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意思篇一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上片写作者一清早起来看到燕山积满了雪,万里长城像横着的白色丝带似的,灯火将尽,感到自己好像住在白玉装饰的楼中一样。全词从“春睡起”写到“六街灯火”,作者整天所见都是“积雪”、“玉带”、“玉楼”,写得寒意袭人,冷落凄清,“玉带”一词表面上形容积雪覆盖下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含有痛悼沦亡了的祖国山河的意思,正映衬出作为一个南宋宫人内心的凄凉情景,曲折地表达出对江南故国的眷恋。
下片写在雪景中相送。面对满天积雪,作者发出空空的懊恼之叹,她哀叹此时此刻仅有汪水云一人回到南方。汪水云骑在马上和来送行的人告别,那驾驭马匹的缰绳虽然错落有致,马鞍和笼头都系着五色斑斓的锦带,但当众人唱起令人断肠的《阳关》曲时,立刻使全场气氛陷入悲怆凄厉之中,使人想见女主人公伫立在满天积雪之中,流着辛酸的泪水目送汪水云远去的情景。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凉的,景物是凄清的;全词又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歌声是令人断肠的,色彩则叫人感到寒气逼人。总之,整首词的意境是苍凉凄冷的。
《望江南·春睡起》创作背景
金德淑本是南宋宫女。元兵灭宋,她同三宫粉黛被掳掠到北方。钱塘汪元量(号水云)是供奉内廷的琴师,宋亡后随三宫一同来到北方。南宋亡十年后,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汪元量南归,金德淑同众人给他送行,以这首《望江南》相赠。
江南行意思篇二
原文: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译文
春睡起之时,已是积雪堆满燕山。万里长城之上撒满雪花,好像一条横陈的玉带,街上是灯火阑珊。而人,却倾立在蓟楼之间。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凄凉。
自己空空懊恼,他人或许更是如此,这身单影只的客人此时要归去。这一身行头绝尘而去。伤心的情意断人肠,屹立在阳关依旧吟唱。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此词为双调五十四字。
横玉带:连绵的山峰上积压着白雪,远看就象一条玉带。玉带:《宋旧宫人诗词》、《引司综》作“缟带”。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条大街。《宋史·魏丕传》:“六街巡警皆用禁卒。”后来以六街作为都城闹市的通称。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人立蓟楼:《词综》作“人在玉楼”。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错落:交错缤纷。班固西部赋汐:“隋侯明月,错落其间。”
斓班:亦作“烂斑”,颜色纷陈灿烂。
阳关:一作“门关”。
赏析: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上片写作者一清早起来看到燕山积满了雪,万里长城像横着的`白色丝带似的,灯火将尽,感到自己好像住在白玉装饰的楼中一样。全词从“春睡起”写到“六街灯火”,作者整天所见都是“积雪”、“玉带”、“玉楼”,写得寒意袭人,冷落凄清,“玉带”一词表面上形容积雪覆盖下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含有痛悼沦亡了的祖国山河的意思,正映衬出作为一个南宋宫人内心的凄凉情景,曲折地表达出对江南故国的眷恋。
下片写在雪景中相送。面对满天积雪,作者发出空空的懊恼之叹,她哀叹此时此刻仅有汪水云一人回到南方。汪水云骑在马上和来送行的人告别,那驾驭马匹的缰绳虽然错落有致,马鞍和笼头都系着五色斑斓的锦带,但当众人唱起令人断肠的《阳关》曲时,立刻使全场气氛陷入悲怆凄厉之中,使人想见女主人公伫立在满天积雪之中,流着辛酸的泪水目送汪水云远去的情景。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凉的,景物是凄清的;全词又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歌声是令人断肠的,色彩则叫人感到寒气逼人。总之,整首词的意境是苍凉凄冷的。
江南行意思篇三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
[解析]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比喻;把“离愁”比作“春水”,写出愁绪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也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解析]居者或女性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想象之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步。
【赏析】
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词统》)
江南行意思篇四
上片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上片后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浓。下片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最后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闺中的人正孤独地对着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全词描写了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景象。
江南行意思篇五
少年行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请简要分析“偏坐”的表达效果。(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偏坐”是指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2)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寄寓了诗人早年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豪情。
赏析:
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
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江南行意思篇六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骏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诗人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象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这二者,又象“快骏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骏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系骏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本来就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的笔却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等情景统统留到幕后。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蕴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看来是要写出一种侠少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精神风貌,而这,不是靠描摹宴饮场面能达到的。虚处传神,末句所用的正是这种艺术手法。这一句是由骏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骏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骏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俗。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为突出侠少的精神风貌服务。
同样写少年游侠,高適的“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就显然渗透了诗人自己沉沦不遇的深沉感慨,而诗人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则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关键就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江南行意思篇七
少年行(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题解
七绝组诗《少年行》是王维早年的作品,共四首,分咏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本篇为组诗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写出了少年游侠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和精神风貌。
句解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距唐朝都城长安约三十公里,以出产美酒著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斗十千”,言美酒价贵。“咸阳”,本是秦代都城,这里借指唐都城长安。
酒能助兴,所以古代诗词中常常有美酒便有豪情。一代枭雄曹操“对酒当歌”,慨叹“人生几何”,然后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诗仙李白“斗酒十千恣欢谑”,然后豪言壮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洒脱的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飘飘有凌云之气……只是,在这些豪情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或深或浅的悲愁。这样的酒,既是壮兴的琼浆,也是浇愁的麻药,喝来往往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简简单单的“意气”两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杀敌卫国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求、重义疏财的侠义、豪纵不羁的气质,等等,都是少年游侠的共性,也都可以包含在这“意气”之中。而这一切,对少年游侠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意气相投,彼此都感到一定要开怀畅饮,要为对方干上一杯又一杯。“为君饮”三个字,好似出自正在畅饮的少年游侠之口,绘声绘色,少年游侠的豪迈不羁、意气风发立刻便跃然纸上。
按照常理,接下去就该描写宴饮的场面了。然而诗人的`笔却突然停住,不是继续写少侠们如何推杯换盏,如何高谈阔论,而是转向了一个不被常人注意的画面:被少年们随便安置在酒楼旁的马匹。
所谓“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马是侠客密不可分的伴侣。少年游侠结伴来到酒楼下,随手将马拴在旁边的柳树上。这种随意,是少年人才有的随意。他们不会考虑周全,不会小心翼翼。他们一见倾心,想到的只是如何结交朋友,根本想不到马的事。
由这一幅画面,人们自然便会联想到不在画中的,高坐于酒楼之上的少年游侠。画面中虽不见人,但酒楼上畅饮豪谈之情态,少年游侠之豪爽、重情,已由这张系马图暗示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结尾,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意在画外,诗意无限。
评解
雕梁画柱的高楼旁,垂柳依依,绿意浓浓。高楼上,一片热闹,恣意欢乐的少年游侠慷慨激昂,把酒畅饮。骏马、华楼、绿柳、少侠,这是一幅充满浪漫和青春气息的图画,也是王维曾经非常熟悉的图画。少年时期,王维在长安求功名期间,曾有过一段游侠经历,他在后来的诗中回顾说“少年曾任侠”。正因如此,他写起这些少年游侠来,才如此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唐代有不少诗人都写过少年游侠。如李白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其二》),所写少年游侠俊朗潇洒,放荡不羁;高适的“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渗透着诗人自己沉沦不遇的深沉感慨。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潇洒而不放荡,慷慨而不悲凉,既有青春的浪漫色彩,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江南行意思篇八
作为贵公子,又是皇帝的身边侍卫,可说是极尽荣耀,极其风光了,但是从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情景看却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这里所表现的是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意绪和景象。也有人认为《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一首怀念妻子的情词,这从篇末的描写看,也是可以吻合的。不过赠别也好,情词也好,率露之语,温柔蕴藉,是其突出的特色。
纳兰落拓不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纳兰性德是个绝代的翩翩佳公子,才华横溢便不消说了,最为可贵的是他的至情至性。乾隆读了《红楼梦》,竟笑道为纳兰家事,足见其家的权势。不过纳兰和宝玉还是有所不同的,宝玉在脂粉堆中长大,行事都带着几分脂粉气,而纳兰却“工小令,精骑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贵族子弟。纳兰学习汉族文化,于诗词创作之外、旁及琴、棋、书、画。他曾师从禹尚基、经岩叔等人学画,又结交了严绳孙、张纯修等画家为友,但由于其英年早逝,绘画技法不是十分娴熟,仍处于临摹阶段。
世人常以纳兰容若多愁,而以为他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现在那些所谓的后现代、思想前卫、欣赏品位超前的文人常给他冠以小资之名,其实文字的最高境界便是感染人,世人对美好的感情追求是千古一意的,感染人的也正是这美好的感情。
对于纳兰,我一直欣赏,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性情,他来到这世间有如“惊鸿掠水过,波荡了无声”,而他的对爱的执著、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