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的编写应该兼顾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对于二年级教学,小编总结了一份经典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一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进行教学,因为这是一首刚刚加入课本演唱的新歌,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另外学生是刚接触,对学生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在备课上不能很好的根据学情备出一节适合学生的完美的好课。这也是我讲这节课最大的困惑。
《乡间的小路》旋律流畅,但是音域较宽,前边音低,中间音较高,如果弹f调,学生唱中间部分会吃力,如果降调,前面的低音部分学生唱着又不太舒服,我最终选择的是d调,当然对学生而言还是稍有点低,这也是学生唱起来不怎么有朝气的`原因,下次教学我可以尝试把调升高,教学生用假声歌唱。我想会更能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高年级学生有种不太爱表现的心理,在跟音乐跳舞环节,气氛烘托得还不够,以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五年级学生我才刚刚接触,还有很多需要养成的音乐习惯,还有很多需要培养的能力,我要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这是我音乐教学努力的方向。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什么是具有音乐课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每个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虽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让人陶醉于音乐,耐人寻味的感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在认真研究课程之后,本着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听辨和创编,了解变拍子,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感受变拍子的特点,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和抒情。在进行节拍训练和感情处理方面我采用了:
一、对比聆听的方法。先复习三拍子和四拍子指挥图示和节奏特点,然后利用游戏的方法,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在歌曲中找出规律,并反复练习将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
二、歌曲的感情处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先从导语中渗透关于故乡的概念,然后在歌曲处理时从歌词入手,由配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味,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之情。从而引出第一乐段的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乐段的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结束句的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的歌曲处理。让学生能够体会并运用到歌曲之中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课没有能够使用课件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对于本课的教授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在变拍子的环节应该言简意赅一些,把握之间,让后面处理歌曲的时间更加充分一些。
二、加强第二乐段的学习。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要以思念之情做倾诉的主线,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的歌唱。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希望下一次的讲授能更加得心应手。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以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的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蜿蜒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向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1、故乡小路上的回忆——导入新课。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纵向挖掘不同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个关键处,分别是:
1、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2、学习掌握升记号——体会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思乡”这一条主线,分别选择了描写故乡的不同艺术作品,在聆听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使孩子们了解到:对家乡的记忆,不仅仅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幽静小路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无不寄托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离愁别绪,故乡的云,更是另一种激情澎湃的表达。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长长来时路,依依寸草心”。“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什么是具有音乐课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每个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虽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让人陶醉于音乐,耐人寻味的感觉。当然,这不能离开音乐学科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4/3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从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在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真实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像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图谱导入。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纵向挖掘不同的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歌唱是学生音乐水平的直接体验,一首歌曲经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会更富感染力,《故乡的小路》是表现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两点进行歌曲教学:
1、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边唱边画图谱、随歌曲拍击节奏、静静聆听音乐、随音乐哼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歌之前反复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及情感,注重整体聆听的实效性,为学习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改变以往教学一句教唱一句学唱的方式,因为我认为这种方式学生学起来既单调无趣,缺乏学习兴趣,又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我让学生根据对歌曲的感知能力整体学唱,只在重难点地方指导学唱,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在进行歌曲的情感处理时,我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唱出了歌曲的意境及强弱力度。
第三个环节创造活动我设计将歌曲、舞蹈、打击乐器结合让学生充分创造、表现音乐。
2、图谱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了本首歌的图谱,分别出现在课始和课中,设计课始激发了学生学歌的兴趣,设计课中又很好地指导了、检测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反思这节课,我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在设计环节时要考虑到所设环节如何真正为教学、为课堂作服务,如何真正通过环节的设计有效突破重难点,而不是为了花哨和课堂的可看性。
2、给小学生上课教师的语速要放慢,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清。
3、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应多样、生动些,尤其是评价语言。
4、自身声乐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反思、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会再接再厉,让自己不断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三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 3/4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以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的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蜿蜒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向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1、故乡小路上的回忆——导入新课。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纵向挖掘不同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个关键处,分别是:
1、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2、学习掌握升记号——体会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思乡”这一条主线,分别选择了描写故乡的不同艺术作品,在聆听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使孩子们了解到:对家乡的记忆,不仅仅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幽静小路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无不寄托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离愁别绪,故乡的云,更是另一种激情澎湃的表达。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长长来时路,依依寸草心”。“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四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在认真研究课程之后,本着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听辨和创编,了解变拍子,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感受变拍子的特点,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和抒情。在进行节拍训练和感情处理方面我采用了:
一、对比聆听的方法。先复习三拍子和四拍子指挥图示和节奏特点,然后利用游戏的方法,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在歌曲中找出规律,并反复练习将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
二、歌曲的感情处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先从导语中渗透关于故乡的概念,然后在歌曲处理时从歌词入手,由配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味,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之情。从而引出第一乐段的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乐段的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结束句的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的歌曲处理。让学生能够体会并运用到歌曲之中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课没有能够使用课件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对于本课的教授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在变拍子的环节应该言简意赅一些,把握之间,让后面处理歌曲的时间更加充分一些。
二、加强第二乐段的学习。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要以思念之情做倾诉的主线,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的歌唱。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希望下一次的讲授能更加得心应手。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一.导入
1.师: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
2.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及音乐
3.师: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
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等。
4.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的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2.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的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
3.作者简介。
王立平(1941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曾参加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作曲。主要音乐作品还有:《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话剧音乐《未来在召唤》,科学幻想广播剧《绿色克隆马》,电影故事片《带手铐的旅客》、《少林寺》《大海在呼唤》、《李大钊》等音乐。其中很多歌曲如《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广为流传。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巧,表现手法丰富,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4.节奏练习
__×|____|×﹣|
5.学唱歌曲
(1)请学生跟音乐,用lu音哼曲旋律
(2)请学生跟音乐唱歌词
(4)歌曲处理
师问:“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讨论回答)
(“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啰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复感情就更进一步,从亲却倾诉——抒发情怀——情感升华——怀恋之情,这样的情感线,也仿佛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发展,歌词的完美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5)师问:这首歌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讨论回答)
师补答: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___曲。(要注意节拍的重音,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
6.聆听不同版本的《大海啊,故乡》
黑鸭子版及俄语版
三.教学拓展
1.电子音乐:
即电子合成音乐,指运用电子方法产生和修饰的音乐。近年来电子音乐作品由早期的“磁带合成的音乐”逐渐过渡到“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
2.电声乐队指以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目前比较多见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或者加进弦乐器,或者加进民族乐器。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大海的壮阔,感受了电声的魅力,同时还学习运用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真正体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希望这一段美好的时光,能带给你无限的快乐。
作业:
试为《大海啊,故乡》的前奏配上电声乐队,并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教唱课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的正确演唱,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初步了解电声乐队,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演唱。歌曲中延长的处理。教学难点;
歌曲《大海啊故乡》各段落情感的处理,激发学生对大海、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
多媒体课件、琵琶
教学过程:
导入1、教师:诗人说:“大海就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就是一副画。”音乐家说:“大海就是一首歌。”我说:“大海就是美的化身。”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吹吹海风,欣赏海的美景,听听海的歌唱。
(教师播放幻灯片,已经《大海啊故乡》琵琶伴奏版本,教师演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它,歌唱它。(教师引出本课主题)
新课教学1、作品背景简介
《大海啊,故乡》是反映海员生活的电影片《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影片普遍有着一种经历十年动乱后向往新生活并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精神,这首歌曲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2、作者简介
王立平(1941—)。作曲家。吉林长春人。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60年入作曲系本科。1973年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在北京电影乐团任团长,并专职作曲。曾参加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作曲。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中的两首插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被选为群众最喜爱的广播歌曲,前者又在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奖。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巧,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3、作品分析
名称演唱形式情绪主题思想特点
(1)、3/4的节奏、强弱、指挥图示
(2)、4/4的节奏、强弱、指挥图示
5、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型
6、歌曲教学
(1)、跟钢琴学唱歌谱。
(2)、用“lu”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3)、朗读歌词,填入歌词
(4)、寻找换气口
(5)、各种形式演唱(根据学生情况)可选择独唱、齐唱、合唱
(6)、教师:音乐是无国界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我们用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教师朗读英文版歌词,学生跟读,填入歌词。
(7)、教师:我们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但是也有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么好听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呢?(手语)接下来,老师教大家手语版的《大海啊故乡》。
教师结合歌曲教手语,学生跟练。
三、课堂延伸
1、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包括伴奏都是在电声乐队演奏的,很动听。接下来,老师就带同学们认识一下电声音乐。
2、电声音乐
(1)、“电声音乐”(electronwavemusic),其英文原意是“电子波音乐”,包括有以下两种含义:其一,“电声音乐”是“直接原声音乐”(人耳不经任何电子技术处理的声音),经一系列电声技术处理过的音乐。其二,是专指用“电子乐器”(electronicmusicalinstrument),“电子计算机”midi音乐多媒体所制作的“电子计算机音乐”(electroniccomputermusic)。现今习惯于把二者混为一体,这是误解。
(2)、电声乐队
电声乐队指由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包括一般电子乐器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目前比较多见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一、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二、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曲,如二胡、笛子、古筝等。近年来电声乐队的发展、变化很快,新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不断涌现。
3、作品分析
请同学听3段电声音乐,将出名称:《大海啊故乡》、《机器猫》、《快乐大本营》
总结:电声音乐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听到的多数音乐都是电声乐队演奏的。
4、课堂练习
为《大海啊故乡》的前奏配上电声乐队的打击乐。
四、课外延伸
音乐制作软件的介绍
cakewalk音乐制作软件
作曲大师tt作曲家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了解了3/4、4/4的特点,同学们也能很正确的有感情演唱,表现很好。同时我们还认识了电声乐队以及和他们的作品,下节课我们会更加详细的了解电声乐队,走进雅尼的《夜莺》和他的电声世界。让我们在夜莺的歌声中告别大海,走出音乐教室。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六
1、本课是〈人音版〉16册第3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
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3/4的节拍,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2、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生聆听歌曲《军港之夜》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听歌曲中都说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军港之夜》)
2、聆听《军港之夜》后,让生说出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让生说出还有那些歌曲是歌颂大海之情的?(或是说出或唱出与大海有关的歌曲)
4、教师介绍并清唱一首歌颂大海的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5、导入学习本节课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作者介绍:
王立平,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三、学唱歌曲:
1、让生聆听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旋律。(聆听音乐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聆听时随音乐律动或打节拍的习惯)
2、教师再次让生聆听,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讨论问题:
(1)《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思想感情升华到大海的博大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如同老师对自己学生的爱,让我们对母亲的爱,老师的爱都释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歌词)
3、请学生们自己尝试配音乐伴奏完整的朗读歌词。
4、教师范唱,同学们聆听。(加以师生互动)
5、教师伴奏,学生跟琴用“呜”“啊”演唱。
6、让生带表情(微笑)跟琴歌唱歌曲。
7、随音乐加歌词演唱,教师可随音乐带唱。
(教师指挥,让生加律动动作)
8、解决重、难点:
(1)节奏性:
3/4__ו__︳__×—︱
3/4__×____︳×——︱
(2)1=f3/4121•76|533-|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3)1=f3/46541165|5--|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的时值要唱足。
9、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教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如“海边出身”)和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除去反复的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2)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a段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b段采用齐唱,一组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a段歌词。
10、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跟着音乐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四、师小结,结束本课。
大海有时风平浪静,充满诗情画意;有时波涛汹涌、涛声如雷,无论是柔静美还是雄壮美,都是人格化的美。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更富于诗意地展现它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涌动着人类对生命力量的热爱与追求。“人生就像大海”,让我们朝着奋发进取的人生目标进军。
板书设计
节奏性:
(1)3/4__ו__︳__×—︱
(2)3/4__×____︳×——︱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彝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
3、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能够了解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同学们好!请看一段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说说:
1、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
2、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
二、感受欣赏
(一)、彝族和彝族音乐(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知道更多知识)
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出示课件,介绍)
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弦等(出示课件)
(二)、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背景介绍:做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
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3、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深入欣赏,加强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乐的特色(热烈、欢快、常带有滑音等装饰音))。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两大部分:
1)、三个乐段(a、b、b1)
a----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
b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
b1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2)、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4、复听。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三、实践创编:
同学们,彝族的歌唱多与舞蹈相伴,我们听到这样活泼欢快的歌曲,会很自然的想跳起来,那么,彝族的舞蹈是怎样跳的呢?(老师示范: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等),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进一步加深对彝族音乐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绚烂美丽。下节课,老师还要带领你们去领略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风采,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课。(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故乡音乐教案反思篇八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二、编创与活动
7、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10、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
13、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