芒锣、1个小锣、2套两锣、1台颤音琴、4面吊镲、1个踩镲、1套5锣、1台马林巴、1套木鱼、1个三角铁、1个竹风铃、1个铁风铃,还用到3副槌,分别为中硬、双性和硬锤,还有一把弓。演奏者在一堆围成圈的乐器中,已经显得非常渺小。
图1:《功夫》乐器位置图
中,就是把无极分为阴极与阳极,再由阴极与阳极而合成,变为无极。在此曲中则是把一首乐曲分为两方,一方为乐器,一方为演奏者,再通过演奏者的表现,把乐器运用的恰到好处,使人物合一。
《功夫》在动与静间循环,在阴与阳间反复,人与乐器达为一体,使人籁的意义凸显于无形与有形的追索之中。
二、我对于《功夫》的理解及演奏
乐曲开始,在一束昏暗的舞台灯光下,在一大圈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中,演奏者沉思许久,慢慢抬起双手向大鼓缓缓推去,就像太极招式中的“推揉”。两手下去,虽轻,但力量却在。在太极功夫中,阴阳以相融的方式表现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与阳相互包含,两种对立因素在同一动作中以和谐的运动方式呈现出来。运动时柔非软弱无力,刚非一硬到底,即“刚柔相济”。演奏的动作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太虚则轻浮,易失去平衡;太实则动作必定呆滞。接着是大军鼓和3个康加鼓2个邦戈鼓的滚奏,一个又一个的颗粒融为一个整体,是点是圈让人捉摸不定。随着鼓声渐渐响起,演奏者一手拍三面吊镲,一手拍鼓,口中一记呐喊,使曲目的开头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如同一缕细细的山泉,经由滴滴水珠汇入,渐渐流下小丘,渐渐湍急。这时演奏者拿起琴槌,演奏出马林巴清脆悦耳如溪流般的旋律,仿佛溪流已经越流越宽阔。一记锣声伴随着演奏者的一声呐喊,似乎习武者已经立定,开始在晨暮中习武。
此刻乃是节奏与旋律的结合,如同太极功夫刚柔相济一样,节奏为刚,旋律为柔。此时虽是旋律,可在演奏者敲下音符的那一刹那的动作便变成了节奏。它通过运动中虚实、刚柔、动静、疾徐、轻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表现,产生比一般运动更为深刻、更为复杂,也更富于变化的美。紧跟着便出现了木鱼和锣,以及颤音琴夹杂在马林巴中,木质的声音和金属的声音交融在一起,旋律的无调性加上节奏的变化,产生了抗衡。在这抗衡之际,演奏者发出了呐喊,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抗衡的美。
演奏者用弓在金属打击乐器上奏出的泛音,给喧闹过后的寂静增添了一丝喘息。看上去动作虽慢,可完成这个动作却是流汗不气喘。手中的弓不可拿得过松,更不可过紧。太松则容易跌落,太紧则容易僵硬,力道必须适中,否则也不能取得合适的泛音。尔后用手轻轻触碰铁风铃,像是寂静的夜晚突然掠过一阵微风。所谓颤音琴,就是可以发出颤音的琴,本来是带颤音的。作曲家为了使颤音真实,便选择了让演奏者用手的上下摆动,和嘴巴的一张一合来控制颤音,使得这首乐曲在此处再次出现了独特的技巧和音色。随后便是用手掌来击打颤音琴键,使得琴声变得温和朦胧,像是太极中的“阴”;紧接着就是用手拍击三面镲,霎那间像晴空霹雳一样,使得寂静的气氛突然显得紧张,就像是太极中的“阳”。
随着这一声响,其它的金属打击乐器也逐渐跟着响了起来,越敲越是激烈。这时演奏者发出呐喊,模仿中国民间乐器中的声音,把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随之木鱼也加了进来。此段意在描写中国的国粹京剧中常出现的武打片段,运用的乐器也是在京剧里常出现的,表现出了双方交手时的紧张气氛,就像亲眼目睹了双方的一招一式一样。下槌的力度一定要既沉又绵,稍一用力就被弹出去,非常精妙!慢慢地将此曲推向了最高潮,基本上用到了舞台上的所有打击乐器,以将其推向最高点。
猛烈的高潮过后,必然会显得有几分低落,正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此曲已经接近尾声。轻与响的交替,快与慢的轮回,周而复始的变化,似曾相识,却不曾相识。演奏者仅用了不足一秒钟的时间,把手里的4根琴槌放下了两根,正像习武之人的动作一样敏捷地转到大鼓、3个康加鼓和两个邦戈鼓之上,击奏起了滚奏。像乐曲开始一样,把一个个颗粒融为一体。伴随着呐喊声及镲和锣声,速度越加急速,力度越加增强。终于,演奏者以一手击3面镲,一手击锣,一脚踹大锣的动作和声响,结束了整首作品,可谓气势雄伟。演奏者保持结束时的姿势,直至锣声散去。整个乐曲虽然结束,却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要把《功夫》演奏好,首先要从乐器种类、乐器配置图以及演奏手法这3个方向着手。这3个层面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一不可。
(一)乐器种类
此首作品运用了皮革类(大军鼓、康加鼓、邦戈鼓)、金属类(各种尺寸的吊镲、踩镲与各种尺寸的锣)、键盘类(马林巴与颤音琴)以及其它小件乐器(铁风铃、竹风铃、三角铁、木鱼)。
鼓类和金属类乐器的共振方式不同,所以残响也就不一样。假定以同样尺寸的皮革类与金属类发出声音,金属类的肯定较皮革类为长,因此力道的拿捏最为重要;如曲子在康加鼓、邦戈鼓、大军鼓及锣和吊镲之间交换敲击部分,鼓类的密集十六分音符需要以放松的力度敲击,而金属类的锣与吊镲则需要在敲击时加以控制。
谱例1
此外便是敲击的位置。中间、边上、以及三分之一位置,发出的音色也有所差异,因此敲击点的位置也必须准确才能达到作品所需之效果。如曲子第6小节至第9小节在康加鼓及邦戈鼓上的滚奏,刚开始轻的地方可以先在鼓面接近鼓边的地方敲击,随着渐强敲击点逐渐往鼓面中心移动,并且从弱到强的滚奏的频率也可以从慢到快。键盘类为旋律乐器,主要表达乐曲的旋律线条。旋律线亦分刚与柔,如何处理个中韵味,则取决于双手胳膊的灵活运用以及协调度。马林巴与颤音琴因为材质的不同,所以音色迥异。马林巴为木头材质,颤音琴则为金属材质,颤音琴还有个特殊装置——踏板,此功能与钢琴踏板的意义相同,为乐器制造回声。如曲子中马林巴与颤音琴的交换演奏部分。
键盘乐器多运用有线的琴槌敲击,偶而应作曲者要求有特殊演奏法,如曲子第六页的颤音琴有要求用手敲击的部分。此部分的开始音符我是使用每只手的食指,随着渐强我逐渐将中指及无名指加入,以扩大敲击面积及敲击力度来获得渐强的效果。
其它小乐器,多为营造气氛所用,例如几声风铃,轻轻一碰所发出的残响。
木鱼时而装饰点缀的音色,时而做为固定节奏,为同时进行的旋律线条做为打底音色,皆收画龙点睛之效。如曲子中木鱼与马林巴的交换敲击处,此处需要左右分手的'演奏法。
(二)乐器配置图
在组合打击乐中,乐器位置的摆放是门重要的艺术与学问,影响着乐曲演奏的流畅度。要是稍有不慎摆错了位置,常常会落得挥棒落空,或是敲错乐器、敲错位置等情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演奏者的体力。这首乐曲所使用的乐器众多,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鼓类的区块是独立的乐段;由于小乐器必须与键盘作为链接,却又受限于键盘乐器占去较大的面积,因此小乐器摆在键盘乐器前方;因为距离较近的原因,演奏进行中必须避免在挥棒或是换棒时碰触到其它乐器发出不属于谱上的多余声响。此曲中的另一门学问——要求演奏者在休止时用太极的动作把音乐连贯起来。因此在转换乐器之中的线条如何配合太极动作,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参见图1)。
(三)演奏技法
我将此曲演奏技将分为3大部分:1.持琴槌,2.徒手敲击,3.其它特殊演奏法(例如弓子、人声等等)。而所有运用到琴槌的部分皆归类在键盘类。
1.持琴槌
分为手的运用方式以及琴槌的选择。
人类总是不断地在挑战自身极限,各种作品的产生也刺激着演奏者开发各种演奏法。敲击乐,顾名思义,以“手”为主,从手指、手腕到手臂等等,甚至手指还可以细分成指节,手臂分为上下手臂等等,每个环节的施力点和连贯性密不可分。而旋律线条的刚与柔正是取决于这些细节的运用,甚至更细微的还须使用手指控制,全取决于演奏者的功力和诠释。在音色控制部分,较为直接的音色与柔和的音色,在于手臂和手腕的使用多寡,一般说来,演奏较直接的音色以手腕为主、柔和的音色以手臂为主。
琴槌的软硬度也是决定声音色彩的关键。在这首曲子中,由于同时敲击键盘及金属类乐器的部分相当多,因此琴槌过硬或是过软都无法取得平衡,必须选择同时能使键盘和金属类发出合适声音的琴槌。
2.徒手敲击
顾名思义,便是没有任何媒介物,单纯使用手演奏乐器。徒手敲击也细分为很多种技法,例如手指、弹指、指尖等等,举凡手掌的任何部位都能运用自如。
在此首乐曲中,有几个徒手演奏的部分。首先是鼓类,鼓类只占了曲子的头和尾,开头以手拍方式,而尾声则是用琴槌。这很明显的表达出作曲者想展现的起承转合,以及头静尾动的色彩,因此铺陈开头力度的层次十分重要,取决于力道的使用。因为每个人手掌音量的极限不同,例如手掌大小、厚实等等,这就产生了每个人所演奏的不同特色。
该曲中还有双手掌心相对以击掌方式闷击两面吊镲。
以手指敲击颤音琴配合踏板的回音快速音群上行,连接三面吊镲完成一句一气呵成的乐句,也是徒手敲击的一种形式。由于手掌碍于先天限制,能发出的音量本身就较使用琴槌时小,因此多用于较安静的乐段,却又要使听者能清楚听见其中奥秘。
3.其它特殊演奏法
弓的使用在现代打击乐中早已屡见不鲜,加上几乎不受乐器限制,只要角度适合,许多打击乐器都能使用(笔者甚至使用过以弓拉钵),因此广受作曲家所喜用。藉由弓的拉奏,能够发出乐器本声没有的泛音,营造出发人冥想的音色,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如何拉出长度、音色都很均匀的泛音?首先是角度的选择,角度决定泛音的长度以及音量,再配合握弓的力道,前文提到必须松紧适中。而最后的一个省事方式——松香涂抹,松香的多寡可决定演奏者用弓的轻松程度。
人声是这首乐曲的精髓所在。作曲者模拟武术时发出的各种声音,时而气声,时而呐喊,配合着乐器演奏,达到武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武术中讲究的抑扬顿挫,也藉由人声表现出来。演奏者必须以腹部的力量来发声,才能达到中气十足的效果,若是只以喉部发声,容易疲累,也较不容易表现其力道。
《功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开头部分奇特的地方是它有很多明显的断句。马林巴进行到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一样乐器打断旋律的进行,有时候是锣,有时候是鼓,使音乐呈现戏剧性和打斗感。这些一段段的小句子似乎是在向我们讲解中国功夫的一招一式。乐曲的中段是很有禅意的,中间加入了用弓对马林巴的“拉弦”,加入了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弦乐器所使用的弓与原本冰冷的乐器的接触,展现出寂静中的一丝喘息。这样的结合无疑是整部作品的亮点之一,“包容四海”在这别具一格的组合中得到体现。而演奏者用嘴、手对颤音琴发出的声音的控制,使其变得有如山泉般呜咽、清幽,让我们感受了音乐由无形化为有形的可能。这一段散板完全把我们带到了竹林、小屋、山泉那样的氛围中。锣声渐强、十六分音符的持续进行后,音乐又回到了开头那样的断句中,但是其中更多地加入了人声,一个习武者的形象完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演出者的呐喊声是另一亮点所在,此举将人性的因素带入原本纯粹的音乐世界。“人乐合一”仿佛体现了“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的境界,这已远远超出了“功夫”二字本具有的含义,体现了更为高层次的意境。
音乐在演奏者的呐喊声、锣鼓声中结束。这个终止也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锣声渐渐散去,而我们似乎还在回味习武者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轻与响的交替,快与慢的轮回,表演者于四方围绕摆放的乐器中,伴随昏暗的灯光展现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视觉方面除诠释了作品的主旨外,也体现了武者参悟时的孤独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