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班教案的制定和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文,这些教案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并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一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成绩,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使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教学过程是一个激趣、启发和求疑的过程,它使物理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兴趣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而进行的主动建构,而探究式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背景、演示实验等方法,促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探究式教学正是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中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学、会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根本,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概念是对有关物理问题的本质进行抽象得来的,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难免感到困难。在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也是提高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例1】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飞机扔炸弹”的视频和平面图;水平方向打击演示台上的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进行演示平抛运动的实验。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提出:请同学试着分析物体的平抛运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第二步: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不再对步骤进行陈述)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三步: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主要是针对实验中的器材、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等进行谈论,在讨论、中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课后拓展
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请同学们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样获得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2.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理论知识的来源,又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途径,这是一个实践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实验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例2】镜子与白纸谁更亮的实验
实验准备:把实验室布置成暗室、手电筒、镜子、白纸
实验过程:首先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镜子和白纸,你们认为哪个更亮一些?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是镜子。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得出的结论恰恰与之相反,白纸比镜子感觉更亮,只有在特定位置的一些学生会感觉到镜子更亮。然后改变手电筒入射光束的角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进而带动学生的质疑,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是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永.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
[2]张凤云.论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17).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二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传统的物理分组实验课堂教学基本以验证物理规律为目的,按“先由教师理论讲授,再让学生按照已经确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践练习”的模式开展,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教师对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的讲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实验研究目的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将实验研究与相关的物理知识学习建立有效的联系,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的训练和培养,阻碍了学生运用实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也使得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
新课程实施后,首先可以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上已将分组实验课有机地融入到新课的教学进程中,或安排在相应物理规律的学习之前,或安排在规律的学习过程中,这使实验活动在教学中起到动力和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物理知识,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其次,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分析,分组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实验课的'问题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选择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又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可使学生体会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并为课堂中主要问题的研究建立基础。
例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教学中,首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对物体位移、速度的研究方法,利用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小车、纸带、长木板及学生自带的铅笔、手表,布置“研究小车运动的位移和平均速度”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用静态现象研究动态问题的方法,并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该实验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又如,在关于“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电流表的认识,先提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问题。
通过思考和讨论后,针对用电源为它供电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体会,既可使学生认识电路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有“电源”的存在,解决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流和电动势的来源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电流计的主要功能,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电流方向、感应电动势大小等实验做好准备。
二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是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应享有比一般课堂更大的自由度。为了实现有效的科学探究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从对实验研究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实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的操作、观察与记录等方面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准备。为了适应各类学校的教学实际,使教学目标更易达成,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和实验册对实验研究的问题都有较为直接的方案设计或提示。如果实验研究按照这些既定方案进行,虽然可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开展,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容易使实验研究走入按部就班操作的老路,缺乏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适当脱离教材与实验册的束缚,通过情境设置或任务布置,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更客观、全面。然后再通过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的讨论、分析论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根据需要选择重点进行研究。
例如,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学中,除了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外,还可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运动类型作为研究的载体。如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交流,确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运动过程,并根据纸带记录的情况选择几个运动过程,然后通过测量、记录,分析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实践表明,这种方案从实验操作、数据测量和规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适合学生的独立研究,且实验结果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三通过研究结论的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物理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在探究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应使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每次实验研究之后,仍然应该重视实验的结论。而实验结论的归纳过程,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实际研究的差别,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使每位学生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研究情况:成功的关键在什么?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结果不理想或失败之后,又获得了什么经验?这样,既使实验成功的学生树立了信心,得到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也使暂时未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经验的积累是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样是实验研究的一种收获。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做好对课堂情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不断提高对实验课堂的驾驭能力,为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而努力。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三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为了让物理教学走向另一个新台阶,教师需要更为深入地去探究教材中的核心思想,并更多地把领悟到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深化。由此,在素质发展被广为倡导的今天,对于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策略能够有很好的把握,让教学理念更深入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极为需要的,也是对每个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高中物理进行有效教学的特点
课堂进行科学的设计,让课堂更有条理,更为系统化,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可以让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更为流畅地进行下去;(4)对教学过程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引导,让学生学习更为主动;(5)对教学进行反馈评价工作,更好地让教学研究深入,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积极改善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物理课堂更充满趣味性,更为学生所喜欢。
在学生层面来讲,教学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对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并结合教学活动进行更好的优化,来起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真正有所收获的作用。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要有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这是提升自己的重要基础。
二、物理课堂教学为实现有效性而进行不断探究
目标能够给人动力,从而激发人的潜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明确教学目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还是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哪里,还要对新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更好的结合,对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学习,对技能要牢固地掌握,还要让学生在思维方式、情感,还有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有更好的认识,都有所提高。例如,在高中物理中学习磁场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磁场有一些了解,对其性质有很好的认识,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来研究学习电磁现象,并学习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进行实验,这样一步步的学生在实验现象中能够更抽象地把握好电磁感应的本质,还能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找到物理学习的共性和特性,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对极为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和把握,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让知识衔接得更为合理,并且学生会更好地接受,从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材在研究中更为注重科学前沿的发展,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并对时代的特色有更充分的认识。这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对该学科的创新意识,并对学生要有更客观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分组,来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的要求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整合。对于教材,教师还要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扩充,进行删减工作,来完善教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对于新课标来讲,教师不仅仅是实践者,更是探究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从实际出发,来让课堂充满魅力。并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和亲自查资料的方式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不再为单纯的机械式的学习法而苦恼。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物理是那样快乐的一件事,并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实验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开发。
拥有兴趣便是打下了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兴趣能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去探索物理知识,学生会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物理知识,并牢固掌握。教师还要对每个学生都尊重和平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处理好在学习物理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来共同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还要拥有很好的反馈政策,正确并客观地对教学进行评价。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潜能的开发上,对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着很好的掌握,帮助学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深化的过程中,来发展和培养自己,这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其实效性有着众多的影响因素,这
也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更积极地在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对其不断地分析,从而很好的解决,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份热爱,在物理课堂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让课堂更有魅力,这样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才会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物理,达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显文。新课标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物理教学,(01)。
[2]周俊健。“问题解决法”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2(01)。
[3]黄青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12)。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四
唐帮进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过程并提高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理论,在教学中穿插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五
文/杨宇凌
摘要: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六
(1)做实验成了背实验。
教师注重讲解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会和盘托出,直接呈现。
学生不需要动手实验,也没机会动手实验,只需要记住老师讲授的实验内容,这样,做实验演变成了“背实验”,一节实际操作的实验课就演变成了一节理论课,学生兴趣不大。
(2)实验课互动少。
通常是学生机械地、盲目地照搬教师安排的实验计划。
(3)分组实验自主少。
由于书本的约束多,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分组实验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
(4)常规实验探究少。
对于教材中的众多实验来说,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体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探究与创新。
(5)实验结果单薄。
课堂上的实验往往只是为了验证教师设计的实验计划是否成功,学生很少从实验中真正得到启发。
2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建模教学的必要性
物理建模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地呈现了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物理加工过程和物理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较完整的体现出学物理和用物理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是一种可实现的、科学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物理思维的材料,检验物理理论规律或假说是否正确。
利用建立物理模型,可得出一些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结论,从而解释物理现象或实验定律。
例如,爱因斯坦建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对“光电效应”实验事实作出了完美解释。
运用物理模型开展高中实验教学,意义重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运用建模教学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物理建模,正是解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纽带与载体。
3如何以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把用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做法归纳如下:
3.
1用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一种直接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物理建模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可以根据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3.
2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避免盲目机械实验。
所谓“通过模型解决问题”,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分条缕析,剖切成各个层次的过程模型,并抓住同一模型中各类问题的共同特性,列举有代表性的实体模型,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知识,各种定理、定律,运用不同的观点、方法,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技巧。
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动手不动脑”,机械的进行实验。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往往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3.
3以建模来引导实验,最终收获实验的创新性、探究性、自主性、拓展性。
书本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约束多,这样就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真正参与者。
为调动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完成一些实验设计。
深化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建模教学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解决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建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运用物理模型开展高中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实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杨耀忠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双吉中学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七
(一)探究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以探究性为主要特点的课堂内容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某种引导,学生则采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适应性
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针对实验本身的启发或者引导下对实验进行自行设计,并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执行,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结果等有一个较好的感悟,从而真正地对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
加上使用情景教学法等方法辅助,对课堂中所需要探索的物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高思维活动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的几种特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注重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保障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下对实验的核心和精神进行理解。
二、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要时刻明确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在明确学生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题地位的时候也要重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和以往的高中课堂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不同,教师讲解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而应该让学生来主导实验。
(二)要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是针对高中物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结果的必要探究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来发现事物所蕴含的规律,探索性原则是指教师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目的,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把事物或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设置为不同的“疑问”,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解开“疑问”,通过探索完成实验。
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根据初中的经验,学生一般会认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一定的电流,可是在实际的情况下,把整个电路放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没有产生感应电流,这与以前的经验相矛盾。
这时这种矛盾就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使学生的课堂集中程度得到增强。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科学的问题设置,引导在高中物理实验开始之前,就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与体悟。
当实验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发掘自身的潜能,而反思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1.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主题是什么?2.
需要自己在实验之中验证什么?3.
进行实验的最好方式是什么?4.
自身在试验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5.
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高?通着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为科学的进行物理实验。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当中,探究性学习是贴合实验本身的内涵和科学要求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要对此进行分析和实际策略的探索,这样才能使物理课堂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带给学生更多和更大的进步。
作者:顾国梅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篇八
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由于教师拥有较高的实验技术和教学经验,实验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在学生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权威,即教师做的都是正确的,减少了对教师教授内容的质疑,课堂缺少活跃的气氛,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实验,消除学生害怕失败的心理。
即使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启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并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消除或者解除学生的质疑,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探究性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及物理原理,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知识的理解。
随着探究性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创新带来的快感,逐渐产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理念,增强实践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
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并且使学生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验方案。
在开始阶段,学生设计的方案一定不完善,需要教师从旁帮助学生不断的修改方案,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
然后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的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完善。
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物理课程更为有热情。
另外,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将带有科研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不因为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实现,就给予严厉的批评,首先要给予学生表扬,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启发学生继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提高创新的热情。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改造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为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提倡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创新实验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器具,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反应及应变能力。
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在实验情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改变实验方法和方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此外,还应该开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工作的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入到实践环节当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在课余实践,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实验。
比如利用玻璃杯做热、力、声、光等小实验,利用废纸盒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等等。
这种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的方法,既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对物理这门学科最好的诠释,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实践。
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新事物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创造新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创新教育是响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号召,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
学校是知识的海洋,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前行。
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气氛压抑,经常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能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起不到帮助。
因此,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注意到创新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起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实验方法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创新意识的觉醒。
并且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杨宏燕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