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憧憬的美好未来。培养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最终达到理想。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实现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和帮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一
现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都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上面听,这样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在被动的接受。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二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情感是人们的需要和主观态度、心理活动的中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完成教学,并使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得到充分体现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继续学习、提高,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和培训,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科学和意识形态达到统一,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实体育教学,让学生喜爱运动,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和教材,研究教科书的情感和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制订的情感教育目标以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弄懂、弄透。比如:通过讲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的锻炼身体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喜爱体育的情感。
一、情感投入的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们树立良好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包括教师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在形象,要求教师做到做语言优美、气质佳;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是把学生比喻成一杯水,那么老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的水平。教师的知识体系越全面,在教学中投入的情感往往会越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就越大。对教师的外在形象,应该具备饱满的精神状态,教学态度要自然大方,示范动作要准确优美。教师的工作态度一定要认真,从而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享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该正确运用自己的情感,把情感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情境,师生在情境游戏中共同欢乐、共同学习,即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又形成了良好的情感状态,让学生乐学、爱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穿越障碍”这种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们一定的情境启发,那他们就只能枯燥乏味地绕着障碍跑。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先给游戏起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比如“穿越森林”等,再配以一个小故事,如此一来,就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穿越障碍的动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享受学习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心理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体育教学大多是在户外场地进行,因此受到的干扰因素往往较多,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将显示不同的关注特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维持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享受学习。
二、利用学生特点,激发学习情感
发挥体优生的带头作用体优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可以很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动作。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关键引领作用。对此,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时做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带动本组同学的练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体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其声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而且还可以调动其他学生的争先向前的情感,使之更加认真努力地练习,还可以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和管理有很大帮助。
利用学生爱表现的情感欲望现实中,比较顽皮的学生往往更善于体育运动。对此,可以让他们做示范,作为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本身不守纪律、扰乱课堂的恶习得以改正,同时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外向型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易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但他们渴望成功。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给他们一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通过更多的表现,展示他们的榜样作用,引导和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相对较弱,他们渴望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但始终被内向的心理所压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他们多加关照,就会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教师循循善诱,使用有力的手势、坚定的神情,充分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潜在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赞扬、多肯定。对他们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找到他们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要有耐心,态度要真诚,教师可以运用热情活泼的语言、美丽标准的示范、丰富的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学生,融入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他们在欢乐中提高自己的成绩,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锻炼身体,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三
(一)指导法
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练习法
1.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2.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3.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
4.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5.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6.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根据新计划要求,各科新大纲和教材重视多样性、层次性和灵活性。
一是着眼于进一步打好共同基础。二是区分层次,增加弹性,重视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分流打好不同的基础;三是各学科都注意渗透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因素,理化生的实验操作要求大大加强;四是注意学科自身的纵向联系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高中课程的整体优化效应。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吐故纳新,删繁就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加强了实用性,重视了衔接性。根据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要求,人教社编写了分层次的教材体系。新教材坚持“两全”,重视“双基”,融入了现代科学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生动活泼,富有可读性、启发性、趣味性,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四是设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类课程,实行三级管理,以适应多种模式需要,办出学校特色。新计划由国家统一课程改为中央、地方、学校三个层次,实行三级管理;由统一要求改为适应不同条件和办学模式的需要。新计划兼顾高中的双重任务的统一要求和不同办学模式学校的具体需要,为各种办学模式提供了可以选择的不同课程安排:既有统一的要求,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的门类、开设方式和各学科的总授课时数等;又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弹性,地方和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课程进行弹性处理,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即任意选修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进行具体安排,以便学校在实现国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办出各自的特色。
教学计划具有更强的普遍适应性,有利于促进办学模式改革。
过去的教学计划都是由国家颁发,省里转发,学校照办。这样很难从实际出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情况。新计划规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对于课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实行三级管理。地方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充分发挥了办学以及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为高中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改变了“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状况。通过两年的试教,我们深深认识到,面对世纪之交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是培养多层次、多规格、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三、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体育课教学技巧
1.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已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丰富教学内容的和外延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和外延。
1.2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1.3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1.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2.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2.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把动作放慢放映,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
3.1视觉的刺激
体育教学除了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教育。比如,在室内课时,我们收看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夺冠、国旗升起时的动人场景,教师及时通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只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3.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包括几个连续技术环节,如果单凭教师的示范,由于速度快,往往是在瞬间完成,学生看得不清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及快慢程度。比如,在跨越时跳高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课件,把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指出动作地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到了操场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比较好的完成技术动作。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看得清、学得快、记得牢、把握得准确。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四
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练习法
1、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2、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3、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
4、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5、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6、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三)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
(四)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五)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五
家长可以让孩子习惯数学的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教学龄前孩子学好数学,并且对学数学感兴趣,是每位家长必须好好规划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长从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比如看时间,小孩晚上不想睡觉,总爱说时间还早,家长要引导小孩子学会看简单的钟表,现在是晚上9点了,必须洗脸、洗手和刷牙,洗脚了,现在是晚上10点了必须睡觉了,这样孩子既养成了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又学会了看时间,一举两得。
父母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孩子有了学数学的兴趣,家长就要调动这兴趣,不时的拿生活常见的问题来询问小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主见,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看见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长可问他想买几个,或是想喝酸奶则问他想买几盒。与数量有关的都可以问小孩子,让他对数有个概念。
在生活中孩子对数学基础有了广泛的应用,数学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而是学习一些可以实际应用的。家长可以培养小孩子有数学的思维能力。孩子从中可以理解数学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速就是快速,学生能算出来不是就完结了,必须要注重培养孩子快速计算的能力,平时教学在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之上,相应的让孩子们背一背乘法口诀,当然乘法口诀的层次也要对应孩子对数的理解程度。
心不仅仅指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算,更是一种数学思维,也就是说注重培养孩子理解数学,比如什么是数学,数是一个什么概念,数于数之间是怎么运算的,为什么这样运算,运算机理是怎么样的,总之不能让学生学个不明不白。
算当然就是我们知道的计算了,不过这里主要强调的笔算,笔算很重要,中国的考试是要用笔写的,试卷中有大量的笔算部分,所以这一环节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信息的笔算,平时必须要多多加以训练,其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并是学生逆向思维得以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笔算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细心程度。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六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的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我们有时可以在找准整首诗歌的关键之后,再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有独特阅读体验。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得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诗歌尤其如此。
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语言,而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词”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上课时,我们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抽后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她又说:意象“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这话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七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运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育学篇八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