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教案中,教师可以详细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步骤。《五感探索》大班教案:通过观察、触摸、听声音等多种感官体验,引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老师通过展示课件讲述一些身边的类似现象从而引出科学家的设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投影展示
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分子。
提问:为什么能闻香味却看不到呢?投影展示
分子基本性质: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问:分子运动的速率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由学生操作):把品红加到热水和冷水中,看扩散的速度学生观察并讨论:
据此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基本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
问:不同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是一样的吗?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据此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问: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受什么条件的影响不?教师:同学们通过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可以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所以物质有三种状态,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气态、液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问:水和酒精(液体和固体)是否都能燃烧?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教师: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都能燃烧说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与酒精分子不同,说明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基本性质: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课堂小结: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
2、讲授新课:
[实验3-2] 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
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1: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探究活动1:
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仍为无色
操作: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操作: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12分钟。
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结论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解释:(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探究2、酒精与水混合
现象: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毫升。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
总结:略
作业:昌平练习册,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1、复习旧识: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2、情景引入: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
3、讲授新课: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
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讲解:1、分子的观点(板书)
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
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板书)
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略
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板书)
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
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观点(板书)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
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
总结:略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昌平练习册
课后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 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2.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多媒体、实验器材
1课时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课题2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
2.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
4.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b.氧分子c.氢分子d.水分子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一、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质的'状态,因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
[中考练兵]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组粒子是()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原子也不能变为其他原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中考练兵]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天津)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四、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中考练兵]
6、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北京海淀)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粒子是:()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碳单质和氧单质
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练兵]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06,天津)
a、维生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9、有一可能含有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天津)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10、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g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黑龙江)
a、3.80g
b、6.95g
c、10g
d、3.04g
1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长沙)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提示: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相当于两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2004,广东)
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2、b3、c4、b5、c
6、d7、a8、d9、b10、d
11、a12、c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范德华力是。
2、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力,它是由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又分和。
3、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为(由强到弱排列),其中氢键(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键。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误区1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误区3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误区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六、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b.分子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水原子c.氢、氧两种原子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篇十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