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的编写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下是一些小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编写的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难点: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师: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不少,还记得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学生认读。
鱼 飞 雨 风 土 云 马 牛 山 水 下 大 田
2、导入新课: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着和大家见面。(出示12个生字彩图)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只须意会即可)
2、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如:在前面的课文中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路牌上见过)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字记得更牢。
(三)、揭示课题,教学“目”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看图读字。
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学习用数量词“一只”。
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是“眼睛”。
(2)比形认字。
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的发言,相机作简笔画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演化)
(3)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识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五)、汇报交流
1、各组选择一个字,再派出一个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这个字。
2、台上台下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3、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4、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
6、学生看图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用“一张、一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
(六)、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做“开火车”游戏,复习12个生字。
(七)、指导书写“十”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 “竖”的笔画卡片,介绍笔画名称。
(2)教师示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悬针竖(像吊着的一根针) 垂露竖(尾部像吊着一滴小露珠)
(3)学生书空。
2、书写“十”。
(1)分析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笔的交接处,横笔左右较均匀,竖笔的上部短,下部长。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议;继续练写。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知识技能
1.积累语言文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具准备:
投影片
导析法,自悟、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喜欢看书吧!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书呢?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你认为怎样的书才适合我们少年儿童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与书握手,以书为话题,开个小小书迷会吧!
二、明确训练要求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从以下内容中选自己感兴趣的说
(1)介绍你爱读的书。
(2)你觉得哪些书适合我们阅读?
(3)讲一讲名人与书的故事。
(4)怎样才能读到更多的书?
2.说的时候,要把内容说清楚。
3.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
4.讲完以后评一评。
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打算跟同学们讲哪个方面的内容呢?打算怎么讲?
2.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向小组交流一下。
3.当别人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听他(她)讲得是否清楚、具体。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推荐学生代表在班上讲。
一、学习“万花筒”
1.投影出示这两组字。
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读。
3.指名认读、正音。
4.学生试着给这几个字扩词,再与同学交流。
经 钱 轻 践 径 残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6.评一评:看谁写的字最漂亮。
二、学习“我能写”
1.投影出示这些成语。
2.学生读成语,注意分析带点字之间的关系。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4.学生试着写这样的成语,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
三、学习“我能改”
1.出示例句,让学生自读自悟。
2.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依照例句改句子,再全班交流。
4.投影出示练习,让学生训练,巩固。
四、学习“百宝箱”
1.投影出示这些名言,指名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交流对这些名人名言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名人名言。
五、学习“大舞台”
1.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破译植物王国的密码。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的资料。
3.学生在自己收集的这些资料里,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给大家介绍。
4.将讲得较好的同学的资料归在一起,办一期以“植物王国的密码”为专题的黑板报。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小朋友们认真读了课文,读得很有味道,这课的课题是《做什么事最快乐》,读了课文以后,谁能用题目说一句话?也就是说:谁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
2、学生回答,板贴青蛙图。
哦,小青蛙正在想办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青蛙,看看它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有没有弄明白。
二、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2—4自然段,说说小青蛙它想出了什么办法,应该怎样读好它们的对话。
2、学生交流:
(1)板贴啄木鸟、水牛、蜜蜂图。
说说啄木鸟有什么特征,它会干什么?水牛、蜜蜂呢?
(2)小青蛙在哪里碰到它们的?它们正在干什么?用“小青蛙在……请教了正在……的……”的句式把它的办法说完整。
(3)原来小青蛙遇到它们时,它们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呢。
3、理解朗读:
(1)出示图一:显示小青蛙说的话,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问啄木鸟才会乐意回答,先练练。老师来当啄木鸟,哪个小青蛙愿意来试试。(有礼貌,表现出心中的疑问)
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老师做大树,哪位小朋友做啄木鸟帮老师这课大树捉虫。(师:身上有虫,又痛又痒,吸取养份,垂头丧气,无法生长。)
听到大树的感谢你高兴吗?你能不能把你的快乐通过你说的话表现出来。
小朋友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只啄木鸟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演一演小青蛙和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的对话。在3、4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然段,小朋友想想,青蛙应该表现得怎么样?水牛和蜜蜂呢?怎样才能把它们演好?同桌练习表演。
三、学习5、6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请教了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现在它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1、指读第5自然段:出示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们觉得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读。(理解小青蛙没有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以及不明白的原因)
它们说的话不一样,认为快乐的事情也不一样,把小青蛙都给弄糊涂了。(指导朗读)
2、出示妈妈的话:我们来读读妈妈的话,看看妈妈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解决难题。
青蛙妈妈的话小朋友们懂吗,能不能结合刚才学的内容,以啄木鸟、水牛、蜜蜂为例子说说。
板书:自己能做为别人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小朋友说小青蛙的问话,老师做青蛙妈妈,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听仔细了。(老师故意板着脸,读得生硬)学生点评(要亲切,要笑着说)
4、齐读妈妈的话。
5、小青蛙终于弄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是最快乐的)板书(擦去什么)
6、小朋友,学了课文以后,你们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举例说说。四、布置作业:
1、读贴“己、能”,说说注意点,(己的第三笔,能的左下角的月第一笔是竖)
2、板演“能”,右边的两个匕上下排列要均匀。书上描红。
3、课后做头饰,合作表演课本剧。
板书:
青蛙做什么事最快乐
啄木鸟捉虫
为别人水牛耕地自己能做
蜜蜂采蜜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
(六)指导写字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两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猜字谜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认识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机智。
教学手段
字卡
教学过程
(简笔画阿凡提)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你知道他的故事吗?(简笔画大力士)这个人是谁?大力士和阿凡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力气》这篇课文,看一看阿凡提和大力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比力气认读生字“比”并指导书写“比”的笔顺。
1、老师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清字的读音,同时还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变化。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4、课文那几段告诉我们大力士要和阿凡提比力气?你能读一读这几段吗?
出示“帕”字(把字卡粘在手帕上出示)引导学生理解“帕”的字义。
指导学生读准“扔”的字音。还能用扔组成哪些词?
7、大力士把手帕扔过去了吗?课文哪一句写了大力士没有扔过去,你能读一读吗?请说出像“飘飘悠悠”这样的词。
随机出示生字“灰、之、城、抓、脚”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小黑板出示: 不行吧,看我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试一试。
随机出示生字:拾、
10、找出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读一读。
11、阿凡提为什么要和大力士比力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比力气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
随机出示生字:提、咱、就、斤、答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1、认真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看清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阿:注意“耳刀旁”的写法和在格中的位置。
比:要先写横、竖提、撇、竖弯钩。
斤: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 学生仿写生字。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