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标语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撰写环保标语时,首先要明确目标受众,以便更好地传达环保信息。爱护生态,拥抱绿色未来。
上英语单元篇一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个单元,另两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check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在本册书里要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具体目标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并且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4、抓基础教育,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整体成绩,减少低分率。
四、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少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4、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7、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8、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每天记当日学过的单词或对话,每日进行检查。
9、每天进行听写,每月进行阶段性检测并且进行检测分析。
10、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本学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每周阅读两篇英语短文,并准备专门的阅读摘抄本,定期检查。
11、提高家庭作业设计的艺术。作业设计不能局限在抄写单词短语课文等项目,要布置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务。如用当天学过的词、短语、句型造句等家庭作业全批全改,一定要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
12、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六、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具体实施方法:从简单的造句开始,加强在每个单元里出现的写作练习以及考试试题中的作文。
七、教学进度安排
3月份阶段检测
unit8whydon’tyougetherascarf?6课时
上英语单元篇二
初次接触《新目标英语》是在2006年,当时拿到手时便被它靓丽的封皮和色彩鲜艳的页面所吸引。翻开课本,图画和文字处处体现着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信息,内容积极向上,顿时使我爱不释手。经过几年的使用,渐渐发现《新目标英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编排上略显凌乱,部分词汇超纲等等。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对此书进行了修订,于是,2011年版《新目标英语》投入使用。
经过仔细的研究与比较,发现新书在保持原有教材的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变化:
1.减少了单元数量并对单元之间进行了调整
为让初学英语的学生适应学习过程,教材在不同程度上缩减了学习内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修订前本册分为3个预备篇单元、12个正式单元以及两个复习单元。但在修订后则改为了3个预备篇单元和9个正式单元。缩减教学内容后的教材使得初学者更易接受。除了缩减单元数量,教材更在单元的编排上花费了心思。以七年级上册unit2和unit3为例,修改前,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在前,而单元this is my sister在后。以前每次英语老师教到这两个单元时都会感到无奈,因为从陈述句引入疑问句会更顺理成章,所以修改前的课本无疑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2011版《新目标英语》及时修补了这一漏洞,将两个单元进行了调整,使得以前凌乱的教学有了统一的规划。
2.调整并增加了话题
为了更好的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并接受西方文化知识,修订后的教材在话题方面进行了调整。东南亚的异域风情、留学生的海外生活让学生们对西方充满了神往;感恩节的由来、圣诞节的寓意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卡通片、西方电影文化更让学生对西方科技的发达感到由衷的赞叹。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新教材还不忘新增一些中国文化知识,如:中秋习俗,民间手工艺等等,而中华传统故事《愚公移山》、《西游记》让单元教学的内容生动又有趣。这些编排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弘扬了中国的民族精神。
3.更加注重语音学习
一直以来,语音教学在中学和小学之间被推来推去,谁都认为另一方应该担起语音教学的责任。新版《新目标英语》的改编将此重任落在了初中阶段。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各地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语音语调在一门语言学习中又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的附录中设计了“音素学习——由字母或字母组合到读音——由读音到拼写”这三轮拼读规则训练,帮助学生们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则。另外,新书还设计了一些最基本的朗读技巧训练来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其中包括:单词重读、连读、弱读,节奏等内容。朗读的素材既有单元素材也有一些诗歌、谚语等,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4.删减了部分语法项目、控制了词汇总量
在几年的教学中总能听到英语老师抱怨:“有些内容在考纲中都不出现,不知道学它干什么?”是的,在旧版《新目标英语》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几个单元确实让老师和学生负担过重。如八年级下册的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本单元语法繁杂,让学生越学越没有信心。可在考纲中只提到需要掌握宾语从句的几个原则就足够了。又如本册中unit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在初中阶段也不要求被掌握。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课标在适时删减这些单元的同时也合理控制了词汇的总量。突出表现在对每册课本以及每个单元的词汇控制,使生词均衡分布。
除了以上提及的变化,新增的口语示范、附录里详细的注释、语法重难点的分布、与时俱进的话题等等都是对《新目标英语》的提升。现在的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内容更加有趣,层次更加分明,布局更加合理,相信会是适合于老师和学生们的教材。
上英语单元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领土四至点和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3、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和分布。
4、了解我国民族的数目和分布,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位置,重点省级单位的轮廓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的位置,找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
板书: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
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看分别位于什么省,分析其纬度和经度的差别。
讲述:我国位于北半球,面积广大,各地差别很大。
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注意其位置,和我国的什么省份相邻。
回忆我国的行政区划,找出三级行政单位包含的机关。
板书: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省级行政单位
找出我国重点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起轮廓,简称,行政中心等。
读图练习:
板书:三、众多的人口
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十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
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四、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找出我国民族的构成。知道个民族的丰富文化。
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复习课本,讨论得出,纬度: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按照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几个位置记忆陆上邻国,按照东,东南来记忆隔海相望的国家。
特殊的省份有,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邻国最多,临省最多。
重点省份有:广东,云南,湖北,山东,陕西,黑龙江。
有6个在亚洲。
黑河-腾冲一线
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最多的是壮族。
朝鲜族跳板,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摔跤
【作业设计】
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图
上英语单元篇四
一、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0.0001的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_.
2.在中,无理数有_____个.
3.如果点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________象限.
4.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与,则=_________.
5.点p(2,-1)在y轴的`轴反射下的像的坐标为________.
6.在3和4之间找2个无理数:_____________.
7.若点m(m+2,m-2)在x轴上,则m=________.
得分评卷人
8.把数3.2760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值为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0b.c.d.
2.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a.(2,3)b.(-2,5)c.(0,3)d.(0,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平方根是
b.4的平方根是2
c.如果一个数有平方根,那么这个数的平方根一定有两个
d.任何一个非负数的立方根都是非负数
4.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a.1b.1c.0,1d.1或0
5.实数,则是()
a.非正数b.非零实数c.非负数d.负数
6.点a(3,)关于轴的轴反射下,像点a的坐标为()
a.(3,2)b.(3,2)c.(3,2)d.(2,3)
7.已知p(-1,2),则点p所在的象限为()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已知为实数且满足,则点p()必在()
a.原点上b.x轴的正半轴c.x轴的负半轴d.y轴的正半轴
9.实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bab.ab
c.-a
上英语单元篇五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除此之外还有:
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
2、空气的利用:
3、首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拉瓦锡,它选用的药品是氧化汞。
4、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变浑浊
证明水存在的方法:通过无水硫酸铜现象变蓝色
5、说出空气成分的三种用途:供给呼吸、急救病人、支持燃烧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标准大气压下、-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
-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
白光
硫与氧气
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磷与氧气
大量白烟
铁与氧气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从中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3、在做氧气与铁丝反应的实验时,试剂瓶底应放沙或水,目的是为了防止炸裂瓶底。
4、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分为:燃烧、
缓慢氧化。
5、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跟助燃物充分接触,所以灭火的措施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隔绝助燃物。
6、缓慢氧化会产生热量,若热量积聚,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会产生自燃现象。
7、工业制氧的方法:分离空气,本质上属于物理变化。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
1、化合反应的特征:多个反应物质生成一个生成物;
分解反应的特征:一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
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化学原理
装置的适用范围:液体与固体(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连、查、装、固、倒、收。(六字诀)
收集方法:排水收集法(原因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略大于空气)。
二氧化锰在本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它能改变反应速度但本身的质量、
化学性质不变。像这样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
药品:高锰酸钾化学原理
装置的适用范围:固体加热
实验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8字诀)
.注意事项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c)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d)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f)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g)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h)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3)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法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化学原理
选用的装置与高锰酸钾相似。
三种方法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简单、易控制。
3、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的步骤:
(4)配平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每种元素只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出现一次的化学反应配平。最小公倍数、奇数配偶法适用于某种元素在反应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且正好一奇一偶的化学反应配平。
(5)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6)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
上英语单元篇六
1、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呼吸和燃料等而减少,但又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的循环,这就是氧循环。
2、臭氧(o3)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氧气可生成它:3o2=2o3(条件紫外线)(反应原理)。臭氧对生物起保护作用,主要是它能阻挡和消弱紫外线。目前对臭氧层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类化学物质是氯氟烃,它们促使臭氧分解成氧气,它们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臭氧层被破坏后的危害: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伤害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等。
4、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它的加剧的危害: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要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增加燃烧效率和开发和使用新型洁净能源着手。
七.空气污染与保护
1、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来源是
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2、汽车尾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造成酸雨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酸雨的形成的化学方程式酸雨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5、森林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等。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
2通入紫色石蕊
加热上述溶液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
上英语单元篇七
教学过程: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体温受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体液的调节,同时,动物的行为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要知道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体现出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样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本节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首先了解恒定的体温的意义。可以通过学生读图3-33两图,知道人和某些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意义。
2、对于正常人的体温的测量、范围以及影响的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为什么体温会恒定?这实际是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的平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表,总结得出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习产热过程。由于表给人的感觉不直观,所以可转化为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图表的转化、建构能力)在产热的`同时也在散热,散热的方式与外界的温度直接有关。这可以通过常温和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人体的散热情况来举例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体温的恒定受到脑的控制。具体的控制通过读图3—36来解决问题。
4、高温天气的“中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学生进行自救和安全教育。
(三)本章的教学活动安排:
本章的实验共计4个实验和两个探究。
1、蚕豆发芽的实验;
2、对刺激的反应;
3、膝跳反射;
4、体温的测定;
5、学生实验:植物的向性实验。图表39个,思考8个,讨论6个。应该说每一个实验都容易完成。相对较难的是植物的向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完成。其次,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非是要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去做一遍。两个探究的实验,课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要求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了解。基本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二个作为对象,因为它与学生更贴近,更相关。
(四)本章的难点:我认为还是在反射与反射弧处,难在它的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学习起来很空。因此在其教学中,我采用了上述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化抽象为具体一点,降低难度。
以上是本人在去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上英语单元篇八
通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检测练习,发现学生出了很多问题。首先学生最近各科的作业任务比较多,学生有点被动应付,有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因为有很多很多的雷同错误,英语填空中出现大量的雷同错误这是明显的抄袭现象,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其次,因为还没有对这两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复习,就仓促地做检测题,学生做题情况很不如人意。错误百出。
第三监督学生书写,并且借机进行书面书法练习,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练习了书法,真是一举两得。怎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个重要并且很棘手的问题,检查作业时不够严厉,或者走马观花式的检查,都容易让学生钻空子,存在侥幸心理。
对下一步的想法,是对学生稳、准、狠。从严要求学生,让他们学习作业考试都无机可乘。让他们体会到除了努力学习,别无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