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安全标语的传递,可以提高人们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心系安全,转危为安。为了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以下是一些必看的安全标语范例。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一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虽然对于“方向”这个词语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用到。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喝西北风等等,这里只是对方向词语的理解,而对方向的具体内涵与认识则比较表面、肤浅。同时,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所以学习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难度不会太大,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四个方向的辨别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2、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我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3、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辨认方向和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有所不同,需要一定的转化,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认得很清楚,到了地图上却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我注意设置了生活情境中辨认方向和地图上辨认方向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有所不同,并能进行一定的转化。
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辨认方向,但在实际的作业中,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还是相对缺少自主独立辨别方向的能力和根据题目信息寻找辨别方向的能力,还需要通过练习锻炼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我应该指导他们把自己辨认出来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先写在相应的地点,然后再去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这样对于初步接触8个方向的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物体的具体位置的描述进行绘制平面图。
成功之处:
1.自主探索绘制方法。课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要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也必须具备确定物体位置的四要素:确定观测点(校门)——坐标,方向(正北)、角度、距离(150米)。注意提醒学生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
2.小步子逐步规范绘制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是不画出1厘米表示多长的距离或不写单位名称;二是忘记标出角度;三是画出的距离不准确;四是对于方向学生容易出现画错或相反方向的现象。这样通过小步子规范绘制让学生明确绘制路线图的方法和步骤。
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明显感到前松后紧。
2.在同步学习练习题中,第5题出错较多,由于学生在方向的辨别上出现错误,角度度量上出现了误差,导致出错较多。
再教设计:
1.每一道习题教师都要注意引领学生,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在选择量角器时注意不能买中间没有刻度线的量角器,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学习的,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有两个重点:一是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其中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为学生设计现实情境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课伊始,我出示美丽的风景图,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是北?在现实生活中哪儿是北?首先自己根据教室内的物品自我辨认,然后同桌交流。因为学生对方向感知水平不同,而且生活经验的积累不一样,因此学生的方向感会有差异。所以,我采用以上方法教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沟通了同伴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些美丽的素材,既能有效的季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陶冶。
二、让学生准确的使用方位词
从美丽的情境图中,让学生明白图上方位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生共同把美丽的风景图,转换成平面图,根据参照物确定小朋友的位置,熟练的叙述小朋友去桃花村的路线,学生的叙述有: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再向北走到果园,再向北走到桃花村;有的孩子把这条路线叙述成: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经过果园,到桃花村;我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话,哪句话既描述的清晰又比较简练。同样方法描述其它路线图。
三、不足之处:
1、有些孩子是方向盲,无论怎样说,他就是不明白。
2、孩子的语言表达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描述的非常熟练,有些孩子叙述时总是漏掉关键词。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四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但学生已经具有了从防伪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防卫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我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由于两个班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3、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其实,在教学中,教材的把握还是关键的,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能领悟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但在处理上,教师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少说,多听。
赵英
.3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五
(一)首先我抛出问题:“甲在乙东偏南30度方向”这句话里,哪个地点是观测点?”乙是观测点,即从乙地看向甲地。也即以乙地为基准。这有点像“甲是乙的2/3”里以乙为单位1。我当即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知识点建立了连结。
(二)学习了准确描述两地相对位置的两个必要元素——方向和距离后,我抛出问题:假如“甲在乙东偏南30度,距离500千米”,那么“乙在甲什么方向,距离多少呢?”经过讨论、引导,得出方向相反,度数不变,距离不变,即“乙在甲西偏北30度方向,距离还是500千米”。在描述方向时,一般我们描述度数小于45度那个方向,比如,东偏南30度,就是南偏东60度,但我们一般就说“东偏南30度”。
(三)量角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一是不知道量哪个角,二是不能明确要量的角的两条边到底是哪两条。于是,我针如何找要量的角的两条边进行了训练——东偏南,就是指向正东方的线是角的其中一条边,靠南边的一条线是角的另一条边。量角时,量东偏南的角度时,首先将指向正东方的一条边与量角器领刻度线重合,再让另一条边经过量角器,不能让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如果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则我们需要转动量角器,而不是把量角器翻一面。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六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原创:2016.9.22)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位以及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会利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成功之处:
1.循序渐进,根据问题情境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在例1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几个方位的位置,然后帮助学生理解东偏北30°、西偏北40°等方位,使学生知道东偏北30°与西偏南60°的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并且告知学生在画东偏北30°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0刻度线与东重合,然后从东往北数刻度即可,此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把东偏北30°画成北偏东30°。
2.重点教学位置的相对性。在习题的练习中,通过练习五的第4题,让学生重点练习位置的相对性,使学生知道只要知道一个点对于观测点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观测点对于这个点的位置,特点是位置相对,角度相同、距离相等。
不足之处:
1.学生在量角度时还是出现把东偏北30°画成北偏东30°的现象。
2.学生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有些模糊,特别是练习位置的相对性习题时尤为明显。
再教设计:
1.抓住学生易混的知识点重点进行教学,扫除知识障碍。
2.学生对于如何放置量角器还存在问题,在以后的练习中应加强一些。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今天的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因为小孩们对空间的方位不是很明确,自己也想不清楚,所以老师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适当地引导。
这节课难点是正确区分左右,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虽然平时学生们能够分清楚左手和右手,但是身临其境地在书本上要分清左右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还要确定参照物的时候,参照物不同说出的左右也不同。这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着手准备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放在了首位,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方向的依据,再通过动口说、用手指,建立方向感。然后用学生熟悉的教室、同学的位置来强化学生的方向感。这时学生的方向是局限在教室里,于是我想着往外延伸,我们教室的左边是哪个班?右边是哪个班?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最后实际去操场看一看,从而达成共识。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很高,配合配合也到位。(莲)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定向运动方面的知识,知道定向运动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路线,达到目的地的一项运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具备借助地图的指示和识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项智力和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了解数学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还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这对于后面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1、习题的处理上,个别学生出现不会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现象,不知道0刻度线与哪条坐标轴对齐。
再教设计:
1、要侧重于对量角器放置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学生明白东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东对齐,从东向北数30°,也就是从0刻度线向北数出30°。
2、不仅要注重对路线的描述,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描述简单路线图应具备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