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是一场激发激情、锻炼意志的比赛,参与其中将收获无穷快乐和成就感。运动会宣传语中应如何突出学校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各个项目的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运动会宣传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让我们一起为运动会加油助威吧!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春秋时,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为了夺权,管仲曾射杀公子小白,但仅射中衣带钩。后小白夺得王位,即齐桓公,管仲被捕并要处死。这时,辅佐桓公的鲍叔牙极力劝阻,声言自己有五点不如管仲:宽惠爱民不如,治国理政不如,忠信得民不如,制定礼仪不如,领兵打仗不如。因此,桓公要称霸天下,必须忘记一箭之仇,重用管仲。于是,桓公任管仲为相,鲍叔牙甘居其下,二人辅佐桓公,成为诸侯盟主。后来,管仲感慨地说:“我当初与鲍叔做生意,赚了钱总是自己多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是家贫所致;我曾与鲍叔谋事,但屡屡失误,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我有顺有不顺;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贬逐,鲍叔不以我为无能,知我乃是未逢其时;我打仗曾三战三败,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是顾及老母之故;我曾因辅佐公子纠而被囚禁,饱尝屈辱未死,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是不计小节,以图博取更大的功名。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是我国古代交友的典范,直到今天,这典范的意义还值得当今人们学习。一、齐桓公能听取鲍叔的劝止,不仅没有杀掉仇人管仲,还任用他为相,这等肚量,就值得称赞。管仲是自己政敌的辅佐者,又曾一箭几乎要了自己的命,不杀他已很有肚量,更何况任他为相?而事实证明,没有管仲,就没有春秋霸主齐桓公。二、鲍叔牙推荐管仲,此举更是难得!我们今天,也不乏推举别人的事,但推举别人取代自己,或担任自己的上司的事,肯定不会太多。而鲍叔就能做到,事实证明也做得正确。这的确和古今那些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官场龌龊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三、鲍叔牙不仅推举管仲取代自己,而且在和管仲的一向交往中,都能处处体谅对方,理解对方。这真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理解万岁”的最好的例子。两个人做生意,赚了钱,一方总要多拿,这谁受得了?一个月即要散伙!然而,鲍叔能够体谅,管仲多拿并非贪,是家贫所致,两人肝胆相照,才有传诵古今的“管鲍之交”。四、管仲能够知恩图报,感慨地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流传至今。这虽然是很应该的事,但往往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们今天,不是常看到一些得人恩惠而不知感激的`行为吗?管仲鲍叔的友谊是建立在相知相善的基础之上,并不因私而误公,且举贤而忘我。交友贵在知人,知人贵在知心。不为己之好恶而择友,不为利己而攀情,这样的友情才是真情、纯情,脱俗,这样的友谊才日久,这样的朋友方可称为挚友。所以能够说,管仲鲍叔牙的友谊堪称古今所谓朋友的楷模。尤其在利益纷争的现代,应当宣扬,值得大家学习!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二
各位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感悟。我们都听说过“管鲍之交”,我赞赏管仲的才华,却更钦佩鲍叔牙的胸怀。我们总在接收着“超过他人”“战胜他人”“脱颖而出”的信息,却很少去思考,要不要去“成就他人”。
成就他人,首先要看清自己。
王阳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人人自由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新。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认清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站对位置,成就自己。面对齐桓公的信任和嘱托,鲍叔牙能够冷静分析自己和管仲的优势,从五个角度分析管仲优于自己治国之才,这是认清自己。郭泰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途,却甘为人梯,善为伯乐,这也是认清自己。
鱼翔潜底、鹰击长空,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看得清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乐当伯乐寻好马,喜为人才做嫁衣。”管仲早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所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上不了台面”:他在合伙做买卖的时候,多贪多占;当兵时候,每次打仗总躲在最后面;几次当官,都以罢黜而告终。人人都说管仲无能,鲍叔牙却力排众议,认为管仲是世间少有的奇才。鲍叔牙对人才能不存世俗之见,有知人之志、爱才之心,施恩于人,却不图回报,淳淳君子,才成就了千古赞颂的“管鲍之交”。也才有了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赞颂的: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才高八斗,却不忘时时为他人鼓掌,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当一个人愿意敞开胸怀,成就他人时,受益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体,更是一个时代。
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56岁退出科研第一线,表示要全力支持和培养年轻人。收到一个年轻人的求职信后,他在10个小时之内打听清楚了这个年轻人的情况,确定对方是可塑之才后,立马给了答复。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在各种公开场合,他总是竭力把年轻人才推上前台,提高他们的公众知名度。正是如此,王选带出了一大批先进科技人才,为时代发展注入一股新鲜力量。
马云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世界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我为中心,方便自我管理;dt时代是以别人为主,支持别人。只有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他创立淘宝网,不就是为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创造出一个舞台,将他们引领上舞台的中心吗?成就他人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生活的便利,国家经济的发展。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文明和精神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这是每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成就他人,才能共同破浪而行。
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读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之间的故事。故事不长,但意味深远。齐桓公的胸怀和气度,管仲的才干和能力都值得我们讨论和学习。但是,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他知人的智慧,荐人的勇气,让人的气度,都让我深深感动。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我们在《史记》中读到过。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无疑,鲍叔牙是知管仲的。鲍叔牙对管仲的知,是不拘小节的知,是择善而待的知。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里的鲍叔牙,不单是知管仲的,也是知自己,知桓公的。知自己,并不容易。人生如镜,可是我们能不能看出镜中照射的是幻想还是真实,是需要智慧的。鲍叔牙知自己,是心性澄澈的知,是赤诚挚恳的知。鲍叔牙也是知桓公的,他深知什么样的选择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鲍叔牙对桓公的知,是审时度势的知,是了人于心的知。
桓公欲立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转而推荐那个曾经险些要了桓公性命的人为相。这一荐需要大勇。这份勇气来自于他对自己短处的自知与坦然,来自于他对管仲的信任,来自于他对桓公利弊轻重的把握,更来自于心中藏有的那份天下大义的善,这份善值得他冒死相荐。
鲍叔牙让我感动的,除了知人的智慧,荐人的勇气,更在于他让人的贤德。芸芸众生的我们,太容易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太容易觉得自己只有站在世界的中心,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所以急于掩盖,急于耀眼,急于攀比,急于得到。一国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何等的万丈光芒。舍弃这万丈光芒,甘于人下,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拿得起的人多,放得下的人,却不多。鲍叔牙的让人,让出的是那份放得下的气度和贤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亦是在读人。前人的故事是今人的明镜,今人的故事亦有前人的影子。知人不易,愿我们都能修得一双择善而待的慧眼。舍己不易,愿我们都能心存大义,向善而生。放下不易,愿我们都能寻得心安之处,坦然处世。
这是我今天的读书感悟和分享。谢谢大家的聆听,也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四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知人的慧眼和雅量》。
管仲和鲍叔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一代霸业,这其中,既有齐桓公的雄才伟略,也有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三人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知人善用的鲍叔。如果没有鲍叔的大力举荐,无论多么贤能的管仲也不可能和“心怀一箭之仇”的齐桓公走到一起。有人认为桓公九合诸侯,全赖管仲之力,但司马迁说“天下不多(赞美)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斯言诚哉!
鲍叔的知人首先体现在他有识才的慧眼。他和管仲很早就有交情,一起合伙做生意,分红时管仲总要比鲍叔分得多一些,别人都看不过眼,但鲍叔并不以为意,他知道管仲多分是因为家里贫困。后来一起参军,军队冲锋陷阵时,管仲却躲在了队伍的后面,别人都对这种行为不齿,鲍叔却站出来替他解释,说管仲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家里还有老母亲,一旦战死,年迈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像管仲这样名满天下的贤相,身上也难免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缺点,鲍叔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能容人之短,取人之长,这正说明他独具识才的慧眼。
如果鲍叔只有识才的慧眼而没有荐才的雅量,仍然不太可能有齐桓公和管仲明君贤相的佳话。曾经属于敌对阵营的管仲,在一次战斗中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齐桓公消灭了对手之后本想一并杀掉管仲。此地此刻,鲍叔却力辞齐桓公对自己的任命,保举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管仲之下。鲍叔举贤荐能,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以苍生社稷为先。如果鲍叔荐才之前先打自己名利的小算盘,哪里还会有后来的美谈呢?鲍叔荐才的境界和胸怀,实在是让景仰!
既有识才的慧眼,又有荐才的雅量,这就是鲍叔给我们今天选人者树立的榜样。当今时代风云变幻,大到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小到单位与单位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可是人才的脸上却从来都没有标签。如果选人者总是对他人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或者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即便如管仲之贤在他们手恐怕也难出人头地。
同学们,读史使人明智!希望我们能自觉以先贤为标高,以人为鉴明得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慧眼识才,为国荐才,不拘一格,尽显其才,让更多的人才汇聚到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伟业中来。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六
我认为人才重要,但识人更关键。
做大事者求贤若渴;人才却怕岁月蹉跎,二者不能一拍即合,因为除了相遇,更需才能和职任适配。错置人才不止是浪费,还极度危险。庸才占了贤才位置,劣币驱逐良币,轻则功败垂成,重则国破身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因蒋干中计丧失战机,错斩良将;诸葛错用马谡,痛失街亭;若非项伯,或许就没有项羽的垓下悲歌和乌江自刎;不是赵括,四十五万的赵军不会全军覆没,大伤元气,终为秦所灭……要之,英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庸才却要误事误国误终身。所以,火眼金睛,鉴别人才,知人善任至关重要。
而辨识人才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极高的见识和智慧。因此品鉴人才的大师,常被世人尊崇备至。评点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在当时有一言九鼎的影响力。所以,能从管仲贪财怕死多次失败的表象下,看到他卓著的才能,能一言以蔽之:“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的鲍叔,不值得“天下多之”吗?要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呀。
除了慧眼识珠,“天下多之”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鲍叔心性坦荡,光风霁月。如果说前者是事功层面,那么后者就是道德和审美层面的。
《白夜行》书评中有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权力集中处难见真情,翻开历史,亲情都被碾为齑粉,遑论其它,这是人性的沉沦。
高山流水遇知音,鲍叔一直厚待管仲,包容他鼓励他,有长者仁风。后来二人各为其主,成为政敌,公子纠落败被杀,管仲被囚,鲍叔犯险搭救他举荐他,终生甘居其下。这份爱才惜才、不计个人得失的心胸,磊落光明,令人感佩。
同学们,今天,我们自然需要无数的管仲,但也需要更多的鲍叔。我们要的不止是科技繁盛、经济繁荣的时代,也是有温度有美感有境界的人的社会。人的才能或有天分的限制,但是人的品德情操却可由自己主宰。如果我不能成为管仲,那么我愿意做鲍叔。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发言稿篇七
《管鲍之交》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的齐国是一个霸主国家。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两个很有名的人。鲍叔牙家里很有钱,管仲家里很穷,但是他们俩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总是鲍叔牙出的钱多,管仲只出的钱少。可是每回赚钱以后,总是管仲得到的钱多,鲍叔牙得到的钱少。因此,大家觉得管仲是一个自私和爱贪小便宜的人。但是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
管仲帮鲍叔牙办事,总是办不好。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很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华的机会。
后来,齐国打仗了。鲍叔牙和管仲加入了自己国家的队伍,一起去打仗。管仲在战场上总是当逃兵,大家都不喜欢他这样。鲍叔牙却说:管仲的勇气和毅力是谁也比不了的。”
管仲知道了这些事后,特别感动!从此,管仲和鲍叔牙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他们都成了很有名的大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宽容。我们交朋友不能用“打”来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棒!
老师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就是,和好人在一起就会变好变聪明,和坏人在一起就会受坏人的影响。好人就是心好、善良、热情、勇敢、聪明、好学、勤奋……好人有很多的优点。和好人在一起,让好人越来越多吧!我是好人。你是好人。我们都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