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在编写三年级教案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案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93÷3=9×800=110×5
500×6=31×262÷3=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文档为doc格式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二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三
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7观察物体。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笑话:有一天,有两只蚂蚁在争论牛的大小,一只蚂蚁爬到牛的蹄子上说:“牛比碗大不了多少。”另一只爬到牛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牛弯弯的,长短和黄瓜差不多。”(学生哈哈大笑)能告诉老师你们笑什么吗?你能判断一下它们谁说的对吗?(它们都不对,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没有看全)
(二)探究新知
那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需要全面地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全面的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学生齐读)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看这幅图,老师给了一个阅读提示,出示阅读提示:
(1)、初读:他们在做什么?
(2)、再读:他们看到了物体的哪个面?
(3)、深读:他们看到的结果如何?
那你能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出示三幅小图,请几名学生说,最后集体边说边连线)
(三)巩固练习
1、前面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本做一做的图和阅读提示,请一个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1)、读他们在做什么?
(2)、想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3)、做动手摆一摆,看一看再连线
(先请几名学生来说,然后学生小组合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本,最后集体连线)
2、淘气和笑笑坐汽车去动物园玩,在坐汽车的时候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汽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出示他们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然后请几名学生来说。再出示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和两幅图片,让学生说,教师演示)
3、淘气和笑笑看熊猫。(先让学生说他们分别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然后出示图片选择)
4、观察茶壶: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了茶壶的哪个面,然后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说说分别是谁看到的。然后出示从上面和下面观察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说分别是谁看到的。
5、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五、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四
《观察物体三》是进一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必须准备好教具学具,然后让学生经历大量的观察和拼搭,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教学中我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游戏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五
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像往常一样安静而有序地整理着衣物。忽然,一阵哭声传来,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菲菲在哭。
我向菲菲走去,只见菲菲边哭边说:“把它拿掉!把它拿掉!”“把什么拿掉?”我不解地问。“就是把它拿掉!”菲菲仍闭着眼睛哭着说,并下意识地将头扭向右侧,不敢往左侧看。菲菲究竟要把什么拿掉呢?我带着疑惑搜寻活动室的每个角落,目光停在了离菲菲床较远的一面墙上,墙上贴着我们在中午刚做好的两头狮子的图案,它们的形象确实有些夸张。
“是把它们拿掉吗?”我指着墙上的狮子问菲菲。
“是的!把它们拿掉!”菲菲肯定地回答。
“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要拿掉?”我问。
“它们是狮子,我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它们长得丑!”
“它们头上有那么多小辫子,多好看呀!怎么会丑呢?”
“它们就是丑!我不喜欢!”
我明白菲菲并不是因为狮子丑,而是因为害怕。于是,我又问:“那它们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假的!”菲菲很明确地回答。
“既然是假的,我们去摸一摸吧!”说着,我就抱着菲菲向那两头“大狮子”走去。
当我带着菲菲伸手摸狮子时,菲菲的情绪平静多了,并高兴地告诉我:“是假的!”
我接着问道:“还害怕吗?”
菲菲笑着摇摇头说:“现在不怕了!”
菲菲是个比较胆小的孩子,但她在与我的对话中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是因为害怕而要拿掉墙上的狮子,只是说“不喜欢”“狮子丑”。其实,菲菲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让别人知道自己胆小是难为情的。
要帮助菲菲克服害怕的心理,就应该让她去面对,去证实她所害怕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我抱她去摸“狮子”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菲菲从根本上消除害怕心理,并且今后再遇到类似事件时,她也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克服面临的情绪问题。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六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具盒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七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八
背景分析:这段时间,我班正开始《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探索活动,孩子们对动物表现出很亲近的感情,也喜欢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幼儿行为实录: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
背景分析:这段时间,我班正开始《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探索活动,孩子们对动物表现出很亲近的感情,也喜欢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儿行为实录: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教师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改进措施: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
表演游戏:小白兔与大灰狼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九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学生回答: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师: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物体,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四人小组拿出一个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见的动物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汇报:
你看到的是哪个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4、课件出示:
5、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个角度看到的画面,就到走那个方向。
2、猜物体。
(1)课件出示玩具汽车的一面,这是什么,这是从那个角度去观察的车?变换图形,再问。
(2)出示圆点。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来单从一面判断是不行,我们要更全面些。出示铅笔正面图。再左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在做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五、作业:
回家选择一样物体,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画下简易图。
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十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多媒体
方格纸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观察教案幼儿园篇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2)换位观察: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